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靜軒

陶靜軒

陶靜軒(1890-1926),荊州市江陵縣人。1923年到上海謀生,1924年在滬西工人補習學校學習,成立滬西工友俱樂部,當選為交際委員,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是1925年上海“二月罷工委員會”成員之一,作為上海工人代表出席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五卅慘案”發生後,上海總工會正式成立,陶靜軒當選為執行委員。1926年9月,為配合北伐軍進軍,他受中共上海區委委派,兼任碼頭總工會副委員長,並負責浦東糾察隊的領導工作。10月24日,上海工人發起第一次武裝起義,他擔任浦東碼頭工人糾察隊總指揮,攻打警察局的戰鬥中被捕,在龍華監獄英勇犧牲。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靜軒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90年
  • 逝世日期:1926年
  • 出生地:湖北江陵
  • 性別:男
人物生平,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陶靜軒,1890年出生於湖北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家中世代為農。陶靜軒來到上海後,長達十餘年的漂泊生涯,磨鍊出陶靜軒的堅強意志,養成了他粗獷爽朗的性格,嫉惡如仇,愛打抱不平。後因他乾工作手腳利索,被廠里提為揩車工的工頭。揩車工頭可往來於各車間,有機會和工人多接觸,所以進廠後不久,他就結識了很多工人。
1924年4月,黨派了李立三鄧中夏項英滬西工人比較集中的小沙渡地區,創辦了“小沙渡滬西工人補習學校”。當時上海教育界開展“平民教育運動”,中國共產黨就利用這一合法形式,公開在滬西創辦工人補習學校,團結工人,教育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紗廠中的陶靜軒、顧正紅、劉貫之等工人,是補習學校第一批學員。同年9月1日,“滬西工友俱樂部”宣告成立,到會工友30餘人,項英當選為俱樂部委員長,陶靜軒當選為交際委員。
1925年2月,日商紗廠舉行二月總同盟罷工,陶靜軒是滬西罷委會成員之一。他深入各廠,對滬西日商紗廠工人進行了緊張的發動和組織工作。被長久壓榨得喘不過氣來的貧苦工人,與成千上萬的兄弟姐妹一起,先後持續了20餘天罷工,日商在滬開設的所有工廠都不能開工,損失慘重,狠狠地打擊了日本資本家,迫使廠方接受了人們的要求,罷工取得了偉大勝利。這就是著名的“上海紡織工人二月大罷工”。
1926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發動上海工人進行武裝起義,陶靜軒受命擔任碼頭總工會副委員長、碼頭工人起義總指揮。同月24日,陶靜軒正在與糾察隊骨幹商討工作時不幸被捕。11月16日陶靜軒被押赴刑場,他視死如歸,昂首而立,深情地說:“我在滬西參加革命,沒有忘記滬西的工人兄弟,死也要面向滬西的工人兄弟!”陶靜軒面西而立,從容就義,犧牲時年僅36歲。

後世紀念

陶靜軒是中國工運史上一位有重要貢獻、極富傳奇色彩的領袖人物。他犧牲後,中共上海區委派專人找回屍體,安放於湖北同鄉會館內。上海全市工人、市民、學生及其他各界人士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並通電全國。中共上海區委在《追悼陶靜軒同志》一文中,盛讚他是“上海無產階級的領導者之一。五卅運動的工人領袖,有肝膽,有煽動與領導工人民眾的能力,實在是一個很好而難得的工人領袖。”並指出“他在滬三年革命期間,上海每次工人運動中,俱受黨與工會的指揮,擔負重要的使命……替工人階級做了許多事”,因此“會眾翕服”。原全總黨組副書記張維禎稱讚他“是一位卓越的工運領袖,這是我們工人階級的光榮,也是江陵人民的光榮,很值得我們紀念”。上海、湖北省荊州城區及其家鄉白馬寺先後建有陶靜軒烈士紀念碑和紀念館,並塑有烈士銅像,供後人瞻仰憑弔。
為緬懷革命忠烈,原江陵縣委、縣政府於1986年10月4日決定籌資修建陶靜軒烈上紀念館。次年4月20日破土動工,9月15日竣工,10月1日舉行揭幕典禮。該館占地2600多平方米。館房為古典庭院式結構,粉牆青瓦、畫棟雕欄,長廊環繞、亭閣相間。紀念館正門為仿古垂花式,正門上方由李真將軍行書“陶靜軒烈上紀念館”橫願一塊、黑底金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