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藝全集

《陸學藝全集》是2022年12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學藝全集
  • 作者:北京市陸學藝社會學發展基金會編
  •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2280461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陸學藝先生是中國著名社會學家,“三農”問題研究專家,為了紀念陸學藝對中國社會學學科建設及改革開放作出的貢獻,陸學藝基金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做了長時間的安排,專門設定了編撰小組,對陸學藝自1963年至2013年公開發表的論文、建議、書序、訪談、致辭等,未公開發表的手稿、文檔等進行整理出版。本書以時間為序,對陸學藝先生在“三農問題”、中國階層結構、社會建設等方面的研究進行全面梳理,總結陸學藝一生所做的貢獻,對於中國社會學、農村、農業、農民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編纂說明(代凡例)
序一懷念陸學藝
序二
出版者前言
第1卷 農村改革發展的黃金時代(1978~1984)
農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包產到戶的調查與研究
序言
關於加速農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問題
包產到戶問題應當重新研究
包產到戶的由來和今後的發展
——關於甘肅省包產到戶問題的考察報告
關於包產到戶的幾個問題
安徽包產到戶後的新形勢和新問題
解決城鎮居民吃菜難的問題
——來安縣蔬菜大隊實行包產到戶的調查
農村政策問題的長期爭論應該解決
——也談陽關道與獨木橋問題
為什麼說包產到戶仍堅持了社會主義方向
農村包產到戶後的發展趨勢
包產到戶的動向和應明確的一個問題
近兩年德州地區農業大發展的啟示
幾統一下的包乾到戶將成為責任制的主要形式
中國農村市場正在興起
農村市場向工交財貿戰線的挑戰
德州人民的喜悅和憂慮
精幹簡政,減輕農民負擔
一個包乾農戶的家庭調查
後記
聯產承包責任制研究
第一章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
第二章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歷史考察
第三章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的興起和發展
第四章農民為什麼普遍歡迎聯產承包責任制
第五章關於聯產承包責任制性質的討論
第六章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村面臨的新形勢和新問題
第七章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章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展趨勢和前景
第九章聯產承包責任制當前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第十章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重大意義
後記
第2卷 當代中國農村與農民(1979~1988)
農村改革
關於部分調整農村所有制關係的幾個問題
為安徽聯繫產量的責任制聲辯
大集體勞動並非社會主義農業的特徵
處理好統包關係,是目前完善生產責任制的關鍵
要及時制定對農村“先富戶”的政策
以聯產承包、分戶經營為基礎的合作經濟
家庭承包制的農業經營方式為什麼能長期存在
馬克思主義的合作理論和聯產承包責任制
農村改革的若干基本經驗
關於農村第二步改革問題
農村第二步改革和諸城經驗
農業農村發展形勢
當前農村形勢和農業調整的幾個問題
農業調整了,商業也要作相應的調整
當前農村形勢和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於棉花政策的若干問題
關於農村發展商品生產的幾個問題
再論棉花政策問題
關於德州地區發展戰略及其實現途徑問題
當前農村的形勢和幾個有關哲學問題的思考
“今年我國農民收入增長較多”的報導與實際不符
農業面臨比較嚴峻的形勢
農村的形勢和糧食問題
關於農村第二步改革和發展農村商品經濟的問題
我國農村發展的新階段、新任務和新對策
當前的農村形勢和糧食問題
農業發展的新階段和新任務
當前農村形勢和農業問題
今年糧食減產後將遇到的問題及對策性建議
當代中國農民
要處理好農民問題
為什麼在田間勞動的只剩下一些婦女?
——蘆城公社勞動力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
農民負擔加重,農民反應強烈
城鄉關係
近幾年城鄉差別有繼續擴大的趨勢,值得注意
應當改變“離土不離鄉”的觀念
農村調查
關於農村調查的幾個問題
關於建立農村體制改革試點縣的初步構想
陵縣蹲點工作匯報和建議
農村的偉大變革對社會科學研究提出的新課題
關於進一步辦好陵縣農村發展研究基地縣的意見
把德州農村發展學院辦成德州地區農村管理幹部的搖籃
關於調查研究的問題
德州農村發展學院應運而生,得道多助
寄語德州農村發展學院首屆畢業生
把德州農村發展學院進一步辦好
陵縣基地的典型調查方法是國情調查的一種重要的方法
關於縣情調查的幾點思考
第3卷 “三農”論(1989~1993)
農村改革
我國農村改革與發展的成就及當前面臨的幾個問題
農業發展的基本經驗和教訓
——為紀念新中國成立四十周年而作
社會主義道路與我國農業的發展
農村要繼續穩定、完善和發展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體制
建立農村市場經濟體制的幾個問題
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怎么建立
關於農村土地管理制度的若干問題
關於土地政策的幾個問題
關於延長土地承包期和保護農地的問題
農業農村發展形勢
如何突破農業徘徊,跨上兩個新台階?
