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埠鎮(陸埠)

陸埠鎮

陸埠一般指本詞條

陸埠鎮是浙江省餘姚市轄鎮。位於市境南部,四明山北麓,姚江南岸,距市區20公里,舊名蘭谿市,1992年5月撤陸埠鎮、沿江鄉、蘭山鄉一鎮二鄉建制,定名陸埠鎮,2003年5月撤洪山鄉建制再併入,是餘姚市第一個建制鎮和市中心鎮。擴鎮後鎮境域總面積118.7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59704人(2017年),外來人口2.5萬,轄有20個村和2個居委會。

2019年10月,陸埠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陸埠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餘姚市
  • 面積:118.7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59704人(2017年) 
  • 戶籍人口:4.86萬
  • 外來人口:2.5萬
地理環境,地理位置,交通運輸,行政區劃,歷史沿革,生態旅遊,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名勝古蹟,歷史事件,所獲榮譽,

地理環境

陸埠歷為四明山東南部與平原交匯門戶,浙江東貿易要地,宋、元已形成街市,明代聚成集鎮,至清已是“三里郵亭路,煙留午時塵”街市,舊街道經過整修,平坦整齊,城鎮建城區面積3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有陸埠大街、老街、兩邊百貨、食品、旅館、飯店等商業大樓鱗次櫛比,大街道南有姚南最大農貿市場。鐘山烈士陵園占地30畝,為寧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黃宗羲墓道位於化安山下龍山東南麓,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袁馬、杜徐浙東區黨委駐地,草茅庵等均為抗日、解放戰爭期間重要根據地。耕地面積36743畝,山林面積114998畝。餘姚市陸埠鎮面積118.7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59704人(2017年)。

地理位置

陸埠鎮地處四明山北麓,姚江南岸,東與河姆渡遺址隔江相望,與大隱鎮、河姆渡鎮接壤,西至城區梨洲街道為界,南與鹿亭鄉和寧波海曙區相接,北瀕姚江與丈亭鎮相望。
陸埠鎮

交通運輸

陸埠東杭甬高速公路、譚家嶺路及與329國道相接的甬梁公路橫貫全鎮,東距寧波機場和北侖港碼頭40公里,西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80公里,交通四通八達。

行政區劃

陸埠鎮轄:上街、下街2個居委會;官路沿、沿江、沿溪、五馬、郭姆、江南、南雷、蘭溪、乾溪、蘭山、石門、袁馬、杜徐岙、洪山(宋岙村、黃土嶺、華蓋山、磨石坑、廟下張五個自然村)、余鮑陳、蔣岙、翁岙、石筍、孔岙、裘岙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鐘山東路。

