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門嶺事件

隘門嶺事件

1930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一團永嘉徐定魁部及黃岩夏雲虎農民武裝,共600餘人,在進軍海門(今台州椒江)途中受阻折欲返永嘉,途經樂清大荊隘門嶺時,突遭以蔣叔南為首的大荊反動民團伏擊,除當場犧牲10餘人外,大部分被俘,被解赴大荊。

反動民團在大荊小山頭商會設立公堂,對被俘紅軍戰士和窮苦農民逐一進行審問後押往大荊炭場槍殺,計471人。然後僱人將屍體抬往大荊百崗嶺船山,挖坑集體埋葬,當地民眾稱之為“千人坑”。這是紅十三軍在戰鬥歷程中最為悲壯的慘案,史稱“隘門嶺事件”。

基本介紹

  • 名稱:隘門嶺事件
  • 地點:台州椒江
  • 時間:1930.06
  • 參戰方:紅十三軍與大荊反動民團
  • 結果:紅十三軍被殲滅
  • 傷亡情況:471
  • 主要指揮官:徐定魁
事件始末,事件影響,

事件始末

北伐時,仙溪鎮北閣村人李價人受國 民革命軍東路十七軍軍長曹萬順(中共黨員)委託,回樂清招募新兵,組織浙江北伐游擊隊, 任司令。並先後在永嘉、黃岩、溫嶺、樂清豎起招兵北伐的旗號,永嘉人谷亨棉(任副官)、周明存(任排長)、徐定魁、李啟麟等率領 200餘人前來參加,後兵員達幾千人。游擊隊廣泛團結民眾,向地方殷戶借取槍枝,籌集糧 晌,打擊軍閥勢力和土豪劣紳,聲譽日高。
1927年(民國l6年)
2月,國民革命軍委派李價人為浙江游擊隊司令,在大荊招募本地區及鄰縣新兵6000餘名。李進縣城打開監獄,釋放犯人,將年青的編入部隊。率部進駐海門(今浙江椒江市)時,蔣介石派其嫡系一師師長王俊任台寧溫防守司令,借點名換髮新武器為名,將其全隊繳械。
李價人發覺有變,即從司令台上 跳下,穿過人群逃走。
4月谷亨棉、周明存、徐定魁攜李價人贈於其暗藏的槍枝回永嘉西坑、楠溪,組建農民武 裝。
1928年(民國17年)
4月8日,永嘉楠溪農民武裝周明存部,為了解決 部隊給養,由周啟成、徐定魁、金葉清率領七八十人,於午夜進虹橋鎮,敲開許益順百貨店,搬去日用百貨一批,拿去銀 元200餘,銀角300許,銅元5000餘。又搬走鎮武街宏大、陳春 升兩棉布店的大批棉布。
槍殺香店名叫銀水的人,綁去許益順店 東許可支、許可金父子3人,宏大店員錢玉林、錢如波兄弟,陳春 升店員徐宏巧,黃順生南貨店1夥計,燈籠店解梅兒父親,理髮 店繆孟岳等共11人。後用銀元千餘贖回。
據大荊論壇網友說,其叔公(大荊馮村人)也曾被綁,因貧借錢才得還。

1929年(民國l9年)
7月周明存、徐定魁的楠溪農民武裝加入浙南紅軍組織。
秋溫州、台州地區大旱,螟災甚烈。晚禾顆粒無收,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大災荒,不少地方都出現了“村村餓殍相枕籍,十村九室無炊煙”的慘狀,而國民黨政府的苛捐雜稅卻有增無減。貧苦農民吃草根、石蒜等渡荒。大荊鎮地方士紳集資,進湖廣米濟荒。
11月,永嘉西溪一帶84個村莊的農民舉行武裝暴動,影響和帶動括蒼山地區形成了30餘支揭竿而起的農民武裝。