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糧食問題
不單是農業的警報
——一組令人警醒的數據
按價值規律辦事扭轉農業徘徊的局面
關於解決農業徘徊問題的幾點意見
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新問題及其對策
走出經濟困境的一著活棋
九十年代中國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展望
當前中國農村的形勢和前景
我國農業發展的困境與出路
農村形勢
糧食產量還是如實公布為好
農村發展的新階段和當前農村工作的重點
農業要警惕再走扭秧歌的老路
關於當前農村形勢和農村發展前景
當代中國農民
關於我國國情的報告
重新認識農民問題
——十年來中國農民的變化
農業豐收後要注意保護農民利益
——關於東北農村形勢的調查
當前農村社會分層研究的幾個問題
中國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利用和農民生活質量
現階段農民分化問題研究
從社會學角度研究變革中的農村和農民
轉型時期農民的階層分化
——對大寨、劉莊、華西等13個村莊的實證研究
城鄉關係
城市發展中的農業和農民問題
農村改革、農業發展的新思路
——反彈琵琶和加快城市化進程
農村發展與改革城鄉社會二元結構的思考
縣域經濟與鄉村治理
搞活縣經濟是我國經濟工作的一項重大任務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農村怎樣實現?
發展型式的轉換:從非均衡到均衡
——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
鄉鎮企業與小城鎮建設
鄉鎮企業是中國農民的一個偉大創舉
當前農村改革與發展的新任務
——主談鄉鎮企業發展與小城鎮建設
進一步認識鄉鎮企業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農村調查
毛澤東與農村調查
——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70周年
實證方法:十年團隊型綜合參與調查
繼續努力,在國情調查和研究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
傳統農業縣的農民行動和社會變化
第4卷 “三農”再論(1994~1998)
農村改革
節流與開源並舉
中國土地制度的變遷
給農民保護耕地的權力
包產到戶:中國改革的最早突破
20年農村改革的偉大實踐
中國改革開放20年
農業形勢與農村現代化
繼續深化改革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糧食漲價是一個信號
當前中國農村社會變遷與發展前景
當前的農村形勢和農村持續發展的前景
治理通脹必須調控糧食市場
1995年糧食棉花生產形勢分析
全國的經濟社會形勢與陵縣冬季農業的意義
今年棉花形勢更加嚴峻,棉花政策亟須調整
要為形成新的糧食增長高峰準備條件
有兩個問題值得重視
關於農業“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規劃
今年糧食大豐收,明年不要又掉下來
走出“三年一徘徊”
——陸學藝談我國糧食生產
對1997年糧食減產後的幾點思考
農村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發展市場經濟,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中國農村發展的前景
我國農村當前面臨的問題及發展戰略
1997年糧食減產是市場調節的體現
對當前農業生產形勢的看法與建議
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農村跨越了三個時代
關於農業農村檔案學習的體會
日本農村發展變革的經驗中有許多值得中國研究和借鑑
中國農村現代化問題
中國農村現代化道路的方向
實現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化
關於蘇南現代化的幾個問題
關於中國農村現代化發展道路問題
走有中國特色的農村現代化道路
產業化提出的社會和歷史背景
中國農村現代化道路的探析
邁向新世紀的中國農村現代化
農業產業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條現實途徑
農民與農民工
中國農民的分化與分層研究
靠中國農民養活中國
農民問題的實質和特徵
中國的城市化要考慮幾億農民“進城”的願望
把當代中國農民問題研究這篇大文章做深做好
農民問題:中國的一大難題
關於“民工潮”問題
抓緊抓好培訓工作
城鄉關係
關於農村城市化的幾個問題
農業的問題在工業農村的問題在城市
調整最佳化城鄉結構保護促進農業發展
農村城市化和農村社會變遷
調整城鄉社會結構 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縣域經濟與鄉村治理
晉江模式是農村工業化、農業現代化、農村城市化的一種形式
晉江模式為我國農村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探索作出了貢獻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各類村級組織關係的協調
——新時期完善農村村級組織建設,促進農村經濟
社會協調發展的政策選擇
如何面對農村封建迷信的盛行
搞好農村基層組織和民主政治建設,要處理好三個方面的關係
鄉鎮企業與小城鎮建設
中國鄉鎮企業的發展與中國農民的分化
拓展視野謀發展
大名牌代表質量
