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平觀位於彭州市新興鎮陽平村(原光輝村),始建於東漢末年,是張天師弘道的第一個治所,屬道教二十四治之首,在道教文化發展、傳播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平觀
- 始建時間:東漢末年
- 所屬教派:道教
- 地址:位於彭州市新興鎮陽平村
景點簡介,簡介,地理位置,
景點簡介
陽平觀位於彭州市新興鎮陽平村(原光輝村),始建於東漢末年,是張天師弘道的第一個治所,屬道教二十四治之首,在道教文化發展、傳播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1994年,由原中國道教協會會長傅圓天倡導並主持恢復的陽平治道觀已初具規模,象徵道教全真、正一兩個教派將在陽平觀共謀道教文化的發展,促進祖國統一。 成都氣候潮濕,多雲霧、少日照,是一個春早、夏熱、秋涼、冬暖的城市。成都年平均溫度16oC,夏季最高溫一般不超過35oC,但卻悶熱;冬季平均氣溫約為5oC,極少有冰雪,但卻很陰冷。因此,成都的最佳旅遊時間是在3-6月和9-11月。
簡介
成都市西北56公里,新興鎮陽平村(原光輝村),有一處在史籍上屢書不絕,為海內外道教所敬仰的神蹤聖跡,它就是被道學家譽為中國道教中央教區的陽平治道觀。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創於東漢順帝(公元125一144年)時,其創教者張陵。據史籍載,張陵博通五經,潛心研“道”,聞巴蜀地區巫現風盛行,民風純樸易於教化,便入川布道。初居陽平山(今彭州市地區),並以為據點創“五斗米道”。其教一經建立便迅速發展,“民夷倍向”,“翁然奉之以為師,弟子至萬戶”,為便於管理,又置了3等24治的管理體系。“治”就是各教區中心,而陽平治為二十四治之首,就是“中央教區”,地位顯赫,其都功就是道教領袖,為子孫承傳的世襲制。傳至三代,其孫張魯就建立起一個政教漢合一的政權以至朝廷力不能征……雄據巴漢三十年,這在世界歷史上僅穆罕默德創伊斯蘭教相比,只晚四百來年,所以被海外學者譽為“東方耶路撒冷”。
被海內外宗教學者所景仰的神蹤聖跡、中國道教發源地和中央教區的陽平治,就在今彭州市新興鎮。陽平觀因山而名,即新興鎮的陽平山。陽平治環山防江,松柏茂密如蓋,湔江岸相山相對如闕;這裡又曾是古蜀國第一王都瞿上所在;治南的丹景山又是絕妙的靜修煉丹處。環境清幽靜寂,虛幻縹渺,被王勃譽為蓬萊仙居,香城寶地。就是前蜀徐氏后妃把游辛此地時也發出:“何必羨蓬萊”的讚嘆,竟要:“好把心身清靜處,角冠霞帔事希夷”,而不想回皇宮了。
張魯降曹北遷後。道教仍繼續發展,陽平治仍存,僅因避唐高宗名諱而改為陽平化,法事仍盛。但宋元以降,道教漸趨衰落,至清乾隆宣布佛教為國教後,“天師”已不能入朝了,道教陽平治的宮觀,也變為佛教的太平寺了。清·李調元詩云:“聞道陽平有遺蹟,仙居觀已失金城”,就是講得這一變故。
民國初年,太平寺經僧人培修,開闢花園種植天彭牡丹等花木,還淘浚了據傳是古蜀國時的池澤做“放生池”。每年春夏遊人不絕;香火頗旺。民國28年,中國佛協副會長能海法師。從印度朝覲回國駐錫龍興寺;發願重修天彭塔,親往太平寺主持修寺(建塔寺),建窯燒磚,並開筵講經,上至民政廳長,下至普通居士聞風而至,也熱鬧了一陣。
地理位置
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