歷史沿革
化學化工學院是隴東學院最早設定的院系之一,其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慶陽師專化學科,1983年改為化學系,2006年擴建為化學化工學院。學院成立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教學、科研實力進一步增強,已發展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教學科研實體。2003年隨著學校的升本,我院開始招收“化學”專業第一屆本科生,2006年獲批招收“科學教育”和“套用化學”專業本科生,2008年獲批招收“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本科生,2011年獲批招收“過程裝備與控制學工程”專業本科生。
學院現設定有化學系、化工系、套用化學研究所和大學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系設定有有機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三個教研室,化工系設定有石油化工教研室、煤化工教研室、基礎化工教研室、過控教研室等四個教研室,現有在校學生總人數1378名,套用化學研究所下設分離技術、配位化學、有機化學等3個研究室。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52人,其中教師44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高級實驗師3人、講師15人,助教13),實驗管理人員4人,黨政管理人員6人。其中學校學科帶頭人6人,中青年骨幹教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人,碩士學位的教師33人,具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5.0%;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26人,占教師總數的59.1%;有校級教學名師1人、學科帶頭人5人、校級骨幹教師4人、甘肅省領軍人才1人、甘肅省隴原科技創新人才1人,慶陽市科技領軍人才1人,兼職碩士生導師3名。同時外聘7名教授(高級工程師)作為我院的特聘教授。學院中各專業專任教師的職稱、學歷、年齡、學緣結構基本合理。教師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師資隊伍的整體結構合理,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是一支學術梯隊整齊,力量雄厚的教學科研隊伍。近3年,學院聘請了多名國內著名學者、專家、企業家為兼職教授,形成了結構合理的學科梯隊和學術研究群體。
近3年,教師承擔和完成省、市科研項目9項,經費累計達30餘萬元。其中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項,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省科技支撐項目1項,有2項成果通過省、市級鑑定。先後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高校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教學成果獎4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被SCI、SCIE收錄25篇,被EI收錄1篇,國內權威期刊18篇,出版專著和教材等3部,自編實驗講義3部。
我院現有有機化學省級教學團隊1支、省級精品課程1門(分析化學)、甘肅省大學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校級精品課程4門(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中教法)、校級優質課程1門(有機化學實驗)、校級重點建設課程5門(有機合成、無機化學實驗等)、校級重點學科一個(套用化學)。
實驗設施狀況
實驗室是實踐教學進行的主要場所,其建設狀況直接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學院自成立以來就將實驗室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經過全院師生的不懈努力,2012年經省教育廳批准成立了省級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下設化學實驗室、化工實驗室和測試中心。主要承擔化學化工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能源工程學院、農林科技學院等幾個學院相關專業的實驗教學任務,同時為教師和學生的科研提供服務。實驗室現有面積為4982 m,有13個基礎化學實驗室、5個基礎化工實驗分室、3個石油化工實驗分室、3個煤化工實驗分室、4個精細化工實驗分室、4個過程裝備與控制實驗分室、1個化工實訓基地,4個儀器分析實驗分室,生均實驗用房面積約3.99 m。現有儀器設備800台件,總價值1052萬元,是通過甘肅省教育廳評估的合格實驗室,基本能夠滿足本科實驗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實驗室現有專職實驗技術人員4名,其中高級實驗師3名,實驗師1名,庫房管理人員2名。專兼職實驗指導教師18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講師12名,實驗教學採用分組方式進行。
學風建設
學院十分注重學生的學風建設。為了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經常對學生進行校紀校規教育,形成了一整套學生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支專兼職學生工作隊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通過學院黨總支、團總支、政治輔導員、班主任逐級落實。學生能遵守校紀校規,誠信考試,考風良好;實行德智體綜合測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建立激勵機制,利用國家、省、學校和社會各界設立的各類獎學金,獎勵資助品學兼優的學生。