歷史沿革

陸埠舊稱藍溪,按志書載:“藍溪,自發源於江際,夾岸藤蘿,色深可染,因以名之。”藍溪歷史悠久,上溯至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生活、勞動於此,為中華民族創造了古代文明。唐虞遠古時代,藍溪境地屬揚州之域。夏、商、周時期仍為揚州之屬地。該時這裡屬荒蠻之域,斷髮紋身,刀耕火種,與中原無往來。春秋時期,現陸埠鎮境域屬越國轄地,後因越國與吳國互相怨伐,多年攻戰,藍溪境域於吳勝時則屬吳,于越勝時則屬越。春秋時代,至公元前473年,越國終於滅亡吳國,報會稽之恥,致貢於周,以尊周室,稱霸諸侯,號令中國。並於此時置句章城。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諸侯畢賀。戰國時,句踐六世孫無疆興師伐楚,楚威王興兵抵禦,大敗越師,破散越國,盡取吳越故地。藍溪境域由此屬楚。
秦滅六國,行郡縣制,秦始皇三十七年始建餘姚縣、句章縣,屬會稽郡。現陸埠境域以藍溪為界,溪東屬句章縣,溪西屬餘姚縣。自此以後,現陸埠境域一直為餘姚、句章(句章後分屬鄲縣、慈谿縣)兩縣所轄。後歷兩漢、三國、西晉不變。唯在東漢時,城山城曾兼會稽郡東部都尉的治所。至東晉隆安四年(400),由於孫恩起義軍攻破城山城,句章縣治遂由城山遷至小溪(今鄞江橋)。南北朝時,劉宋元嘉二十七年(450),有穎陽刺史李信避兗州兵亂徙居藍溪,被敕封為“藍溪王”。隋平陳,並餘姚、鄞、鄮三縣入句章縣,藍溪境域屬句章縣。 唐武德四年(621)廢句章縣,復置餘姚縣,並置姚州、勤州,藍溪屬姚州。武德七年廢姚州,八年廢鄞縣,改鄞州為縣,藍溪境分屬餘姚縣、鄮縣。餘姚、鄮縣同屬越州都督府。唐貞觀元年(627),分全國為十道,越州隸江南道。藍溪境地域所歸屬的餘姚、鄮縣仍隸屬越州都督府。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 ,因採訪使齊浣所奏,以鄮縣改置明州,析縣地分置慈谿、奉化、翁山、鄮縣四縣,藍溪之東劃屬慈谿縣石台鄉,隸明州;藍溪之西屬餘姚縣通德鄉,屬越州。越、明兩州均屬江南東道。
唐天寶元年(742),改明州為餘姚郡;乾元元年(758) ,復改為明州,餘姚縣仍屬越州,明、越兩州隸浙江東道,藍溪歷為所屬。五代時,藍溪之東所屬之慈谿縣隸吳越國明州望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 ,吳越國歸宋,慈谿縣隸兩浙路明州奉國軍,藍溪之東仍屬慈谿縣石台鄉;藍溪之西屬餘姚縣通德鄉。南宋紹熙五年(1194)十一月,升明州為慶元府,慈谿縣屬慶元府,現陸埠境域藍溪之東仍屬慈谿縣石台鄉。石台鄉管望江里、孝順里、句余村、光德村兩里兩村,隸屬慈谿縣。元延年間,石台鄉管十四都、十五都、十六都、十七都、十八都、十九都,共六都,陸埠藍溪之東為十八都、十九都。元至正年間,石台鄉轄九十八社。
自宋元之交時起,由於藍溪集市貿易興旺,遂稱之為藍溪市,成為歷來之習稱。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即吳元年,朱元璋招降方國珍,改慶元府為明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改明州府為寧波府,隸浙江布政使司,藍溪市所屬不變。由此時始,陸姓氏族聚居於藍溪市,沿溪設肆,商貿興盛。為市集便利,陸氏於藍溪兩岸修築堤塘埠頭,以便商舟停泊,稱之為陸家埠。埠在今大樹下西側河邊,埠之下游稱洋溪,埠之上游稱藍溪。並由此遂將藍溪市改稱為陸家埠市,簡稱之為“陸埠”。
