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陽江漆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和鮮明的地域特徵,與豆豉、風箏並稱“陽江三寶”。如今隨著歲月的推移、掌棒者的離世,知道陽江漆藝的人越來越少,尤其是年青一代陽江人,有很多根本不知道陽江漆藝,更談不上對這門傳統藝術的喜愛。廣東省博物館想收集陽江漆藝精品,但多年來難求一件。
陽江漆藝的興起,與陽江處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補給港和中轉港的地理位置很有關係。陽江古代的造船業十分發達。到上個世紀50年代,當時的陽江縣還有造船廠40多家。
發達的造船業催生了許多相關行業,其中就有桐油。因為船要防腐,最早就是塗上一層桐油。剛好陽江到處都有油桐樹,盛產桐油,所以陽江古代的桐油業也很發達,現今陽西縣還有一條桐油村呢!到了後來,由桐油進步為油漆,陽江漆藝也就成了‘陽江三寶’之一。
陽江漆藝始於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陽江漆藝分皮胎,紙胎,木胎,產品主要有日用工藝品,家具,其中以皮胎漆器最有傳統特色。它防潮,耐用,又古雅美觀,解放前就遠銷東南亞各國,解放後以生產漆箱,漆枕,和小件漆器而聞名。
發展榮譽
傳統的陽江漆皮箱以杉木為胎,內外各貼一層牛皮,經加固燙平再在表面髹漆而成。各地的博物館用它來存放名人字畫。漆枕則是在木架上用藤條編織輪廓後套一層牛皮,燙平髹漆而成,優點是堅固,防潮,耐水,質輕無裂縫。後來陽江漆藝由原來的黑,朱色,增加到了各種色漆,並有罩金,鑲嵌,螺鈿,描金堆漆,印花等技法。漆器社紛紛成立,並轉變為國營漆器廠,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的品種由解放前的二十多種增加到五百多種,陽江漆藝系列產品也屢次在全國工藝美術品評比活動中獲得獎項。
同時,陽江國營漆器廠更組織團隊研發陽江獨有的腰果漆配方並建立品牌。至今,陽江腰果漆以其溫和、透明度高、質地適宜等特點依然行銷國內,並在廣東院校漆畫、漆藝教學中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許多其它省份的漆塗料製造廠對陽江漆配方一直渴求又無法破解,便使用腰果油兌二甲苯,並取名“××合成大漆”,認為已經找到了腰果漆的製作配方。作為全國獨有的陽江腰果漆,至今在國內無法找到真正意義上的超越者,卻成為眾多“李鬼”污衊誹謗的對象。更有甚者,一部分人根本沒有使用和研究過陽江腰果漆,便用對“××合成大漆”的評判標準評價陽江腰果漆,讓人汗顏。
油漆類生活用品誕生後,漆畫便與之共生。工匠在油漆器物上繪上一些工藝性裝飾圖畫,這便是最早的漆畫。
陽江漆畫最早是以生漆、熟桐油為塗料,塗繪在漆箱、漆枕等生活用品上面的。到了1958年,原來單一的彩繪發展了鑲嵌蛋殼、螺甸、金箔和變塗等新技法,並終於在上世紀70年代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並增加了戧刻、蒔繪、皺漆、堆漆等新技法。
1979年,長18米、高2.4米的大型磨漆畫《葵鄉》落戶首都人民大會堂廣東廳,成為陽江漆畫的展現舞台的高峰。
漆畫是既古老又年輕的工藝品。在60年代,陽江漆藝廠開始對這方面探索創新,製作出富有傳統和地方特色的漆畫。漆畫是以漆、熟桐油和經過加工的透明漆及黑漆為塗料,調入銀原、石黃、石綠、寶紅、鈦白等入漆顏料,又利用螺鈿、蛋殼、金銀箔、石片、閃光磷等材料,經過描繪鑲嵌、髹罩、雕填、研磨等工序而成。
大型磨漆畫《親切的關懷》,是陽江漆藝廠工人表達對敬愛的周總理的懷念,在廣州美術學院漆畫系教師的指導下創作的,曾發表在1978年第二期《人民畫報》上。
