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鼓風管,戰國時期。1976年4月在遼寧凌源縣三官甸子青銅短劍墓中出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鼓風管
- 館藏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陶鼓風管,戰國時期。1976年4月在遼寧凌源縣三官甸子青銅短劍墓中出土。
陶鼓風管,戰國時期。1976年4月在遼寧凌源縣三官甸子青銅短劍墓中出土。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全長22、直徑6.5厘米。夾砂紅陶質,泥條盤築而成,陶質細膩。接觸爐的一端為馬首形管口。外形,兩耳豎立,張口,並有火燒變黑的痕跡。...
陶鼓風管,戰國時期。1976年4月在遼寧凌源縣三官甸子青銅短劍墓中出土。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全長22、直徑6.5厘米。夾砂紅陶質,泥條盤築而成,陶質細膩。接觸爐的一端為馬首形管口。外形,兩耳豎立,張口,並有火燒變黑的痕跡。在鼓風管的脊部有一凸起的馬鬃,形象生動,造型獨特。鼓風管與林西大井村古銅礦...
隨葬的陶鼓風管與內蒙林西大井古銅礦遺址出土品一致,同出石斧范,說明墓主人和冶銅作坊有一定關係。造型精美別致的青銅雙蛇銜蛙飾件,蛙形飾件和節約等組成數目相等的兩組,還有虎銜兔飾、虎形節約等分別集中於兩個大墓內,並發現給大墓陪葬的車馬坑,在青銅短劍墓例中也是罕見的。凌源一帶春秋戰國時期屬燕國...
曾家墩遺址出土有青銅箭鏃、小銅斧、銅削刀、銅矛等青銅器,考古人員同時清理出青銅錠、熔爐殘壁、銅渣、陶鼓風管等青銅鑄造相關遺存,包括一件湖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青銅箭鏃鑄造石范。新洲曾家墩遺址新發現西周時期青銅鑄造遺存。遺址出土一塊用於鑄造青銅箭鏃的石范(即鑄造青銅器的石質模具),保存完好,其完整...
西周早期文化遺存最為豐富,主要有環壕、燒土堆積、大型柱洞和牆基、房屋活動面等建築遺蹟;大量生活陶器,銅塊、陶范、陶鼓風管等制銅遺物,骨器和骨料等,表明了該遺址等級較高,可能為西周早期曾國政治中心遺址。2019年10月7日,廟台子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