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凡(陸慧卿)

朱凡(女革命烈士)

陸慧卿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朱凡(1919-1941),原名陸慧卿。女,1919年出生,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學生時代投入“一·二八”淞滬抗戰時期的救亡運動、 “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先後在清涼寺難民收容所、上海女青年會主辦的難童教養所、中共外圍組織“雪影社”工作。1940年秋,參加了新四軍江南抗日義勇軍,到蘇(州)常(熟)太(倉)抗日民主游擊區工作。1941年,任中共橫沔區委書記。5月,調任中共辛莫區委書記。同年7月,日偽“清鄉”。朱凡要求留下繼續戰鬥,在開會途中被日軍抓捕。朱凡寧死不屈。被日軍用麻繩綁在汽艇尾部,拖著她在蘆葦盪中橫衝直撞,壯烈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19年
  • 逝世日期:1941年7月
  • 出生地:寧波
  • 原名:陸慧卿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少年有遠志,冒險幹革命,歷史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1919年出生,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
國中時代,她投入了“一·二八”淞滬抗戰時期的救亡運動。
入高中後, “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爆發,她在上海參加學生請願活動。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先後在清涼寺難民收容所和上海女青年會主辦的難童教養所工作。
1938年,參加了中共外圍組織“雪影社”,義務擔任夜校教員。她從此揭開了人生新的一頁,並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朱凡,她解釋改名的緣由:“朱,是紅色;凡,是平凡的意思。紅色象徵血染的光明,又代表著革命。中國青年就要為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為人類解放的崇高事業而流血奮鬥。我要做一個為解放窮苦人民、實現革命理想而戰鬥的平凡戰士。”
1939年10月,朱凡毅然離開父母,來到蘇常太抗日游擊根據地,不怕艱險,積極工作。到常熟以陸家市國小校長和東路教委會流動教師的身份,開展民運工作。
1940年下半年,朱凡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建黨建政工作。1940年秋,參加了新四軍江南抗日義勇軍,到蘇(州)常(熟)太(倉)抗日民主游擊區工作。
1941年,任中共橫沔區委書記。5月,調任中共辛莫區委書記,併兼區抗日民主政府秘書。同年7月,日、偽軍出動重兵,對蘇常太地區進行大規模“清鄉”。為了保存有生力量,上級指示在蘇常太地區的武裝力量和外來民運工作幹部,可以相繼撤離,但朱凡要求留下繼續戰鬥。7月下旬,朱凡在開會途中被日軍抓捕。日軍對其嚴刑毒打,妄圖迫使她說出新四軍活動和掩藏給養的地點,朱凡寧死不屈。被日軍用麻繩綁在汽艇尾部,拖著她在蘆葦盪中橫衝直撞,壯烈犧牲。

主要事跡

少年有遠志

朱凡和三個弟弟的兒時珍貴合影中,面對鏡頭,朱凡有些羞怯,但稚嫩的臉龐上,確實閃爍著堅毅的眼神。
“她和幾個弟弟關係非常好,從小就很照顧他們。”看著老照片,朱凡的侄女陸菡女士脫口而出。提起朱凡,她有太多的話要講,但又沉默了。她不忍回憶起那段慘烈的記憶,每一次的回憶,都是一次心痛的經歷。
陸菡的父親叫朱介元,在幾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對於這位英雄姑姑的了解,她大多是從父親和爺爺那裡獲知的。
朱凡原名陸慧卿,1919年生於鄞州,自幼在上海長大。兒童時期,朱凡的父親陸成林在上海經營工廠,家境還算殷實。“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朱凡家的工廠在日本人的炮彈中化為灰燼。家庭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被切斷,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拮据的困境,為了謀生,朱凡的父親又租了一個小店鋪做買賣,但生意一落千丈。  
這時,朱凡正在讀中學,“九·一八”“一·二八”事件的相繼發生,刺傷了她年輕純潔的心靈。為了支援在前方浴血奮戰的抗日將士,她不僅動員家人把早餐錢省下來,還帶領同學走上街頭向社會各界募捐。  
那時朱凡的弟弟朱明正上國小,為了幫助幾個弟弟對深重的民族危機有所認識,朱凡拿出全國地圖,在上面標明了疆土變化的情況,對弟弟說:“我們祖國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猶如一張桑葉,被蠶啃得殘破不全。如再不抗日,我們就會成為帝國主義鐵蹄下的亡國奴。”  
讀高中時,朱凡讀了許多進步書刊,如《大眾生活》《新生》《永生》等,從中尋覓著人生的航標,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  
1936年12月9日,北京學生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很快得到了全國各地的熱烈回響和聲援。記得有一天下午,原在學校寄宿的朱凡突然回家。那次回家她衣服都濕透了,後來,家人們才知道她參加了請願遊行,被國民黨軍警用水龍頭沖濕了衣服。  
“七七事變”爆發後,抗日的烈火燃遍了大半箇中國。剛踏上社會的朱凡立即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雪影社”,在由該社主辦的義務夜校里擔任教員。在這個時期,她改名為“朱凡”,她跟弟弟說:“朱,紅色,代表紅軍,代表共產黨,代表革命;凡,就是平凡,我要做紅色隊伍里的平凡一兵。” 
“朱凡對幾個弟弟影響非常大,我父親也受她的影響改姓朱。”陸菡回憶說,陸菡的父親叫朱介元,原名陸啟英,受姐姐影響,朱介元1944年1月參加了新四軍。  
1939年夏秋之間,朱凡告訴弟弟:“我要到‘江抗’去了。”她還激動地說:“我是一隻小小的海燕,將自由地飛翔在驚濤駭浪之上。”9月中旬,朱凡和弟弟們告別,但沒想到,這次告別竟成了永別。

