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陸港,又稱國際陸港。
國際陸港定義是設在內陸經濟中心城市鐵路、公路交匯處,便於貨物裝卸、暫存的車站,是依照有關國際運輸法規、條約和慣例設立對外開放的國際商港。
陸港也是沿海港口在內陸經濟中心城市的支線港口和現代物流的操作平台,為內陸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國際港口服務。
提出與近況
2013年5月1日,聯合國亞太經社會第69屆年會上14成員國簽署《政府間陸港協定》。
陸港代碼
中國陸港代碼採用6位拉丁字母字元代碼,其中:前2位字母代表國別,第3位字母“O”代表陸港,後3位字母是陸港名稱拉丁字母的縮寫,說明如下:
海港字元代碼是5位,為了將陸港與海港區別開來,陸港字元代碼在國別後加字母“O”,組成6位字元代碼;
選擇字母“O”做為區別符號,一是在拉丁文中或中文拼音中,以字母“O”做為第一個字母的單詞(或拼音)少、城市名更少,二是字母“O”形狀特殊,便於區別:
級別劃分
評定依據
參與評定陸港級別的基礎設施:國際物流單證作業區、公路貨櫃作業區、公路散貨作業區、鐵路貨櫃作業區、鐵路散貨作業區、保稅物流中心;
對參與評定基礎設施的二條要求:第一,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獲得上級有關政府部門批准,第二,基礎設施需要投入運營;
陸港級別
一級,綜保型陸港:具有陸港完備功能,為進出口企業、國際物流企業提供一站式辦公的國際物流單證作業、保稅物流和公鐵聯運國際貨櫃運輸服務;是本地區直接對外貿易大門,提升本地區外向型投資環境。
二級,聯運型陸港:具有陸港基本功能,為進出口企業、國際物流企業提供一站式辦公的國際物流單證作業和公鐵聯運國際貨櫃運輸服務;是本地區直接對外貿易大門,提升本地區外向型投資環境。
三級,公路型陸港:具備陸港基本功能,為進出口企業、國際物流企業提供一站式辦公的國際物流單證作業和國際貨櫃運輸服務。
公路型陸港審批程式簡單,而且投資少見效快,可為本地區迅速建立直接對外貿易大門、提供國際港口服務,促進本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
級別劃分
評定依據
參與評定陸港產業區級別的基礎設施:商品交易市場(含電商物流園)、工業園區、出口加工區、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區。
對參與評定基礎設施的兩條要求:第一,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獲得上級有關政府部門批准,第二,基礎設施需要投入運營。
陸港產業
一級,核心型陸港產業區:是具有自由貿易區、國際港口服務、物流園區、綜合保稅區、工業生產加工、出口加工、商品交流、客運中心以及生產、生活配套的經濟開發區,是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經濟區與文化中心。
二級,綜保型陸港產業區:是具有綜合保稅區、國際港口服務、物流園區、工業生產加工、出口加工、商品交流、客運中心以及生產、生活配套的經濟開發區,是地區國際經貿的新城鎮。
三級,外工型陸港產業區:是具有出口加工區、國際港口服務、物流園區、工業生產加工、商品交流、客運中心以及生產、生活配套的經濟開發區,是工貿型陸港產業區的升級版。
四級,工貿型陸港產業區:是具有工業生產加工、國際港口服務、物流園區、商品交流、客運中心以及生產、生活配套的經濟開發區,成為引領本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和現代服務業平台。
五級,商貿型陸港產業區:具有基本國際港口服務和國際商品交流功能,具備初級現代服務業平台,推動本地區國際貿易發展。
特點
定義
2、國際陸港設在鐵路、公路交匯處,為的是利用鐵路運費較低的特點降低國際
運輸成本,運用
公路運輸便捷的特點提高集疏港效率;
3、國際陸港是依照有關國際運輸法規、條約和慣例設立的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並且直接融入國際運輸網路(間接的不算),方可稱之為國際陸港,如果運營依照的是國內有關法規,那么它只是一個“堆場”、“中轉站”,這就是分水嶺,這就是標誌;
4、國際陸港是接納沿海港口設立“內陸港區”的平台;比如,西安陸港內可設定
天津港西安港區、
青島港西安港區、
連雲港港西安港區、
上海港西安港區;
5、建立國際陸港的目的是為內陸地區進出口商提供方便快捷的國際港口服務,促進地區國際貿易發展;
名稱
之所以叫國際陸港,一是貨物在陸地運輸、運輸的是國際貨物、在陸地裝卸、港口建設在陸地上;二是名稱符合國際運輸慣例操作的要求;三是符合國際港口的起名序列:海港、空港、陸港,名稱規範統一。因此,國際陸港作為學名較合理,“
無水港”、“
乾港”、“
旱碼頭”等其它名稱作為別名,較為合適。
特徵及作用
特徵
1、地處內陸無水地區
2、能方便的辦理通關手續
國際陸港一個重要的服務功能就是有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等政府機構進駐,可以方便的辦理
