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源和種類
如1930年代,為了打擊
印度西北部
瓦濟里斯坦的地方反叛部落,英國軍隊在那裡投放了內裝
炸藥,具有強大
破壞力的0.303英寸口徑的步槍彈。其實早在此前,在今天的辛巴威地區,第二次
南羅得西亞戰爭(1896~1897年)期間,由美國
冒險家弗羅德里克·羅素·伯納姆領導的英國
偵察兵就將裝有炸藥的步槍彈混入了對方的軍火庫,並取得了一定效果。
而在手榴彈等其它單兵彈藥中,“陷阱彈”也曾出現過。如二戰期間,德國和英國都曾生產過沒有延時的手榴彈。在撤離陣地的時候將它們留下,當敵方占領陣地時一般都會優先使用繳獲的武器,特別是像手榴彈這種一次性彈藥。而這種被動過手腳的、沒有延時的手榴彈一旦被觸發就會立即發生爆炸,殺傷使用者,從而使敵方對繳獲的彈藥產生恐懼和不信任的心理,並在敵方內部
製造混亂。
有些彈種雖然不是專門設計的“陷阱彈”,但也能產生相同的效果紋牛臘。如前蘇聯生產的F-1手榴彈,引信延蜜幾期時間就有0~4秒等若干種類。0秒的一半設定成拉發雷或詭雷,所以在使用這種武器前,必須詳加檢查,海坑體確保全全方可使用。另外在
德國控制下的淪陷區如
捷克的一些兵工廠里,抵抗運動組織也在彈藥生產中進行了儘可能的破壞,如故意漏裝引信保險收那個的鋼珠,使生產出來的炮彈在發射時出現意外爆炸。
“陷阱彈”在中國也曾出現過,如抗戰時期,
國民黨的兵工廠就生產過一種外形與普通小型木柄手榴彈無異的“破壞手榴彈”,其特點是發火裝置是無延期的藥,一拉即炸,以殺傷使用這些彈的繳獲方。因為其彈底印有供識別罪榆凶用的“W”字樣,該彈又稱“W手榴彈”。
“陷阱彈”的致命
缺點是不易識別,其給敵方和己方帶來的威脅是同等的。特別是槍彈,因為沒有有效標記進行區分,很可能給己方人員造成誤傷。這也決定了“陷阱彈”永遠只能是一種用來製造短期混亂的特殊手段,而不能入流正規彈。
運用於“長子行動”的陷阱彈秘聞
"長子行動"的由來
"長子行動"的創意源自乾1966~1968年SOG的指揮官辛洛布的靈感,他是一名參與過二戰時期戰略服務辦公室(OSS,
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前身)隱秘行動的老練
軍人。辛洛布解釋說:"在
寮國的時候,我非常沮喪,因為我無法將當時在‘胡志明小道'上發現的彈藥都空運回來。"因為當時SOG組織的小型特別偵察隊--通常由2~3個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士兵和4~6個南越士兵組成--經常能夠在北越營地和經由寮國的後勤補給線沿途的倉庫和掩蔽所內發現大量彈藥,但是偵察小組缺乏足夠的人手去鞏固臨時占領區或者搬走這些軍械。而且這些分散存放的軍火很難用
爆破或
焚燒的辦法徹底銷毀。"最初我本來想利用它們設計一種陷阱,當敵方撿起時就會發生爆炸。"但後來,這個想法卻變成了--乾脆利用彈藥本身來作為陷阱!
