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市曾都區第三中學

隨州市曾都區第三中學

隨州市曾都區第三中學位於洪山鎮。始建於1950年,系洪山縣初級中學;1955年以後,學校先後更名為隨縣初級中學和隨縣洪山中學;1978年定名為隨縣第三中學,並被列為隨縣重點中學;撤縣建市後,於1984年更名為隨州市第三中學,被列為襄樊市十八所重點高中之一;地級隨州市和曾都區建立後,學校更名為曾都區第三中學。該校經歷了艱苦創業、穩步發展、騰飛崛起三個歷史時期。風雨半世紀,桃李遍神州,幾代三中人紮根山區、默默耕耘、團結拼搏、無私奉獻,他們用代代相傳的“三中精神”為三中的歷史書寫了一頁頁輝煌的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隨州市曾都區第三中學
  • 創辦時間:1950年
  • 所屬地區:隨州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辦學規模,師資力量,辦學成果,文化傳統,辦學思想,育人模式,“三風”建設,科學辦學,領導班子,管理科學,改善條件,地理位置,

辦學歷史

建校55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一萬多名優秀畢業生,6000多名優秀學子從這裡跨入了清華、北大、中國科大等各級各類高等學府。如今,他們中間很多人已成長為社會各界的棟樑之才。原中共中央辦公廳機關工會主席黃大香(64屆),中共中央辦公廳網路中心主任黃景清(64屆),湖北省公安廳常務副廳長黃永生(64屆),雲南隆格蘭園藝公司總載裴作斌(69屆),衛生部國際援助公司司長劉永國(72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加林(79屆),特聘教授付正義(80屆),湖北教育學院副院長許幫官(81屆),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張衛東(81屆),留美博士周新(90屆)等都是三中驕子。
隨州市曾都區第三中學
隨州市曾都區第三中學
進入新的世紀,該校不負全區人民的厚望,搶抓機遇,勇對挑戰,學校面貌煥然一新,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尤其是高考成績連創輝煌。2000年613人參加高考,上一類156人,上省線456人;2001年771人參考,上一類180人,上省線556人;2002年866人參考,上省線668人,其中何店鎮自費生唐傑以645分的優秀成績考入三大名校之一的中國科技大學。2003年高考,該校學生劉號奪取曾都區理科狀元,龔仕仙、黃為、趙萬利、張家恩、孫立山五同學分別位居曾都區理科前一、二、三、四和並列第六位。曾都區理科前10名該校就占6人,同時,該校體育、藝術特色教學成績顯著,連續多年體育、美術生高考升學率位居全市前列,招飛工作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隨州市曾都區第三中學
隨州市曾都區第三中學
隨州市曾都區第三中學
隨州市曾都區第三中學
2002年12月,該校制定了未來五年發展規劃,確立了“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科研強校”的辦學思路和力爭在未來五年內把學校辦成“隊伍精良,管理嚴格,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市級示範高中的辦學目標。幾年來,全校乾群團結拼搏,開拓創新,學校各項工作一年一大步,年年新局面。如今,一所環境優、設施全、管理嚴、質量高、特色明的現代化的隨州市曾都區第三中學已經形成。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學校占地面積45689m2,建築面積34218m2。其中教師住宅樓5棟(11454m2),學生公寓三棟(8183m2),教學樓二棟(4068m2),科教樓一棟(3071m2),綜合樓一棟(1373m2),學生食堂一個(3862m2),運動場一個,籃球場四個,羽毛球場兩個,配有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多功能教室、微機室、圖書室、電子圖書室、校園寬頻網、遠程教育網、陳列室、藝術室、醫務室、勞技室、電視節目製作室,並擬籌建電子備課室。學校藏書12萬冊(含電子圖書室),各種設施設備齊全夠用;教學、運動、生活、辦公四區分開,學校整體布局合理,結構嚴謹,實現了園林化。

