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殏脈

陽殏脈,奇經八脈之一,首載於《內經》。《靈樞·寒熱病》及《靈樞·大惑論》有所載述。《難經》進行了整理修訂並納入奇經八脈。晉代《針灸甲乙經》將本經脈與其他經脈之交會穴載入。元代滑壽所著《十四經發揮》及明代李時珍所著《奇經八脈考》,對本經脈有較詳細的載述。本經脈主一身左右陽側之運動,而不與督脈相交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殏脈
  • 出處:《內經》
循行,病候,

循行

《靈樞·寒熱病》提到足太陽經於項中兩筋間入腦後才分出有陰歬與陽歬兩脈,兩脈又相交會,交會於外眼角(目銳眥應為目為眥),未能詳述本經脈之循行。《難經》載本經脈循行也過於簡略。《奇經八脈考》載述方詳。陽歬脈為足太陽經之支脈,起始於足跟中,出於外踝下足太陽申脈穴,當踝後繞跟,以仆參為本,上外踝上三寸,以跗陽為郄,直上循股外廉,循脅後髀,上會手太陽,陽維於臑俞,上行肩膊外廉,會手陽明於巨骨,會手陽明、少陽於肩髃,上人迎夾口吻,會手足陽明、任脈於地倉,同足陽明上而行巨髎,復會任脈於承泣,至目內眥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陰歬五脈會於睛明穴,從睛明上行入髮際,下耳後,入風池而終(見圖)。

病候

《素問·繆刺論》云:“邪客於足陽歬之脈,令人目痛,從內眥始。”《難經》云:“陽歬為病,陰緩而陽急。”指內踝向上之陰歬脈弛緩,而外踝向上之陽歬脈痙攣,常形成足外翻。又陽歬脈氣盛則目張而不寐。本經脈交會穴 申脈,仆參,跗陽(足太陽);居髎(足少陽);臑俞(手太陽);巨骨,肩髃(手陽明);地倉,巨髎,承泣(足陽明);睛明(足太陽);風池(足少陽),共12穴,左右合24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