1967年8月30日槳陵良榜,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同意SOG的行動計畫。但辛洛布還是安排中央情報局的軍械專家們就此儘快開展一些可行性研究。由於當時北越的後勤補給幾乎都由中國提供,因此決定以中國制武器彈藥為目標。數星期後,在位於日本
沖繩島的知念基地,辛洛布觀看了中央情報局一位技術員進行的試驗,他將一顆經過改造的7.62×39mm破壞性槍彈裝進了一支摺疊式
AK47步槍中,然後引爆彈藥。"它完全炸毀了機匣,甚至槍機都被彈出來了。"辛洛布對試驗結果很滿意。
秘密試驗"陷阱彈"
這次試驗成功後,很快確定以這種經改造的彈藥來製造陷阱的
方案,為期一個月的繁瑣工作隨之開始,即手工拆卸數以千計的
7.62mm槍彈。由於中國製造的槍彈在彈頭和彈殼結合的敬葛協部分有一圈堅硬的密封漆,使得拆卸工作更加困難。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彈頭被輕微刮傷,不過當彈頭重新裝回時,有刮傷的地方被小心地掩蓋起來,而且經過幾輪檢查,確保它們看起來沒有絲毫被動過手腳的痕跡。當這項工作完成時,共有11565發適用於AK47步槍的槍彈被重新改造,同時還有556發
12.7mm高射機槍(該機槍是當時北越軍隊一種主要的反直升機武器)的大口徑槍彈也經過了改裝。
起初,這些"陷阱彈"內重裝的是一種稱為鈍化太恩的高爆炸藥。這種炸藥是詢碑滲局爆炸力最強大的常規炸藥,化學成分是
季戊四醇四硝酸酯,它對震動和衝擊的敏感度很高,即使普通步槍彈的底火也能將它引爆。然而,這種炸藥是無色或白色的結晶粉末,在外觀上一點兒都不像常用的無煙火藥。SOG的技術天才本·貝克--他的地位就像"Q"博士對於詹姆士·邦德一樣("Q"博士是007系列電影中為邦德提供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特工武器的專家)--判定,即使只有一名北越士兵拆開一顆"陷阱彈",並察覺出這種粉狀炸藥與普通
火藥不同,就可能會危害到整個計畫。因此,貝克另行尋找到一種替代品,這種炸藥的外觀非常類似無煙火藥,其產生的巨大威力通常為普通AK47/56、AKM步槍以及RPD輕機槍可以承受的膛壓的5倍左右。因此,雖然裝入的炸藥並不多,但任何經過改裝並裝填了"陷阱彈"的槍枝都會變成一顆致命的炸彈!
與此同時,
中央情報局位於
沖繩島的
實驗室也在進行一些專業性的試驗,他們設法打開盛裝這些槍彈的原包裝,包括外面的木板箱和內部的鐵皮箱,然後再重新包裝和密封。試驗結果顯示,經重新包裝的彈箱從外表看不出任何破壞跡象,完全可以放心進行計畫。
除了針對7.62mm和12.7mm槍彈進行破壞外,中情局的軍械專家們還進一步完善了一種特殊引信,該引信配合東方國家常用的82mm
迫擊炮彈使用,當炮彈裝上這種引信,並置於迫擊炮內發射時,引信會立即啟動,在炮管內就將炮彈引爆,以達到毀滅性的效果。SOG-共改裝了1968發迫擊炮彈。
"長子行動"第一步--投放"陷阱彈"
"
長子行動"的最大挑戰是放置的過程--將改造好的"陷阱彈"混入北越的後勤系統而不被發現。這當然是以綠色貝雷帽為主導的偵察小組的任務。
從1965年秋天開始,SOG行動小組受命到寮國去蒐集情報,竊聽對方通信,綁架重要人員,伏擊護衛隊,襲擊供應倉庫,埋設地雷,以及儘可能擾亂其軍隊後方,使其生存更加困難。作為一項額外任務,每個小組都攜帶一些"陷阱彈"--當機會出現時,就去安放它們。
每當小組發現一個彈藥存儲庫,他們就放置整箱的"陷阱彈";每當隊員們伏擊了一個巡邏隊,他們就將裝有"陷阱彈"的彈匣插到對方的AK步槍里。有一點是極其重要的,即不在每個彈匣、每條彈鏈或是每箱槍彈中裝入1發以上的這種"