積極發展鄉鎮企業,搞好小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是新增長點
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
農村調查
中美社會學家合作研究的一項成果
一次合作研究的成功實踐
——關於中日合作開展山東省農村社會變遷調查的回顧
第5卷 “三農”新論(1999~2004)
農村改革
中國農村改革的成就與中國農村改革的深入
要總結實施第二次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的經驗
中國農村的改革和發展
堅持市場取向,繼續深化改革
包產到戶是溫州模式的源頭
關於改革農村義務教育投入體制問題
現在農村的主要問題是體制問題
探尋鄉鎮改革之路
資源問題是社會問題
農民進城,土地怎么辦?
執行規劃比編制規劃難
把權力交給農民
永佃制是最好的形式
農村也存在產權問題
須明晰農村土地產權
農業形勢與農村現代化
歷史轉折關頭的重大決策
——學習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檔案精神的體會
新的歷史時期農村工作的新任務
農業50年
中國農村的新形勢和新任務
中國農村狀況及存在問題的原因
目前農村發展中的問題和任務
兩岸農業合作關係展望
當前中國的農村問題
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道路
用信息化推動農村的現代化
農民與農民工
不能再同農民頂牛了
中國農村社會結構變化與原因分析
農民減負後巨大財政缺口誰來補
減輕農民負擔,已到了不解決不行的時候了
中國農村社會結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方一計
中國農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農村要進行第二次改革,把農民從計畫經濟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把解決農民問題放在第一位
民工潮:捲起千堆雪
中國社會現代化就是中國農民的現代化和中國農村的現代化
如何看待農民工進城
農民工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
農民工問題要從根本上治理
把“以人為本”的理念具體落實到“以農民工為本”的工作中
一億農民工上了半個台階
城鄉關係與戶籍制度改革
走出“城鄉分治 一國兩策”的困境
農業問題答案在農業之外
調整城鄉結構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應該重新確立中國城市化的方針
城鄉分治之弊
中國要實現現代化,最後要實現城鄉一體化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
統籌城鄉發展破解“三農”難題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必須進行體制改革
調整城鄉關係,解決好農村、農民問題
加快改革現行的戶籍管理制度
陸學藝談改革戶籍制度:讓部分農民進城來
應加快戶籍制度改革
真把戶口放開了會怎么樣?
戶籍制度改革為城市化提速
“公安30條”未觸及戶籍根基
戶籍制度改革越早越好
縣域經濟與鄉村治理
晉江的實踐證明了:民眾是創造歷史的英雄
當前縣鄉財政體制需要重新調整
為農村鄉鎮幹部說幾句話
從調整社會結構角度來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
鄉村民主的作用及其有限性
鄉鎮企業與小城鎮建設
調整社會結構,推進農村發展
農村發展新階段的新形勢和新任務
——關於開展以發展小城鎮為中心的建設社會主義
新農村運動的建議
加快小城鎮建設是農村發展新階段重要任務
中小企業情況的分析
小城鎮戰略與城鄉關係
小城鎮:新的經濟成長點
農村調查
從中觀層次的百縣市調查到微觀層次的百村調查
寫好“中國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的續篇
“三農”問題總論
關於中國農民、農業、農村現狀的幾點思考
“三農理論”是中國學術界的一項理論創新
關於召開一次中央全會討論“三農”問題的建議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優先解決“三農”問題
解決“三農”問題的十條建議
中國“三農”問題的由來、發展和前景
關於解決當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幾點意見
文學要積極關注“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說到底是個體制問題
用體制改革解決“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關鍵
第6卷 “三農”續論(2005~2013)
農村改革
要進一步探討取消農業稅以後“三農”問題的變化趨勢
解決好“三農”問題亟須農村第二步改革
農村第一步改革的回顧與思考
新一輪農村改革為什麼難
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解決“三農”問題
土地與地產:當前城鄉社會的兩個主要問題
把保護耕地的權力交給農民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改革現行土地制度
切實維護農民的土地權益
——修改《土地管理法》的意見
農業農村發展形勢
專家眼中的後農業稅時代
中國當前農村形勢和農村可持續發展
怎樣應對糧價上漲?