師資力量

現有教學班38個,在校學生3156名,教職工154名,專任教師145名,其中高級教師67名,一級教師44名。他們中,市、區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20名。市人大代表1人,區人大代表2人,市政協委員1人。獲國家級、省、市、區各級表彰、獎勵的教師165人次,學校專任教師平均年齡34歲,年齡結構合理,各學科教師配置協調,綜合辦學實力雄厚。
該校歷史悠久,辦學經驗豐富。在長期的學辦學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辦學經驗:重視德育、緊抓智育。嚴格管理,面向全體,整體推進,形成良好校風和辦學聲譽;降低成本,適應農村,為廣大農家子弟駕起通往理想殿堂的天梯。三中注重因材施教,培優轉差,形成了一套促使中等生快速成材的教學方法。03年學校被市政府教育督導室授予先進學校稱號,04年被區教育局授予教科研先進單位稱號,05年被市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單位稱號。

辦學成果

該校堅持以鄧小平關於教育要“三個面向”的指示和江澤民“三個代表”的思想為指導,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辦人民滿意的學校。該校地處隨南山區,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而且以中等生為主。多年來,我們立足這一實際,在教育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該校鮮明特色的辦學思想和育人模式,辦學行為科學規範,辦學效果顯著。

文化傳統

辦學思想

蘇霍姆林斯曾說過:“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我們經過多年的不斷探索積澱,已初步形成了符合該校實情的“一、二、三、四、五、六”的辦學思想體系。
“一個思想”:即“育人是根本,質量是生命,校風是靈魂,教學為中心,科研為先導,教師是關鍵,管理是保證”的辦學基本指導思想。
“兩項目標”:即“基礎紮實,特長明顯,和諧發展”的育人目標和“上規範,創特色,爭一流”的管理目標。
“三三框架”:即構建“建三境——建設優美的物化環境,濃厚的文化環境,和諧的人際環境;育三風——孕育樸實創新的校風,勤實創新的教風,踏實創新的學風;養三氣——滋養學生的儒雅氣,教師的學者氣(校長的專家氣),學校的學術氣”的校風建設基本框架。
“四級網路”:即建立“學校——年級組·教研組——班級·備課組——教師·學生”四級教育教學質量過程監控網路。
“五字措施”:即“學——學政治理論,學教育公共理論、學學科專業理論,學現代教育技術,學先進模範人物;考——工作實績考核和理論學習考試;研——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評——專家會診評課和服務對象民主評議;賽——賽思想、賽作風、賽團結、賽幹勁、賽實績”的師資隊伍建設五項措施。
“六動方略”:即“目標啟動,骨幹帶動,活動促動,科研推動,利益驅動,關心感動”的學校管理方略。
如何將這一整套先進的辦學理念轉化為全校師生員工的自覺意識和實際行動,我們經過思考,又創造性的提出了“三讓”的素質教育基本觀點:“讓每一個學生成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讓校園成為師生樂園”。“讓每一個學生成功”這不是一句空話、大話,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讓這一目標得以實現;我們對這一目標有自己獨到的認識和理解:我們要求全校教師樹立每一個學生都是人才,都能成功的觀念,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讓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都得到應該得到的提高,不同個性都得到應該得到的健康發展,不同特長都得到應該得到的有效培養。“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這是新世紀對教育的呼喚。因為實施素質教育,教學是主渠道,課堂是主陣地,學生是教師職業生命的細胞,是教師職業生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深入研究課堂,不斷改革課堂,改變死氣沉沉的課堂狀況,改變陳舊落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切實發揮教師主導下的學生主體作用,才能讓課堂充滿思維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讓校園成為師生樂園”這是我們三中人提升師生生命質量的永恆追求。我們認為:首先要建立一種和諧、信任的教學、幹群關係,使師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釋放,創造力得到培養,使學校成為展現師生個人價值的舞台。同時,建設濃厚的文化、科技、體育、藝術環境,使師生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文素質不斷地增強。
辦學理念決定著辦學方向,辦學方向決定著學校的發展走勢,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們更清醒地意識到,學校再也不能像在計畫經濟模式下“等、靠、要”,而應以產業的思維經營學校,在重視社會效益的同時,也重視經濟效益,以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需要,把學校做大,做強。同時,“教育是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學校不能浮躁,不能唯利是圖,教育不能變味,教師不能丟本。因此,我們把堅守“兩心”作為新時期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立足點。“兩心”,即“尋常心”和“愛心”。“尋常心”,就是指學校必須遵循規律,包括遵循政治規律,遵循經濟規律,遵循教育規律,須以尋常心辦教育這一不尋常的事業。“愛心”就是任何時候都要關愛每一個學生,絕不能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為此,該校先後籌集30多萬元,建立了“寒門學子成才的綠色通道”,幫助300多名貧困生完成了學業。

