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化淳(1551年—1607年),字君復,號湛源,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人,明朝後期官員,東漢鬱林太守陸績之後。
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後請假歸家探望母親,一年多後擔任工部都水司郎中,成功治理了濟水上游的泉水問題,確保了漕渠暢通,贏得上司讚賞。他在任期間,公正嚴明,制定規章制度,改善閘夫待遇,深得民心。後因政績顯著被朝廷表彰,並晉升至戶部。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陸化淳調任浙江金華知府,以簡靜方式治理,解決訴訟,嚴格督察,贏得民眾讚譽。他妥善處理宦官開礦事宜,罷免無用守礦士兵,節省軍餉,反對追捕逃兵,維護地方穩定。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起任贛州知府。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陸化淳去世,享年五十七歲。
基本介紹
- 全名:陸化淳
- 字:君復
- 號:湛源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
- 出生日期:1551年
- 逝世日期:1607年
- 最高官職:贛州府知府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登科入仕,治理金華,起知贛州,卒於贛州,主要影響,歷史評價,軼事典故,制冠入虔,馬牛無巳,天道輪迴,人際關係,主要作品,史料索引,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陸化淳出生於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陸化淳剛滿周歲時,祖父陸龍抱著他坐在屋裡,忽然心中一動走出屋外,還沒走到庭院,陸化淳就被掉落的房梁砸中,又誤撞到沸水中,胸腹都被燙傷,甚至能看到內臟。三歲,陸化淳又得了痘疹,當時倭寇內亂,父親帶他去看病,不得不駕駛小船繞開倭寇的船隻前行,陸化淳整晚都沒有哭,所以倭寇沒有察覺他們。這三次都險些喪命卻又奇蹟生還,人們都因此對他感到驚奇。
陸化淳進入私塾讀書後,表現出極高的智慧,拿到書就能領悟其主旨大意。因此,每當父親前往老師那裡學習時,必定帶上他,教他學習八股文。他起草的文章都能精準地切中要害,言辭氣勢非凡。十三歲時,陸化淳在知縣王叔杲那裡考試,王叔杲因為陸化淳年幼而感到驚異,等到看了他的八股文,則肅然起敬,稱讚其文章為奇作,於是將他拔為第一名。
隆慶二年(1568年),陸化淳補為博士弟子員。父親對他說:“先祖們憑藉一部經書代代相傳,祖父和父親沒有完成的志向,就靠你來完成了,你要努力啊。”他聽後更加感奮,讀書總是讀到深夜。遇到寒冷的月份,雙腳凍得僵硬不能動彈,需要人攙扶才能就寢。他整年和朋友一起住在外面,除非過年過節才回家,回家後就將學業成果呈給父親看,父親總是為此感到愉悅並露出動容之色。
萬曆元年(1573年),陸化淳因考試成績優異而晉升為廩生,從此之後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萬曆四年(1576年),學政褚公將陸化淳列為第二名,吳中那些研究《毛詩》的傑出青年都對他表示欽佩並推舉他為先。
萬曆十年(1582年),學政李公將陸化淳列為第一名,御史田公在決科考試中也將他列為第一名。那年秋天,他在省城參加鄉試,沈鯉看到他的試卷後高興地說:“這一定是位品行高潔之士,超然於世俗之上,應當表彰他。”原本打算將他列為解元,但同事中有人提出異議,於是他被列為《詩經》考試的第一名。
登科入仕
萬曆二十年(1592年),陸化淳考中進士,在殿試中位列二甲第十九名,按照慣例被授予工部郎中。他很想儘快見到陳太恭人,於是以生病為由請假回家探望,一年多後才赴任,擔任工部都水司郎中。