如何看待糧價上漲?
中國農村改革與發展的前景
農村發展的三個“黃金時代”和糧食安全問題
把東北平原建成中國未來的大糧倉
農民與農民工
給農民平等待遇已不可阻擋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
給農民更多優惠
統籌城鄉發展關鍵是減少農民
過去的政策難讓農民富起來
讓農民獲得市場經濟的入場券
一本為農民尋找出路的書
還是農民在支持咱們這個國家啊
“民工荒”是個偽問題
要重視研究和解決農民工問題
個案剖析:一個善良的農民工為什麼成了殺人犯
為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呼喊
讓農民工有機會進入中產者行列
從體制和機制入手解決農民工問題
不能把9億多農民長久排斥在城市之外
關注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
解決當代中國農民工問題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課題
要從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認識和解決農民工問題
“農民工”稱謂解析
新生代女農民工群體剖析
農民工流動與農村社會發展
“農二代”難題:發達地區要做出一些犧牲
農民工應該享有均等的社會保障
流動人口問題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
城鄉關係與戶籍制度改革
城市化方針的檢討和成都市的實踐
成都: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探索
推進城鄉一體是加快城市化進程的關鍵
推進城鄉一體化成都有很多東西值得總結
城中村是農村城市化進程中實現城鄉一體化的一個階段
寧波江東區“三改一化”為城郊農村實現城市化創造了一個好模式
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城鄉關係
城市化是現代化的題中之義
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
實現城鄉一體化,必須把二元結構“填平”
建設社會主義新城市應成為“十二五”規劃的戰略重點
關於成都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綜合配套改革的意見和建議
城鄉一體化的社會結構分析與實現路徑
試點取得極大成功,良策還需繼續完善
求解城市化的兩難問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城市化
提高質量是推進城鎮化的當務之急
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遵循社會建設原則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戶籍制帶來種種弊端
戶改之辯
關於《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的幾點意見
戶籍制度改革難在利益調整
縣域經濟與鄉村治理
縣官寫“縣官”,實踐者寫實踐事,難能可貴
晉江模式新發展為全國的縣域現代化提供了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
晉江縣域現代化探索和啟示
中國西部農村現代化道路的探索
晉江30年來的巨大轉變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歷史性變革的縮影
“太倉特色”的現代化值得推廣
崑山經濟社會發展60年的經驗
泉州、晉江30年改革的經驗是整個“中國經驗”的一個典型
現代化建設的重點是在縣
晉江經驗是我國縣域現代化的典型範例
“三農”問題總論
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堅實一步
陸學藝笑談“三農”
發展變化中的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
研究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新視角
新農村建設
從新舊臨界點開始建設新農村
建設新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
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新農村建設要處理好幾個重要關係
江蘇省新農村建設規劃應該立即叫停
日日新,又日新,新農村建設要抓住“牛鼻子”
新農村建設必須要讓農民當家作主
當前農村形勢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讓農民當家作主是建設新農村的重點
新農村建設要給農民自主權
打造農村發展第三個“黃金時代”的建議書
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精神食糧和智力支持
第7卷 社會結構論(1990~2003)
當代中國社會分層
鞏固和加強執政黨的階級基礎問題
做好首次全國社會結構變遷調查的工作
不可忽視的基礎和不該冷落的研究
20年來大陸的經濟發展與社會分化
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的第一個成果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
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問題
關於社會階層研究的幾個問題
鄧小平的社會發展理論對現階段中國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
產生了巨大影響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狀況的分析和研究
探尋中國社會階層的變遷
俄羅斯社會結構變遷的探索和解釋
關於社會主義社會階級階層結構是“兩個階級一個階層”
說法的剖析
走進十六大:陸學藝稱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於社會穩定
擴大中等階層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特徵
20年後4成中國人躋身中等收入者
對我國現階段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再認識
私營企業發展的新階段呼籲出台社會政策
以社會互動和社會交換為視角全面系統研究私營企業僱傭關係
中國私營經濟、私營企業主階層產生、發展的實踐和理論演變