育人模式

“主動發展教育模式”是該校實踐探索的一套富於創新、自成系統的育人模式。競爭和發展的時代,實施素質教育成為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該校以“主動發展”的理念和實踐較好地回答了這一問題。
何謂“主動發展教育模式”?就是要全面實現學生、教師、學校的主動發展。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開發學生的主體潛質,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培養面向21世紀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實踐主體。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發掘學生的才能,激發學生的能動性,才能讓他們在全面學習中獲得主動、充分、生動活潑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學校的發展是一個互促互動的過程,抓住了學生髮展的這個根本,教師和學校的發展也就成為可能。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也是我們學校一以貫之的工作重點。學校創造性地將德育工作融匯到主動發展教育模式中去,為學生主動參與德育教育提供了可能和條件,使學生在體驗中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學校通過開展“尋找身邊的閃光點”、“校園之星”、“我成長我快樂”和“寫成長日記”等專題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德育實踐,識別真善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培養積極向上、奮勇爭先的良好作風。我們還別出心裁地設立了“希望之星”獎,受表揚嘉獎不再是學習尖子的專利,獲獎的普及率超過一半。我們每學期都要對進步快的同學舉行“希望之星”授獎儀式,強化他們主動發展的動力,在全體學生中形成“進步光榮,進步就是希望”的意識。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眾多學生的自信心,也使每一位學生在主動參與德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知識內化為良好的品質。
該校雖然地處山區,學校發展有很多不利因素,但是,我們從不妄自菲薄,而是以加倍努力迎接挑戰。針對新的情況,該校教師在繼承“面向全體,分層教學”這一傳統教學策略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研究性學習,借鑑“洋思經驗”,在課堂教學中推行“先學後教當堂練”的教學模式,在各年級、各學科全面推行“達標”教學。高三年級進行的“用研究學習的方法複習備考”、“‘專題+綜合’快速提升學生能力”、“揚長作文”等教學方法,效果顯著,得到了專家和同行們的肯定。2005年該校歷史教師吳華清承擔的隨州市“十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歷史教學與情感教育”順利結題。這些舉措也使入校時成績平平的學生在高考中創造了不平凡的成績。
“授人以魚”莫如“授人以漁”,“研究性學習”作為該校學生“主動發展教育模式”的重要項目之一,就是一種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2003年,學校編集了《研究性學習論文集》,在隨州市率先將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思考結集成冊。這本專著凝結著師生們的心血,收錄了不少學生的研究報告,如《大洪山詩文的收集與整理》、《洪山罐頭產業的發展前景》、《大洪山食用菌產業的利與弊》、《農村高中學生閱讀現狀的調查》等等。
90年代,原襄凡師專校長雷氏祖曾帶領一個課題組在該校進行了半個月的調研,把該校教師探索的以快速提高中等生學習成績和以主動發展為特徵的育人模式稱之為神奇的“三中模式”。如今,這一“三中模式”在繼承和創新中常用常新,內涵不斷豐富,效果更加顯著,也成為該校參與激烈競爭的核心優勢之一。