當時陸化淳管理濟水上游各處的泉水,當漕渠水位低時,泉水就從鎮口奔騰注入漕渠,漕渠依賴泉水供給;當漕渠水位高漲時,泉水反而泛濫反涌回鎮口,無法順利排流。當時連續幾年都遇到漕渠水位高漲的情況,那些原本用於備旱的水池和水溝多被豪門大戶侵占,有的甚至變成了雜草叢生的荒地。治理泉水的工人們都被調去執行其他任務,陸化淳考慮到河水的漲落無法預測,一旦遇到河水乾涸,那么運糧的船隻如何能夠北上呢?他於是向楊一魁詳細匯報了自己的想法,楊一魁立即表示贊同,並按照他的建議下達了命令。陸化淳日夜乘船巡視,疏通堵塞,引導水流,不惜辛勞,親手拉繩挖掘樹根,不畏豪門大戶的阻撓,最終將各處泉水都治理得井井有條。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濟水工程完工,徐州、呂州等地多因漕渠阻塞而困擾,但濟水一帶的運輸卻依然暢通無阻。楊一魁對陸化淳大為讚賞,並打算讓他長期擔任此職,但恰逢已有替代者,此事便作罷了。陸化淳在濟水任職三年,從未接受過民間的一紙訴狀或請求,他說:“這不是我的職責。”那些閘夫們苦於受到宦官的虐待,陸化淳便詳細制定了規章制度,對閘門的開關、船隻的迎送都規定了固定的時間和程式。他約定說:“如果有人違反了我的規定,我將按照我的教誨來懲罰他;如果有人不向我報告而私自掠奪,我將按照朝廷的命令來嚴懲他。”於是上下都對他敬畏有加,三年如一日地遵守規矩。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冬天,陸化淳因政績顯著而被朝廷表彰,並贈予他父親如陸化淳同樣的官職,他的兩位母親也被封為安人。不久,他又奉命回家鄉為已故的荊王送葬,到家後,他在父母的墓前舉行了焚黃禮(一種祭祀儀式)。之後,他晉升為戶部員外郎,不久又晉升為都水郎。
治理金華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陸化淳被任命為浙江金華知府。當時,金華的百姓喜歡打官司,陸化淳便以簡靜的方式治理,他耐心地勸解那些堆積如山的訴訟案件,讓當事人自行和解。他處理事務精勤不怠,從不積壓公文,即使遇到艱難複雜的案件,也必定要等到處理完畢才去休息。他對州縣的督察也十分嚴格,只有在文書三次催促後仍不回應的情況下,才會派遣差役前往。久而久之,差役們竟然都絕跡了。他所徵收的賦稅都是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的,從未有過私自開啟封印的情況。在金華任職不到一個月,他就贏得了民眾的廣泛讚譽。後來聽說宦官劉有文想要到義烏和東陽兩縣開礦,陸化淳立即寫信讓他們駐留在金華府,只派官員到兩縣去辦理相關事務,並且進行了周密的安排,既不妨礙朝廷的命令,也不增加百姓的負擔。都察院的官員聽說後都對他表示讚賞,並讓他以金華的做法為榜樣來治理其他郡縣。陸化淳又認為各邑並沒有礦藏,卻設有守礦的士兵,這是引誘人們開採礦石的陷阱,於是提議罷免這些士兵,從而節省了數千兩的軍餉。當時朝廷正在商議追捕義烏的逃兵,陸化淳認為這些逃兵最初只是因為貪圖衣食而聚集在一起,現在他們害怕刀光劍影而四處逃竄,如果對他們嚴加追捕,就會斷絕他們的生路,又會使當地居民流離失所,所以他堅決反對追捕逃兵。
起初,張朝瑞擔任金華知府時,創立了崇正書院,用來祭祀宋朝的何基、王柏,元朝的金履祥、許謙,以及明朝的章懋這五位先生,並置辦了田地來供養學生。張朝瑞離任後,書院荒廢,田地也廢棄了。後來陸化淳努力修復了書院,選拔了九個學府中的傑出學生,親自進行教育和培養。以往金華通過鄉試中舉的人非常少,但那年秋天有七人考中,都是書院的學生,遠近的人們都對此讚嘆不已。永城的李直指(官職名,負責監察地方)尤其器重陸化淳。壽昌有個大惡棍誣告他的知縣黎時中,李直指讓陸化淳來處理此事,陸化淳查清了事實,詳細審理並上報了黎時中的冤情,事情很快就得到了澄清。不久,又有關於烏傷知縣的誣告,但知縣實際上是個廉潔奉公、恪盡職守的人。李直指到金華巡視時,對知縣非常賞識,打算推薦他。但後來突然傳出不利於知縣的謠言,於是李直指向陸化淳詢問,陸化淳竭力為知縣辯解,使得謠言沒有被採信。陸化淳因此請求辭去官職,說:“身外之物可以輕視,但好官不能被誣陷。”李直指於是再次詳細調查了事情的真相,知縣的事情得以平息,但不知道謠言是從司理那裡傳出的。右都御史李春光完全了解了事情的隱情,對司理深惡痛絕,在考核官吏時,司理被罷免了官職。陸化淳說:“我只是直言不諱地保護縣令,哪裡知道其中的曲折?如果我的同僚不被罷免,人們就會誣陷我。”於是寫信給弟弟陸濬源,催促他修繕隱居之地,並上書請求辭官歸鄉。
陸化淳辭官後,所居住的地方,只見竹樹蕭蕭,曲池環繞著房屋,小橋橫跨池塘。過橋往南走,則是錯落有致的田野,溪山環繞,景色如畫,讓人在談笑間仿佛置身於濠濮之間。起初,陸化淳的父親喜歡花卉樹木,將居所命名為“花谿小隱”,以承繼先父的遺志。到這時,陸化淳又稍微進行了修繕,建造樓閣以便遠眺,還引來渠水種植荷花。陸化淳常常謝絕賓客,手捧一卷書在其中,與世隔絕。經過很長時間,他都不去城市,只是與親朋好友漫步在溪山之間。人們常常指著他說:“這不是金華的知府嗎?怎么步行而不乘車呢?”
