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隆盛莊村
- 村落屬性:自然村
- 所屬政區:內蒙古自治區豐鎮市隆盛莊鎮
- 村域面積:1.8平方千米
- 形成年代:清代
- 主要產業:農業
- 主要景點:明長城
- 保護級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 批准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 批准時間:2012年12月17日
村落歷史,地理環境,村落特色,選址理念,空間布局,經濟社會,人口,經濟,主要景點,綜述,明長城,典型建築,歷史文化,傳統民俗,非遺項目,歷史人物,服裝服飾,地方方言,物產美食,特色物產,美味美食,榮譽稱號,旅遊信息,入村路線,村內導覽,
村落歷史
隆盛莊漢魏時期就有兵民居住,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修邊後,人漸聚眾,設關隘——威寧口,屯兵墾種。繼有晉、冀等地走西口的民眾前來耕植。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招民墾種,使得定居的農牧工商各業民眾日益增多,種植業、畜牧業、手工業、商業飛速發展。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式批准開發這一地區,至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開始放地,形式上是招商開墾,每放一號地位七頃半,三十號地相連線在一起,並聚集了一定數量的居民,從而形成了一個莊子。在此生存的千古莊民為吉祥之意,取興隆昌盛之意,故名“隆盛莊”。
清乾隆三十七年至五十二年(1772年-1787年),隆盛莊由攤販集資和外來投資開始設立商號,人口隨之集聚增長,於清嘉慶年間形成小集鎮的雛形,修建了南廟和北廟。
清道光十年(1830年),修建禮拜寺。
清鹹豐六年(1856年),慈禧太后代御筆書寫了“清真寺”牌匾,隆盛莊經濟發展至極盛時期,以南接內地,北依草原,憑藉晉蒙、冀蒙兩大商道交匯處的交通樞紐優勢,商業得以迅速發展。
清代,隆盛莊開始屬山西邊鎮廳州所轄,後屬豐鎮廳管轄。
民國時期屬豐鎮第四區管轄。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綏蒙區黨委、政府進駐豐鎮,隆盛莊曾設市。
1949年底改稱鎮,後設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建鄉鎮時恢復鎮建制,屬豐鎮縣管轄,1990年屬豐鎮市管轄。2001年,隆盛莊鎮和柏寶莊鄉合併為隆盛莊鎮,2006年永善莊鄉併入隆盛莊鎮。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隆盛莊村位於豐鎮市東北部,地處舊208國道和興隆公路交匯點,北距集寧50公里,南距豐鎮40公里,西距察右前旗20公里,東距興和47公里,村域面積1.8平方千米。
隆盛莊村
- 氣候
隆盛莊村屬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3.7℃。生長期年平均105天,無霜期年平均115天,最長達12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4200小時,年總輻射131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185天,年平均降水量384.6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月至9月,8月最多。
- 地貌水文
隆盛莊村屬淺山丘陵區,境內河道屬黃旗海流域,流域面積0.8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西河灣和北河灣2條。
村落特色
選址理念
隆盛莊村選址建莊緊靠在明長城南,西依西河灣。清朝初年,隆盛莊屬於太僕右翼馬場,土地肥沃,水草豐美。乾隆年間由於北方畜牧業的發展,內蒙地區和甘肅、山西一帶的牲畜要運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出售,旱路必經隆盛莊地區歇腳和過夜食宿。與此同時,內蒙古前山地區的農業也相應地有所開發,四子王旗、達茂旗、陶林(中旗)和興和縣西半部分地區的糧食需運往豐鎮和大同,中途也必經隆盛莊地區,於是隆盛莊地區成為了重要的交通樞紐。
空間布局
隆盛莊村聚落主要為南北兩條大街,小巷成東西排列,傳統小巷主要有一峰巷、元寶巷、公義巷等,小巷最初建有大門,每條小巷可封閉。
經濟社會
人口
據2020年3月中國傳統村落博物館官網顯示,隆盛莊村有漢族、蒙古族、回族,戶籍人口38620人,常住人口18642人。
經濟
隆盛莊村主要產業為農業。
據2020年3月中國傳統村落博物館官網顯示,隆盛莊村村集體年收入2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500元。
主要景點
