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隆盛莊鎮位於內蒙古豐鎮市東北部,東與興和縣相連,南與渾源泉窯鄉、黑土台鎮毗鄰,西與南城區、紅砂壩鎮交界,北與察哈爾右翼前旗接壤。S24 興和—巴拉貢 高速公路、X581縣道、X574縣道貫穿全鎮。京包鐵路穿鎮而過,在鎮內設新安莊站。鎮人民政府駐大南街,距市區40公里。鎮轄區面積421.07平方公里,實耕地面積110928畝,其中水地3300畝。轄區內設1個社區,13個村委會,168個自然村(組),黨員總數892人,23880人(2017),鎮區常住人口8000多人。是豐鎮市第二大人口聚集地。有漢、蒙、回、滿12種民族。
鎮區域內共有六條大街,42條小巷,鎮內現在還保存有古店鋪、古門閣、古寺廟,其中清真寺建於清道光十年(公元1831年),已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保存較完整的院落有蘆家大院、段家大院等,主骨保持完好,規模面積為7206平方米,至今還保留有石雕、石門蹲、石栓馬樁,院內古建築青磚筒瓦,磚雕、木雕古樸雅趣既展現著當時商人們的經濟實力,又內蘊著傳統的禮教與民俗風情。隆盛莊的傳統文化豐富,“正月十五元宵日”、“三官社”、“民間社火”活動,二月二舞龍燈、耍旱船、四美莊“四腳龍舞”民間舞蹈,四月八(奶奶廟會),六月二十四傳統古廟會,其中傳統古廟會從清代延續至今,已經有200多年歷史,已於2007年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烽火台、摩崖石刻、回民義墳、缸房、蘆家大院、丁四東西大店、東四合壁東洋大門樓、漢代墓葬九處古建築、古遺址等九處古建築已列為我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底,被國家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確定為全國首批傳統村落。2014年3月,隆盛莊鎮被國家住建部、文物局確定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行政區劃
隆盛莊鎮:轄 團結社區、南泉、西夭、和平、三應坊、柏寶莊、富家鄉、大東營、四十號、永善莊、十號、二號、東官、永王莊 等1社區13行政村。
歷史沿革
隆盛莊鎮坐落在黃旗海南岸,這裡曾經是廟子溝新石器人類聚落生活過的地區,它孕育了遠古文明。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園1396年),不斷有晉人來耕種屯糧,乾隆十二年(公園1747年),被招墾種的農民來此定居,到乾隆三十二年已有大量移民墾荒在此設莊為建置之始,到了清嘉慶年間,隆盛莊各地工商農戶聚集於此,各謀生業,已形成集鎮規模,當時人們寓意興隆昌盛,故取名“隆盛莊”。
隆盛莊從清道光至光緒年間已發展到鼎盛時期。內地因土地集中和人多地少等矛盾而造成無法生存的過剩人口,優其在晉西北一帶由於自然環境惡劣,人民生活貧困,為了謀生而背井離鄉,尋找新的耕地,淪為流民。在這種狀況下,地廣人稀的塞外蒙古便成為人們奔赴的地方。蒙古王公貴族掌握有大量土地,他們為利益所驅動,便大量招納漢人,為其墾種。而清廷為了緩和內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最後不得不默認蒙地私墾現象,這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走西口”。由於內地漢人續遷,隆盛莊人口也開始大量增多,內地人來此從事農業、手工業和建築行業,隨之各種工商行社相繼而生,錢莊、當鋪、糧店、馬車店、毛毯社、魯班社、老君社,蒙商開的專做蒙古地區生意的也叫拉駱駝走草地等行社。因此這裡成為了牲畜、皮毛、糧食的集散地,是烏蘭察布市地區最早的集鎮之一。
特色遺產
隆盛莊鎮位於烏蘭察布市東南部所轄豐鎮市,是烏蘭察布市地區最早的集鎮之一。過去因隆盛莊的地理位置即接近察哈爾遊牧區,也是蒙古到五台山的必經之處,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朝山進香的人從這裡經過。隆盛莊便成為路人添置物品,落腳歇息、農畜產品交易的理想之地。隆盛莊轄地有漢、蒙、回、滿12種民族。鎮區內共有六條大街,42條小巷,鎮內現在還保存有古店鋪、古門閣、古寺廟,其中清真寺建於清道光十年(公元1831年),總面積4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已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廟清代建設。修建於清嘉慶初年,樹有碑文牌匾,雕樑畫棟、威嚴壯觀,室內壁畫栩栩如生,色彩絢麗,貼金裝飾,至今仍保存完好。
城鎮格局與街巷體系
隆盛莊鎮區主街道有馬橋街南街、馬橋街北街、馬橋街東街、馬橋街西街,“十字街”中心是馬橋街廣場。后街的小南街、小北街為居民街,鎮區域內共有六條大街,42條巷子,在隆盛莊興盛時期,每條大街店鋪鱗次櫛比,且多數有較大的後院,用於作坊和居住,店鋪和房屋呈現古建築風格,各條小巷雖長短不一,但在人口眾多時最短的巷子也有十餘個院落,每院都有3—5戶人家,每巷百餘口人。最大的巷子有數十個院落,百戶以上人家數百口人。巷口還建有大門,夜間關閉,且設有專人看護。
民居特色