當代中國社會流動
改革開放加速了大陸的社會結構轉型,加快了社會流動
職業結構與流動的研究是社會結構研究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京城“浙江村”典型調查是一項關於農民工與其流入城市
社會整合關係的研究
當代中國社會結構
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社會結構的變遷是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的基軸和主線
21世紀中國的社會結構
——關於中國的社會結構轉型
調整社會結構促進社會進步
中國及世界社會結構的變化趨勢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結構
中國社會結構變遷中婦女社會地位的現狀與發展脈絡
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與中國共產黨
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關於肇東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實驗區的幾個問題
東亞金融危機的社會影響與中國應有的對策
對我國市場經濟改革與社會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探索
調整社會結構推動經濟持續發展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社會指標難於經濟指標
今後20年更要追求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經濟和社會要協調發展
要點、重點與難點
區域社會結構與發展
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社會學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論我國區域現代化
從政治、社會發展上全面落實中央的戰略意圖
關於海南工作的幾點看法
區域現代化的探索
以社會協調發展促進西部地區現代化
蘇南歸來的報告
無錫跨世紀現代化發展的戰略重點是要抓城市化
崑山20年巨變的歷史記錄
以城市化為主導的蘇南現代化新階段
加快經濟發展要走城市化之路
以社會結構調整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兼談昆明縣域經濟發展的幾個問題
南山集團是農村工業化、城市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典範
第8卷 社會結構續論(2004~2012)
當代中國社會分層
新中國社會階層分析
中國社會階層的變遷與流動人口問題
培育形成合理的社會階層結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構建和諧社會的近期目標就是要解決社會公正和社會發展問題
我眼中的《深圳九大階層調查》
為什麼要研究社會分層?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的分化與流動
關於通過人口普查制度建立全國社會階層調查機制的建議
積極促進社會結構變遷是中西部地區突破發展瓶頸的關鍵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的研究背景、主要發現和社會反響
百萬新階層引領時代向前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階級、階層變動
中產階層劃分標準起爭議:財富與職業的碰撞
誰是中國的中產階層?
現在是中國中產階層發展的黃金時期
你是中產階層嗎?
為“中產階層”正名
私營企業家的成績值得肯定
協調好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關係,構建和諧社會不能剝奪勞動者
最迫切的任務是協調好各階層利益關係
構建和諧社會,要協調好社會階層間的利益關係
協調好社會階層關係構建和諧社會
協調階層關係: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中之重
當代中國社會流動
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的研究是社會學研究的核心問題
當代中國社會流動研究
中國進入現代化的瓶頸
向“上”流動仍阻礙重重
不用擔心中國出現大動盪
謹防社會結構固定化
社會結構未定型社會流動在加快
當代中國社會結構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的演變
加快推進兩個轉變
構建和諧社會與社會結構的調整
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及發展趨勢
當代中國社會結構歷史變遷過程中的若干重大問題
2000~2005年:我國職業結構和社會階層結構變遷
努力構建合理、開放的現代社會結構
30年來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的幾個問題
研究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的理論與方法
中國社會階級階層結構變遷60年
當代中國社會結構深刻變動的經濟社會意義
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研究
社會結構是社會學研究的核心問題
我國社會結構的變動及其影響
中國社會結構亟待調整
調整社會結構才能真正解決當前的發展難題
沒有社會結構改革難以實現現代化
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對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幾點意見
一腿長,一腿短,怎么能走快
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全面進步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GDP造不出“橄欖型”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更加重視調整社會結構
可持續發展是把握社會進步的基準
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當務之要
化解矛盾構建和諧
不必消極看待就業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的經驗和成就對全國其他地區具有重要的
