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河寺

陽河寺

北陽河村東有一處古寺遺址,寺因村得名:“陽河寺。”這裡原屬壽光縣,解放後劃歸青州。據民國二十二年《壽光縣誌》卷三載:“壽光城西四十里有“陽河寺”始建於宋慶曆元(1014)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河寺
  • 地理位置:北陽河村東
  • 性質:古寺遺址
  • 隸屬:壽光縣
傳說,今時,

傳說


明正德間有寧都人董曳錫出資重修,復其規制,鄉人立重修碑,並請時人劉、劉澄甫篆額、書丹,以記盛事。光緒間碑文存三十餘字,立於寺院遺址。陽河寺從現存遺蹟輪廓看,當年有房舍數十間,占地十餘畝,規制頗大,為一方名剎,在周邊甚有影響,古寺前後延續了近千年,期間曾多次修葺,至清代中期尚存。後來,因社會變革,寺院逐漸敗落,先是荒廢,後被拆毀。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曾有人在遺址發現一殘石佛頭,因當時的歷史背景,佛頭被當作石料砌入民房牆基。近年來,村民又在寺院舊址建蔬菜大棚時發現一刻字的青石(現由筆者收藏),此石從外部形狀看應為古代門枕石,石上雕有精緻的畫飾,經與相關資料對照,門枕石確為陽河寺遺物。這塊石刻從研究角度看,對考證古寺的演變應有重要價值,是不可多得的物證。
石刻寬55厘米,高45厘米,厚22厘米,三面雕有花飾,正面刻文32字,字徑3厘米,宋代特徵明顯。石刻全文:
家資富貴因有緣,大開方便子孫賢。招財利市人安樂,留與兒孫後代傳。石匠宋翔。

今時

時至今日陽河寺已不復存在,僅能指其蹤跡,但民間關於陽河寺的故事卻多有傳誦。
當年陽河寺內和尚眾多,寺大僧多奇事也就多。相傳,一個深冬的早上天剛蒙蒙亮,寺院的住持和尚突然生病,眾僧這時雖然著急卻也無計可施。情急之下有人說應趕快進城請醫買藥,這時一常年在外化緣的年輕和尚說:“你們照顧好師傅,我馬上就去壽光城裡取藥”,眾和尚說:“要快去速回以免耽擱”。年輕和尚說:“你們放心,我取藥回來誤不了吃早飯”。眾人心想往返數十里路,難道是飛毛腿不成?和尚帶上銀兩便趕緊上路,眾僧邊照顧住持邊做飯,等熱氣騰騰的米飯剛出鍋,突然寺門一響,和尚就回來了。大家一見非常驚奇,但因忙著為住持治病要緊,眾僧也就無暇多想。此事過後不久,住持病癒後,年輕和尚又外出化緣雲遊去了。事隔幾年後的一天夜裡,眾人醒來後,看到在外多日的年輕和尚渾身是雪站在房中,有人問他說:“外面滿天星星,哪來的雪?”年輕和尚說:“昨天晚上,我在河北吃飯,見雪下得很大,天氣又冷,因沒有找到合適的宿處,便連夜趕回寺院”。眾和尚聽後,暗吃一驚,心想,河北離青州最近的地方,恐怕也有數百里之遙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