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邏街道

陽邏街道

陽邏位於長江中游北岸、湖北省武漢市東郊、新洲區西南邊陲,南與青山區隔江相望,西與黃陂區接壤,地處東經114º32′,北緯30º37′。全境南北長19.73公里,東西寬20.75公里,版土面積238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6平方公里,轄58個村、13個社區,人口9.69萬,是武漢市重點發展的新型城區之一。境內有武湖平原、東湖平原兩大平原,三嶺崗、倉陽崗、錦屏山、十里長山、毛集崗5大丘陵,武湖、柴泊湖、朱家湖、陶家大湖、七仙湖、陶樹湖、桃花湖、漲渡湖、鄢家湖、官汊湖10大湖泊,長江流經南境,界埠河、倒水河穿境注江。長江陽邏江段長9.8公里,是上起宜昌下至湖口2 000多公里江段中唯一的一段深水良港,江水長年不凍不塞,不淤不滯,可停靠萬噸級輪船,沿江一帶布有不同規模不同類別的水碼頭37個,客貨運輸極為方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陽邏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湖北省武漢市
  • 下轄地區:香崗、關上、潘家墩等居委會
  • 電話區號:027
  • 郵政區碼:430000
  • 地理位置:湖北省武漢市東郊、新洲區西南邊陲
  • 面積:238平方公里
  • 人口:9.69萬
  • 方言西南官話-武天片-武漢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機場:陽邏機場
  • 車牌代碼:鄂A
概況,沿革,代碼,行政區域,人文歷史,經濟狀況,環境資源,社會事業,

概況

新洲區轄街道。面積195.41k㎡。人口167255人(2011年末)。轄15個社區、68個行政村。辦事處駐肖家榜社區。

沿革

1951年分屬新洲縣十二區(陽邏,轄陽邏鎮和中份、道井、賽雨、牮樓、街埠、元通、龍口、秤砣、雙柳、車家、劉集、古龍、汪鋪、矮林、潘廟等15個鄉)、十一區(金台,轄金台、余集、黃土、毛集、朱集、楊嘴、畢鋪、竹邵、金龍萬福、煙鋪、東嶽、五雲、曹鋪、月明、老屋等16個鄉)。1952年,陽邏鎮劃為縣轄。1956年撤銷區建制,設陽邏指導組,轄施崗、金台、錦屏、毛集、余集、高潮6個鄉;陽邏鎮仍為縣轄鎮。1958年改為陽邏公社。1984年改為陽邏鎮(縣轄)和陽邏區(轄金台鎮、毛集鄉、余集鄉、武湖鄉、施崗鄉)。1986年撤區並鄉後,分屬陽邏鎮、金台鎮。
1996年,陽邏鎮面積153平方千米,人口14.5萬人,轄武湖、軍民、春風、揚柳、橋頭、江堤、新堤、山河、界埠、新光、中份、高潮、長山、新坳、潘廟、萬山、黃土、柴泊、余崗、紅崗、施崗、紅嶺、老屋、青松、馬山、邱栗、童院、長江、花園、曹鋪、金山、棋架山、宋崗、袁榨、牮樓、余集、杏花、奶牛、林場、吳家田、水產41個行政村和香崗、關上、勝利、黃泥塘、後湖、上堡、潘龍、潘家墩、肖家榜、汽發、新龍、新南、商東、朝家山、香爐山15個居委會;金台鎮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竹咀、邵咀、海棠、月明、毛集、蘆山、南山、團山、朱店、牌樓、七湖、陳咀、胡咀、新村、新建、東湖、周榨、徐咀、揚咀、金龍、淘金山、王田、六房、金台、錦屏、韓弄、和平、向陽28個行政村。
1999年12月,撤銷陽邏鎮,設立陽邏街道。2001年5月,撤銷金台鎮,併入陽邏街道。2004年,辦事處駐關上街,人口156514人,面積188.78平方千米,轄香崗、關上、潘家墩、肖家榜、汽發、商東、江北、市場、棉紡、化工、媧石、天力、武生院、吳家田14個居委會和武湖、軍民、春風、楊柳、橋頭、江堤、新堤、山河、界埠、新光、中份、高潮、長山、新坳、潘廟、萬山、黃土、柴泊、余崗、紅崗、施崗、紅嶺、老屋、青松、馬山、邱粟、童院、長江、花園、曹鋪、金山、棋架山、宋崗、袁榨、牮樓、佘集、杏花、奶牛、林場、水產、竹咀、邵咀、海棠、月明、毛集、蘆山、南山、團山、朱店、牌樓、七湖、陳咀、湖咀、新村、新建、東湖、周榨、徐咀、楊咀、金龍、淘金山、王田、六房、金台、錦屏、韓弄、和平、向陽68個行政村。2011年末,轄14個社區、76個行政村。

