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苦蕎

隴南苦蕎

隴南苦蕎,甘肅省隴南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隴南苦蕎,屬廖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40-90厘米,分枝,有細縱棱,呈綠色或淺紫色;瘦果長卵形,具有3棱脊和3條縱溝,上部稜角銳利,下部圓鈍,有時呈波狀齒,灰色或黑色,無光澤,長5.5-7.5毫米;果仁呈白色,味微苦;千粒重19.3克。

2019年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隴南苦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隴南苦蕎
  • 產地名稱:甘肅省隴南市
  • 品質特點:果仁呈白色、味微苦
  • 地理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13號
  • 批准時間:2019年9月4日
生產情況,產品榮譽,產品特徵,外在感官品質,內在品質特徵,產地環境,地貌土壤,水文情況,氣候條件,歷史淵源,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生產情況

隴南苦蕎年種植面積13333公頃,年產量40000噸。

產品榮譽

2019年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隴南苦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徵

外在感官品質

隴南苦蕎屬廖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40-90厘米,分枝,有細縱棱,呈綠色或淺紫色;瘦果長卵形,具有3棱脊和3條縱溝,上部稜角銳利,下部圓鈍,有時呈波狀齒,灰色或黑色,無光澤,長5.5-7.5毫米;果仁呈白色,味微苦;千粒重19.3克。
隴南苦蕎
苦蕎

內在品質特徵

隴南苦蕎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蛋白質≧8.8克/100克,脂肪≧0.9克/100克,膳食纖維≧19克/100克,澱粉≧51克/100克,鋅≧1毫克/千克,維生素B1≧0.0毫克/100克,維生素B3煙酸+煙酸胺)≧2100微克/100克,黃酮(以蘆丁計)≧1.9%。
隴南苦蕎
苦蕎

產地環境

地貌土壤

隴南地處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線。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岭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隴南苦蕎
苦蕎

水文情況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布,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岭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公里;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公里;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公里;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公里。百川爭流,河網縱橫,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5條。

氣候條件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布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占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占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暖溫帶包括隴南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占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占全市總耕地面積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
隴南苦蕎
隴南苦蕎

歷史淵源

“甘肅的苦蕎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在隴南、天水、慶陽、定西、白銀都有苦蕎種植的歷史。早在公元前五世紀的《神農書》上就有關於苦蕎的記載,稱其為《五穀雜糧王》。在《千金要方》、《中藥大辭曲》及相關文獻中都有記載,可降氣寬腸、祛積化滯、清腸通便、止咳平喘、抗炎減肥等多種功效。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隴南苦蕎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範圍為隴南市所轄武都區宕昌縣文縣康縣成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總計9個縣(區)121個鄉(鎮)1793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4°01‘19″~106°35‘20″,北緯32°35‘45″~34°32‘00″。

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編號:AGI0277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