隆盛莊民居以四合院為主,主要分布在四老財巷、大巷、聚財巷,民房裝修不飾色彩,大量使用富有裝飾效果的磚雕、木雕,成為隆盛莊傳統民居和民間工藝的一大特色,還有保存較完整的院落有蘆家大院、段家大院等,主骨保持完好,規模面積為7206平方米,至今還保留有石雕、石門蹲、石栓馬樁,院內古建築青磚筒瓦,磚雕、木雕古樸雅趣既展現著當時商人們的經濟實力,又內蘊著傳統的禮教與民俗風情。
商業文化
隆盛莊鎮在歷史上的繁榮主要源於商業貿易。從乾隆到嘉慶直至光緒年間商業發展到鼎盛時代,是當時由內地通往蒙古草原的重要交通樞紐,是晉商文化向草原文化過度的一個重要集鎮。據史料記載,至光緒年間,隆盛莊已基本形成一個繁華集鎮,商家字號盈街,“八大行”業領先,“六大街”巷縱橫,四合院密集成網,眾民族和諧相處。當時南街到北街有近2里之長的鋪面,鱗次櫛比,全是商號門市,前後兩街南北向並列,僅掛有牌匾的商號就達3000餘家,經商人口2萬多人,行業涉及範圍甚廣,從糧食到牲畜,從皮毛到藥材,從煙茶糖酒到綢布鮮果,應有盡有,各地商賈和手工業者雲集隆盛莊,形成了百業興旺、興隆昌盛的繁榮景象。
寺廟文化
隆盛莊具有特色的古建築主要有南廟、北廟、清真寺和回民義墳,現南廟、清真寺和回民義墳保存完好,北廟解放初期已毀。南廟初建於嘉慶年間,始為關帝廟,近代改作佛教活動場所,現保存較好,廟內碑文牌匾,雕樑畫棟,很有特色。每年都吸引眾多外地遊客來此參觀,在拉動當地經濟創收上起到了橋樑紐帶作用;清真寺建於清道光十年(公元1831年),建築既保持了回族(阿拉伯)風格,又有地方特色,布局合理,工藝精巧,並樹有碑文、牌匾,畫棟雕梁,威嚴壯觀,亭門上懸牌匾一幅,碑文“開天古教、其尊無對”,系綏遠總督馬福祥所作。隆盛莊清真寺現已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俗文化
隆盛莊民間文化源遠流長,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是承載隆盛莊民族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民俗文化活動規模較大的有:“三官社”扭秧歌、“民間社火”、四美莊“四腳龍舞”民間舞蹈、四月八(奶奶廟會)、六月二十四傳統古廟會等。隆盛莊食俗文化也頗具特色,有“上三元”乾貨系列行社傳承下來的民間小吃特色月餅、蜜麻葉、回民油香等食品,這些都頗有名氣。特別提起隆盛莊一年一度的六月二十四日廟會,這裡也是烏蘭察布市民間民俗活動典型的鄉鎮之一。據傳說,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邊外大荒,六月將盡,滴水未下。於是,有人想起小黑龍戰勝降災於人間的白妖龍的故事,就把小黑龍誕生的六月二十四日,當作祭奠日,擺供燒香,進行祭奠。這年六月二十四日,祈雨達到了高潮。“八大行”客商,各界人士以及地方官吏都來參加祭祀活動。正巧,二十四日這天下,一場飽雨,百姓無不嘆服,認為神龍顯靈,降下喜雨。於是人們載歌載舞,歡慶神靈的保佑。六月二十四日的廟會也就一直延續下來。解放後,逐漸演變為“物資文化交流大會”。到目前,“六月廿四廟會”傳統廟會、“上三元”乾貨加工技藝、“四腳龍舞”三項已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跑毛驢”、“五鬼鬧判”、“民間社火”三項已列為烏蘭察布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人文與自然風光
隆盛莊鎮是烏蘭查布市現存最古老的古鎮之一, 歷史悠久,民俗文化濃烈,從清代廟宇到解放後禮堂,多種風格建築薈萃。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傳統民俗文化節,吸引自治區及全國各地大量遊客前來參觀。另外隆盛莊鎮自然風光獨特,一條西窯河蜿蜒穿過古鎮西部,沖刷出大片平原。每到夏季,青草蔥蔥,蒲公英花開遍野,為古鎮的西花園。 古鎮東部高山巍峨,溝壑縱橫,大片牧草花為大山穿上了紫色外衣。東山再往東是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種類繁多,黃羊,山野雞,野兔,山鷹以及各種蛇類最為常見。
建設情況
近年來,隆盛莊鎮按照《2010——2030總體規劃》的總體安排,以建設歷史文化名鎮、經濟大鎮、打造區域中心為目標,加快城鎮建設,促進“三化”進程,力爭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隆盛莊建設成為經濟發展、人民富裕、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區域中心鎮。
幾年以來,鎮黨委、政府多方努力,積極籌資,對全鎮文化基礎設施進行了大力建設。其中:投資20萬元建成了具有古鎮特色的標誌性牌樓一座;投資200多萬元,建成占地面積9000多平米的文化活動廣場和與之配套的中心文化站一處,並建設了“隆盛文化展廳”;投資10萬元建成130平米的鎮區文化牆一處;大力支持宗教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多方籌資120萬元,建設南廟山門和食宿樓,協調上級有關部門對清真寺進行了修繕,維護了各民族團結進步。三年來,通過“一事一議”項目,共籌資近500多萬元,硬化鎮區道路7條4200延長米,安裝路燈50套,並種植了油松等各類樹木,在人員集中地新建了高標準公廁6處,現已全部投入使用,同時加大了對垃圾死角等環境衛生的清理整治力度,實現了鎮區的亮化、綠化和美化,古鎮面貌煥然一新。
經濟狀況