陷阱彈",這樣,在槍枝發生爆炸以後,現場就不可能找到第二發這樣的槍彈,以防止計畫被
破壞。
投放具有破壞性的82mm迫擊炮用"陷阱彈"顯得更加麻煩,因為它們不能零散運送,每個木製彈藥箱中用隔板固定著3枚炮彈。因此,放置過程中必須背負整個重量超過11.25kg的彈藥箱。
偵察小組最聰明的一次放置是海豹突擊隊在湄公河三角洲進行軍事行動時完成的。在那裡,他們在一隻被俘獲的小船里裝入了被做了手腳的彈藥箱,然後向船射擊,使它布滿彈孔,再將船身灑滿雞血,讓北越軍隊以為他們的戰友全都在一次伏擊中犧牲了,從而把船上的彈藥箱拿走。
布設在"死亡陷阱"的
迫擊炮彈也取得了不少戰果。例如,一次,美第25步兵師意外地發現一個完整的北越迫擊炮排被摧毀--在現場,他們找到了4根爆裂的炮管,周圍是死去的炮手。在另一起事件中,
第101空降師的火力點在遭受迫擊炮轟擊時,聽到了一個奇怪的聲響‘梆--噗',後來一支巡邏隊在裂開的迫擊炮管旁邊發現了兩具北越士兵屍體,血跡一直延伸到了叢林中。1968年7月3日,一門北越迫擊炮襲擊了美軍位於邦美蜀的飛機跑道之後,9名北越士兵死在一個射擊陣地上,只見他們的炮管被炸得粉碎,以至於僅留下了幾個小碎片。
在寮國,美國的B-52重型轟炸機經常把對方的後勤補給線作為
靶子,這種大轟炸使大片的地區陷入混亂。SOG充分利用這種機會,組織了一個特種分隊,在B-52襲擊後前往這些被破壞的地區,構築虛假倉庫,趁機混入"陷阱彈"。然而,SOG布設"死亡陷阱"每每有得逞之時,但也不無"失手"之處,給自身帶來大禍。如1968年11月30日,一架載有投放"陷阱彈"的特種分隊的直升飛機在飛行到距溪山海軍陸戰隊基地以西約32km處時,遭到37mm高射炮的襲擊,引發了巨大的空中爆炸。機上7箱做了手腳的82mm迫擊炮彈被引爆,機艙內的所有人全部遇難,他們的
遺骸直到20年後才找到。
秘密試驗"陷阱彈"
這次試驗成功後,很快確定以這種經改造的彈藥來製造陷阱的
方案,為期一個月的繁瑣工作隨之開始,即手工拆卸數以千計的
7.62mm槍彈。由於中國製造的槍彈在彈頭和彈殼結合的部分有一圈堅硬的密封漆,使得拆卸工作更加困難。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彈頭被輕微刮傷,不過當彈頭重新裝回時,有刮傷的地方被小心地掩蓋起來,而且經過幾輪檢查,確保它們看起來沒有絲毫被動過手腳的痕跡。當這項工作完成時,共有11565發適用於AK47步槍的槍彈被重新改造,同時還有556發
12.7mm高射機槍(該機槍是當時北越軍隊一種主要的反直升機武器)的大口徑槍彈也經過了改裝。
起初,這些"陷阱彈"內重裝的是一種稱為鈍化太恩的高爆炸藥。這種炸藥是爆炸力最強大的常規炸藥,化學成分是
季戊四醇四硝酸酯,它對震動和衝擊的敏感度很高,即使普通步槍彈的底火也能將它引爆。然而,這種炸藥是無色或白色的結晶粉末,在外觀上一點兒都不像常用的無煙火藥。SOG的技術天才本·貝克--他的地位就像"Q"博士對於詹姆士·邦德一樣("Q"博士是007系列電影中為邦德提供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特工武器的專家)--判定,即使只有一名北越士兵拆開一顆"陷阱彈",並察覺出這種粉狀炸藥與普通
火藥不同,就可能會危害到整個計畫。因此,貝克另行尋找到一種替代品,這種炸藥的外觀非常類似無煙火藥,其產生的巨大威力通常為普通AK47/56、AKM步槍以及RPD輕機槍可以承受的膛壓的5倍左右。因此,雖然裝入的炸藥並不多,但任何經過改裝並裝填了"陷阱彈"的槍枝都會變成一顆致命的炸彈!
