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桑鎮位於德保縣、田陽和田東三縣交界處,東與田東縣作登鄉相鄰,西、南分別與本縣的那甲鄉、足榮鎮相連,北與田陽縣五村鄉交界。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30公里,二級公路210省道穿過境內,交通比較便利。現下轄11個村委會124個自然屯233個村民小組4114戶,總人口1.66萬人(2017年),境內居住著壯、瑤兩個民族,壯族人口占93%。全鎮總面積110.23平方千米(2017年),有耕地面積13890畝。該鎮農業以種植玉米、水稻為主,輔以高梁、豆類、薯類;副業以養殖山羊為主,年出欄約占全縣總數的70%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隆桑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德保縣
- 面積:110.23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66萬人(2017年)
自然資源,文化活動,體育發展,地方特色,拆遷工作,
自然資源
隆桑鎮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是一塊等待投資開發的熱土。經地質勘探,境內礦產有鋁土礦、銅礦、金礦、鐵礦、煤礦、錳礦、磷礦、銻礦、水晶礦、重晶石、大理石等20多種。地方民俗隆桑鎮民情淳樸。縣內壯、瑤民族風俗各異。稻作風俗有開耕、播種、祭青苗、洗剪具等。祭青苗在農曆七月間,舊時閉城門,禁行人,戶間各戶烹腸煮酒于田間聚飲,一日而罷。飲食風俗有打血、筐燙肉、血腸、酸肉、酸魚、霉乾菜、竹棒飲、豆腐團、麥茂、米茂、南瓜甜酒、南瓜雞、金鍋飯、馬由炒冷飯、打菜包、珍珠酥、糯米炒油肝、五湖四海、紅薯窯、花生窯等。婚俗中有答歌為婚,結婚中有定婚禮、結婚、包辦婚禮,還有分姓、送種子、哭嫁、拜別父母、賞新娘、三朝回門認新等各俗。生育風俗中有安神、求花、出生小孩、滿月、百日、盤花扣銷、掛彩等習俗。節日慶賀習俗除夕、元宵、土地公、掃墓、端午、牛魂、中元、中秋、霜降、送灶王等風俗各異的節日。牛魂一節每年於農曆五月舉行,是日,鄉間各戶染五色糯米飯,宰豬祭禮供奉耕牛,用雞、鴨肉來犒勞耕牛。
隆桑鎮
文化活動
南路壯劇,俗稱“呀嗨戲”或“馬隘戲”,它具有濃郁的民族風俗和地方特色,很受民眾歡迎,現壯劇常用的唱腔曲調有馬隘調、平板、嘆調、喜調、哭調、採花、高腔等, 拌奏樂器有馬骨胡(是主奏樂器),配樂器有土胡、二胡、三弦或秦琴及笛子等。演奏時具有和聲色彩,深厚悠揚,悅耳動聽,很有民族情感。德保山歌民間叫“吟詩”或叫“唱歡”,在壯家瑤寨,男婚女嫁、勞動生產、逢年過節、談情說愛等場合,多以山歌來表達喜慶、歡樂、愛情等。壯族山歌分為南路山歌、北路山歌系。南北路山歌都以七言為一句,有平仄、有押韻。南路山歌以四句為一首,以兩人為一組合唱,有高低聲兩部,唱出的山歌高亢、激情、清雅、動聽。北路山歌以八句或十句為一首,一般以3至7人為一組來合唱,有高低兩部聲,歌聲雄壯、穩定、悠揚、振奮、引人。山歌歷來是採取自唱、對唱、合唱的形式,通過山歌抒發感情、讚頌好人好事、抨擊時弊、揭露壞人壞事。近些年來,在各鄉鎮歌圩、春節或其他重大節日,縣、鄉、村分別舉辦山歌比賽,吸引成千上萬聽眾,很受民眾歡迎。
體育發展
隆桑鎮隆桑街上的籃球場,原來是土地廟所在地,在籃球場建設大會戰中,當地民眾提高了思想認識,自覺地拆除了土地廟,建起了一個標準的燈光籃球場。.
地方特色
許多名特優農產品,八角、茴油林種植有上萬年曆史,現有林地34萬畝。八角亦稱大料,為八角樹之果實,因輻射狀的果呈八角形,故稱八角。乾燥八角果呈棕紅色,八角果所含的主要成分為茴香腦類揮髮油。八角有強烈的山楂花香氣,味甜,性辛溫,香和味兼具,藥食兼用,具有溫陽、散寒、理氣作用,是套用於飲食烹調或食品加工的重要辛香調味料,因其香味醇厚而去腥膻,促進食慾,是烹製厚味菜餚的常用調料。 天保茴油。以八角樹葉熬蒸而成,天保茴油具有凝固點高、折光性好、含腦率高、香味濃郁、純正等特點,具有殺菌、健胃、驅風,祛痰、止咳、治療神經衰弱、消化不良、疥癬等疾病之作用,是生產40多種醫療藥品和香料、食品、牙膏、化妝品等加工業的重要原料。該產品出口量占全廣西的90%,占全國的50%。產品遠銷歐美及東南亞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