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日潮汐力

由地球公轉產生的,與地球到太陽的極徑隨時間變化二階導、地球上不同黃緯及黃經的餘弦乘積、地球上受作用物質質量的共同作用相關的作用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隨日潮汐力
  • 表示:Fc
  • 拼音:sui ri chao xi li
  • 名詞領域:天體力學
(一)定義,(二)特性,1 )Fc的離散特徵,2)Fc的連續性特徵,3)與“應月”引潮力區別,(三)分布地域,(四)適用領域,

(一)定義

由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的,與地球到太陽的極徑隨時間變化二階導、地球上不同黃緯黃經的餘弦乘積、地球上受作用物質質量的共同作用相關的作用力,稱之為地球受到橢圓軌道焦點(太陽、銀核)作用的隨日潮汐力。
地球潮汐現象具有“隨日且應月”的運行規律。基於萬有引力的引潮力不能很好地解釋地球潮汐的隨日現象。之所以將Fc定義為隨日潮汐力,是因為它是“隨日”而不是“應月”的。

(二)特性

隨日潮汐力
隨日潮汐力
隨日潮汐力
  
隨日潮汐力
  
圖6-5顯示:隨日潮汐力在黃道面上作用力最大,向兩黃極逐漸減小直至為零。
圖6-6顯示:隨著地球上球面質點所處位置的黃經、黃緯的變化,隨日潮汐力表現為一系列的作用力曲線。而圖6-7則顯示了其中最大一條作用力曲線的變化情況,表明了隨日潮汐力的作用方向及隨黃經變化的結果——中午和午夜最大,傍晚和早晨最小。
由於“正”潮汐力表示其方向由太陽指向地球,“負”潮汐力表示其方向由地球指向太陽,“正”值發生在“90°~-90°”區域即地球的早晨到傍晚時間內,“負”值發生在“90°~270°”區域即地球的傍晚到次日早晨時間內,所以,無論潮汐力為“正”或“負”,都表示隨日潮汐力的方向由地球的表面指向地心(圖6-8)。
作用力F1F2所表現出的共有特性使兩者可以合二為一,令:
(6-30)
式中:Fc=F1+F2,單位:N;m—物體質量,單位:kg;a—黃緯(°);b—黃經(°);l—極徑,單位:m;—極徑變化加速度,單位:m×s-2

1 )Fc的離散特徵

由三角函式積化和差公式,(6-30)式可做如下轉化
(6-31)
顯然,由(6-31)式可知作用力Fc是由兩個分力組成,即:
Fc1=mcos(a+b) (6-32)
Fc2=mcos(a-b) (6-33)
Fc=Fc1+Fc2 (6-34)
圖6-9為(6-32)式、(6-33)式的作用分力與ab關係的離散分析結果。
圖6-9a表示的是:當a+b=0時,作用分力Fc1有最大值,此時a=-b
圖6-9b表示當a+b=90°或270°時作用力Fc1等於零的情況。
圖6-9c表示當a+b=180°時,作用分力Fc1有負的最大值,此時b=180°-a
圖6-9d表示當a-b=0時,作用分力Fc2有最大值,此時a=b
圖6-9e表示當a-b=90°或270°時,作用力Fc2等於零,此時b=90°+ab=270°+a
圖6-9f表示當a-b=180°時,作用力Fc2有負的最大值,此時b=180°+a
由圖6-9可知,只有當:
——a=0°,b=0°時,作用力Fc有最大值。
——a=0°,b=90°時,或者a=0°,b=270°時,作用力Fc等於零。
——a=0°,b=180°時,作用力Fc有負的最大值。
隨日潮汐力
隨日潮汐力是由兩個分力組成的,由分力導致的潮汐波的振幅極值具有對稱性,在不同地點和不同的時間具有不同的振幅現象,這是符合地球潮汐的實際現象的,是基於萬有引力理論的引潮力(第二潮汐力)無法解釋的。一般地,最大潮汐振幅在中午或午夜出現在黃道面與地球的交割線上,月球對潮汐的影響,只能改變幅度,不能改變周期。