長18米,高2。4米的《紀念國慶三十周年》磨漆畫和《葵鄉》磨漆畫,是廣州美術學院漆畫系老師協同陽江漆藝廠設計人員和工人製成的,曾在首都人民大會堂廣東廳展出。
漆畫《游龍出海》、《仿古玉蘭花瓶》曾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南方日報》撰文介紹過。此外如《北鹿南養》、《天橋》等漆畫,都富有傳統特色和生活氣息,在社會上獲得好評。1985年陽江創作的《蒼鷹》還被作為國寶贈送給英國女王伊莉莎白。在廣東的各項評比中,陽江漆畫也屢屢得獎,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成果和榮譽,陽江漆畫工人亦不斷進行探索,努力改進工藝,其中享譽全國的陽江漆就是成功的一例。
挑戰與機遇
陽江漆器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它在近代就已名聲在外,解放後發展更是迅速。1958年,陽江縣成立地方國營漆器工藝廠,漆器品種最初只有20多個,80 年代已增至800多個,產品從漆皮箱和漆皮枕發展到床、櫃、桌、椅甚至碗、碟、筷子等,家居日用品無所不包。在滿足老百姓生活需要的同時,陽江漆器還出口到國外。據統計,1961年其出口值為10.78萬元,至1987年已增至680萬元,26年間增長了60多倍,出口值僅次於不鏽鋼器皿,排在陽江所有出口商品的第二位。
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國家經濟的轉型,先進生產技術的採用和人們審美觀念的改變,陽江漆器的生產嚴重萎縮,現在基本以漆畫為主。但是,隨著陽江漆藝行業協會的成立,越來越多的漆藝老藝人和接班人意識到保留陽江傳統漆皮箱、漆皮枕等皮胎漆器,還有紙胎漆器和脫胎漆器以及漆花描繪的特點的重要性,陽江的漆藝人一方面積極參加各級的漆藝、漆畫展覽,另一方面積極研發貼合當下現代生活的漆器、漆立體和漆畫作品。
發展歷史
首先,漆畫的發展處於的一個更好的發展氛圍中。由於漆畫和現代建築境、居室裝飾結合得越越默契,漆畫的製作材安全,對人體無傷害符合現代人的環保理念,以及漆畫本身具有的耐磨防、歷久彌新等特點。更重要的是漆畫既是藝術品又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用裝飾品,不會脫離民眾,這一切使得漆畫藝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統漆藝深秀、含蓄、神秘的個性,使漆畫的東方味、漆畫的民族性幾乎與生俱來。作為最富民族的現代繪畫。漆畫所引的關注日益廣泛。陽江的漆藝發展不過是中國漆藝發展的一個縮影,如今中國漆畫正處於一個良好的發展勢頭之中,陽江的漆藝也一定會如魚得水,重振旗鼓的。
雖然作為生活日用品的漆皮箱早已沒有了,但陽江漆藝卻在近十年有了較大發展。陽江市正在申報廣東省“漆藝之鄉”稱號,並準備在江城區新建一座“陽江市漆藝博物館”。此舉對於漆藝界來說,可謂好訊息。
取得發展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陽江市委、市政府相當重視,把繁榮漆畫當作建設文化名城的五件大事之一,為此,市里成立了‘陽江市漆畫創作研究會’,市美術協會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陽江市漆畫藝術研究委員會’。現在,全市有曾獲得國家級獎項的老年漆畫家四人、年輕漆畫家40多人。二是,漆畫在十多年前就被列為單獨畫種,可以參加全國各種美術展覽的評獎。這一點,促進了畫家的創作積極性。
應對策略
從以下幾個方面的策略發展漆藝,推進陽江漆器工藝技術的發展,實現陽江漆器工藝傳統的現代化轉換,那么陽江漆器工藝的振興指日可待。
