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市博物館

陽春市博物館

陽春市博物館位於廣東省陽春市春城鎮。該館創建於1981年7月。陽江市代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陽春市博物館
  • 類別:城市綜合性博物館
  • 地點:廣東省陽春市春城鎮
  • 館藏精品:“福”字牌匾
  • 占地面積:面積2088平方米
  • 展館隸屬:陽江市代管
  • 開館時間:1981年7月
  • 票價:免費
建築布局,發展歷史,古蹟研究,館址位置,

建築布局

該館共三層,每層69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088平方米。第一層為臨時陳列廳,同時設有辦公室、接待室、錄像室;第二層為舊石器時代晚期至建國前的歷史文物展,展品達1500多件;第三層為陽春市改革開放以來科研成果、特產自然資源及主要名優產品展,展品達5000多件。
館藏文物及標本達7000餘件。開館以來除舉辦基本固定的歷史文物、近現代文物展覽外還舉辦有清代肖像畫、歷代帝王畫像、近代書畫、歷史郵票、菸酒火柴商標設計展覽等。

發展歷史

廣東陽江的陽春市,素有“春州古邑,人傑地靈”之美譽。隨著“中國刀剪之都”廣東陽江在海內外的聲名遠播,有關“陽江刀”的一些歷史文化淵源,正在引起當地文化界人士的關注。
隨陽江、陽春兩地文化界人士到陽春市崗美鎮的“大刀李惟揚”故居參觀時了解到,今天名氣日盛的“陽江刀”與清朝武榜眼、陽春崗美鎮的“大刀李惟揚”有著一段歷史淵源。
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原陽江市文化局副局長陳慎光先生,以及陽春市文聯常務副主席楊建國先生一行文化界人士,相聚於“大刀李惟揚”的故居陽春市崗美隆崗村的“李公祠”,就如何挖掘、傳承“大刀李惟揚”精神展開了探討。

古蹟研究

李惟揚故居建築具有一定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現為陽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陽春政府撥款12萬元維修。2002年10月,村民自籌9萬元維修“榮祿大夫擎柱李公祠”,此祠位於崧台李公祠背後,為三進兩開天井的清代磚木硬山頂結構建築。陽春市已將此規劃為旅遊景點。
在當地,一直流傳著一個關於“大刀李惟揚”故事。故事講的是李惟揚年少志大,少時師從一外來僧人學武,人稱此僧功夫了得,能“臥於床上,一躍而上寺梁”。僧人要求李惟揚必須舞動150斤重的大刀後,才有資格進入皇帝的金鑾殿面試,併到當時的陽江城仿照三國名將關雲長的青龍偃月刀樣子,定做了一把150斤重的大刀,請人抬回去交到李惟揚之手。
歷經三年苦練,李惟揚終能將大刀舞得“水潑不進”,還未進考場就已驚動了整個京城。康熙皇帝聞之大喜,連夜召見李惟揚要他殿前表演。然正舞得起勁時,因手心出汗刀柄打滑,大刀離手而驚動了聖駕。但康熙皇帝仍深愛其才,把本應高中狀元的李惟揚降點為榜眼。
後來,李惟揚被賜殿前侍衛,官至廣東右翼總兵,名聲顯赫。從此,兩陽人(陽江、陽春人)以李惟揚為傲,陽江人更把刀當作地方一寶,將刀具文化沿傳至今,成就了“中國刀剪之都”的美譽。
當年李惟揚練武的石鎖和那曾在殿前表演的150斤大刀,還保存在陽春市博物館裡。陽春市博物館還收藏著清朝雍正皇帝賜給“廣東右翼總兵官”李惟揚的“福”字牌匾和李惟揚少年練武用的50公斤重的大尖刀。
陽江、陽春兩地文化界人士表示,為弘揚“大刀李惟揚”奮發上進、清正廉明的文化精神,將以李惟揚的“大刀精神”為線,揉合“中國刀剪之都”陽江的刀剪文化,創作一批富含傳統文化價值的文藝作品廣為傳播。
據相關史料記載,李惟揚生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原名修先,號嵩台,文武兼備,康熙五十年獲廣東鄉試武科第一名,登解元,翌年中武進士,殿試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曾欽點殿前侍衛,任過粵左、右翼總兵。出仕33年,告老返鄉,保持晚節。工詩賦,著有《嵩台詩詞》,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終年74歲。

館址位置

該館總占地1900平方米,陳列大樓為現代建築,位於該市中心春城公園內,四周環境優美,景色宜人,加上博物館大樓屹立在公園之中,建築別致,成為春城一景。
陽春市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