1929年,蔣叔南(蔣希召)穿草鞋,扶山鋤,帶領民工上山,廣栽竹樹近十萬株。今日通往靈岩寺道路兩旁的參天杉樹,就是當年蔣叔南所植。並於30年代初,蔣叔南發起組織雁盪名勝管理委員會,在大修山內道路和開發新景外,開始規劃山外公路建設,其弟蔣冶(蔣希周)也慷慨捐資築路,雁盪山汽車路直通溫嶺澤國鎮,從此自杭州可乘汽車,直接進山,免除了攀登謝公嶺之苦。
1930年(民國l9年)
3月國中央軍委按照中央巡視員金貫真(永嘉岩頭人)的建議,派軍事幹部胡公冕回家鄉組織紅軍。
3月9日,在永嘉黃皮成立“浙南紅軍游擊隊總指揮部”
3月,柳苦民召集溫嶺、玉環農民武裝,在溫嶺塢根橫坑溪回龍宮開會,正式成立塢根游擊大隊。建隊第一天,柳苦民就率領200餘名隊員,攻打了橫山鄉保衛團和地主豪紳,繳獲30餘支槍械。
5月初,浙南各地紅軍游擊隊相繼集中到永嘉楓林整訓,宣布浙南紅軍游擊隊統一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正式成立紅十三軍軍部,(同時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一團).胡公冕任軍長,金貫真任政委,陳文杰任政治部主任,軍部設在永嘉五尺村。紅十三軍是中央軍委編入正式序列的全國14支正規紅軍之一。

5月5日,浙南紅軍總指揮胡公冕派謝文候、胡協和的二、三支隊300餘人,以淡溪鄉石龍頭村薛佐文為軍師, 徐定魁、李啟麟等為嚮導,於午夜逸入虹橋鎮,接管了虹橋 鹽局,拍賣了公鹽,由薛佐文起稿,在鎮武廟前張貼安民告示。 虹橋人民備膳招待;離開時,燒毀西街厚生錢莊胡松樵老屋1 座,經瑤岙等村莊,村民送款送物慰勞。
5月,永嘉饑民(俗稱山頭表兄)數百人突然來荊與大荊鎮地方武裝發生衝突,西門、高地被焚毀房屋2 0多間,大荊街商店物資盡數遭劫。
6月2 5日晚,在與李價人舊部聯得聯繫後,工農紅軍第十三軍一團二中隊長徐定魁與周明存、謝用卿等率領紅一團戰士和黃岩夏雲虎農民武裝共600 多人,由黃岩出發向海門進軍。奪取國民黨駐軍一批槍枝。
6月26日當快抵達海門時,確認內應被抓,計畫由返回黃岩駐地。

6月27日凌晨,途經溫嶺塘嶺時遭當地民團伏擊。擺脫塘嶺民團後, 又遭黃岩浙保五團阻擊,徐定奎決定取道溫嶺、樂清兩縣交界的隘門嶺,經大荊的石坦、北閣等地,折返永嘉。謝用卿率數十人撤往紅十三軍二團根據地——塢根。
樂清縣大荊土豪蔣叔南得知紅軍必經溫嶺、樂清兩縣交界的隘門嶺,即調遣民團在距隘門嶺5公里處的石坦山乳岩下設伏。是日下午,疲憊不堪的紅軍中伏,紅軍倉猝還擊,當場犧牲數十人,在突圍中隊伍潰散。蔣叔南組織各地民團千餘人搜山追尋。少數戰士突圍出去後,又有在別的鄉鎮被民團抓住而致殘的。
6月28日蔣叔南在大荊小山頭(又一說在城隍廟炭場)對被俘、捕的人員大肆殺戮,周明存、徐定魁等371 人被殺害,埋於北崗嶺船山,俗稱千人坑,實為一排排無碑墓,如同現代的公墓。史稱“隘門嶺事件“

事件影響

為緬懷革命先烈,紀念英雄事跡,1999年6月,根據中共浙江省委〔1997〕63號檔案《關於隘門嶺事件歷史遺留問題處理的批覆》意見,溫州市、樂清市、永嘉縣人民政府在大荊鎮小山頭建造“隘門嶺事件紀念碑亭”,並立碑鑄言。隘門嶺事件紀念碑亭又名“赤魂亭”,占地面積約18平方米,是一座六角亭,檐角上挑,由6根柱子支撐亭身。亭內立一石碑,上刻隘門嶺事件碑記。亭旁有兩棵百年古樟,鬱郁長青,詔示著革命精神與天地共存。亭的楹聯:“楠水湯湯壯士留足跡,雁山鬱郁後生繼千秋”。
隘門嶺事件紀念碑亭,位於樂清市大荊鎮小山頭東面,2000年9月29日被命名為樂清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