代碼

【郵編】430415【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0117002:~001 111江北社區 ~007 111汽發社區 ~009 111商東社區 ~011 111關上社區 ~015 111潘家墩社區 ~016 111吳家田社區 ~018 112武生院社區 ~023 111朝家山社區 ~024 111常樂社區 ~025 111周沖社區 ~026 111高新社區 ~027 111汽渡社區 ~028 111軍安社區 ~029 111永平社區 ~030 111興盛社區 ~201 111高潮村 ~202 111新光村 ~203 112潘廟村 ~205 112新坳村 ~206 112長山村 ~207 220黃土村 ~208 112中份村 ~209 220萬山村 ~210 220餘崗村 ~213 220邱栗村 ~215 220餘集村 ~216 220馬山村 ~217 220老屋村 ~219 220施崗村 ~221 220金山村 ~223 220棋架山村 ~224 220袁榨村 ~225 220曹鋪村 ~226 220宋崗村 ~228 220杏花村 ~229 220春風村 ~230 220楊柳村 ~231 220軍民村 ~232 220山河村 ~233 220武湖村 ~234 220橋頭村 ~235 220新堤村 ~236 220江堤村 ~237 220奶牛村 ~240 112金台村 ~241 220錦屏村 ~242 220韓衖村 ~243 112六房村 ~244 112王田村 ~245 220金龍村 ~246 220淘山村 ~247 220楊咀村 ~248 220周榨村 ~249 220徐咀村 ~250 220新村村 ~251 220新建村 ~252 220東湖村 ~253 220竹咀村 ~254 220邵咀村 ~255 220海棠村 ~256 220月明村 ~257 220毛集村 ~258 220蘆山村 ~259 220和平村 ~260 220朱店村 ~261 220團山村 ~262 220牌樓村 ~263 220向陽村 ~264 220南山村 ~265 220陳咀村 ~266 220胡咀村 ~267 220七湖村 ~268 220林場村 ~500 220興達養殖場

行政區域

下轄14個居民委員會(社區)、70個村民委員會(其中有8個村民委員會由陽邏經濟開發區代管)。村民委員會:香崗、關上、潘家墩、肖家榜、汽發、商東、江北、市場、棉紡、化工、媧石、天力、吳家田、武湖、軍民、春風、楊柳、橋頭、江堤、新堤、山河、新光、中份、高潮、長山、新坳、潘廟、萬山、黃土、余崗、施崗、老屋、馬山、邱栗、長江、曹鋪、金山、七架山、宋崗、袁榨、余集、杏花、奶牛、林場、水產、竹咀、邵咀、海棠、月明、毛集、蘆山、南山、團山、朱店、牌樓、七湖、陳咀、湖咀、新村、新建、東湖、周榨、徐咀、楊咀、金龍、淘金山、王田、六房、金台、錦屏、韓衖、和平、向陽。

人文歷史

陽邏歷史悠久。早在殷商時代,陽邏即有人群聚居,距今已有3 700年的歷史。陽邏首興於殷商,建制於東漢,始名羅汭,又名若城。公元前537年,陽邏就是春秋時期楚國邾城邑的一閭。秦漢以後,迄今2 600餘年,陽邏一直是歷朝歷代縣轄之亭、里、都堡、社、鄉、鎮等基層所在地。陽邏是古代著名的城堡。因其地處“淮甸上游”,扼長江、控武湖、屏香爐、踞武磯,“鎖大江以為武漢東門,控天塹以聯半壁河山”,素有“守陽邏而得武漢”之說,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從春秋“楚子伐吳,濟於羅衲”,到東漢黃祖屯兵武磯山四戰江東孫氏兄弟;從三國蜀吳聯以拒魏,“使人於此江旦夕以邏”,到東晉劉毅桓玄大戰陽邏崢嶸洲;從元忽必烈駐軍陽邏堡渡江滅宋,到元末朱元璋陳友諒攻戰武昌激戰於陽邏;從明末張獻忠陽邏渡江出兵武昌,到清末太平軍擇陽邏西進占領漢口;從魏文伯創建陽邏革命根據地,到賀龍從陽邏領兵東下參加南昌起義,無不有證於此。歷朝歷代,這裡都不乏你征我討,烽火連天,戰爭給陽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陽邏街道