綜述
隆盛莊村現保存較完整的古民居建築有蘆家大院、段家大院等,主骨保持完好,規模面積為7200多平方米,仍保留有石雕、石門蹲、石栓馬樁,院內古建築青磚筒瓦,磚雕、木雕古樸雅趣,門樓高大,門墩石鼓、清磚影壁、花欄女牆、磚砌引道、飛檐獸頭、精緻磚雕。
明長城
隆盛莊地區曾是明長城三道邊上的重要關口—威寧口,該段長城建於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翻山越嶺,穿澗過河,較為壯觀。現遺址猶清晰可見,鎮東4公里雙台山峭壁下有摩崖石刻記述,鎮東0.5公里處的純土質烽火台,殘高仍有8米以上,兩層洞窯上下相通。據豐鎮史志記載,烽火台第二層窯間發現漢代捲雲致瓦當,繩紋大型板瓦,繩紋簡瓦和繩致陶瓦。
典型建築
名稱 | 簡介 | 圖片 |
---|---|---|
翟勝利民居 | 建築名稱: 翟勝利民居 占地面積: 425平方米 建築面積: 290平方米 建築概況: 整體建築保存完整,呈照常居住狀態 | 翟勝利民居 |
齊潤娃民居 | 建築名稱: 齊潤娃民居 占地面積: 540平方米 建築面積: 260平方米 建築概況: 整體建築保存完整,呈照常居住狀態 | 齊潤娃民居 |
白天倉民居 | 建築名稱: 白天倉民居 占地面積: 520平方米 建築面積: 210平方米 建築概況: 整體建築保存完整,呈照常居住狀態 | 白天倉民居 |
蘆家大院 | 建築名稱: 蘆家大院 占地面積: 640平方米 建築面積: 280平方米 建築概況: 整體建築保存完整,呈照常居住狀態 | 蘆家大院 |
南寺 | 建築名稱: 南寺 占地面積: 6400平方米 建築面積: 6400平方米 建築概況: 南廟修建於清嘉慶初年,供奉關帝,建築精美。現供奉釋伽弁尼佛象,成為佛寺。寺內雕塑精美、壁畫傳神。 | 南寺 |
參考資料 |
歷史文化
傳統民俗
節慶活動
“四月初八奶奶廟會”,是隆盛莊先民自發創造的人生禮俗:人的成年禮俗——十二歲生日信仰和祭祀活動。此活動在每年的四月初八舉辦,活動地點在北廟。活動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在民眾一生中具有特殊意義,它反映了人的民俗信仰、求得長命百歲、保佑平安幸福,是“人生之節”——誕生、成人、結婚、死亡中具有祭祀禮俗的活動。
四月初八奶奶廟會起源於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同隆盛莊“六月二十四廟會”同時出現。從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開始,歷經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到民國末年,由專管四月初八奶奶廟會的組織——興隆社舉辦。
祭祀崇禮
“擺祭”“接祭”是隆盛莊村特有祭奠儀式。擺祭(祭者叫擺祭,東家叫接祭),是喪葬禮儀中的一個重要儀式,有一祭寶三年之講究。女子、媳婦都由親家的名義來擺,同時收頭的叫“大戚”。根據事宴的規模和祭數的多少,所有的祭都要在上午擺完,並設宴招待來弔唁的所有來賓。
非遺項目
“六月二十四”傳統廟會
民間祈雨是廟會形成的基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來,隆盛莊連年乾旱,糧食歉收。特別是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邊外大災,從春到夏滴雨未下,百姓祈雨心切,紛紛上廟跪拜龍王神像,祈求降雨。農曆六月二十四這天,這種自發性的朝拜達到高潮,甚至連地方官吏、商家會首也加入了祈雨的行列。一時間隆盛莊人潮湧動,正巧此時降了一場透雨,百姓奔走相告,認為是神的恩賜和保佑。劇社、民間藝人紛紛出行,演劇酬謝神靈,並且從此相沿成俗,每年屆期舉辦一次,成為隆盛莊廟會的雛形。廟會逐漸演變為騾馬大會、物資交流大會。在商貿交易鼎盛時期,民間文化交流相應增多,廟會中各路民間藝術表演也紛紛加入,特別是山西藝人帶入的抬閣、腦哥,以及當地的民間社火、秧歌,為廟會增添了民俗色彩。
農曆六月二十四廟會開始前一個月,由八大行抽籤選出本屆廟會會首,民國初,逐漸形成誰家出錢多由誰家當會首。六月初一,會首籌備廟會一切事宜,各大行所出節目由各行自行組織排練。主要節目有:張飛巡街、鳴鑼開道、關雲長的全副鑾駕、“串心官”(二衙役抬一木槓,七品縣令騎於槓上)。後面依次為“獨輪油車”(車載油簍,上書“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是糧行所出的節目。然後是“黑皮社”(製作皮靴、皮件)出的民間舞蹈“五鬼鬧判”,最後是主要節目腦哥、抬閣。
“上三元”乾貨加工工藝
“上三元”最早是清朝年間隆盛莊八大行社之一,專門加工乾貨系列食品,最早的製作技藝來自回族食品加工工藝,後隨著規模擴大,又融合了回、蒙、漢三種民族的食品加工技術,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特有的製作技藝。
四美莊“四腳龍舞”
四美莊“四腳龍舞”由隆盛莊鎮四美莊村單獨創造的,是研究漢族民間民俗文化的重要根據,在民俗學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民間舞蹈“跑毛驢”