借鑑意義
我國社會建設比經濟建設差了15年
社會結構滯後於經濟結構約15年要補好調整社會結構這一課
改變社會結構變動的“滯後”
新成長階段:從經濟改革過渡到全面改革
社會結構滯後於經濟結構:怎么看,怎么辦
別讓社會結構成為現代化的“瓶頸”
區域社會結構與發展
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修編的建議
無錫“十一五”發展過程中要突出強調最佳化社會結構
縣域現代化是蘇南模式的新發展
關於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和人口規劃
對安順經濟社會發展的幾點建議
太倉需要我們,我們更需要太倉
太倉社會建設要搞好頂層設計
求解“崑山之謎”
第9卷 社會建設論(1986~2007)
民生與社會事業建設
當前是民眾對於改革開放心情最好的時候
要重視提高人口素質的工作
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
做好城鄉社會保障工作
激發全民族的創業衝動
——一個社會學家和一個經濟學家關於就業問題的對話
家庭贍養與社會保障的功能互補
關注弱勢呼喚公平
黨政領導機構中從事實際工作的一批社會學工作者是一支很重要的
社會學研究隊伍
對《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畫》的幾點意見
深化高校人事改革,推動高教事業發展
充分發揮“人才高地”的優勢是北京經濟社會進一步
發展的關鍵所在
創新的保障:關鍵要提高教育質量,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關注民生,辦好教育,促進社會和諧
建立城鎮住房新體制的基本思路和對策研究
要像實行農村改革那樣實行房改
深化房改和加快房建需要把握好的幾個重點
遼寧棚戶區改造的經驗值得總結推廣
社區與社會組織建設
天津市千戶居民戶卷調查工作卓有成效
發揮居民在城市社區自治建設中的作用
現代文明的“延伸地帶”
社區服務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
加強社區建設的理論研究
社區建設將從城市到農村
溫州社區建設的經驗和主要特徵
寧波市江東區建設“人文社區”的實踐具有鮮明的理論特色
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要重視農村社區建設
社會形勢與社會發展
建立社會發展報告制度十分重要
關於社會形勢研究的幾個問題
開展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研究是一項開創性的研究
要重視社會形勢的分析與研究
要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
中國國情與當前的社會形勢
可持續發展觀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觀的升華
“兩會”代表、委員說新聞
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
新階段、新形勢和新任務
——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與社會保障
儘快把合肥建成現代化的城市
新世紀中國社會發展的展望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當前中國社會形勢分析
中國社會發展新思維
走向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中國社會
——2003~200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
關鍵時期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特徵
世界500強誰是中國好公民?
關於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檔案、“十一五”規劃的幾個問題
論小康社會
小康大討論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社會全面進步
堅持科學的發展觀
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是黨中央在關鍵時期採取的重大戰略決策
希望實現“和諧社會”
構建和諧社會:背景與內涵
構建和諧社會
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與要求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重視社會結構中的農村問題
和諧社會需要“完美骨骼”
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幾個問題
構建和諧社會的“完美骨架”
倡導睦鄰文化,共建和諧社會
社會發展綜合試點意義重大,社會學界積極參與義不容辭
關於社會發展綜合試點的幾個問題
實驗區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方面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發展歷程回顧與建議
社會管理與社會政策
機構升格之風要剎住
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要重視對社會問題的分析與研究
社會政策:不可忽視的發展鑰匙
針對社會轉型時期城市犯罪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社會學視角:為公平與秩序付費
在紀念《代表法》頒布十周年座談會上的建議
需要以公平為導向的社會政策
假如危機再來
社會學家診治“城市病”
社會問題根源之我見
大膽的嘗試和富有意義的探索
社會心態與生活方式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轉型期的社會與心態
敬業危機影響社會的有序發展
重喪到薄葬:中國農村社會的現代變遷
關於精神文明決議的幾點意見
規範市場競爭提倡企業自律提倡“和商”精神
關於《婚姻法(修正案)》的幾點意見
“這個時代的確太浮躁了”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真實記錄
創建文明行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弘揚徽商文化,推進經濟文化良性互動發展
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20年來的民意調查報告是
