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翅蟲(rove beetle),又被稱為“影子蟲”,因翅膀不可見而得名,屬昆蟲鋼,鞘翅目,隱翅蟲科。自然界中的隱翅蟲約有250多種,其中,毒隱翅蟲對人有威脅。
基本介紹
簡介,隱翅蟲的毒液,隱翅蟲毒液的清理,預防隱翅蟲,治療方法,
簡介
鞘翅目(Coleoptera)隱翅蟲科(Staphylinidae)昆蟲,20,000多種,分布廣。常見於腐爛動植物周圍,以食腐昆蟲為生。多數細長,體小,一般不到3公釐(或1/8吋),最大不超過25公釐(1吋)。鞘翅短而厚,後翅發達,飛時能迅速從鞘翅下展開,飛行後靠腹部和足的幫助疊好,重新藏在鞘翅下面。受驚時,舉起腹端,向敵害射出難聞的霧液。幼蟲無翅,形似成蟲。有些大型種類有美麗的黑色和黃色,像胡蜂;有的外形和行為均像兵蟻。歐洲的Lomechusa屬和Atemeles屬,以及北美的Xenodusa屬,生活在蟻或白蟻巢內。它們分泌一種液體給蟻吃,而蟻餵養它們作為回報。 有威脅。
毒隱翅蟲,又被稱為“青腰蟲”,如圖,身長0.6~0.8cm,類似飛螞蟻。有趨光性,白天棲息在雜草石下,夜間出來活動,夏秋兩季最常見,喜歡圍繞日光燈等飛行。體內沒有毒腺,不會蜇人,但是體內有毒液(強酸性毒汁,PH值1到2),在被打死後毒液會流出來。
隱翅蟲的毒液
隱翅蟲的毒液會引起急性皮膚炎症,痊癒後傷口顏色與周圍皮膚會有差異。
人體皮膚接觸少量毒液後(如隱翅蟲從皮膚上爬過),皮膚會出現點狀、片狀或條索狀紅斑,隨後中央呈灰褐色壞死。若受傷面積不大,會有輕微癢痛感;若受傷面積較大(如多處皮膚被隱翅蟲爬過),則會有強烈癢、痛感覺,可能伴隨淋巴結腫大,發燒等。
若人體皮膚接觸大量毒液(如毒液流到皮膚上),則受傷部位會產生水泡,周圍皮膚紅腫,水泡與紅腫間為一原膚色的圈裝部分。水泡可以弄破,如用棉簽擠破,然後用鹽水洗淨,但是不久後會重新產生水泡。水泡不久後會自然消失後,患處會隆起,中間原水泡處凹陷,像火山口,但是一般火山口是圓形的,而皮膚上的患處是稱線狀的。患處隆起部位皮膚組織將全部壞死,形成深咖啡色疤,在疤下長出新皮膚,但是新皮膚顏色很淡,與周圍皮膚有一定差異,導致痊癒後,患處像被刀割傷後痊癒的樣子。所以,留下的疤痕對皮膚的影響最大。
對於隱翅蟲爬過皮膚後是否對皮膚造成傷害,有的認為不會,因為蟲沒有被打死,毒液沒有流出來;有的認為會,因為蟲尾部的針狀結構會接觸皮膚。我個人傾向於“爬過後也會造成傷害”,但是不會太嚴重,因為有的患者頸部大面積出現輕微症狀,不可能是打死了很多爬在鼻子上的隱翅蟲,毒液流了一脖子(如果那樣,患者就不會不知道為什麼頸部出現這樣的炎症了)。
隱翅蟲毒液的清理
被隱翅蟲爬過後,務必保持患處清潔,一般可以自動痊癒。但是,為了加速痊癒、防止皮膚感染,或者減小癢痛感,患者應立即到權威醫院的皮膚病科就醫,一般醫生會開外用藥塗抹患處,約兩個星期後會好。
預防隱翅蟲
1、打掃室內外衛生,防止蚊蟲滋生,同時要關好紗窗
2、夜晚關燈睡覺,睡覺前檢查床上是否有隱翅蟲,以免壓死
3、儘量採取各種驅蚊措施,如點滅蚊器、擦花露水等
4、若隱翅蟲停留的皮膚上,套用嘴吹氣將其吹走,然後用清水洗淨接觸隱翅蟲的皮膚
5、一般,在城市裡隱翅蟲比較少,而在鄉村、森林中則比較多。外出旅行時尤其要注意,儘量穿長褲,隨身攜帶花露水等驅蚊蟲用品。
有的根本不需要爬或者咬,只要被它的翅膀掠過的地方就會使皮膚起反映...
治療方法
1、鹽酸左西替利嗪膠囊
2、強的松(一日3次,每次2片)
3、百癬夏塔熱片
4、紅黴素眼膏(外用,眼部被咬傷)
以上為醫院開的處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