冒險幹革命

1939年在陸家市國小擔任校長期間,她與兩位民運幹部積極發動民眾,白天教書,晚上教民眾唱抗日歌曲、學習文化。還為花邊洗燙作坊的女工爭取權利,實行了八小時工作制,還使得老闆不能隨便開除女工。隨後,她擔任流動教師,並負責巡視各抗日國小的教學工作。不管烈日暴曬,還是颳風下雨,朱凡奔波在各個學校。
隨著抗日根據地的蓬勃發展,日偽軍高度緊張,於是對蘇常太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殘酷“清鄉”,每天都有抗日的同志被捕、犧牲的訊息傳來。根據上級指示,為了保存有生力量,活躍在沙家浜地區的武裝力量和外來民運工作幹部相繼撤離,朱凡也在撤離的名單之中。但她作為區委書記,率先垂範,不怕犧牲,選擇留下,繼續鬥爭。
1941年7月的一天早上,朱凡穿過封鎖線到辛莫區辛莊的一個尼姑庵召集會議,因叛徒出賣,在掩護同志撤退時不幸被捕。敵人對她嚴刑毒打、威逼利誘,然而朱凡堅貞不屈,絕不叛黨。面對年僅22歲的年輕女共產黨員,敵人滅絕人性,他們用麻繩捆住朱凡的腿,拖在汽艇尾部,汽艇在崑承湖的蘆葦盪中瘋狂地橫衝直撞,鮮血染紅了湖水。蘆葦盪在抽泣!崑承湖在嗚咽!

歷史評價

2015年8月24日,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民政部公布了第二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朱凡烈士是其中之一。

後世紀念

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的展櫃中,有兩份珍貴的檔案資料。一張舊影令人矚目:年輕女子身穿一襲雪白的墜地長裙、嘴角露出燦爛的笑容,這是江南女子特有的清秀模樣。還有一份名叫陸慧卿的學籍表。這兩份檔案的主人,就是著名的沙家浜抗日女英雄——朱凡烈士。
君睿社區成立朱凡烈士事跡宣講團,取名“蘆花紅”,宣講團由10位黨員、志願者組成。在君睿社區中庭的朱凡烈士廣場,一座3米多高的紅色蘆葦雕塑聳立在小區的主幹道邊,“跟黨走·初心紅”6個大字格外醒目,紅色雕塑象徵著被朱凡烈士鮮血染紅的蘆葦。  
在朱凡烈士廣場四周,一首長詩被鐫刻在綠化帶的石板上。詩的作者是首屆魯迅文學獎得主王久辛,這首長詩取名為《蘆花紅·蘆花白》,歌頌了朱凡烈士捨生忘死、矢志不渝的抗日精神。
在區、街道兩級的支持下,朱凡烈士先進事跡陳列館落戶君睿社區,共設有三個展示區,以“蘆盪火種”為主線,通過視頻、圖片、插畫等形式,生動再現了朱凡烈士的革命故事。
下應街道還以朱凡烈士事跡為劇本,創作了一台情景劇《蘆花紅·朱凡》,表演的演員全部是下應街道的年輕機關幹部和村社幹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