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生大橋

隆生大橋

隆生大橋(Longsheng Bridge)是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境內一座連線江北街道與水口街道的橋樑,位於東江之上,為惠州市區內部的城市主幹道路。

隆生大橋規劃於2007年,原稱雲山東江大橋;於2014年4月28日動工建設;於2019年1月11日竣工運營。

隆生大橋北起雲山東路立交橋、南至江東一路立交橋,線路全長1174.1米;橋面為雙向八車道城市主幹路,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工程總投資額16.5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隆生大橋
  • 外文名:Longsheng Bridge
  • 始建時間:2014年4月28日
  • 投用時間:2019年1月11日
  •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省惠州市
  • 類型:中承式拱橋
  • 長度:1174.1米
  • 寬度:44米
  • 車道規模:雙向八車道
  • 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
  • 起止位置:雲山東路、江東一路
  • 管理機構:惠州市交通運輸局
建設歷程,橋樑位置,建築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參數,設備設施,運營情況,建設成果,文化特色,價值意義,

建設歷程

● 建設背景
2010年至2013年期間,惠州市汽車保有量增加,東江大橋已淪為擁堵路段,雲山東江大橋提上建設日程。
● 建設過程
2007年4月13日,惠州市內的金山大橋開工建設,雲山東江大橋已有規劃構想,設計兩橋間可快速通達。
2009年12月,惠州市住建局委託惠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惠州市雲山東江大橋工程規劃》。
2010年6月20日,《惠州市雲山東江大橋工程規劃》編制完成並開始公示,大橋按雙向六車道規模設計。
2011年至2013年期間,雲山東江大橋項目進展緩慢,延遲建設。
2013年2月20日,根據《惠州市雲山東江大橋工程規劃(調整)》,大橋調整為按雙向八車道規模設計。
2014年4月28日,雲山大橋舉行開工奠基儀式,同時改名為隆生大橋。
隆生大橋建設場景隆生大橋建設場景
2015年5月,隆生大橋項目全面進入施工階段。
2018年10月5日,隆生大橋合龍;12月28日,隆生大橋完成橋面瀝青鋪裝。
2019年1月11日,隆生大橋建成通車,相關聯絡道路開放通行。

橋樑位置

隆生大橋位於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江北街道雲山工業區與水口街道龍湖社區之間,北起望江村,向南上跨東江後至譚屋村;東距上游中信大橋約1.7千米、西距下游東江大橋約2.2千米。隆生大橋沒有具體線路歸屬,北端起於雲山東路立交橋,接雲山東路、惠民大道和新寮北路;南端止於江東一號路立交橋,接人民路以及江東一路。
隆生大橋位置示意隆生大橋位置示意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隆生大橋是一座特大橋,分為主橋、北引橋和南引橋三大部分;通航橋為中承式桁式鋼箱拱系桿單拱橋,主跨拱肋為鋼結構提籃拱,邊跨拱肋為上承式雙肋懸鏈線拱;全橋範圍線形設計為直線。孔跨綜合通航、防洪以及景觀等因素,採用單通航孔橋結構特點。河中和河岸引橋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式橋。主橋的中承式系桿拱橋設定為飛燕式,主跨與邊跨拱腳均固結於拱座,邊跨端部設定有L形橫樑,與主橋相接的引橋支座設定在橫樑上,為邊拱提供壓重。主梁為邊主梁形式的鋼加勁梁,採用箱單室結構體,由縱梁、橫樑以及正交異性橋面板組成。全橋構造主要包括主拱、邊拱、風撐、拱梁結合部橋面系、主拱橋面系、吊桿、系桿、拱座、橋墩和承台等部分。
隆生大橋西視圖隆生大橋西視圖
隆生大橋東視圖隆生大橋東視圖
隆生大橋主橋結合“小眾橋”的景觀特點設計,主跨拱肋為鋼結構提籃拱,拱圈高度從根部到頂部為漸變;從側面看,拱橋部分凸顯變化性,在細節處體現出建築造型的美觀性和生動性;相對於之前平行拱吊橋設計的水門大橋和斜拉索設計的合生大橋,採用吊籃拱設計的隆生大橋,抗風能力更強,穩定性能提高30%。遠望隆生大橋,耀眼的橙紅如長虹臥波,從橋下穿行能感受到橋拱像一隻振翅欲飛的大雁,其主通航橋的獨特設計使隆生大橋一躍成為城市一座新地標。