經濟狀況

陽邏街工業基礎雄厚,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民營企業210餘家。農業資源豐富,建有以武湖、漲渡湖和倒東湖區為主的萬畝水產品養殖基地,以武湖、0、施崗、毛集為主的萬畝蔬菜基地,以倉陽崗、黃土崗、毛集崗為主的林果茶基地。三產業發展較快,現有商業門店3300餘家,現代化商業網點、經營連鎖店、便民超市80餘家,金融保險企業20餘家,飲食娛樂企業200餘家,房地產企業30餘家。
陽邏街道
2007年,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6504.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938萬元,農業總產值453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25元。
陽邏是新洲的工業經濟中心。舊時的陽邏工業多以手工業為主。主要行業有紡織業、竹木業、修理業、食品加工、金屬加工、工藝加工等228戶,皆為個體私人作坊,規模不大。明清時代,陽邏地區家家織布,戶戶紡紗,生產的印花布和白棉布(人稱土布)在國內外市場極負盛名,遠銷安徽、雲南、廣東、廣西、河南、貴州、四川、江西等地和日本、新加坡等國,為新洲後來的紡織業奠定了發展的基礎。1950年4月,陽邏元通村(今新坳村)成立織布生產合作社,開新洲集體工業之先河,在它的帶動下,陽邏個體手工業者紛紛成立手工業行業工會。1957年,陽邏漂染廠成立,又為新洲第一家合作企業。計畫經濟的模式被打破,個體商業逐漸取代了國營集體商業地位。至2005年,陽邏個體商業戶發展到2 867戶,商品種類近4萬種,酒店163家,大型集貿市場6家,旅館42家,美容美髮134家,為人民生活提供了廣泛快捷的服務。農業生產以傳統的種植農業為主,迄今已有3 000多年。1950年以後,打破舊時生產關係,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陽邏農業歷經了個體農業、集體農業、土地承包3個階段,農業種植也由單一種植到合理種植和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的轉換,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綜合利用價值和農民的生活水平。

環境資源

陽邏因水而秀,因水而活,更因水而獨具魅力。界埠河自北向南,從倉埠至水口,境內曲折流程l0.7公里,澤潤武湖平原133平方公里的土地,倒水河自大別山南麓流經紅安、新洲,至陽邏龍口人長江,境內流程14.5公里,流域29平方公里,沿河一帶的金台、毛集、高潮成為名副其實的棉庫糧倉。長江挾河攜湖而走,境內大小湖泊10餘個,其中萬畝以上的大湖兩個,湖水甜美,水下植被豐富,是養魚植蓮培蚌的好去所。陽邏水美,山也秀。陽邏的山,山山藏金,處處見寶。淘金山、錦屏山是著名的金礦山;遍布毛集、余集、施崗諸山,矽石、礫石儲量豐富,探測的石英砂儲量為2 764萬噸。陽邏屬中國東部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區,氣候濕潤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曬雨山綠茶聞名遐邇,將軍山峰巒疊翠,被林業部命名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施崗林場、毛集林場、青松林場早具規模,武湖的金墨尾銀魚肥嫩鮮美,享譽中外。陽邏北枕大別山,南依長江,“東接蘄黃,西抵漢沔,南渡鄂州,北拒五關”,形勢險要,水陸交通便利,自古以來,向為新洲、紅安、麻城三地物資轉運中心,亦是鄂、豫、皖三省物資集散要地,史有“小漢口”之譽。陽邏西,距武漢中心城區21公里,是武漢的東大門,地處武漢市承東接西,貫南通北的重要節點位置,是武漢通江達海的重要港口,也是武漢城市圈對外聯繫的“黃金水上門戶”。
陽邏街道

社會事業

陽邏的文化體育活動較為盛行。舊時,陽邏地區的民間文化活動一般是演戲、舞龍燈、唱皮影和說鼓書,多為藝人走街串巷的賣藝行為。民國時期,陽邏藝人陶古鵬在多年演出生涯中創造了楚劇,使之成為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劇種。1950年以後,陽邏地區文化事業得到繁榮發展,至2005年,有文化站、文化館各1個,電影院、影劇院各1座,廣播站、電視台各1家,圖書室18個,歌舞廳43家,專業民間樂隊2個,詩詞、書畫、攝影、收藏隊伍十分活躍,為陽邏的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950年以後,黨和政府關心人民民眾,開展民眾體育活動,除了保留練拳習武、翻石磙、賽龍舟等舊時傳統民間體育項目外,還普及開展球類、田徑等項目,各類學校都設立體育課,陽邏高中是有名的體育特色校,老年體育協會亦應時而生。2005年,全街有體育運動場地12處,足球場6處,桌球館2處,網球場3處,體育活動已從傳統性向民眾性轉移。陽邏衛生事業健康發展。解放前天花、霍亂、鼠疫、血吸蟲等烈性傳染病猖獗,缺醫少藥現象嚴重,人民生命難得保證。1950年後,政府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建立衛生防疫制度,關注婦幼和民眾衛生的保健,加強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和醫務人員的培訓。2005年,陽邏有4家大型醫院,6家分院,個體診所遍及大街小巷,從根本上解決人民民眾看病難的問題,人民民眾的健康狀況和身體素質得以增強。
陽邏街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