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第10卷 社會建設續論(2008~2013)
社會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關於社會建設的理論和實踐
關於重點推進社會建設的幾點建議
社會建設基本內涵與北京社會建設
新階段社會建設的核心任務:調整社會結構
中國未來30年的主題是社會建設
社會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關於加強社會建設及其他若干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關於成立國家社會建設委員會的建議
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與社會建設
關於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與社會建設的演講
社會建設研究院要為推進北京市社會建設做出貢獻
社會建設是北京建設世界城市、首善之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形勢和社會建設、社會管理
講協調:以人為本平衡發展
關於目前形勢和社會建設、社會管理的演講
中國進入社會建設的新階段
對成都社會建設的若干思考與建議
抓好社會建設,治“轉型病”
我們抓社會建設抓得晚了
以社會建設為戰略重點
我國社會建設的主要任務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搞好社會建設,要先進行社會體制改革
社會建設論綱
社會現代化的一個“活樣本”
新時期的戰略任務是推進社會建設
社會體制改革要先行
從“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
對社會建設地位的新審視
應儘快進入以社會建設為重點的新階段
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的目標與任務
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研究
社會建設時代已經來臨
城鎮化與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
民生與社會事業建設
平均數掩蓋了很多問題
“上學難”“上學貴”是特殊階段的特殊問題
轉型時期農村社會管理和扶貧開發
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改革的成都實踐
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是提高我國人口素質的關鍵
值得各級領導幹部認真研讀的一個研究報告
——向扶貧開發實踐地區領導幹部推薦一個好報告
社區與社會組織建設
志願者工作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業
如何促進志願者隊伍建設
構建和諧社會,就要加強社會建設和社會工作
社區黨建與社區自治的整合是社區理論建設上的一個有益的探索
社會形勢與社會發展
中國的社會轉型和體制轉軌變革深具中國特色
中國道路與社會發展
當前的經濟社會形勢
中國進入了以城市社會為主的新成長階段
社會管理與社會政策
對《努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講稿的幾點建議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訪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陸學藝
加強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勢在必行
社會管理是一門學問
加強社會管理,等於強化管理權力嗎?
——關於“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的問與答
一部理論聯繫實際的研究力作
——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講座》
信訪工作將在社會管理創新中大有作為
加強城市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刻不容緩
——訪著名社會學家陸學藝教授
一套為推動信訪工作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而編寫的好教材
前饋控制:人類有史以來的夢想
——《社會管理的前饋控制》評介
社會現代化
社會建設上不去就不是現代化
社會建設到底建什麼
社會建設就是建設社會現代化
大力推進社會現代化建設
中國未來30年的主要任務是建設社會現代化
加強社會建設實現社會現代化
分階段推進社會現代化建設
第11卷 社會學學科建設與發展(1985~2012)
社會學學科建設
青少年犯罪研究在社會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借鑑國外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
主義的社會學
加強社會學的理論研究
中國社會學面臨的新任務
改革和發展需要社會學
關於社會學重建十年來的發展情況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幾個問題
社會學所“八五”規劃基本構想
社會學研究所要繼續做好“補課”工作
“八五”期間社會學學科發展的幾點構想
中國社會學的重建與發展
加快社會學學科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需要
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要從研究室抓起
抓住機遇,加快社會學學科建設,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中國農村社會學的歷史回顧和當前的任務
社會學需加強套用研究
促進世紀之交社會科學的繁榮
時代在呼喚社會學
中國社會學的任務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學
社會學工作者要研究解決社會體制改革、社會發展相對滯後的問題
偉大的實踐會產生偉大的理論
社會學發展遇到了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西北黃土高原山村社會發展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
