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宲

陸宲

陸宲(1088-1148),字元珍,北宋哲宗元祐三年出生於浙江紹興,是南宋文學家陸游的叔父。公元1127年,陸宲遷居無錫,成為無錫陸氏始祖。宋室南遷後,曾參與抗金鬥爭。陸宲晚年將他平生創作的詩文匯集成冊,名《南華集》,其書已軼。

陸宲的“宲”字亦有作𡧖字者。

基本介紹

  • 本名:陸宲
  • 字號:字元珍
  • 出生地:浙江紹興
  • 出生時間:1088年
  • 去世時間:1148年
  • 主要作品:《南華集》(已軼)
簡介,主要階段,陸宲墓,“陸宲”還是“陸𡧖”?,

簡介

陸宲(1088-1148),字農師,吳郡開國公,贈太師,追封楚國公,越州山陰人。幼穎悟,有神童之譽,家貧苦學,夜無燭,映月讀書,穿著草鞋,不遠千里遊學。陸宲是陸游的叔父,對陸游習武有直接影響。陸宲幼年時被過繼給養父陸儼,他的生父是陸佃宋欽宗時金兵南侵,陸宲主戰,並在陳留成功阻止金兵,是抗金英雄,後罷官,陸宲人生的最後24年都在鄉村度過。

主要階段

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陸宲出生於浙江紹興。曾歷任寧海、仁和(杭縣)、長州(吳縣)等地方官員,所至以廉能著稱。
建中靖國元年(1101)奏補承務郎、台州寧海丞,歷常州縣令。
崇寧元年(1102年),陸宲的父親陸佃去世。
宣和七年(1125年),陸宲從台州寧海丞,升任為提舉京畿常平茶鹽公事、陳留防禦使兼兩司提舉,正好處於京畿地區的抗金前沿。其兄陸宰,也於該年被任命為轉運副使,攜帶家眷入東京赴職。在赴京途中,陸宰的三子陸游,於十月十七日凌晨,出生在淮河岸邊的官船里。
靖康元年(1126)三月十八日,陸宲因事被宋欽宗交由吏部,三月二十二日,陸宲便被罷去提舉京畿常平之職。據《靖康要錄》卷四記載,陸宲在平江通判任上時,也就是改任常平司之前,同在平江任職的朱勔父子“專以技奇淫巧,熒惑朝廷,花石之供,毒流全國,竭百姓膏血,罄州縣帑藏”,也就是“花石綱”事件。宋徽宗退位後,欽宗即位,朱勔父子被彈劾,多位和朱勔父子同時期在東南地區任職的官員受到牽連而被查辦,其中就包括了陸宲和陸游的另一位伯父陸寘。
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金兵渡過長江,南京淪陷。陸宲和兄長陸宰前往鄉間避難。陸宰攜帶家眷逃往東陽山中,陸宲則攜帶家眷渡過太湖,逃到了無錫新安鄉,最後選中了陶墅村作為落腳之地。
紹興三年(1133年),江南局勢也基本穩定,兄長陸宰從東陽返回紹興,重新任職於南宋小朝廷;陸宲辭官歸隱,定居無錫。
紹興五年(1135年),陸宲在今無錫惠山秀嶂街修建了陸宣公祠,作為無錫陸氏的宗祠。
紹興十八年(1148年)潤八月初四日,陸宲病卒,時年六十一。

陸宲墓

紹興十八年(1148年)潤八月初四日,陸宲病故於無錫陶墅的私宅中,享年六十一歲。按照陸宲生前的遺命,他被葬於太湖之濱的大浮山下,與陸宲合葬的是卒於宣和元年(1119年)的原配夫人徐氏。徐氏為前尚書禮部員外郎徐君平之女。陸宲去世十五年後,在其次子陸淙的囑託下,陸游為自己的叔父題寫了墓志銘(見《陸游文集·卷三十二·<右朝散大夫陸公墓志銘>》):
……(陸宲)避親嫌,移提舉京畿常平等事,與轉運、提點刑獄皆置司陳留。會金人犯京師,游騎突至,轉運、提點刑獄倉卒避去。故事,兩司皆兼提舉將兵及保甲,而常平司弗與也。及是,公獨不動,以便宜招集燕山戍卒數千,雜以保甲,日夜部勒習教,命舊將張憲統之,扼據要害。虜既不能犯,而潰卒亦不為亂。措置號令,赫然有大將風采,因間道上章自劾,且乞犒軍。詔釋罪,從所請。方是時,虜剽掠四出,陳留適當其沖,微公幾殆。議者謂宜出入兵間以盡其材,而公罷歸矣……
贊曰:以公之材,遭時難虞,馳騁功名,公蓋有餘,世方尚法,豪傑斥疏,亦或知之,旁睨欷歔,卒斂智略,老於里閭,二十三年,燕及孤惸,大浮之原,其下震澤,春秋奉祀,世世無斁。
陸宲墓園占地一畝七分,在其後八百多年中一直保存完整,惜在“文革”期間被毀。墓址後被圍入水滸城和七三八療養院內,在水滸城建造期間又被發掘,棺槨、墓誌、陪葬都已下落不明,整個墓地如今已無半點痕跡。
1950年拍攝的陸宲墓1950年拍攝的陸宲墓

“陸宲”還是“陸𡧖”?

陸宲的“宲”字亦有作“𡧖”字者。
光緒辛巳版的《無錫金匱縣志·流寓志·陸𡧖傳》記載:“陸𡧖,字元珍,山陰人,尚書左丞佃之子,任台州寧海縣丞攝令事。遇事立決,以治政稱。靖康間,金人薄都城,𡧖方提舉京畿常平等事,以便宜招集戍卒數千,日夜部勒,扼據要害,敵稍引卻,未幾罷歸,徙居無錫陶墅,讀書賦詩,優遊以終。”
又附錄:嘉慶志云:乾隆庚午志,“𡧖”,舊志皆作“宲”。宲系古實字,而𡧖”“寶”通。今其字為元珍,當從𡧖”。又陶墅亦作桃墅,見薛提學應旂《陸子明墓誌》,子明,𡧖六世孫也。𡧖本籍山陰,罷官始居錫,列流寓為允。前志載入宦望,誤。
《無錫金匱縣誌·流寓志·陸宲傳》《無錫金匱縣誌·流寓志·陸宲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