明代,陸家埠市藍溪之東屬寧波府慈谿縣石台鄉太平里十八都、十九都;藍溪之西仍屬餘姚縣東南隅通德里不變。明大啟年間,慈谿縣石台鄉設十四都至十九都,共六都四十二圖,藍溪之東是十九都;藍溪之西仍屬餘姚縣東南隅通德里。入清,以紹興府、寧波府、台州府三府建寧紹台道台,陸家埠市境地分屬的餘姚縣所屬紹興府和慈谿縣所屬寧波府轄屬於寧紹台道。至雍正年間,慈谿縣石台鄉設六都二十九圖,陸埠藍溪之東仍為十八都、十九都,至清末不變。民國元年(1912)廢府制,餘姚縣、慈谿縣直屬浙江省軍政府。民國三年,於原寧紹台道境置會稽道,十六年廢道制,仍舊。民國十九年,陸家埠市藍溪之西屬餘姚縣第一區通德里。通德里所屬有:陸埠鎮(陸家埠市 花鶴 洋溪)、姜家鄉(東匯 南雷 西匯 竹橋)、剡湖鄉(剡湖 游水 石公 姚袁)、新墅鄉(古鶴 周張 高橋 李岙)、雁渡鄉(中堡 灣渡 張樓 周陳)。民國二十一年後,餘姚縣、慈谿縣隸屬浙江省行政督察區,陸埠境域屬焉。餘姚縣分八區、五十五鄉、十二鎮,陸埠藍溪之西分屬餘姚縣城區梨洲鄉、陸岙鄉;慈谿縣分四區、四十二鄉鎮,陸埠區管轄陸埠鎮、郭姆鄉、大隱鎮、車廄鎮、南山鄉、石岩鄉。
民國三十五年,撤區並鄉,藍溪之東為陸埠鎮、慈南鄉。明年(民國三十六年),慈南鄉更名為南山鄉。陸埠鎮不變。藍溪之西歸屬餘姚縣部分不變。在民國期間,余鮑陳、汪家、南岙等屬慈谿縣石台鄉十五都內二圖;杜徐岙、羅張、石窩山、袁馬、解家、上下陳等屬石台鄉十七都內一圖;翁家岙、裘岙、宋岙、石筍、華蓋山徐、孔岙、蔣岙、廟下張、望石坑、黃土嶺等屬石台鄉十七都內二圖;洋行街南、陸家埠市、東章、沙路、黃旗岙、西岙、戴家嶺、梅嶺、石門、外周、岡沿山、下鄭等屬石台鄉十八都一圖;乾溪、桑園、官路沿王等屬石台鄉十八都二圖;支溪岙、里外岡山、盧家、官路沿王、陳袁、烏丹等屬石台鄉十八都三圖;官路沿徐、東山沿呂等屬石台鄉十九都一圖;浦下張、徐家莊、管家、姚家、九四房李、黃浦橋李、余家、鄭家、西江畈、竹橋頭等屬石台鄉十九都二圖;儼七房李、後池頭、藍墅匯、西陳、五馬山下、羊行街北、三房趙、四一房趙、馬弄、華家橋、余計傅等屬石台鄉十九都三圖;李家塔、楊家塔、朝東屋、樟樹下等屬石台鄉十九都四圖;李家、祠堂跟王、四鳳王等屬石台鄉十九都五圖。
民國三十七年,曾一度將四明山地區劃建四明縣,陸埠乾溪以南、南山鄉全部劃歸四明縣,但有名無實,隨即廢止不行。
1949年5月23日和24日,餘姚縣城和慈谿縣城先後解放,調整行政區劃,廢除保甲制,建立區、鄉、鎮、行政村。陸埠境地屬餘姚部份分屬城南區陸岙鄉、梨洲鄉;慈谿縣屬寧波專員公署,將丈亭區江中、江嶼兩鄉劃入陸埠區,從陸埠鎮析置郭姆鄉,從南山鄉析置東山鄉,屬慈谿縣。 1950年6月,陸埠區管轄有:陸埠鎮、南山鄉、藍山鄉、車廄鄉、沿江鄉、河姆鄉、石岩鄉、大隱鄉、岐陽鄉、藍水鄉、洪山鄉、雷山鄉。
1954年10月,對餘姚、慈谿兩縣境地作調整,姚北的植棉區劃給慈谿縣,姚東之水稻區劃歸餘姚縣,陸埠藍溪之東地區、大隱鄉、岐陽鄉、石岩鄉、河姆鄉遂於這一年隸屬餘姚縣,歸陸埠區管轄。是時,陸埠區管轄有:陸埠鎮、歧陽、蘭水、車廄、沿江、蘭山、南山、洪山、雷山、石岩、河姆、大隱等十一鄉。1956 年 2 月,全縣撤區並鄉,將大隱、石岩、岐陽、河姆四鄉合併為大隱鄉。陸埠區析置為陸埠鎮、蘭山鄉、洪山鄉、沿江鄉。1957年12月,洪山、蘭山兩鄉分為南山、蘭山、洪山三個鄉。1958年10月,實行人民公社化,推行政社合一,原陸埠區改稱陸埠人民公社,下轄:陸埠、沿江、車廄、洪山、蘭山、南山、大隱六鄉一鎮管理區。將原岐陽鄉、石岩鄉的旭光、山前、星光、接勝、五星、高勝、岐山、明樂、王一、聯盟、岐陽等十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即村)劃歸鄞縣。 1961 年 4 月恢復區建制,縮小公社規模,改管理區為公社,復稱陸埠區,下轄:陸埠、大隱、車廄、沿江、郭姆、蘭山、南山、洪山八個公社。 1981年,陸埠公社改稱為鎮。 1983年9月政社分設,下屬各公社復稱為鄉,陸埠鎮所屬有:陸埠鎮、沿江鄉、藍山鄉、南山鄉、洪山鄉、車廄鄉、大隱鄉。 1985年7月,餘姚撤縣設市,陸埠區轄屬餘姚市。1986年7月,建置陸埠鎮。1987年餘姚市改設九區、五十六鄉、十五鎮,陸埠區轄有:陸埠、大隱兩個鎮,沿江、蘭山、南山、車廄、洪山五個鄉。
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撤掉區公所,由陸埠鎮、沿江鄉、蘭山鄉三個鄉鎮合併組成陸埠 鎮。2003年秋,將洪山鄉併入陸埠鎮,即形成現陸埠鎮境域範圍,是餘姚市的重要集鎮。