“三風”建設

該校始終注重教風、學風、校風的建設,把“三風”建設作為“內抓管理促質量”的工作重心,並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以教風促學風,抓學風正校風”的工作思路,總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三風”建設工作方法。在教風建設上,學校狠抓常規教學要求的檢查落實,每月在對教師的備、教、批、輔、考的情況進行普查的基礎上,還要重點抽查,樹立好壞典型,按月兌現獎懲,並在教師例會上公示。學校狠抓教學紀律,不僅有專職的考勤員,對全校教師的教學堂堂必查,而且學校要求校級領導和值班幹部必須每人每天抽查至少一節課的教學考勤,每班還安排有教師考勤學生記錄員。為了更客觀、更全面地了解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效果,學校每月分年級召開一次教學反饋學生座談會。2002年,學校進一步修定完善了教學管理制度,分年級、分學科對常規教學和教研教改的要求進行了細化、制度化。2003年,學校還專門請華師大的專家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曾都三中學生評教細則》,堅持每月進行一次學生評教活動,並將評教結果納入教師年度考核。在嚴格管理的同時,學校還採用多種形式加強教風建設,如:每年都要組織“拜師認徒”活動,通過這種形式,讓老教師們嚴謹的教風代代相傳;在教師中深入持久地開展“崇尚師表,崇尚身教”的師德教育;經常組織教師開展教學反思活動等等。
為了加強學風建設,我們制定了“三定”措施,即每學期都要定學風建設責任人,定學風建設階段性目標,定學風建設日程表,將學風建設作為實施“質量立校”戰略的首要工作,重點抓,經常抓。教導處組織開展了“抓理想促學風”、“抓紀律促學風”、“抓典型促學風”、“抓考風促學風”、“抓德育促學風”等系列專題教育活動,並通過集會、廣播、板報、櫥窗等多種形式營造濃厚的學風建設氛圍。教導處每周要在行政例會上作學風建設的專題匯報,學校各處室、年級組也把學風建設作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
教風是根,學風是本;嚴謹的教風、濃厚的學風必將帶來純正的校風。我們在抓教風、促學風的同時,也紮實有效地開展了“校風”建設。平時,狠抓規範養成教育,設立師生監督崗,不斷修訂完善《曾都三中學生一日行為規範》;利用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礪志教育、感恩教育;利用《三中報》、《校園風》、《輝煌的三中》、《三中名師名生錄》等校本教材對學生進行三中優良傳統教育;積極開展安全文明校園、愛心校園、和諧校園的創建活動;持之以恆地開展青年志願者活動等等。
如今,走進三中校園,時時處處可見學子們刻苦攻讀的場面。同學之間、班級之間、不同年級之間明比暗賽爭做學習標兵已蔚然成風。在三中,時時能強烈地感受到教師的學者氣、學生的儒雅氣和學校的學術氣。嚴謹的教風、勤實的學風、純正的校風,已成為該校展示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道亮麗風景,是該校的優良傳統和鮮明的辦學特色。

科學辦學

1、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形成了以“政教處、團委——各年級組、團支部”為縱線和以“政教處——家長委員會——課外輔導組”為橫線的德育管理立體體系,開創了人本德育、校本德育、文化德育的系統工程,並形成了“制度化、環境化、經常化、時代化”的德育“四化”特色。在全面貫徹落實中國小德育大綱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進行以愛國主義為主線的系列思想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具體確定每個學年及年級的德育目標,並且採取多種途徑和方法來逐步實施。如:以“愛國、愛校、愛家”為主題的“三愛”教育活動,學校安排歷史、地理、政治等學科老師定期舉辦專題講座,讓學生“懂歷史、知國情、看變化”,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高尚的團隊精神精神、充滿愛心的人性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充分利用主題報告會國旗下的講話、演講會、辯論賽、徵文比賽、電影欣賞等形式進行教育,使學生樹立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良好群體形象,並長期與總參61413部隊軍民共建,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和紀律教育。學生沒有出現重大的違紀事件,學生的操行評定合格率達100%,優良率達90%以上。
2、面向全體學生,努力使學生全面發展。將面向少數拔尖學生的課堂教學轉向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堂教學,由對少數撥尖學生給予關注轉向對大量普通學生給予重視。承認差別,開展異步教學,尊重個性,實施因材施教。學校多年來一直不分快慢班,不辦重點班。學校制定了培優轉差計畫,並且以“一助一”的形式落實,效果很好。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省關於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的意見,認真執行國家和省關於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意見,制定製度,強化措施,向45分鐘要質量。高考上省線率分別是為82.9%、84.1%、92.3%,03屆畢業生中,區理科一、二、三名,文科第二名均在該校,04屆區理科第二名出在該校。畢業生畢業率達98.5%,各年級學生在參加各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共有169人獲省市區獎勵。
3、全面落實國家課程計畫,開齊了課程,開足了課時。尤其注意學生體育、藝術活動的開展,強化強身健體意識,堅持一年一次運動會,國慶、元旦文藝慶祝活動,經常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在區衛生防疫部門組織的體檢中,該校學生眼近視率僅13%,從沒出現群發性流行病或傳染病。該校學生參加市中學生體運會獲團體第一名一次。在招飛工作中,該校共有12名學生身體合格,進入政審。學生在各級報刊上發表文學作品或繪畫、攝影作品共42件,體育、藝術高考合格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前列。2003年,該校研究性學習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大洪山旅遊的文化資料開發、三里崗食用菌開發與資源的保護、洪山罐頭產業與環境污染等課題進行了深入調查,寫出了大量的調查報告,其中14篇獲市級獎勵。
4、嚴格執行收費政策和招生“三限”政策,杜絕了亂收費、亂辦班、亂補課、亂招生現象。規範了辦學行為,深受上級領導及人民民眾的一致好評。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該校逐步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受到隨州人廣泛讚譽的“三中現象”、“三中精神”、“三中模式”就是這一特色的具體體現。