正是由於學院重學風、教風和學術文化環境建設,措施到位,因此效果顯著,我院的黨團工作及學生工作連續六年受到了學校的表彰獎勵。07年3月被省高校工委授於“甘肅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基層單位”稱號。
科研成果
序號
| 成果名稱
| 項目完成人
| 獲獎名稱、等級或鑑定單位、時間
|
1
| 東紫蘇植物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 胡浩斌、鄭旭東、馬建仁、胡懷生等
| 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08年
|
2
| 三種藥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
| 胡浩斌、鄭旭東、胡懷生等
| 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三等獎,2008年
|
3
| 東紫蘇植物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 胡浩斌、鄭旭東、馬建仁、胡懷生等
| 慶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7年
|
4
| 幾種藥用植物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 胡浩斌、鄭旭東、胡懷生等
| 隴東學院科研成果一等獎,2007年
|
5
| 逆境脅迫外源活性物質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及其生理學機理研究
| 胡浩斌等
| 隴東學院科研成果一等獎,2007年
|
6
| 新型螢光試劑的合成及其在分析化學中的套用
| 劉建寧、仵博萬、張兵、李惠成、張克鈞
| 隴東學院科研成果一等獎,2007年
|
7
| 東紫蘇根中的5種酚性成分
| 胡浩斌、鄭旭東、胡懷生等
| 慶陽市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2007年
|
8
| 石油開發對慶陽市環境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 仵博萬等
| 慶陽市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2007年
|
9
| 東紫蘇植物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 胡浩斌、鄭旭東、馬建仁、胡懷生等
| 省級鑑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06年
|
10
| 國小教師教學行為與教學成果的相關研究
| 胡勝利等
| 慶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
|
11
| 化學震盪法和固-液萃取法進行痕量組分分析(HPLC法在廢水降解及藥品質量分析中的套用)
| 董彥傑、蓋軻等
| 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三等獎,2006年
|
12
| 化學震盪法測定物質的含量
| 蓋軻等
| 隴東學院科研成果一等獎,2005年
|
13
| 低溫電漿降解廢水中的有機有毒物質
| 蓋軻等
| 隴東學院科研成果二等獎,2005年
|
14
| 幾種藥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
| 鄭旭東、胡浩斌等
| 隴東學院科研成果二等獎,2005年
|
15
| 新型螢光試劑的合成及套用
| 劉建寧、李惠成、張克鈞、張兵、仵博萬
| 隴東學院科研成果二等獎,2005年
|
16
| 西北地區幾種藥用植物的研究
| 胡浩斌、鄭旭東等
| 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三等獎,2004年
|
17
| 旱地冬小麥新品種西峰26號選育及豐產栽培技術研究
| 胡浩斌等
| 隴東學院科研成果一等獎,2003年
|
18
| 金屬配合物的直接電化學合成
| 劉建寧、張兵、仵博萬等
| 隴東學院科研成果一等獎,2003年
|
校園文化
為提高全院學生的師範技能和綜合素質,學院廣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先後舉辦了“三筆字競賽”、“書畫展覽”、“國語演講比賽”、“辯論賽”、專業知識及師範技能系列競賽。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文藝、體育活動,,連續榮獲學校廣播體操及健美操比賽一等獎多次,在校田徑運動會中多次獲獎。這些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廣大師生的業餘生活、陶冶了思想情操、培養了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每年都開展一系列具有競爭性、知識性、文藝性的特色活動。如各種主題的國語演講賽、英語演講賽、書法攝影展、文藝聯歡晚會等,活動內容結合學科知識,富有時代特色,使學生在參與各項活動的過程中,在師範技能、身體素質、組織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鍛鍊、發展和提高。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院每年組織學生進行科技活動,從三、四年級學生中選拔一批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從事一些科學技術研究活動和參加“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使學生得到鍛鍊和培養。近三年,有5名學生獲得“挑戰杯”競賽省級獎,有20餘名學生獲得“挑戰杯”競賽校級獎。2010年有41名同學考取研究生,2010年有37名同學考取研究生,2012年有44名同學考取研究生,學院連續四年受到了學校的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