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燥熱,2004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
中文名稱 | 陽明燥熱 |
英文名稱 | Yangming dryness-heat |
定 義 | 陽明病,病邪入里化熱,燥熱亢盛,消灼津液的病理變化。 |
套用學科 |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二級學科),病機(三級學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明燥熱
- 外文名:Yangming dryness-heat
- 所屬學科:中醫藥學
- 定義: 陽明病,病邪入里化熱,燥熱亢盛,消灼津液的病理變化
陽明燥熱,2004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
中文名稱 | 陽明燥熱 |
英文名稱 | Yangming dryness-heat |
定 義 | 陽明病,病邪入里化熱,燥熱亢盛,消灼津液的病理變化。 |
套用學科 |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二級學科),病機(三級學科) |
陽明病證,中醫病證名。是外感傷寒病變發展過程中,陽熱亢盛,胃腸燥熱所表現的證候。其性質屬實熱證,為邪正鬥爭的極期階段。可因邪熱內實的機制不同,又分為陽明經證和陽明腑證。一般說腑證較經證為重,從病的發展來說,往往...
1.陽明經證:外邪入里化熱,熱與燥相合於胃中,以致消爍津液,出現身熱、汗出、口渴引飲、脈洪大等。2.陽明腑證:外邪入里化熱,與大腸的燥熱相合,以致津液被耗,燥結成實,阻滯於中,即產生潮熱、譫語、便秘、腹滿而痛、...
如風熱、燥熱較輕,易傷肺胃津液,主要在疾病的過程中期或末期。臨床表現 壯熱,面赤 大汗,渴喜冷飲,苔黃燥,脈洪數 心煩 喘氣急 病理特徵 熱入心包陽明腑實證 1.肺與胃經脈相能。2.口鼻為胃與肺之竅。3.肺朝百脈,主一身之...
1.胃燥傷陰證:是指病入中焦,邪從燥化,出現陽明燥熱的證候。【臨床表現】身熱面赤,腹滿便秘。口乾咽燥。唇裂舌焦,苔黃或焦燥,脈象沉澀。【證候分析】陽熱上炎,則身熱面赤。燥熱內盛,熱迫津傷,胃失所潤,則見身熱腹滿...
中焦病證的治法,陽明燥熱,則通腑泄熱。方用三承氣湯;太陰濕熱,則清熱化濕,方用三仁湯。③下焦病證。溫邪深入下焦,多為肝腎陰傷之證。臨床表現為身熱面赤、手足心熱甚於手背、口乾、舌燥、神倦耳聾、脈象虛大;或手足蠕動、...
是一個漢語詞語病證名。指眼內出血證。又名目血。病證名。指眼內出血證。又名目血。①指血自淚竅出。清·唐容川《血證論》卷二:“淚竅出血,乃陽明燥熱所攻發。”如風熱重,大便秘者,通脾瀉胃湯治之。②指血淚。多屬風熱毒邪...
寒瘧,寒傷陽明,寒多熱少,有汗者。方義 本方即桂枝加葛根湯去大棗而成。本證因於太陽之邪初傳陽明所致。病以太陽證候表現為主,陽明燥熱尚不明顯,故治療之法,應以解表為主,不可冒然使用下法。治宜解肌祛風,調和營衛。方用...
滋燥飲,中醫方劑名。出自《秋瘧指南》卷一。具有滋燥疏散之功效。主治暑暍挾陽明燥熱而爍肺,肺熱甚則引風煽火,寒熱往來,頭痛微汗,口乾燥咳,氣逆不得臥寐。組成 花粉二錢半,赤茯一錢半,生甘草八分,黃芩三錢,枳殼八分,杏仁...
其中胸脯灼熱如焚、唇焦、便秘、苔燥,為陽明燥熱陰傷表現,提示已成上中焦同病證。本證便秘,由燥熱傷津、腑氣不降所致,其腹部不硬滿疼痛,脈非沉實,可知不是陽明腑實證。[治法]清宣膈熱,或兼以通便泄熱。[方藥]清心涼膈散,...
外感傳里,陽明燥熱,得涼潤之藥而作汗,所以愈也。其從前肺病亦愈者,因肺中之毒熱隨汗外透,暫覺愉快,而其病根實猶伏而未除也。後旬余其肺病復發,咳嗽吐痰腥臭。宿××復來詢治法,手執一方,言系友人所贈,問可服否。視...
88.陽明病下之過早,熱擾胸膈的梔豉湯證 89.陽明表里俱熱證,白虎湯 90.三陽合病和陽明熱盛的證治 91.陽明胃熱瀰漫,津氣兩傷證,白虎加人參湯 92.陽明津傷水熱互結證,豬苓湯 93.豬苓湯禁例 第十四講 94.陽明燥熱內郁證,...
瘀血在府,則血室主之,證見日晡潮熱,晝日明了,暮則譫語,以沖為血海,其脈麗於陽明,故有陽明燥熱之證,桃仁承氣湯治之,小柴胡湯加桃仁、丹皮、白芍亦治之。瘀血在髒,則肝主之,以肝司血故也。證見骨蒸勞熱,手足心燒,...
四十、論陽明為燥熱之經,總統氣血;故可病於氣,而亦可病於血 四十一、論大承氣湯可以攻胃實不可以攻胃虛 四十二、論太陽陽明 四十三、論陽明自病,非關轉屬——一可攻、急下、當下 四十四、論下宿食及下瘀血 四十五、論陽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