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1、大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切實提高
可持續發展能力。
隆盛莊鎮屬生態環境脆弱地區,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退耕還林政策的支持傾斜,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為促進全鎮
農牧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勢頭仍未得到全面有效的遏制,嚴重製約著農民的穩定增收,影響著全鎮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隆盛莊鎮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高度,把生態保護與建設作為全鎮最大的
基礎設施工程,放在農牧業工作的首位,切實抓緊抓好。
推進農村畜牧業向規模化、效益化方向發展
2、以發展肉羊養殖為載體,推進農村畜牧業向規模化、效益化方向發展,使畜牧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體。
全鎮的畜牧業發展以肉羊養殖為重點,推進畜牧業由數量擴張為主向提高質量效益為主的轉變,堅持數質並舉的方針,在去年基礎母子寒羊飼養規模迅速擴張的基礎上,依靠自繁自育擴大肉羊飼養規模,充分利用多賽特肉羊進行雜交改良,改善畜群畜種結構,提高肉質和個體產肉量,逐步實現由外延擴大再生產向內涵擴大再生產的轉變,促進農民快速增收。
發展高效農民,確保農民增收。
隆盛莊鎮的農業生產繼續突出
馬鈴薯、
玉米和傳統蔬菜。馬鈴薯是全鎮的主栽品種,變種繁育自成體系,面積和產量同步提高。今後要把專用薯和種薯作為主攻重點,全面推進良種化、專用化建設。要大力實施馬鈴薯“種子工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良種繁育體系,擴張種植規模,繼續擴大紅蘿蔔、大蔥的種植面積,並輻射周邊地區。
社會發展
1、加強扶貧攻堅力度,全面實施“整村推進”戰略。
隨著上級“整村推進脫貧致富工程”的實施,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在全鎮打一場扶堅戰。年內要為部分行政村解決飲水、道路、良種擴繁、廣播電視村村通等問題。
2、按照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加快精神文明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步伐,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要從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入手,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要加強對廣大幹部民眾的形勢教育,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大力弘揚富而思源、富而思進的傳統美德。深入貫徹落實《十一五規劃綱要》精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在全鎮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不斷提高廣大幹部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紮實開展關心下一代工作,構築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進一步推進和深化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為龍頭,大力開展文明村落、文明單位、文明視窗創建活動,提高全鎮的文明程度。
3、加快全鎮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收縮全鎮教學點,擴大中國小辦學規模,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切實解決貧困學生失學、輟學問題,促進全鎮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階。加強鎮衛生院建設,搞好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最佳化整合醫療資源,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人民民眾的健康水平。
4、加大引進和套用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的力度,提高種養業的科技含量,增強產品競爭力。加強科技試驗、示範、推廣基地建設,堅持實用、易推廣的原則,以肉羊的飼養、防疫、繁殖、改良為重點,集中力量抓好農民的科技培訓,使農民儘快、更多地提高養殖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