領導班子

有人戲稱我們三中不僅是優秀學生的搖籃,也是優秀教師的搖籃。幾十年來,三中的教師連年被成批地抽調去充實市區高中幹部教師隊伍,但是,我們三中並沒有因此師資水平下降,而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究其原因,是我們三中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成效顯著的幹部教師培養方式,這是我們三中名師層出不窮的秘訣,也是我們三中質量立校、一路輝煌的法寶。
(一)建設一支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的幹部隊伍
1、學校領導體制健全,機構設定合理
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合作,平均年齡39.6歲,年齡結構合理,職數適當。實行了校長負責制。學校管理渠道暢通,黨、政、工分工協作,互相配合,管理有條不紊。校長掌權不獨斷,用權不單幹,監督不反感。黨總支保證校長政令的暢通,支持不包辦、參與不攬權、監督不旁觀。教職工民主管理學校的參與權得到了保障,教代會制度落實,每年定期召開教代會,商討並解決學校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校務公開落實好,重大問題實行了公示制。
2、中層幹部實行競爭上崗,不搞終身制
學校對中層幹部實行“自我推薦,競爭上崗,民眾評議,擇優聘任”的選拔方式。2002年,學校進行了兩次幹部競聘活動。自願報名參加競職的教師達68名,經過評議打分,民眾投票、公示,擇選了15人擔任學校中層管理幹部,民眾反映很好,這些幹部學歷達標率100%,平均年齡為32歲,結構合理,專業互補,勤奮工作,有較好的理論政策水平和較強的組織能力,深得教師信賴。
(二)大力宏揚“三中精神”,打造一流教師隊伍
我們三中教師的“高度敬業、緊密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有口皆碑,而且代代相傳。在我們三中,年輕的教師由衷敬重年長的教師,虛心地向他們學習;年長的教師熱心幫助年輕的教師,毫不保留地傳經送寶。學校每年都要舉行“拜師認徒”儀式,每學期都要舉行“師徒座談會”,每月要分教研組開展“師徒研討會”。學校還為歷年的師徒建立了檔案,制定了鼓勵師徒教學相長的管理制度。為了充分發揮老教師、骨幹教師傳、幫、帶的作用,還十分重視教研組、備課組的建設,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每學期都要評選“明星組”,並為教研組、備課組開展活動提供優越的條件。2004年,該校語文教研組集體到外地名校學習3次,邀請武漢、黃岡等地的語文教育專家到學校作報告2場;語文教研組組織全校學生作文競賽、朗誦競賽、古詩詞背誦競賽3次。承擔市級以上教研課題1個,選派青年語文教師外出學習達18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們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富有成效,學校讓青年教師一開始就進入狀態,給任務、壓擔子,每月一次的匯報課既是青年教師們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也是他們成長曆程的見證。為了備好課,有的老師對著空教室自己講,有的主動請骨幹教師指點。為了讓新調入教師隊伍的年輕人和後調入學校的教師儘快適應三中的教學模式,學校還組織編寫了《三中教師培訓手冊》,創辦了《三中教研》。我們也十分重視老教師的觀念更新,在每月的師徒研討會上,師徒都要圍繞具體的問題進行交流,實現年輕教師和老教師優勢的互補,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只有專業的師資隊伍,才能培養出人才。我們做出嚴格的規定:參加工作3年之內的新教師每月講一次匯報課;參加工作5年內的教師和新調入3年內的教師每學期上兩節研究課,參加一次業務能力筆試;享受學校骨幹教師津貼的教師每月必須講一節示範課,並制定政策鼓勵教師隨堂聽課。如今,在我們三中,青年教師主動邀請骨幹教師聽評自己的課、主動聽骨幹教師的課已成為一種風氣,一種習慣。我們還不斷創新教師培養方法,如:在每次例會上舉辦現代教育技術學習講座,在校園網上創辦“三中教師線上”等。
我們在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同時,還十分注重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關心學生,愛生如子,在學校已形成風氣。學校每學期都減免困難學生學費,每年享受學校減免和資助的學生達10%以上,像羅華梅等十多名同學,連續三年享受學校資助,現已考上大學,還有劉曉虎等數十名同學,仍在不間斷地享受學校資助,學校共減免和資助貧困學生各種費用,累計達30餘萬元。教師自發資助貧困生,給貧困生送溫暖,在年組織的一次捐款活動中,教師捐贈現金、物品合計價值3萬多元。幾年來,教師的師德違紀率為零,業務水平也大幅提高。僅2005年,該校教師一年內發表論文就達52篇,在市區論文大賽中獲獎16篇。湧現出了像蔣小明、郭雙、張東等為代表的一批青年骨幹教師。

