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聲逐響

隨聲逐響

隨聲逐響(拼音:suí shēng zhú xiǎ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漢·王符潛夫論·賢難》。

隨聲逐響指人云亦云,形容人沒有主見。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隨聲逐響
  • 拼音:suí shēng zhú xiǎng
  • 出處:《潛夫論·賢難》
  • 注音字母: ㄙㄨㄟˊ ㄕㄥ ㄓㄨˊ ㄒㄧㄤˇ
  • 語法結構:聯合式
  • 語法屬性:作賓語,定語
成語出處,成語典故,成語寓意,成語運用,

成語出處

東漢·王符《潛夫論·賢難》:“昔有司原氏者,燎獵中野。鹿斯東奔,司原縱噪之。西方之眾有逐狶者,聞司原之噪也,競舉音而和之。司原聞音之眾,則反輟己之逐而往伏焉,遇夫俗惡之狶。司原喜,而自以獲白瑞珍禽也,盡芻豢單囷倉以養之。豕俛仰嚘咿,為作容聲,司原愈益珍之。居無何,烈風興而澤雨作,灌巨豕而惡塗渝,逐駭懼,真聲出,乃知是家之艾猳爾。此隨聲逐響之過也,眾遇之未赴信焉。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隨聲逐響”。

成語典故

從前,有一個叫司原氏的人,非常喜歡在夜間打獵。有一天夜裡,一隻鹿很快地往東邊跑去,司原氏便緊緊地跟蹤在後並不斷地喧叫起來,希望有人配合自己圍堵獵物。
恰巧在西邊,有一批人正在追趕一隻豬,聽見司原氏的喧叫聲,也呼叫起來和他配合。司原氏聽見喧叫的人這么多,以為有更大的獵物,便停止了追趕,到眾人呼叫的方向去埋伏下來。這時,突然有一個獵物出現了,他借月光可以看到它滿身的白毛。司原氏便跑上去捉住了這隻獵物,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隻身上沾滿白色土的豬。司原氏非常高興,以為獲得一隻稀世罕見吉祥的白色瑞獸,便用盡了倉庫的糧谷和草料去餵養它。那隻豬見了他,俯仰屈曲,發出了一種逢迎取媚的聲音,司原更加珍愛它。
過了一段日子,有一天,颱風來襲,外頭颳起大風,下了大雨,大量的雨水衝到那頭白豬身上,白色的毛遇到雨水就掉色,露出原本灰色的皮毛。豬被風雨嚇到了,不禁叫出聲來,聲音和一般的家豬沒什麼兩樣。司原先生才知道自己養的只是普通的老公豬,白毛只是毛上沾了白色的泥而已。

成語寓意

如果司原氏不被外界的鼓譟聲所動,一直追捕鹿群,也許得到的會是幾頭鹿。如果白豬真是瑞獸,也許他會認為放棄鹿群是值得的。然而,現實不是由“如果”構成,而是由“結果”構成的。“隨聲逐響”的典故啟示人們,隨聲附和,人云亦云,一哄而起,是要上當受騙貽誤大事的。它告訴人們,耳聽為虛,眼見是實。對於任何事情,千萬不能輕信道聽途說的傳聞,必須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研究,看它是否合乎實際,是否真有道理,然後才決定是贊成還是反對,無論什麼時候,隨聲逐響都不可取。

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隨聲逐響”指人云亦云,形容人沒有主見。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 運用示例
唐·杜佑通典·卷十六》:“若夫徘惻芳芬,楚騷為之祖;靡漫容與,相如扣其音。由是隨聲逐響之儔,棄指歸而無執,賦歌詩頌,百揆五車。”
明·羅欽順《答陳侍御國祥》:“夫世之妄議朱《傳》者,其始蓋出於一二人崇尚陸學之私。為其徒者,往往貪新而厭舊,遂勇於隨聲逐響,肆為操戈室之計。姑未論夫至道,就其師說亦何嘗有實見也。”
黃慶澄《東遊日記》:“其下之隨聲逐響,洶洶若狂,則可笑。其上之洞燭外情,知已知彼,甘以其國為孤注,而拼付一擲,則既可悲,不可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