2)Fc的連續性特徵

分析潮汐分力在其主值區間內不同特徵值的分布,可為正確認識隨日潮汐力提供幫助。
在圖6-10中,分別作了a+b=0°、90°、180°、270°和b-a=0°、90°、180°、270°等8種情況的分布線,這8條特徵值分布線描述了在地球自轉過程中,FC1FC2的極值和零值不斷相互轉換的形態變化特徵。如圖6-10,從A¢出發,隨著地球的自轉,b值由180°逐漸向90°、0°變化,A¢點的狀態波在演化到“甲”點後,將與由B點出發並由“B甲”實線路徑傳播。
隨日潮汐力
而來的“零”狀態波發生疊加,而後,形成兩組不同狀態的波分別沿“甲B”虛線和“甲C”實線繼續傳播,然後沿“B乙”實線和“C乙”虛線傳播到“乙”點,再沿“乙A”實線和“乙B”虛線傳播。
b值由0°逐漸向-90°、-180°變化,可比照分析。
地球上隨日潮汐力的極值產生在“A-B-A¢”連線上,並且向著“B”點逐漸變成“0”,而“零”值則產生在“C-B-C¢”連線上。在地球自轉,b值由180°逐漸向90°、0°變化的過程中,潮汐分力FC1從“A¢”點出發要經過“A¢-甲-B”,以極小值狀態連續不變到“B”點,躍變為“零”狀態,並從“C”點出發沿“C-乙-B”保持到b=0°,再返到“B”點;而潮汐分力FC2則要從“B”點出發,經過“B-甲-C”路徑,保持“零”值狀態連續不變到“C”點,躍變為極大狀態,並從“B”沿“B-乙-A”保持到b=0°的“A”點;b值由0°逐漸向-90°、-180°變化,可對比分析。
將隨日潮汐分力合二為一考慮,在地球的自轉過程中,隨日潮汐力的極值狀態和“零”狀態,儘管中途要發生疊加,但分離後仍然能形成穩定的極值狀態和“零”狀態繼續傳播。潮汐分力的極值和“零”值的分布位置與地球正對太陽的角度有關,如圖6-11,極值狀態線保持在與太陽光線的平行方向,而“零”狀態線則保持在與太陽光線的垂直方向。隨著地球自轉一周,水平方向的極值線沿著圖6-11中的極值方向線進行“∞”形態的連續性變化,而垂直方向的“零”線沿著圖6-11中的“零”方向線進行“8”形態的連續性變化。在這兩種連續性變化中,隨日潮汐力實際上在進行著FC1FC2的交替轉化,如:在地球的自轉b值由180°逐漸向90°、0°變化的過程中,潮汐分力FC1從“A¢”點出發要經過“A¢-甲-B”極小值狀態連續不變到“B”點;然後轉化成為FC2的極大值狀態,並從“B”開始沿“B-乙-A”保持到b=0°的“A”點,再轉換為FC1的極大值狀態,並從“A”開始沿“A-丙-B”保持到b=-90°的“B”點;最後轉換為FC2的極小值狀態,並從“B”開始沿“B-丁-A¢”保持到b=180°的“A¢”點。與此過程相伴,同時進行的“零”狀態的轉換髮生在垂直方向上,其轉換軌跡參見圖6-11,分析從略。
隨日潮汐力
對稱地,可以作黃道面下另一半地球的潮汐分力特徵值連續分布曲線形態。
將黃道面上下地球潮汐分力的極值線投影圖映射成立體圖,可得圖6-12。
在圖6-12中,黃道面下半部分對應於黃道面上半部分的極值線交點“X”,分別用“X¢”表示。綜合分析可知,地球上的潮汐分力極值線與“零”線的交點“甲、乙、丙、丁、甲¢、乙¢、丙¢、丁¢、”為振幅絕對值相等的點,其中,交點“甲、丁、甲¢、丁¢”為負值完全相等,交點“乙、丙、乙¢、丙¢”為正值完全相等;交點“B、B¢”保持為零;而交點“A、A¢”為振幅的極高點(A為極大點,A¢為極小點);交點“C、C¢”為零振幅點。除“B、B¢”位置保持不變外,其餘交點的相對位置是不變的,而絕對位置則不斷變化。由於地球的傾斜,地球自轉一周,使地球上的某些地方在一天中某一時刻要經歷某個交點,從而形成隨日潮汐力的特徵現象,或者說,地球的隨日潮汐力的特徵點,將會出現在地球的某一區域內。地球公轉的特性,將使黃道面上的“A、C、A¢、C¢”在一年內分別沿著地球的黃道面割線繞行一圈。余類推。
隨日潮汐力
在以上的描述中,強調的是隨日潮汐力的連續狀態,當ab值一定時,隨日潮汐力的大小、方向等隨之而定,這時,它完全符合離散分析結論;要注意區別它的分力的極值線和它的極值線的不同,分力的極值實際上只等於它的一部分,因為隨日潮汐力是由兩個分力組成。
總之:
——隨日潮汐力是由兩個分力組成的。
——由分力導致的潮汐波的振幅極值具有對稱性。
——地球上潮汐振幅極值與地點、時間具有相關性,不同地點在不同的時間具有不同振幅的潮汐現象。一般地,最大潮汐振幅在中午或午夜出現在黃道面與地球的交割線上。

