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階官,用以表示武臣等級而無實際職掌的官稱。宋初,沿唐制,置武散官為階官,亦稱“散階”。武階官以太尉為首,其次通侍大夫、正侍大夫、宣正大夫、履正大夫...
武階是武職的官階,起源於宋朝。宋朝區分文武以階官為準,而不以差遣為準。武階官依其官階可分為橫班、諸司使、使臣三等;橫班正使、諸司正使、橫班副使、...
東北供奉官,宋從八品武階官名。政和二年(1112年),改稱“從義郎”。為三班小使臣之一,武臣第四十五階。 ...
官名。①文思院使簡稱。五代後梁置,太祖開平元年 (907) 改為乾文院使。②宋朝武階官。多不領本職,僅為武臣遷轉之階,屬西班諸司使。真宗鹹平元年 (998)...
官名。五代始置。宋初屬東班諸司使,多不領本職,僅為武臣遷轉階官。真宗鹹平元年(998),定為同六品。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改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
階官名。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官名,改左藏庫使、東西作坊使置,為正七品武階官,屬大使臣。清朝乾隆二十年 (1755) 改驃騎將軍置,為武職中屬綠營...
三班差使,官名。北宋置,為無品武階官,位在三班借職下、三班借差上。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官名,改進武校尉。 ...
宋代武臣階官名。宋朝置,為武職八階,舊為諸司副使。屬諸司副使八階列。北宋政和二年九月二十五日,由西京左藏庫副使改,改稱“武經郎”。紹興厘定入品武...
宋朝武階官名。宋初屬東班諸司使,多不領本職,僅為遷轉之階。真宗鹹平元年(998),定為同七品。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改從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
守闕進義副尉,宋朝無品武階官名。徽宗政和二年(1112) 重定武階官名,改守闕軍將置,位在進義副尉下、進勇副尉上。 ...
守闕聽候使喚,宋朝無品武階官名。南宋置,為效用十資第五資,月給錢四千五百,米一石二斗,春冬衣絹三匹半。 ...
守闕聽候差使,宋朝無品武階官名。南宋置,為效用十資第七資,月給錢四千五百,米一石六斗八升,春冬衣絹五匹。 ...
殿侍,古代官名。北宋置,為無品武階官,位在三班借差下、大將上。徽宗政和(1111—1117)後,改名下班祇應。 ...
官名。宋代,太平興國三年(公元九七八年)分染坊為東、西染院,改染坊使為東、西染院使。後為武階官,屬西班諸司使。政和二年(公元一一一二年),改為“武義...
三間大夫,官名省稱。即三班院借差。北宋無品武階官,位三班差使下、殿侍上。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官名,改進義校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