管理科學

現代教育離不開科學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果,管理創佳績,為了實現“上規範、創特色、爭一流”的管理目標,在學校管理上我們做到了以下6點:
(一)管理體制完善。建立了“分級管理,分層負責,對口領導,集中指揮”的工作管理體制。實行“包年級校長——年級組長——班主任——學生”的垂直管理和“分管校長——責任處室——班級”的橫向管理模式,管理不留空檔,每月對其工作進行一次考評,記錄在案,作為對幹部和班級的考核依據。
(二)建立和健全了各種規章制度,並不斷進行修改和完善。學校各項工作期初有計畫,期終有總結,中途有考評。例如對常規教學的管理,除狠抓備、教、批、輔、考、評各個環節外,還提出了最佳化管理模式。如對教師層面:一周聽一節課,一個月一次集體備課,一學期上一節公開課,一學年撰寫一篇論文;教學幹部層面:每人分管一個年級,建設一個學科,主持一個課題,撰寫一篇論文;學校管理層面:一月舉行一次教學例會,一學期組織兩次日常教學評比,一學期組織一次主題展示課,一學年舉辦一次論文發布會。學校每學期組織兩次教學大檢查,隨時監控和督導。
(三)嚴格兌現制度,不講情面。一所學校如果沒有嚴格的制度管理,那么這所學校基本就完了。對違反制度的人和事,學校態度堅決,嚴格按制度兌現獎懲。已基本杜絕教學事故的發生。
(四)狠抓食堂管理,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校園、校舍、裝備、水電的建、購、管、用制度健全,定人定責,台帳清楚,檢查維護記錄詳盡,建立並落實了公物損壞賠償制度。對後勤職工實行持證上崗,物品採購實行“陽光操作”,食品安全實行層層把關。學校堅持每月對各作業組進行民主考核,把學生評價與平時抽查結合起來,一月一公布,並長期設定“學生服務台”,隨時為學生解決困難,深受上級領導和學生的好評。
(五)注重安全教育與防範。學校長期堅持安全教育,真正做到安全進教材、進課堂、進人心,每學期開展安全教育活動不少於四次,每月安全排查不少於一次,記載詳細,整改到位。並編寫了安全教育手冊,堅持出安全教育的專刊、黑板報,懸掛安全教育的標語,與家長簽定安全教育的協定,使師生的安全意識不斷增強。學校成立了保全部,制定了內保制度、夜間巡查制度、出入登記制度、責任事故追究制度。由於管理嚴格,措施到位,三中沒有發生任何安全事故,師生生活安定。

改善條件

發展是硬道理,三中已看不到過去的影子,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學校的創建始於1999年,在政府沒有增加一分錢投入的情況下,三中歷任領導班子堅持吃飯與建設兼顧的原則,自籌資金一千二百餘萬元,擴建校園,建設教學用房,改建運動場,修建中心廣場,開通校園寬頻網,配套運動設施,增添教學設備,並在全區率先開通了“班班通”,真正實現了“電教化”、“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效率,開拓了師生視野,改善了師生的生活、工作、學習環境,一座園林式農村高中已經形成。

地理位置

隨州市唐縣鎮第三中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