3)與“應月”引潮力區別

誰也不能否認月球對海水潮汐具有一定的影響,但必須承認它與太陽對地球的潮汐作用完全是兩回事,現將其區別列於表6-1:
綜合表6-1分析,月球對潮汐的影響,只能改變幅度,不能改變周期。我們所看到的地球上潮汐的應月現象,實質上是在隨日潮汐的背景上展示的幅度的周期性增減。當月球與地球和太陽處於一條線上時,月球的引力作用與太陽對地球海水的潮汐力作用的夾角最小,所產生的極大值重合,使潮汐振幅最大,此種現象不能被認為是月球使地球產生了最大潮汐,只能認為是月球增加了潮汐振幅。
可以證明,地球在二分點擁有最大運動能量,此時潮汐振幅最大。如果當年發生“閏月”,錢塘江則不會在農曆八月十五發生大潮現象。
由於在月球與海水間不存在太陽與海水的軌道運動關係,所以月球不可能產生對地球海水的潮汐力Fc。相反,存在地球、太陽對月球的潮汐力(Fc)作用,這是軌道關係決定的。
受海岸、海底山脈、海島及其組合的影響,潮汐可產生干涉、衍射現象。
表6-1 隨日潮汐力Fc和引潮力F有關項目比較
項目
隨日潮汐力Fc
應月引潮力F
表達式
Fc=2mcosacosb
F = 2.80´10g(6cos2d+ 10)
主要影
響因素
物體質量、日地距離l、黃經b、黃緯a
質點所處緯度的換算值d(要求正對月球的地球投影面)。
源自天體
太陽
月球
作用力方向
總是平行於黃道面由表層指向內部。
總是由地球表面指向月球
作用方式
受軌道影響,質點發生位移而產生潮汐
因對地球表層海水的吸引而產生影響
沿地表分布形式
正對太陽部分和背對太陽部分對稱分布,潮汐振幅極值以不同時間在不同地點出現
正對月球部分和背對月球部分非對稱分布,相同時間在不同地點出現振幅變化。
潮汐的
周期性
一日之內兩次出現高潮和低潮,並且出現時間間隔均勻,周期性好。
周期性以月為單位明顯。
總之:
1)地球潮汐的隨日現象,是由於地球上存在隨日潮汐力的作用結果。
2)地球的隨日潮汐力與月球引潮力無論在力源、影響因子方面,還是在作用方式、分布形式、表現行為上,都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3)地球上潮汐的應月現象,實質上是在隨日潮汐的背景上展示的幅度的周期性增減。

(三)分布地域

全球範圍。

(四)適用領域

適用於大氣、海水、地下水、油氣、地幔等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