跑毛驢是民間舞蹈劇,古裝服飾,民間自發組成。舞台表演為“嗩吶”伴奏,地面表演為“鑼鼓”。該劇共分六段,“欣賞田野”、“驚驢”、“追蝴蝶”、“拍蚱蜢”、“過河”等,表演技藝細膩逼真,滑稽可笑。
民間舞蹈“五鬼鬧判”
五鬼鬧判是民間神化舞蹈,由屠宰行主辦,是由六人表演,以判官為主角,由大個子扮演。頭戴雙翅官帽,臉帶判官面具,膀寬腰粗,臀圍圓實。身穿大紅朝服,腰系玉帶,腳蹬朝靴。一手握“硃筆”,一手拿“生死蒲”。五鬼是黑白無常,替死鬼,屈死鬼,女鬼。五鬼面具各異,服飾不同,在鑼鼓“長流水”的伴奏下判官邁著四方八步,手握硃筆指東指西,五小鬼走小趨步,不斷地變著隊形,時而“擦花”時而“瓣”,“步八字”高潮時走圓場,圍著判官嬉鬧,邊走邊演。其意是:不該死的鬼魂感到陰間辦事不公,找無常討個說法,無常無奈,帶其三鬼見判官,判官見來者不善,打開“生死蒲”查個水落石出,要公事公辦。因此演出一場“五鬼鬧判官”的神化故事。
歷史人物
人物 | 簡介 |
---|---|
張占魁 | 張占魁(1890年-1912年),人稱“小狀元”,豐鎮縣隆盛莊飲馬溝人。自幼家貧,青年時迫於饑寒,率民造反,組成百餘人的“獨立隊”活動在張皋、隆盛莊一帶。清宣統三年(1911年),率隊參加革命軍,策動豐鎮辛亥起義,被推為革命軍首領。 |
賀恭 | 賀恭,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出生於內蒙古烏蘭察布盟豐鎮縣隆盛莊鎮,1967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電力工作。1993年任命為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副經理,2002年調任國家電力公司副總經理。 |
參考資料 |
服裝服飾
回族服飾的主要標誌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用白色製作的圓帽。圓帽分兩種,一種是平頂的,一種是六棱形的。講究的人,還在圓帽上刺上精美的圖案。回族婦女常戴蓋頭。蓋頭也有講究,老年婦女戴白色的,顯得潔白大方;中年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綠色的,顯得清新秀麗。不少已婚婦女平時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帶沿圓帽。圓帽分兩種,一種是用白漂布製成的,一種是用白線或黑色絲線織成的,往往還織成秀美的幾何圖案。服裝方面,回族老漢愛穿白色襯衫,外套黑坎肩(老鄉稱“馬夾”)。回族老年婦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頭巾,夏季則戴白紗巾,並有扎褲褪的習慣。青年婦女冬季戴紅、綠色或蘭色頭巾,夏季戴紅、綠、黃等色的薄紗巾。山區回族婦女愛穿繡花鞋,並有扎耳孔戴耳環的習慣。
地方方言
隆盛莊漢、回同居一莊,與蒙古族毗鄰相伴,有密切往來,在語言上有互相借鑑、利用、融合。共同的語言已成為人們的口頭語,“撓害”蒙古語是狗,隆盛莊有時也叫“撓害”。
物產美食
特色物產
胡麻
隆盛莊多種植胡麻,所以每家都食用胡麻油,胡麻油風味獨特,芳香濃郁,油質清澈,是一種高級食用油,長食有抗衰老、美容、健體的功效。
美味美食
蜜酥
蜜酥製作方法:雞蛋打散,所有液體材料混合後,加入蜂蜜攪勻,所有分類過篩。加入黃油,搓成玉米粒狀,乾濕材料混合,揉成麵團,將麵團分割成合適的大小,揉成小球。
隆盛莊月餅
隆盛莊月餅是隆盛莊乾貨系列的一個特殊品種,其乾貨系列品種畫樣繁多、口味獨特,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而月餅以其傳承歷史悠久,製作程式複雜、工藝考究,色澤鮮潤。
榮譽稱號
2012年12月17日,隆盛莊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旅遊信息
入村路線
烏蘭察布市到隆盛莊,全程約48.77公里/1小時16分鐘,從起點出發沿泉山南街向東行駛161米,右轉沿永寧路行駛1.52公里,左轉沿杜爾伯特西大街向東行駛148米,右轉沿工農南路向南行駛3.80公里,右前轉行駛107米。即可到達隆盛莊。
村內導覽
隆盛莊有六條主街,大南街、大北街、小南街、小北街、大東街、大西街。為了體現明長城的深厚文化內涵與隆盛莊的歷史文化特色,規劃游線組織上分為白楊溝流域古文化游線與隆盛莊歷史文化體驗游線兩條線。
線路1:明長城古軍事文化游線
隆盛莊旅遊服務中心(向東)——明長城遺址景觀帶——碉堡——把總營遺址——摩崖石刻——烽火台———戰國時期三角城遺址——遼金元時期三角城遺址。
線路2:隆盛莊古文化與草原風光游線
隆盛莊旅遊服務中心(向東)——缸房遺址——漢墓遺址——回民義墳——檸條風光林——張占魁出生地——沙棘林——盧占奎故居。
線路3:隆盛莊歷史文化體驗游線
隆盛莊旅遊服務中心(向北)——文化廣場——南廟——傳統古商業街——清真寺及宗教文化片區——傳統民居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