起知贛州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陸化淳接到了前往贛州任職的命令。陸化淳皺著眉頭不想去,親友們卻堅持勸他,他突然將自己一半的田地和房屋贈給了長子陸伯符和次子陸兆登。陸濬源說:“孩兒們還年幼,應當勉勵他們專心讀書,為何要把這些財產交給我們?”陸化淳說:“我擔心孩子們不理解我的用意,誤以為做官可以輕易獲得財富。我這么做,是希望斷絕他們不切實際的念頭,迫使他們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養成節儉的習慣。”不久,長子參加秋試,並獲得了推薦書,陸化淳認為天命忌滿盈,於是又想以疾病為由推辭。恰逢贛州的監司派遣差役催促他上任,態度十分堅決,他才勉強上路。臨行前,他將一封信交給周恭人,說:“只有遇到緊急情況時才打開。”然後召來弟弟陸濬源一同開啟信件,到十月他才抵達贛州。
贛州是南方的咽喉要地,開府大員駐紮於此。軍民混雜居住,商旅往來頻繁,道路上車馬交錯。當時正值年度計核之時,留在府中的官員僅有一名負責稅收的副職,陸化淳剛上任就遇到朝廷派出的巡視官員前來檢查,各種事務紛繁複雜,但他都能從容應對,處理得井井有條。陸化淳的治理方式大致與在金華時相似,但更加嚴肅。他抽空檢查倉庫,發現庫存空虛,賬簿上卻記載著三萬多的虛數。原來,贛州作為兩道開府之地,一切軍需和歲供都依賴於此,出納數額巨大,而負責物資的官員又常常虛報冒領,導致積欠嚴重。陸化淳揭露了這些奸詐行為,監司試圖阻撓,他卻堅持要求整頓。陸化淳命令所有領取俸祿和糧食的人,先以一半的收入來償還積欠,待積欠還清後再全額發放。對於貪污行為,他唯獨不原諒監守自盜者,其餘人只要迅速補交欠款,便不再追究。不到兩個月,倉庫就收到了萬金的還款。陸化淳更加致力於保持廉潔,徹底清除長期存在的污垢,並將此事詳細上報,成為了一條清潔的法令。
贛州的屯田常常只交糠秕作為糧食,而支取時卻要求優質糧食,導致管理倉庫的人常常因此破產。陸化淳提議由一名府佐專門負責此事,每個屯田所交的糧食都必須由該屯的官員和倉庫管理員共同封存,到應支取時,就支取他們所交的糧食。這樣一來,屯田就不敢再過分索取,而且減少了庫存積壓和損耗,倉庫管理員也終於得以安心。後來,有一名副職想挪用其他錢糧來支應屯軍,陸化淳認為屯軍應該支取屯田糧食,這是法律規定,怎能隨意借貸?於是堅決不允。那副職便煽動軍士在庭上喧鬧,但陸化淳不為所動,最終仍按原計畫支取了屯田糧食。從此,錢糧管理得井井有條,官吏們再也無法從中作弊。
贛州有兩座橋收取商稅以供軍需,但到了此時,稅官卻想留在贛州以謀取私利。開府李公不同意,稅官便苛求減免稅收的商人。陸化淳認為稅收定額是上級規定的,豈是商人所能增加的?於是勸稅官不要妄想,只需如實上報情況,他會酌情處理。最終,陸化淳根據兩台所征的稅額確定了合理的稅額,商人們不再遭受苛捐雜稅的苦難。贛州有四個郵站,每個季度都會將盈餘上繳給府庫。陸化淳將這些盈餘全部儲存在郵站中。後來,水西郵站遇到困難,巡視官員商議救濟卻無計可施。陸化淳便用儲存的盈餘來救濟百姓,沒有增加賦稅而郵站也得以維持。在處理某項重要事務時,陸化淳又建議從南安水路運送物資,各郵站都遵從此法,陸路運輸者得以順流而下減少負擔,主管運輸者也減輕了責任,最終得到批准,上下都感到便利。
卒於贛州
明神宗了解了陸化淳的政績後,更加器重他,凡事都依賴他的決斷。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陸化淳應當考核政績,卻因中暑生病,多次上書請求辭職。明神宗正看重陸化淳,挽留得也十分懇切。在此之前,兩關的稅收由專門官員負責,曾請陸化淳一同監督權衡,他再三推辭。那官員便親自處理事務,積累了四千多兩盈餘金,都存入庫中,並多次用微妙的話語試探他,陸化淳都不為所動。到此時,那官員又在他的寢室內請求他接受這些金子,陸化淳說:“我不需要這些。”身邊的人說:“難道不是為了給兒子們留下些田地嗎?”陸化淳搖頭不語。其他有所諮詢的事情,他都說:“我生平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陸化淳又寫信召來弟弟陸濬源,將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然後平靜地去世了。弟弟趕到時,身邊的人拿出一個箱子,打開一看,裡面第一封信就是關於安排子女及喪葬等事的詳細計畫,沒有絲毫遺漏。弟弟及兩個兒子扶著他的靈柩回家,囊中如洗,滿城的人都為他痛哭。