當代中國社會學要實現三項歷史任務
關於組織力量對若干重大社會科學課題進行研究的建議
當前的形勢和社會學的任務
要重視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
新中國社會學50年
中國社會學與中國的現代化事業命運與共
關於改院學術委員會為院學部委員會的建議
要加快社會學的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
我國社會轉型時期農民變化和分化,農村社會結構變遷
和發展的全面總結
面向21世紀的中國社會學
當今正是社會學工作者大顯身手的時候
關於北京工業大學建設文科院系的幾點建議
關於辦好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幾點意見
社會學將進入大發展的黃金時期
社會學繁榮的時代正在到來
正在蓬勃發展的中國社會學
城市社會學的研究可以大有作為
促進中國社會學走向繁榮與成熟
——中國社會學會開展學術活動紀實
社會學應該有個較大的發展
當前中國社會學發展中的幾個問題
建設和諧社會需要社會學有個大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社會學有個大的發展
農業社會學,貴在突出實踐價值
社會學的春天和社會學家的任務
社會科學界應加強對社會建設理論與實踐的研究
中國鄉村社會學研究的一個新品牌
我們要為白馬就是馬、社會科學就是科學而奮鬥
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
關於研究生學習的幾個問題
我與研究生培養
研究室是培育研究員的搖籃
所長的第一要務是聚集人才
關於進一步辦好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兩點建議
應採取特別措施,加快社會學學科隊伍的建設
學會做人最重要
在中國社會大轉型時期做學問
大學四年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學會做人
心繫社會,篤學成才
對新生入學後的幾點希望
社會學國際交流
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對當代中國城鄉家庭的影響
訪德有感
中國社會學界在婚姻家庭領域的研究成果和新的使命
中國的社會發展、社會變遷是各國社會學家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
增進友誼,促進了解,交流學術
當代中國社會科學發展和中日文化交流
訪日報告
現在正是農村社會學家、農村經濟學家大有作為的時期
21世紀的亞洲社會與社會學
亞洲的現狀與未來強烈呼喚社會學發揮更大作用
從經濟組織和網路變遷來探討東亞經濟社會的發展
當代中國社會中家庭、家族的經濟社會功能
中國農村的現狀和日本農村的比較
關於亞洲文明的幾點想法
歐亞大陸要共同發展,共生共存,兼容並包
中國正在和平崛起,中國社會學也正在崛起
社會思想史研究
整理和研究中國社會思想的兩項任務
深入開展中國社會思想史研究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學的基礎性工作
中國社會思想史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高度重視中國社會思想史研究是中國當代社會學家的“文化自覺”
中國社會學的發展需要重溫社會學的經典,追蹤社會學的前沿
古為今用,加強中國社會思想史研究
研究方法與規範
搞好社會學方法的人才培訓,推進學科建設
關於“做學問”的幾點體會
關於做學問的問題
做社會科學研究,要面向實踐,要到實踐中去
關於做社會科學研究的幾個問題
學術出版物建設
社會學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大有作為
關於編撰《社會學文庫》的幾點構想
做好地方志工作爭取出一批優秀志書
把《百科知識》辦成“沒有圍牆的大學”
社會變遷與地方志編纂
一部具有學科化中國化特點的好教材
總結社會學恢復重建以來的成就,推進中國本土化的社會學理論
創新和學科發展
關於編寫社會學教材的幾點意見
關於加強《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建設的建議
學術組織建設
山西省社會學會的成立標誌著山西社會學事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是中國社會學的使命
中國社會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工作報告
中國社會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工作報告
社會學發展基金會要為推動社會學學科發展盡綿薄之力
第12卷 其他(1956~2012)
早期文稿
我的志願
哲學的中國
蘆城公社見聞
論一個人的價值
論六對關係
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是實現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關鍵
論王安石變法的基本經驗與教訓
要重視解決窮城窮市的問題
正確處理經濟建設中的若干關係問題
包產到戶好
農村新諺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實踐的觀點和探求真理的途徑
紀念文章
悼念福武直教授
祝賀容肇祖先生95歲壽辰
十時嚴周:中日社會學交流的使者
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
學習馮定先生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
同鄉、同學、老朋友
雷老,中國社會學界的楷模
——在雷潔瓊教授學術思想研討會上的發言
費孝通與中國社會學的重建
胡耀邦:改革開放的第一任總工程師
學習費孝通先生“學以致用”“志在富民”的精神
中國發展需要露茜這樣的社會學家,兩岸交流需要露茜
這樣的友誼使者
續寫《江村經濟》的一項重要成果
識時務者為俊傑
“費孝通學術成就獎”獲獎感言
自我回顧
走向田野
中國農村偉大變革的歷史記錄
農民問題:中國社會現代化的最大問題
回鄉調研常知新
我是怎么尋找“農民的真理”的?
披灑著田野的陽光
我是為農口打工的義務工作者
陸學藝學術經歷自述
腳踏實地胸懷全局
——陸學藝訪談錄
我為什麼要辦這個基金會
世事洞明皆學問
往事雜憶
關於農村社會分層的研究確定了我在社會學領域的研究方向
我做“三農”研究,是從蘆城開始的
陸學藝生平及重要活動年表
篇目索引
主題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