通關手續。而且這種進出口的報關、通關和
清關等工作只需在陸港一次完成,即一次
結關,無需在沿海沿邊海關再次進行“
一關三檢”工作,這樣大大加強了貨物流轉效率,降低了相應的運作成本,同時極大地提升了陸港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有利於國際陸港的不斷發展壯大。
3、是沿海港口或沿邊口岸功能在內陸的延伸地
除了沒有港口裝卸船功能外,國際陸港的功能和港口功能是基本相同的。它是沿海港口功能在內陸的延伸。在國際陸港內,能夠為貨主提供貨櫃拆
拼箱、貨櫃集散、存儲、通關等一系列服務。
4、與沿海或沿邊口岸等具有方便快捷的運輸通道
國際陸港一般都有高速公路或鐵路與沿海港口或沿邊口岸相連。在國際陸港經過處理後的貨物可以方便快捷的通過高速公路或鐵路到達沿海港口或沿邊口岸運往海外,經過沿海港口或沿邊口岸進口的貨物也可經由高速公路或鐵路進入國際陸港進行分撥和處理。對於大多數國際陸港而言,擁有與沿海港口相通的鐵路線將會使之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因為通過公鐵聯運將會比貨主直接將貨物通過公路送達港口具有更低的成本。因此一般國際陸港都有開行從陸港到沿海港口的五定(定點、定路線、定車次、定時間、定運價)貨櫃班列。
作用
國際陸港在國內外發展非常迅速,主要原因是國際陸港對區域經濟的影響較大,有力的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國際陸港的建設有利於整合分散的
物流資源,使物流資源得以集中,以發揮其
協同作用的效應。同時,利用國際陸港的聚合力,可以吸引各類物流企業入駐國際陸港,為社會提供各種物流服務,吸引工商企業在國際陸港設立配送中心、採購中心、
物流中心等分支機構,為企業自身及客戶提供相關服務。通過國際陸港這個平台,能夠吸引和集聚各類物流資源,促使區域的物流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物流服務。通過物流資源的整合和集聚,形成較大規模的
物流產業集聚,提高區域
物流業的發展水平,從而降低物流服務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服務
交易效率。
2、有利於實現效率與利益的最大化
陸港作為一種新的運輸組織方式,其集聚輻射功能是顯而易見的,蘊含著效率與利益的雙重優越性。交通運輸部在推進綜合貨運樞紐站場建設方面,大力支持港口、公路、鐵路各種方式貨運樞紐場站的聯合布局,以促進貨運的“無縫銜接”,提高貨運的效率。陸港對於內陸
貨櫃運輸過程的最佳化具有重大作用,不僅可以大大降低貨主企業庫存,減少流動
資金占用,而且還可以降低
流通費用,從而保證內陸貨櫃物流有序運轉。
3、實現“一站式”服務
建設“陸港”後,內陸地區的貨物可以實現一站式報關、報驗、訂艙、
集疏運、儲運、包裝、分送等,實現內陸地區與沿海港口的“無縫對接”,使沿海港口的運輸、裝卸、物流服務功能進一步延伸至貨源腹地。
海鐵聯運通過鐵路把沿海港口與內陸省份銜接起來,海關、檢驗檢疫等關口前移,實現“內地報關、口岸轉關”、“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不僅使貨物運輸出海的時間大大縮短,且因海鐵聯運的貨櫃規格是統一的,這樣又節省了一批貨櫃的費用。
據了解,利用貨櫃班列進行運輸比利用公路運輸貨櫃的成本要節省50%左右。據有關統計資料,通過“陸港”,利用
區域通關政策,貨主的成本一般可以下降20%左右。
內陸地區國際經貿的發展需要便利的國際物流通道作支撐。當前,內陸地區在吸引投資方面具有地價低、
人力資源成本低等諸多優勢,但由於地處內陸,貨物在進出口環節上手續多,時間長,
物流成本高。國際陸港使內陸城市有了便捷的國際物流通道,減少了進出口貨物的中轉環節、加快了通關速度,為當地的國際貿易提供了方便的口岸與物流綜合服務,提高了內陸城市的對外開放水平。
同時國際陸港還有助於內陸
城市發展外向型經濟。一些內陸地區有了直通境外的國際陸港後,會吸引眾多投資商的眼球。
5、互利共贏,實現多贏局面
首先,建設陸港有利於擴大沿海港口的
經濟腹地,保證沿海港口
物流供應鏈順暢;同時,進一步提升沿海港口城市的集聚和輻射功能,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其次,對於陸港城市來說,可以拉動當地經濟,實現城市間的共同發展。陸港項目將對當地城市有著長遠的經濟和社會影響:一方面,有利於貿易量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將陸港城市的區位優勢延伸為具有沿海國際性
港口城市的優勢,實現區域優勢的突破性飛躍,為開放型經濟發展構築更廣闊的平台;另一方面,有利於陸港城市物流業及相關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為綜合性物流中心的迅速崛起奠定堅實基礎。因此,陸港內的一站式“無縫對接”服務,給港口、貨主、鐵路、內陸城市等各方帶來利好。
陸港記錄
義烏陸地港:中國第一大內陸港。
成都鐵路港:中國內陸港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