主要影響
陸化淳一生歷職地方,其在各地的為政功績如下:
- 工部都水司任上:成功治理濟水上游泉水泛濫問題,確保漕渠暢通無阻的功績。通過親自巡視、疏通河道、不畏權勢等努力,解決了因水位波動導致的泉水泛濫難題,並恢復了備旱水池和水溝的功能。另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改善了閘夫們受宦官虐待的狀況,確保了漕運秩序。
- 金華知府任上:採取簡靜治理方式,有效化解訴訟堆積,贏得民眾讚譽;嚴格督察州縣,減少差役擾民;合理徵收賦稅,保持清廉。面對宦官開礦計畫,他巧妙周旋,減輕百姓負擔;提議罷免無礦邑的守礦士兵,節省軍餉。反對嚴捕逃兵,體現仁政思想。此外,他修復崇正書院,振興教育,培養多名舉人,提升金華文化影響力。在處理地方冤案時,他秉持公正,為知縣辯白,最終澄清謠言,維護了官場正義。
- 贛州知府任上:面對贛州複雜的軍民混雜、商旅頻繁的局勢,以及上任初期即遇朝廷巡視的嚴峻考驗,展現出卓越的治理才能。陸化淳不僅揭露並整頓了倉庫管理中的虛報冒領問題,還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以一半收入償還積欠、嚴懲監守自盜、規範屯田糧食交支流程、拒絕挪用錢糧支應屯軍等,有效清除了長期存在的腐敗現象,確保了財政的廉潔與高效。同時,他妥善處理商稅問題,既保障了軍需,又減輕了商人的負擔。此外,陸化淳還通過合理利用郵站盈餘、最佳化物資運輸路線等舉措,展現了其靈活應變、為民著想的治理智慧。這些舉措不僅解決了當時的實際問題,也為贛州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歷史評價
沈鯉:此必修潔之士,超然埃土,為盍表者也。(《虔州守湛源陸公化淳傳》引)
瞿汝稷:公以西江公而下皆能詩,為自諸生則不廢吟詠,然緣情匠心,恥事劌斧,為文操筆,澎湃翔出,指陳事情,如在目睫,亦不刻繕以求工。(《虔州守湛源陸公化淳傳》)
軼事典故
制冠入虔
萬曆十一年(1583年),陸化淳尚為舉人,製作了一頂帽子前往贛州,這頂帽子與眾不同地以左為尊,當時人們都笑話他,他卻像沒聽見一樣。
馬牛無巳
陸化淳贈給兒子們的房屋都是在他任官期間建造的。後來妻子周氏曾請求稍微擴建一些,他說:“如果房子大了,那么所有生活用度都要相應增加。而且如果給了一個兒子這樣的待遇,其他兒子也不能有所不同,這樣我就會像牛馬一樣永無休止地勞作。”
天道輪迴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陸化淳剛到濟上,工部尚書舒應龍因黃河水患及寢園修建之事而忙碌不堪,又遭遇兒子翰編舒弘志的去世,悲痛得無法自持。他為舒應龍操辦喪事,尋找優質的棺木,一切安排得十分周到。舒應龍哭著說:“三十年來我提拔的門生故吏都不及陸公對我的幫助大,即使是初次見面的人也比不上他。”陸化淳去世後,熊公(真實身份不可考)為他操辦喪事就像他為自己操辦喪事一樣,舒州人認為這是天道報應。
人際關係
輩分 | 關係 | 姓名 | 簡介 |
---|---|---|---|
先輩 | 高祖父 | 陸庭璋 | —— |
曾祖父 | 陸一舟 | 性格落魄不羈,不善於經營生計,因此家產日漸衰敗。 | |
祖父 | 陸龍 | 繼承了儒家的學問,還擅長寫詩,他以詩歌自娛自樂,與當時著名的文人楊儀先生相互唱和。 | |
父親 | 陸? | 號吳山。 | |
母親 | 高氏 | 封孺人。 | |
平輩 | 妻子 | 周氏 | 封恭人。 |
子輩 | 長子 | 陸泰徵 | 字伯符。 |
次子 | 陸瑞徵 | 字兆登,以明經任應天學博,後薦知浙江新城。 | |
參考資料: |
主要作品
陸化淳著有《松韶齋詩稿》。
史料索引
-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虔州守湛源陸公化淳傳(瞿汝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