1.更新漆藝創作觀念
漆藝不能單靠技藝來炫耀,技術背後要有精神內容,要具有傳統的人文精神文化特質和漆的特質,必須使漆藝創作進入現代繪畫更自由、更人性化的創作觀念上,體現其內在的藝術表現力和個性創造力。
2.開拓漆藝表現語言
傳統的漆藝的表現語言已不能滿足現代生活空間多元化的需求,現代漆藝應該把傳統漆藝的技法製作規範及其視覺審美規範,拓展到以作者自主表現人們時尚的審美追求和個性創造上來,把自己融入當代藝術中,用一種新的現代美術樣式來延續陽江漆藝術傳統,從而實現在更高層面上的繼承傳統。
3.提升社會大眾認知度
政府、企業對傳統漆藝要多資助、扶持,可建立專門的漆器博物館、漆藝收藏館等並對公眾開放,開設專門的漆藝畫廊,傳媒、輿論對漆藝要多宣傳、引導。漆藝家們也要多出精品,組織各種等級的展覽或拍賣,擴大其社會影響。要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漆藝的價值,提高整個社會對漆藝的認同感,漆藝就能深深地植根於肥沃的社會文化土壤中。
4.融觀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漆之被利用,首先是從實用開始的。正是由於實用先於審美及實用和審美的統一,陽江漆器才有一段非常輝煌的過去。大漆,它可在木、竹、皮、陶、金屬、玉石、玻璃、布等器物上進行裝飾,它性質堅硬,不怕強酸或鹼性浸蝕,防潮、防蛀、防腐蝕,可用來個性化裝飾各類器物。漆藝在實用層面主要可用於廚衛用品、家具、室內裝飾、首飾、工業產品等。實用性的追求能給予傳統工藝更豐富的表現形式和更多的發展領域,使傳統工藝的市場空間更加廣闊,使傳統工藝得到更廣泛的接受和理解。
5.培養工藝技術人才
從質的方面看,漆器工藝師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是,長期程式化的製作方式以及陳舊的藝術樣式的更新,而稍懂一些漆的畫家們面對技術問題難免知難而退,或出些粗製濫造的效果,阻礙了他們的藝術創意。陽江相關教育機構的師資目前雖還不具備這方面的工藝技能,但也可開設著這類課程,可長期聘請高級工藝師作為教學的技術指導,以改善技能的薄弱環節。
從量的方面看,必須擴大培訓面,可在陽江中國小校、中專、技校等開設漆藝培訓班,以培養漆藝的初級人才。陽江勞動部門也可推出相關的職業培訓,並給從業人員頒發各種等級的技能證書。這樣,便可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陽江漆器工藝人才培養和評價體系。
6.革新漆藝生產技術
陽江漆藝生產不能停留在作坊式的模式,這方面應該儘快學習日本、韓國的先進經驗,引進機械化設備,降低生產成本,使漆器能儘快在生活中普及。中高檔漆藝製品可考慮用機械和手工相結合的技法製作。現在平面或立體的雕刻都可以利用電腦數控技術輕鬆地完成,漆器製作上高科技的運用也並非沒有可能,只要通過漆藝家和科學家的共同努力,在漆藝生產技術方面一定能探索出一條新路。
7.開發漆藝產品市場
在漆畫和漆立體方面必須開發精品市場。這方面必須依靠文化藝術公司的宣傳、推廣,比如普洱的商業行為就是一個成功典範,非常值得借鑑。另外,琉璃的市場開發也較為成功。筆者相信,漆藝界只要有商業行為參與進來,將會很快改變較死板的現狀。
在漆器方面,可開發廚衛用品、辦公用品、高檔禮品、個性首飾、室內裝飾品、家具,漆器還可以成為工業產品(如手機、機車、汽車、冰櫃等)的個性化裝飾。相對漆畫和漆立體作品而言,漆器的市場開發可根據不同的消費層面而定位成高、中、低幾個檔次,並在各大型商場設立漆器專櫃,讓它們真正走入老百姓的生活。這樣,在不久的將來,不但形成了漆器在社會生活中的普及,也將促進漆藝這一傳統文化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