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縣梨

隰縣梨

隰縣梨,山西省臨汾市隰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隰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5℃-9.8℃,降水量486.3毫米,日照2740.9小時,無霜期167天。土壤pH值8.0-8.3之間。有機質10.36-12.53克/千克,鹼解氮53.83毫克/千克,有效磷7.93毫克/千克,速效鉀125.92毫克/千克,適宜種植梨樹。隰縣梨肉質細嫩、口味香甜、無渣,果面光潔細膩具蠟質,保水性強。陽面著紅暈或暗紅色縱向條紋,採收時果皮黃綠色,貯後呈黃色,色澤更鮮艷。果皮薄,果心小,可食率高(90%)。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隰縣梨”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隰縣梨
  • 產地名稱:山西省臨汾市隰縣
  • 品質特點:肉質細嫩、口味香甜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13年第1925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3年04月15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藥用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氣候特徵,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隰縣梨肉質細嫩、口味香甜、無渣,果面光潔細膩具蠟質,保水性強。陽面著紅暈或暗紅色縱向條紋,採收時果皮黃綠色,貯後呈黃色,色澤更鮮艷。果皮薄,果心小,可食率高(90%),果肉白色,酥脆,無渣,石細胞極少,汁液特多,味甜具清香,口感極佳。

藥用價值

隰縣梨,總糖含量≥6%;總膳食纖維≥0.8%;維生素C≥3毫克/100克;維生素B1≥20微克/100克;維生素B2≥200微克/100克.;鈣≥3.0毫克/100克;鐵≥0.05毫克/100克;磷≥8.0毫克/100克;鉀≥50毫克/100克,品質極佳。
隰縣梨隰縣梨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隰縣土壤以黃土、褐土為主,適宜果樹生長;該區域內城川河由北而南貫穿縣境中部,東川河自東而西流經縣境南部,兩河於午城交匯於昕水河,西經大寧注入黃河。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為隰縣梨提供了自然生長環境,為生產優質隰縣梨提供了可靠的保證。隰縣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海拔大部份在950米至1300米之間。
隰縣梨隰縣梨

氣候特徵

隰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5℃-9.8℃,降水量486.3毫米,日照2740.9小時,無霜期167天。土壤pH值8.0-8.3之間。有機質10.36-12.53克/千克,鹼解氮53.83毫克/千克,有效磷7.93毫克/千克,速效鉀125.92毫克/千克,這種土質有機質養分較高,為優質梨最佳生產區域。年平均氣溫8.5℃-9.8℃,降水量486.3毫米,日照2740.9小時,無霜期167天,多集中在6-9月份,與隰縣梨最佳生長期吻合,利於發展梨果產業。
隰縣梨隰縣梨

歷史淵源

春秋時期,《詩經·晨風》中記載:“山有枹棣,隰有樹檖”。“樹檖”即梨的意思。
明清年間,“隰州金梨”成為宮廷貢品。
隰縣素有“金梨之鄉”的美稱,2013年來,隰縣梨產業在隰縣得到發展。
2016年,隰縣村民成立梨果專業合作社。
隰縣梨隰縣梨

生產情況

2013年,隰縣梨樹種植面積6667公頃、年產量20萬噸。
2017年,隰縣果樹面積達到35萬畝,果品總產量達4.5億斤,產值6億元,農民人均果品收入6000元以上。
隰縣梨隰縣梨

產品榮譽

2007年,隰縣玉露香梨獲中國國際林業產業博覽會金獎、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隰縣梨隰縣梨
2008年,獲北京奧運果品推薦評選一等獎。
2009年,獲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金獎。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隰縣梨”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並獲第三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暢銷產品獎;在十一屆中華名梨—全國梨王擂台賽中獲“中國梨王”稱號。
2014年,在中外百年品牌對話暨中國品牌文化管理年會上,隰縣玉露香梨榮獲“中國大美梨”稱號;在第二十一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獲“后稷特別獎”。
2015年,在首屆中國果業品牌大會上“隰縣玉露香”入選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50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隰縣梨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隰縣8個鄉鎮,90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0°55′00″-115°15′00″,北緯36°30′00″-36°55′00″。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隰縣位於臨汾市西北邊緣,特別是“隰縣梨”的主產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產地要選擇陽光充足,地勢較高,對梨產量的形成和品質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品種為酥梨、玉露香、晉蜜梨等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
土肥水管理:果園土地平整,土層深厚,活土層70厘米以上。每666.7平方米施用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3000公斤以上,其他肥料用有機復混肥補充。以秋施基肥為主,其餘按照花前、花後、幼果膨大期等物候期結合降雨施用。氮、磷、鉀比例按每生產100公斤梨,施N(1.0-1.2千克)、P205(0.5-0.75千克)、K2O(1.0-1.2千克)。根據樹體營養診斷適量施入微量元素。在樹盤下覆蓋雜草、秸稈等,厚度15-20厘米,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土壤水分蒸發。
花果管理:對花芽多的樹進行花前復剪,調節花、葉芽的比例至1:3-4.從花序分離開始,每間隔20厘米左右,選留一個粗壯花序,其它多餘花序全部疏掉。花期採用蜜蜂、壁蜂和人工授粉,謝花後10天開始疏果,一個月內結束。根據樹勢強弱,坐果多少,確定適宜的留果間距,一般為20-25厘米,選留一個坐果的壯花序,每花序留1-2個好果,其餘疏除。梨謝花後30-40天開始套袋,6月中下旬結束。套袋前進行疏果和噴施2-3次殺菌殺蟲劑並補鈣。
病蟲害防治: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1)開花期防治金龜子和梨大食心蟲等,採用地面噴藥方式,(2)落花至幼果期防治黑星病、梨木虱等,採用交替使用黑殺加多菌靈、杜邦福星加多菌靈和保佳利的方式,(3)果實膨大期防治輪紋病、炭疽病,繼續採用噴藥方式,不使用國家禁用農藥。
整形修剪:主要樹形為自由紡錘形,樹高3米左右,冠徑2-3米,主枝12-15個,樹冠扁圓形,適用於株距3-4米的果園。紡錘形的主枝角度80度左右,小冠疏層形主枝角度70度左右。採取以疏剪為主,緩、疏、縮相結合的修剪方法,紡錘形主枝過長的適時縮剪,小冠疏層形樹頭過高的及時落頭。盛果期樹畝枝量7萬-8萬條,內膛枝葉透光率30%以上。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規定:適時採收,採摘時輕拿輕放,避免碰壓刺傷。採收後及時入庫保存,並觀察庫內溫度、濕度,保證儲存安全。
(5)生產記錄要求:詳細記錄生產操作日期,病蟲害情況,技術措施,建立生產過程記錄檔案,記載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生產廠家等。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貯藏要求:果實耐貯藏,在自然土窯洞內可貯4-6個月,恆溫冷庫可貯藏6-8個月。
  • 包裝標識及相關規定
地域範圍內的隰縣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隰縣梨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規定生產和使用標誌,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隰縣梨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結合標註形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