設計參數

● 橋體工程
隆生大橋主拱通航橋隆生大橋主拱通航橋
隆生大橋水面景象隆生大橋水面景象
隆生大橋全長1174.1米,主橋主跨185米、兩側邊跨各40米;北引橋每跨40米、45米或65米,南引橋每跨30米、40米或60米。主橋面寬44米,汽車專用引橋寬31.5米,人車混行引橋寬37.5米。主跨拱肋拱軸係數1.6,矢高46.25米,矢跨比0.25;邊跨拱肋拱軸係數1.2,矢高14.6米,矢跨比1:5.2,拱頂中心距34.4米。主橋共有15對於吊桿,吊點縱向間距9米,每根吊桿由127根或157根鋼絲組成,每根鋼絲標準強度1670兆帕。全橋系桿有16束鋼絞線,標準強度1860兆帕;每片拱肋中有4束系桿穿過主拱肋,有4束系桿布置於鋼樑邊箱內。主橋主拱拱座頂面尺寸6米×5.765米、底面尺寸10米×15米,高11米;兩拱座通過寬4米、高2米連繫梁相接。主墩單個拱座基礎採用16根直徑1.8米鑽孔灌注樁,加上連繫梁下4根直徑1.8米鑽孔灌注樁,總計36根;樁長約40米,嵌岩深度不小於3米;主橋邊墩採用6根直徑1.8米的鑽孔灌注樁。主墩承台為啞鈴型,每個拱座承台均為矩形;順橋向總長18米,橫橋向總長60米,承台厚4米;邊墩承台為分離式矩形承台;主橋共有27個墩台、298根樁基。
● 橋面工程
隆生大橋主橋兩側人行道各寬1.5米、非機動車道各寬2米、拱索區寬各2.5米、防撞欄桿各寬0.75米,每條行車道寬4×3.75米;道路等級為城市Ⅰ級主幹道,公路等級為一級公路。南北引橋均分立交專用引橋和河岸匝道引橋兩部分;立交引橋為汽車專用,不設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以高架橋形式讓車輛快速通往周邊主幹道路;河岸匝道引橋主要服務於過江行人、非機動車輛,以及通往橋下村莊、兩岸沿江路或需要立即掉頭返橋的車輛。
隆生大橋道路規模隆生大橋道路規模
● 立交工程
雲山東路立交橋是隆生大橋北引橋端的組成部分,也是惠州市區內一座全互通特大型立交橋,橋樑包括A、B、C、D線橋、M跨河橋、N跨河橋、G跨河橋、H跨河橋、人行通道等,線路全長2203米。立交橋共有三層,第一層位於地面,為一個大轉盤環島路,銜接周邊所有方向道路,並配有地下人行過街通道,起到綜合疏解的作用;地上二層高8米,以高架跨線橋形式連線雲山東路與隆生大橋北段,同時在南面匯聚從地面層接隆生大橋的匝道、以及分離從隆生大橋導入環島的匝道;地上三層高14米,以高架跨線橋形式連線雲山東路與惠民大道。
隆生大橋雲山東路立交橋隆生大橋雲山東路立交橋
技術標準
道路等級
城市主幹路
道路規模
雙向八車道、設一組非機動車和人行道
設計速度
60千米/小時(主道)、30千米/小時(輔道)
荷載標準
公路-Ⅰ級、城—A 級,人群3.5千牛頓/平方米
坡道限制
縱坡3.5%、橫坡2%
防洪等級
100年一遇
通航等級
國家內河Ⅲ級(淨寬110米、淨高10米)、單孔雙向通航
抗震等級
採用6度設防措施
數據資料

設備設施

隆生大橋配套工程設施有雲山東路立交、江東一號路下穿通道、人民路立交、人民路改造和江東一號路。人民路總長1.852千米,龍湖大道以西段長1.16千米,寬50米,雙向八車道;龍湖大道以東段長692米,寬29米,雙向六車道。江東一號路全長2.362千米,寬50米,雙向八車道。通過人民路和江東一號路,隆生大橋與金山大橋、南北新開河大橋、三環路等道路實現快速直通。

運營情況

隆生大橋通車後,工作日高峰期每小時分攤車流量2000至3000輛次,全天車流量2~3萬輛次。
2019年3月12日,首條途經隆生大橋的公共汽車——惠城公交235路開通運營。
隆生大橋開通運營隆生大橋開通運營

建設成果

● 技術難題
隆生大橋因作為市政道路工程,為滿足城市長遠發展,多次調整規劃設計方案,不僅擴大主橋規模,而且加設立交通道,工程整體難度逐級增加。隆生大橋拱架是橋的直接受力構件,該拱跨徑185米、重179噸,採用水上吊裝,使用300噸浮吊將其抬升,花費4天完成,施工期間誤差不能超過2厘米;因施工現場溫度時刻變化,會影響橋樑伸縮,故主橋鋼箱梁只能根據橋樑當時的實際長度進行切割。隆生大橋貫穿惠州市區城中村一帶,且附屬工程多,大橋建設期間需對大規模既有街道和村落的拆遷問題,其中包括一棵百年古榕樹保護問題。
隆生大橋南引橋立交設計效果隆生大橋南引橋立交設計效果

文化特色

隆生大橋的路燈均有紅色中國結裝飾,大橋橘紅色拱上方南北兩端均掛有“隆生大橋”四個金色字型,耀眼奪目,且寓意豐富:大橋由當地隆生企業投資興建,配以企業名稱,體現惠州市政府扶持本土優秀企業快速發展、助力弘揚優秀企業價值觀;“隆生”意為“隆興德廣、生生不息”“生意興隆”等,橋名吉利;上游“隆生大橋”與下游“合生大橋”遙相呼應,符合地理環境特點。
隆生大橋金色橋名隆生大橋金色橋名

價值意義

隆生大橋的通車給惠州市區兩岸帶來的不僅是“速變”,更是蝶變;東平新開河以北至中信大橋附近的濱江片區,因受交通因素制約成為東江沿岸一片待開發的“處女地”;隆生大橋的通車,無疑讓這一片區迎來發展良機。(《惠州日報》 評)
一橋飛架南北,惠州城區第五座跨東江大橋隆生大橋通車,直接把惠州市區江北與江東區域連為一體,長久以來困擾市民的“過江難”問題得到緩解,市區水口區域也將因為交通的完善迎來新發展。(《南方日報》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