生態旅遊

宋岙村,這村落似乎有那么一點名不符實,因為如今村上沒有一戶姓宋的人氏居住著。整個村落在山岙中不成直線,形似半個弧度狀。三個自然小村,鑲嵌在西南高東北低的一條不算太寬的山岙中,大小分布自下而上,呈寶塔狀。村落首尾相距約千餘米,起伏不平的山間小路傍著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婁百來塊良田。依山而建的民房掩映在周圍的竹木樹叢之間,錯落有致。那充滿了詩意與禪意的秀竹給山村塗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令人有誤入桃源之感。

經濟發展

2000年以來,陸埠鎮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發展齊頭並進,形成以水暖器材、電動工具、氣摩配件三大塊狀經濟為龍頭,塑膠、輕紡、建材、電子等多種產業同步發展格局,湧現出一批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和商標。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陸埠“商貿活鎮”潛力日漸發揮,占地750餘畝的江南水暖城,經過近10年的不斷發展,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已被列為浙江省百強市場和寧波市重點商品市場;五星級“陽明溫泉度假山莊”的竣工;郭巨海鮮大酒店(已倒閉)、新江夏超市等有影響力的連鎖店、超市先後落戶;依託豐富的生態資源,以石門為主的鄉村“農家樂”旅遊業蓬勃興起。農業上,初步形成種草養畜、水生種養、花卉果木、名茶竹筍四大特色產業。陸埠豆酥糖、雪茶玉筍、四明十二雷、化安山雙瀑、竹園山雞、紅頂牌白鵝等山貨特產名揚天下。
2008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110.1億元,其中完成工業總產值92億元,實現農業產值1.81億元,三產收入16.3億元,財政收入1967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812元。

社會事業

陸埠鎮的科教、文化、體育、衛生等各項事業得到協調發展,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先後獲得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浙江省東海文化明珠、浙江省體育先進鎮、浙江省教育強鎮、寧波是生態鎮等稱號,2008年還獲得了全市工業經濟發展金獎。

名勝古蹟

撞鐘山
鐘山,全稱撞鐘山,位於陸埠鎮之南,與蘭溪流水相映,海拔五十四米,青山碧水,景色優美秀麗。據光緒《慈谿縣誌》記載:“縣西南六十里,兩山相峙,西如鐘,東如杵,俯臨藍溪,溪水經此,聲如宏鐘。”故名撞鐘山。瀦為澄潭,譚多密鮎魚。山形陡絕,扼三十六岙之沖,人來往必由此,舊有嶺在山腰,蹊徑紆折。”
石門山
黃宗羲《四明山志》:“石門山,石壁對峙,若門束流,於下可容一人而過之。門外有崩湍數十道,為水簾,門內有龍潭”。“有石門寺,元柳貫云:石門山者,宋之禪伯進虎子所棲隱是也“。今村後離八米之二巨石,仍左右屹立,村名殆出於此。舊時山民利用水碓加工柏木、樟樹、竹根生產棒香、香木粉稱盛;今設有木粉。
紅色主題公園
由陸埠鎮離退休老同志發起,自1997年年春至2006年先後投入資金人民幣260餘萬元,大部分資金由黨員幹部和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及部門捐助,分四期建成革命烈士紀念碑與鐘山亭等。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名,由抗日時期浙東區黨委書記、解放後曾任浙江省委書記譚啟龍同志親筆所題,還修築了登山百步石階。二期工程2001年開始,根據浙江省新四軍研究會的倡議,新建了“新浙東報紀念碑亭”,根據寧波日報社的倡議,修建了“四明簡訊紀念碑亭”。同時,還修建了革命烈士事跡陳列室、公園門口的石碑坊及鐘樓、涼亭等,還安裝了水電設施,平整了路面、擴大了綠化場地。三期工程在寧波新四軍研究會的倡議指導下,於對面的東山上興建了反映原慈南地區(陸埠區)革命鬥爭史跡“血與火的年代”、“血的記憶”陳列館各一座,建造漢白玉石雕塑朱洪山烈士全身立像、諸克烈士胸像及烈士群雕像各一座,陸埠地區烈士英名石碑二座,架建連通東西兩山之間橋樑一座,建紀念亭五座,茅草“公館”一個。四期工程增建了“洋菜廠慘案陳列室”一座,以慘案事件塑造群雕1組,掛圖13幅,建“丹心亭”1座。全部工程於2006年11月竣工,共占地面積近五十畝,現有建築面積約五千餘平方米,並將此處定名為“陸埠鐘山紅色主題公園”,園名由浙江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名譽會長、原省委書記薛駒同志題寫。同年,被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寧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紀念革命先烈、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場地。

歷史事件

在革命戰爭年代,撞鐘山麓曾發生過悲壯的洋菜廠事件。1943年4月30日,日偽軍一百餘人,分兩路偷襲駐洋菜廠的陸埠聯鄉自衛隊,其中一股日偽軍曾搶占鐘山制高點,架起機槍,掃射自衛隊駐地洋菜廠,致自衛隊員被當場打死1人,打傷1人,14人被捕,後被日軍用鉛絲一個個穿過手掌,用船押至姚城,活埋於玉皇山。洋菜廠的19間房子全部被燒。在撞鐘山之西麓埋葬著在獅子山戰鬥中壯烈犧牲的我三區隊隊長王志祥(又名王履本)烈士。

所獲榮譽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0月,陸埠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