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官是漢語詞語,表示官員品級的稱號,以別於職事官而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階官
- 拼音:jiē guān
- 注音: ㄐㄧㄝ ㄍㄨㄢ
- 釋義:表示官員品級的稱號
階官是漢語詞語,表示官員品級的稱號,以別於職事官而言。
階官是漢語詞語,表示官員品級的稱號,以別於職事官而言。...... 階官是漢語詞語,表示官員品級的稱號,以別於職事官而言。中文名 階官 拼音 jiē guān 注音 ...
武階官,用以表示武臣等級而無實際職掌的官稱。宋初,沿唐制,置武散官為階官,亦稱“散階”。武階官以太尉為首,其次通侍大夫、正侍大夫、宣正大夫、履正大夫...
武階是武職的官階,起源於宋朝。宋朝區分文武以階官為準,而不以差遣為準。武階官依其官階可分為橫班、諸司使、使臣三等;橫班正使、諸司正使、橫班副使、...
又稱橫行官,宋代武臣寄祿官階名。為武臣、內侍遷轉之階。序位在正任官、遙郡官之後。...
散階指表示官員品級的稱號。 授予官職時同時授予的虛銜,像今天軍銜。一稱散官或階官,指獲有散階的官員。明初沿元制。洪武九年(1376)定文、武官員散階。文官...
該官任職雖重要,但班位仍然較低。唐太宗時規定散官官階高而所任之職事官官階低者稱為“行”某某官;散官品級較低而所任職事官官階高者,稱為“守”某某官...
官名。①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 審刑院置,與知審刑院共同詳復大理寺所斷案牘,寫出奏章,上於皇帝。後定員六人,以朝官充任。不限在職年月,其階官但及三年,即...
官名。宋朝初年為內侍階官,位在內西頭供奉官下、內侍高品上。神宗元豐 (1078—1085)改制,定為正九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內侍官名,改右侍禁。金...
官名。唐末、五代為藩鎮幕職官,多由藩鎮自辟置。宋朝改由朝廷除授,選士人充任,用為選人階官。神宗元豐 (1078—1085) 改制,定為從八品。徽宗崇寧二年 ...
官名。唐肅宗以後置,為觀察使屬官,奏請有出身人及六品以下正員官充任。五代沿置。宋初觀察州置,掌助理郡政,選士人充任。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