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那爾效應

陸那爾效應,別名勒納德效應。英語中稱為Lenard effect。水滴飛散時,會產生負離子,細微的水滴帶正電,周圍的空氣便會帶負電,發現此現象的是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德國物理學家勒納德,於是以發現者命名,將其稱為勒納德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那爾效應
  • 外文名:Lenard effect
  • 別稱:勒納德效應
  • 國家:德國
英文資料,發現過程,

英文資料

以下是關於勒納德效應的英語資料。為方便閱讀,將其與中文翻譯相對照。
Lenard(1915)found that when water is atomized (e.g. on impact of a water droplet), negative and positive charges are SEPARATED.
勒納德(1915年)發現:當水變成霧狀(例如水滴的碰撞)時,就會分割出正負電荷。
Molecules which are torn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bear a NEGATIVE charge(small negative ions) whereas large drops of the entire mass of water are POSITIVE.
從水的表面分離出的水分子帶負電荷(陰離子),而水滴整體帶正電荷。
This provided an unexpected explanation for the refreshing,invigorating effect of residences does to a waterfall or spring, or even after rain.
這給予我們一個出乎意料的解釋人在瀑布和噴泉邊,甚至在雨後所感受到的清新的、使人振奮的感覺的原因。

發現過程

光照射到某些物質上,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生變化,也就是光能量轉換成電能。這類光致電變的現象被人們統稱為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這一現象是1887年赫茲在實驗研究麥克斯韋電磁理論時偶然發現的。1888年,德國物理學家霍爾瓦克斯(Wilhelm Hallwachs)證實是由於在放電間隙內出現荷電體的緣故。1899年,J·J·湯姆孫通過實驗證實該荷電體與陰極射線一樣是電子流。1899—1902年間,勒納德(P·Lenard)對光電效應進行了系統研究,並命名為光電效應。1905年,愛因斯坦在《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一文中,用光量子理論對光電效應進行了全面的解釋。1916年,美國科學家密立根通過精密的定量實驗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理論解釋,從而也證明了光量子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