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賢
- 別名:陶忠澄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67年
- 職業:藝術 越劇編導
- 畢業院校:南洋公學、新華藝術專科學校
- 代表作品:《恆娘》、《是我錯》
生平簡介,藝術成就,
生平簡介
1924年考入南洋公學,後入新華藝術專科學校學西洋畫,同時拜師學傳統詩畫。
藝專畢業後曾任中學美術教師、上海機制國貨工廠聯合會廣告編輯及中央香皂廠繪圖員,為推銷產品而創造的"黑影畫"頗受市民歡迎。
1938年起涉足越劇界。
1940年編寫《恆娘》一劇奠定其編導地位,遂終生從事越劇工作。
40年代是他創作的全盛期,經他編導的劇目多至100多部。
40年代中期,重點培養編導人才。
40年代後期,又任忠孝班(越劇科班)編導。
50年代,曾任春光、藝華、和平、青年等越劇團編劇。
1960年入上海越劇院學館編研組工作,直至病逝。
藝術成就
40年代是他創作的全盛期,與樊籬(樊迪民)、聞鐘(關建)被合稱為"越壇編導三傑“,加上胡知非,則又被稱為"四金剛"。經他編導的劇目多至100多部,影響最大的有《恆娘》,由"四季春班"演出,其中某些唱段由馬樟花、傅全香、袁雪芬逐“"好友電台"播唱,開創了越劇演員"唱電台"之先例;其編寫的《是我錯》(又名《仍舊小姐》),成為徐派名劇;《何文秀》,成為尹派名劇;《雪裡小梅香》,成為越劇廣為流行的劇目。善於從家庭生活取材,注重人倫道德教化,因而有"調劑家庭(關係)的良師"之美稱。劇作構思新穎,格調輕鬆,內容通俗,文辭淺近,善於發揮演員特點,切合觀眾心理,因而劇場效果好,上座率高,又有"流行編劇家"的雅號。40年代初,常在排練新劇目時,將台詞分抄給演員,教她們從識字開始,理解內容,將排戲與掃盲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