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紡輪,新石器時代紡織生產工具。1987年黃梅陸墩出土。直徑5.5厘米,厚1.8厘米,孔徑0.4厘米,夾細砂灰陶。周邊豎直,兩面颳去邊棱,正面刻劃八條直線呈輻射狀排列。現藏黃梅縣博物館。
陶紡輪,新石器時代紡織生產工具。1987年黃梅陸墩出土。直徑5.5厘米,厚1.8厘米,孔徑0.4厘米,夾細砂灰陶。周邊豎直,兩面颳去邊棱,正面刻劃八條直線呈輻射狀排列。現藏黃梅縣博物館。
陶紡輪,新石器時代紡織生產工具。1987年黃梅陸墩出土。直徑5.5厘米,厚1.8厘米,孔徑0.4厘米,夾細砂灰陶。周邊豎直,兩面颳去邊棱,正面刻劃八條直線呈輻射狀排列...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1978年出土于海安青墩遺址,保存較為完整,器表略殘痕,整體呈凸圓形。該紡輪的一面刻有螺旋紋,中有一穿孔,以供插入木柄或骨柄。紡輪...
白陶紡輪,屬龍山文化器物。為夾砂白陶,扁圓體,中間穿有圓孔,一面微弧,一面內凹,器形較薄,邊緣外側飾一周凹槽。1 ...
陶紡輪,新石器時代文物,1981年仰韶村遺址第三次發掘出土。修復品。...... 陶紡輪,新石器時代文物,1981年仰韶村遺址第三次發掘出土。修復品。 中文名稱 陶紡輪 ...
新石器時代陶紡輪文物介紹 編輯 此展品為灰陶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文物。高2.5厘米,腹徑4厘米。古代陶製紡線用具。略成圓餅形或凸圓形,中有孔,插入木柄或骨...
半坡遺址出土有許多紡線工具-陶紡輪,用陶紡輪紡好一定量的線以後即可織布。當時人們織布使用的工具是水平式踞織機,又稱“原始腰機”。...
陶紡輪,新石器時代紡織生產工具。1987年黃梅陸墩出土。直徑5.5厘米,厚1.8厘米,孔徑0.4厘米,夾細砂灰陶。周邊豎直,兩面颳去邊棱,正面刻劃八條直線呈輻射狀排列...
此展品為西漢時期的陶瓷器,1976年出土於廣西貴縣羅泊灣1號墓。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還原 放大 縮小中文名稱 西漢陶紡輪 館藏地點 廣西省南寧市民族...
曾出土銅器,文化層距地表不足1米,厚度1.5米左右。遺物有商周時期的陶鬲、灰陶罐、粗把豆、陶紡輪、石鐮等。經鑑定為商周遺址,1992年被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甘肅秦安大地灣下層文化出土的陶紡輪,表明原始的紡織業在西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便已出現,距今已有 8000 年左右的歷史。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原始紡織業開始呈現欣欣...
出土有石斧、石錛、石箭頭、石刀、陶方鼎、陶紡輪等,還有骨刀、骨針、骨箭頭、骨魚叉等。老丘堆原來很大,因處於流鞍河岸邊,長期受到暴雨沖刷和農民深翻耕作,...
《溫州古陶瓷》收錄了“雙鼻黑陶壺”、“陶紡輪”、“灰陶女俑”、“甌窯青釉燈”、“青花人物紋筆筒”、“反瓷龍舟”等179件溫州古陶瓷。 《溫州古陶瓷》是...
主要器形有罐、缽、小口瓶等容器,以及陶紡輪、陶槌、陶勺、陶匙等工具,也有少許裝飾品如陶珠、陶環,隨葬品如陶偶等。精緻的玉器最能顯現族人審美觀與工藝...
另外發現燒黑獸骨1件,陶紡輪1件及大面積紅燒土。該遺址未經正式挖掘,面貌基本保存完整。根據採集標本判斷,定為商代遺址。據《帝里盱眙縣誌》記載,尿布灘明代以前...
經過五次考古挖掘,出土了大批石器、陶器、玉石飾品,特別令人驚奇的是石紡輪和陶紡輪以及紅燒土塊中的稻殼。該公園自2008年8月進行閉園改造,改造後的常州市圩墩...
遺址出土的生產工具和武器,有石制的斧、錛、鑿、鏟、刀、鏃,骨質的鏟、錐、鏃,陶紡輪和制陶用具陶拍、陶墊等。扁平長方形石鏟數量最多,晚期出現有肩石鏟。...
隨葬品組合有小型青銅手工加工工具、木質紡織工具、竹質紡織工具和陶紡輪、漆勺等。少數隨葬原始青瓷器、青銅鼎、彩繪漆劍。棺木中有22具發現有人類遺骸。人類遺骸...
青龍泉遺址上層出土的小口高領罐、圈足盆形甑、直口缸、喇叭口杯等器形,都直接繼承晚期的屈家嶺文化而來;仍然沿用的少量彩陶,特別如彩陶紡輪、外表塗飾紅衣後施以...
大量不同規格的陶紡輪,可以滿足精紡、粗紡的不同需要。石器和玉器的製作工藝,也明顯地高於同期的黃河流域。從農業、手工業整體發展狀況看,社會分工與交換比中原更...
1984年冬,張溝鎮越舟湖漁場開挖魚池時,出土石斧、石錛、礪石、石網墜、穿孔石鏟等石器150多件,還有陶罐、陶紡輪、紅燒土等,共採集文物標本300多件。兩處遺址中...
男人們耕田、打獵、捕魚;女人們加工糧食、飼養畜禽,還帶著孩子在家裡用鼎之類的陶器在灶上做飯、用陶紡輪和骨針等製作苧麻一類的衣服。除了生產之外,他們還有簡單...
秦置巨鹿郡,西漢置癭陶縣,三國時期(237年)大水毀癭陶城,次年遷廮陶縣城於...蚌片、從斷崖多處灰坑出土有繩紋陶片、陶鬲、陶紡輪、草拌泥塊、骨頭、蚌片...
從古陶器和陶片殘跡可以清楚地辨認出這些陶器中有陶缽、陶豆、陶盒、陶罐、陶釜、陶紡輪、陶器蓋和陶器座等等,不僅造形多種多樣,而且工藝也十分精彩。古老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