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胤(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陸胤(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陸胤,江蘇蘇州人,文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主要從事近代中國文學及學術思想史研究。2001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先後在該系獲學士(2005)、博士(2011)學位,專業為中國古代文學。2008-2009年間,在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訪學。曾在《中華文史論叢》、《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清史研究》、《史林》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近二十篇。著有《政教存續與文教轉型——近代學術史上的張之洞學人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近期感興趣的論域包括:1、近代文學變遷與教育轉型;2、清代詩文流變與學術史;3、晚清士大夫群體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胤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省蘇州市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學位/學歷:文學博士 
  • 專業方向:近代中國研究 
  • 職務:副教授 
  • 學術代表作:《政教存續與文教轉型——近代學術史上的張之洞學人圈》
  • 工作單位北京大學 
學術專著,專業論文,學術評論,校注整理,主持課題,

學術專著

政教存續與文教轉型——近代學術史上的張之洞學人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專業論文

1.《清末兩湖書院的改章風波與學統之爭》,
《史林》(CSSCI收錄),2015年第1期,第87-97頁
2.《清末西洋修辭學的引進與近代文章學的翻新》,
《文學遺產》(CSSCI收錄),2015年第3期,第170-181頁。
3.《哀六朝:晚清士大夫政教觀念的中古投影》,
《皇帝·士人·單于:中古中國與周邊世界》,上海:中西書局,2014年10月。
4.《文字難易與教育新舊——戊戌前後蒙學變革論的語文側面》,
《現代中國》(CSSCI集刊)第15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7月,第66-97頁。
5.《清末“文法”的空間——從〈馬氏文通〉到〈漢文典〉》,
《中國文學學報》第4期,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12月,第55-82頁。
6.《清末新學制醞釀期張之洞系統改造經史之學的努力》,
《清代文學研究集刊》第6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12月,第315-354頁。
7.《清末“蒙學讀本”的文體意識與“國文”學科之建構》,
《文學遺產》(CSSCI收錄)2013年第3期,第122-136頁。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3年第9期,第142-155頁。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10期轉載。
8.《經古學統與經世訴求——張之洞創建廣雅書院的學派背景》,
《清史研究》(CSSCI收錄),2013年第2期,第117-127頁。
9.《從“同文”到“國文”——戊戌前後張之洞系統對日本經驗的迎拒》
《史林》(CSSCI收錄)2012年第6期,第116-129頁。
10.《明治日本的漢學論與近代“中國文學”學科之發端》,
《中華文史論叢》(CSSCI收錄)2011年第2輯,第94-140頁。
11.《文脈傳承與知識重建——清末古文家關於“中學”的言說與實踐》,
《清代文學研究集刊》第4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第171-222頁。
《文學遺產》網路版2011年第4期轉載。
12.《從“漢文訓讀”到“東瀛文體”——訓讀、翻譯與東亞近世的文體構建》,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編:《翻譯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第83-106頁。
13.《清末章太炎、梁啓超學派之分合——以“新史學”為線索》,
《中華文史論叢》(CSSCI收錄)2008年第4輯,第181-234頁。
14.《“同光體”與晚清士人群體——從同光清流到武漢幕府》,
《國學研究》第22卷,第303-350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15.《北宋科舉鎖院詩考論》,
《中國詩學》(當年CSSCI收錄)第13輯,第125-143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16.《清季民初的“政治與文學”——〈國風〉、〈庸言〉詩文欄研究》,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CSSCI收錄),2006年第6期,第191-209頁。
17.《民國二年的“癸丑修禊”——兼論梁啓超與舊文人的離合》,
《現代中文學刊》,2010年第4期,第44-52頁。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0年第12期,第48-55頁。
18.《“清流”浮沉與近代學風——以張之洞學人圈的形成為例》(上)、(下),
《國學學刊》2012年第3期,第132-141頁;第4期,第130-141頁。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中國近代史》,2013年第2期,第81-102頁。
19.《學潮、學科與學制——光緒二十九年張之洞在京參與學務考》,
《清史論叢》2013年卷,第224-239頁,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2013年1月。
20.《“新青年”的“老童年”》,
《漢語言文學研究》2015年第2期,第46-50頁。
21.《詩論對照與詩史互證——章太炎詩學觀發微》,
《藝衡》第1輯,第14-17頁,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
22.《〈周末學術餘議〉作者考》,
《雲夢學刊》2008年第5期,第43-44頁。
23.《作為“教科書”的蘇白小說》,
《漢語言文學研究》2011年第1期,第49-55頁。

學術評論

三、學術評論(截至2016年1月)
1.《以人物破除界限》,
《讀書》(CSSCI收錄)2014年第7期,第145-154頁。
2.《從“文學”回向“書寫”》
《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2016年1月10日。
3.《童心動止憑感發,詩教豈僅關文學》,
《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5年11月1日。
4.《張之洞的學人圈》,
《北京日報》,2015年2月16日。
5.《文體敏感、史家分寸與在場體驗》,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CSSCI收錄)2012年第8期,第209-216頁。
6.《近代文學研究的史學取向》,
《現代中國》(CSSCI收錄)第14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247-255頁。
7.《商務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新校本〉新在哪裡》,
《中華讀書報》,2012年4月11日,第10版,“書評周刊”欄。
8.《深入文學變革的腹地——評〈文學語言與文章體式:從晚清到“五四”〉》,
《現代中國》第8輯,第278-282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9.《作為話語的晚清古文——評柳春蕊〈晚清古文研究〉》,
《現代中國》第12輯,第270-278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10.《張之洞對日本的迎與拒》,
《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4年4月20日。
11.《幽暗意識下的“人”的研究》,
《晶報·深港書評》,2014年4月12日。
12.《從“文學史”到“詩史”》,
《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2014年3月30日。
13.《季世儒者的AB面》(評陳毓賢著《洪業傳》增補版),
《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2013年4月14日,“南方閱讀”欄。
14.《觀念史如何講述“文學”》(評鈴木貞美著、王成譯《文學的概念》),
《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2012年8月5日,“南方閱讀·在讀”欄。
15.《溝口雄三:俯瞰中國三百年》(評三聯書店《溝口雄三著作集》),
《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2011年9月18日,“南方閱讀·南都推薦”欄。

校注整理

1.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新校本)》,與夏曉虹合校,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2 .《梁啓超史學著作系列:國學小史》,與夏曉虹合校,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3 .《梁啓超史學著作系列:新史學》,與夏曉虹合校,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主持課題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清末新式國文教育研究——學科構建、文體想像與知識轉型的互動》(項目批准號:14YJCZH10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