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改名為唐古特忍冬,落葉灌木,高達2 (-4) 米;幼枝無毛或有2列彎的短糙毛,有時夾生短腺毛,二年生小枝淡褐色,纖細,開展。冬芽頂漸尖或尖,葉紙質,倒披針形至矩圓形或倒卵形至橢圓形,果實紅色,種子淡褐色,卵圓形或矩圓形,花期5-6月,果熟期7-8月(西藏9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唐古特忍冬
- 拉丁學名:Lonicera tangutica Maxim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川續斷目
- 科:忍冬科
- 屬:忍冬屬
- 組:紫花亞組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藥用價值,物種描述,
形態特徵
冬芽頂漸尖或尖,外鱗片約2-4對,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頂漸尖或尖,背面有脊,被短糙毛和緣毛或無毛。葉紙質,倒披針形至矩圓形或倒卵形至橢圓形,頂端鈍或稍尖,基部漸窄,長1-4 (-6) 厘米,兩面常被稍彎的短糙毛或短糙伏毛,上面近葉緣處毛常較密,有時近無毛或完全禿淨,下面有時脈腋有趾蹼狀鱗腺,常具糙緣毛;葉柄長2-3毫米。總花梗生於幼枝下方葉腋,纖細,稍彎垂,長1.5-3 (-3.8) 厘米,被糙毛或無毛;苞片狹細,有時葉狀,略短於至略超出萼齒;小苞片分離或連合,長為萼筒的1/4-1/5,有或無緣毛;相鄰兩萼筒中部以上至全部合生,橢圓形或矩圓形,長2 (-4) 毫米,無毛,萼檐杯狀,長為萼筒的2/5-1/2或相等,頂端具三角形齒或淺波狀至截形,有時具緣毛;花冠白色、黃白色或有淡紅暈,筒狀漏斗形,長 (8-) 10-13毫米,筒基部稍一側腫大或具淺囊,外面無毛或有時疏生糙毛,裂片近直立,圓卵形,長2-3毫米;雄蕊著生花冠筒 中部,花葯內藏,達花冠筒上部至裂片基部;花柱高出花冠裂片,無毛或中下部疏生開展糙毛。果實紅色,直徑5-6毫米;種子淡褐色,卵圓形或矩圓形,長2-2.5 毫米。花期5-6月,果熟期7-8月(西藏9月)。
生長環境
生於雲杉、落葉松、櫟和竹等林下或混交林中及山坡草地,或溪邊灌叢中,海拔1600-3500 (-3900) 米。
分布範圍
產陝西、寧夏和甘肅的南部、青海東部、湖北西部、四川、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南部。
藥用價值
【藥 名】:隴塞忍冬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忍冬科植物隴塞忍冬的果實。
【功 效】:補血調經。
【主 治】:用於月經不調、經行腹冷痛、經閉、痛經、崩漏等症。
【性味歸經】:甘,溫。入腎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一12克。
【別 名】:榜哲(藏語)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物種描述
本種與袋花忍冬 L. saccata Rehd. 無論在幼枝的毛被、芽鱗的形狀、葉的形狀和毛被等方面都很相似,在缺少花、果的情況下,兩者很難區分。但袋花忍冬的花葯與花冠裂片等長或稍露出,與本種的內藏花葯很不相同,而且苞片通常較大而多少呈葉狀,花冠筒基部常具明顯的囊,較少僅一側腫大。然而苞片的大小和花冠基部是否具囊在這二個種都不是很穩定的,而且與花葯在花冠筒內位置的高低之間,並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有時花冠筒基部的囊和花葯的位置近似袋花忍冬,但苞片較狹細;具袋囊的花冠有時花葯卻是內藏的。因此這兩個種的主要鑑別根據還是花葯在花冠中的位置。
這顯然是一個多型種,其枝、葉和花柱上毛被的有無和疏密,苞片的形狀和小苞片的有無,花冠筒的寬窄和基部是否具囊,以及萼齒的形狀等等,變異都很大。過去不少學者根據上述變異範疇的一些特徵而命名的許多新種和新變種,看來都是站不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