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墓,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南的面陽山南坡,北依漢陽峰,南為黃龍山,既滿足了他“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閒止”的意願,又呈現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致。
陶淵明於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9月15與世長辭。他死後,後人稱之為“靖節”。故他的墓亦稱靖節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淵明墓
- 位置: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縣
- 墓主:陶淵明
- 特點:墓坐北朝地
陶淵明墓概況,陶淵明生平,靖節墓由來,靖節墓,靖節祠的變遷,陶淵明紀念館,
陶淵明墓概況
在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縣沙河鎮,距原陶淵明祠址僅百餘米。從祠至墓地的磚階沿山坡盤旋而上。墓坐北朝地,長7.9米,寬4.1米,高1.62米,外殼為長形拱頂磚石結構。墓碑首橫刻“清風高節”,中間直刻“晉徵士陶公靖節先生之墓”,左有《五柳先生傳》、《墓誌》二碑,右有《歸去來辭》及勒碑人姓氏、年月。該墓系清乾隆元年(1736年)仲秋重建。
陶淵明生平
陶淵明(365或372或376—427),東晉詩人。字元亮,後更名陶潛。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曾祖父陶侃曾任東晉大司馬,祖父陶茂做過武昌太守。因父早逝,家道中落。陶淵明年輕時做過參軍、州祭酒一類小官,東晉義熙元年(405年),任彭澤縣令。任職僅80餘日,因不滿朝廷腐敗,“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掛冠歸隱,躬耕自資。晉末,征為著作佐郎,不就。去世後,親友們送給他一個諡號“靖節”。現存遺蹟有陶宅,醉石、濯纓池、歸去來館等。現存詩作125首,以《歸去來辭》、《桃花源記》等最為著名。
陶淵明歸隱後,盡情領略廬山大自然界的美景,執著追求生活的真謗,躬耕自食,但最後還是在貧困潦倒之中,結束了他的一生,他於南朝宋文帝元嘉(公元427年)9月15日與世長辭,走完了他63年的人生道路。
靖節墓由來
陶淵明死後,後人稱之為“靖節”,他的墓葬稱靖節墓。墓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南的面陽山南坡,北依漢陽峰,南為黃龍山。每年菊月來臨,黃花遍野;墟里的依依煙幕,籠罩著黃龍山,既滿足了他“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閒止”的意願,又呈現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致。
陶墓所以選址在這裡,是根據他的“遺願”選定的。他在臨終之年的《輓歌》中說:“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焦堯。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面陽山正符合“遠離城郊,荒無人煙”的境況,“葬於中野”“足以安魂”。
靖節墓
靖節墓,坐北朝南,長7.55米、寬4.1米、高1.62米,外殼為橢圓拱頂,磚石結構。墓碑為三塊碑石組成,並配以石柱,形如“山”碑頭。中間碑石高1。3米、寬0。9米,碑上額鐫“清風高節”四字,額下刻“晉徵士陶公靖節先生之墓”字樣。石刻《歸去來兮辭》,左刻墓誌:
我祖生居東晉,諱潛乃字淵明。謚為靖節徵士,五柳先生賢聲。太守敏公之子。桓公侃祖之孫。五子俱皆賢士,支分派別演慶。惟佟世居星渚,子孫衣冠鼎盛。公自彭澤解組,富貴視若浮雲。安居柴桑栗,松菊琴書寓情。睹其清風高節,卓然超俗離群。此處大節無虧,直居細引亦謹。宅下五柳雖舊,籬邊三徑猶新。於今芳型未艾,歷代祀典崇欽。佳城卜葬面陽,千載猶沐褒贈。原置薄產供祭,不期元末兵爭,祭田被軍混占,墳塋亦隱其形,幸我嫡姐瓊享 ,極力匍奏帝庭,正德八年斷復,田地山場始定,叨蒙恩救承祀,每歲春秋薦馨,迄今四十七代,碑銘將朽欲更,通族散處異地, 將近族經鳴,聊捐些微之費,勒石建碑重興。願我子孫世守,萬代福祿遐齡。
兩邊石碑均高1米,寬0。46米。左碑刻,《五柳先生傳》及詩讚;右碑刻有陶氏後裔居住地及立碑者。墓系明正德年間重修。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及1962年,均進行過較大的維修,現保存沿好,已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前有護欄圍合,墓周蒼松環繞。墓下新建有四柱三門石碑坊,中間門楣上鐫著“清風高節”四字。沿中門數十級台階可登墓區。整個墓體,坡度緩和,四面斜收,顯得穩重而壯觀,隱隱透露著詩人的高風亮節,“大濟蒼生”的氣息。明朝狀元羅洪先,一生清廉正直,因上書觸怒皇上被削職,罷官後來廬山,謁陶淵明墓,吟《拜靖節墓》詩:久憎折腰事,再拜向高墳。東晉非前日,南山還墓雲。將持斗灑酹,更以輓歌聞。不飲緣何事?低回心已醺。
靖節祠的變遷
青山碧水沐陶魂,為仰慕這位靖節微士,人們在他的墓葬地左前方的山麓間,修建了陶靖節祠,祭奉前賢。
陶靖節祠,元未遭兵難,前貌無考。歷存之祠坐西北朝東南。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巡按御史季循義檄九江知府馬紀合出官銀,命同知黃敏才督建,嘉靖十七年竣工,後進行過幾次大的修繕。祠為磚木結構,古書院建築風格。分正堂和前室兩殿,中有天井,側配廂房。長22。9米、寬10。75米,正殿梁高6。6米,面積為250餘平方米。大門首有明嘉靖進士、浙江提學副使薛應祺題書浮雕的“陶靖節祠”石匾,左右耳房門首各書“菊圃”、“柳巷”。祠內有陶淵明神龕、塑像,正、前殿檐首分別掛有兩幅九江清代翰林劉遷琛所題書的匾額;“羲皇上人”、“望古遙集”。堂內還置有陶淵明四十一代孫明邑庠生陶享《陶靖節祠祝文》碑、劉遷琛所撰《陶靖節先生祠堂記》和李錦煥題寫的長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