與此同時,
中央情報局位於
沖繩島的
實驗室也在進行一些專業性的試驗,他們設法打開盛裝這些槍彈的原包裝,包括外面的木板箱和內部的鐵皮箱,然後再重新包裝和密封。試驗結果顯示,經重新包裝的彈箱從外表看不出任何破壞跡象,完全可以放心進行計畫。
除了針對7.62mm和12.7mm槍彈進行破壞外,中情局的軍械專家們還進一步完善了一種特殊引信,該引信配合東方國家常用的82mm
迫擊炮彈使用,當炮彈裝上這種引信,並置於迫擊炮內發射時,引信會立即啟動,在炮管內就將炮彈引爆,以達到毀滅性的效果。SOG-共改裝了1968發迫擊炮彈。
"長子行動"第一步--投放"陷阱彈"
"
長子行動"的最大挑戰是放置的過程--將改造好的"陷阱彈"混入北越的後勤系統而不被發現。這當然是以綠色貝雷帽為主導的偵察小組的任務。
從1965年秋天開始,SOG行動小組受命到寮國去蒐集情報,竊聽對方通信,綁架重要人員,伏擊護衛隊,襲擊供應倉庫,埋設地雷,以及儘可能擾亂其軍隊後方,使其生存更加困難。作為一項額外任務,每個小組都攜帶一些"陷阱彈"--當機會出現時,就去安放它們。
每當小組發現一個彈藥存儲庫,他們就放置整箱的"陷阱彈";每當隊員們伏擊了一個巡邏隊,他們就將裝有"陷阱彈"的彈匣插到對方的AK步槍里。有一點是極其重要的,即不在每個彈匣、每條彈鏈或是每箱槍彈中裝入1發以上的這種"
陷阱彈",這樣,在槍枝發生爆炸以後,現場就不可能找到第二發這樣的槍彈,以防止計畫被
破壞。
投放具有破壞性的82mm迫擊炮用"陷阱彈"顯得更加麻煩,因為它們不能零散運送,每個木製彈藥箱中用隔板固定著3枚炮彈。因此,放置過程中必須背負整個重量超過11.25kg的彈藥箱。
偵察小組最聰明的一次放置是海豹突擊隊在湄公河三角洲進行軍事行動時完成的。在那裡,他們在一隻被俘獲的小船里裝入了被做了手腳的彈藥箱,然後向船射擊,使它布滿彈孔,再將船身灑滿雞血,讓北越軍隊以為他們的戰友全都在一次伏擊中犧牲了,從而把船上的彈藥箱拿走。
布設在"死亡陷阱"的
迫擊炮彈也取得了不少戰果。例如,一次,美第25步兵師意外地發現一個完整的北越迫擊炮排被摧毀--在現場,他們找到了4根爆裂的炮管,周圍是死去的炮手。在另一起事件中,
第101空降師的火力點在遭受迫擊炮轟擊時,聽到了一個奇怪的聲響‘梆--噗',後來一支巡邏隊在裂開的迫擊炮管旁邊發現了兩具北越士兵屍體,血跡一直延伸到了叢林中。1968年7月3日,一門北越迫擊炮襲擊了美軍位於邦美蜀的飛機跑道之後,9名北越士兵死在一個射擊陣地上,只見他們的炮管被炸得粉碎,以至於僅留下了幾個小碎片。
在寮國,美國的B-52重型轟炸機經常把對方的後勤補給線作為
靶子,這種大轟炸使大片的地區陷入混亂。SOG充分利用這種機會,組織了一個特種分隊,在B-52襲擊後前往這些被破壞的地區,構築虛假倉庫,趁機混入"陷阱彈"。然而,SOG布設"死亡陷阱"每每有得逞之時,但也不無"失手"之處,給自身帶來大禍。如1968年11月30日,一架載有投放"陷阱彈"的特種分隊的直升飛機在飛行到距溪山海軍陸戰隊基地以西約32km處時,遭到37mm高射炮的襲擊,引發了巨大的空中爆炸。機上7箱做了手腳的82mm迫擊炮彈被引爆,機艙內的所有人全部遇難,他們的
遺骸直到20年後才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