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樓鄉

陶樓鄉

陶樓鄉位於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中南部,2014年正式納入北城核心區規劃,屬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鄉鎮,南與雙墩鎮相連,西連吳山、楊廟,北與下塘接壤,鄉政府所在地距合肥外環15公里,距合淮阜高速公路入口6公里,距206國道4公里。下轄12個行政村,總人口2.8萬人,鄉域總面積105平方公里,耕地5.8萬畝。境內有龍門寺、陶老壩兩座中型水庫,小(二)型水庫12座。

2016年8月8日上午,陶樓鄉撤鄉設鎮正式揭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陶樓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
  • 下轄地區:觀美村、大橋村、陶西村等
  • 電話區號:0551
  • 郵政區碼:231121
  • 地理位置:長豐縣中南部
  • 面積:105平方公里
  • 人口:2.8萬人
  • 方言:江淮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合肥萬畝桃花源等
  • 火車站:長豐站、合肥站
  • 車牌代碼:皖A
建制沿革,地理環境,經濟發展,園區建設,農業發展,鄉村建設,生態旅遊,

建制沿革

1949年屬壽縣,設陶樓鄉,1961年成立公社。1965年劃歸長豐縣,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96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陶樓、許崗、陳圩、杭崗、陳祠、二郎、王莊、高塘、石集、沙井、觀美、前高、大塘、陶西、老莊、新豐、經郢、古城18個村委會。
陶樓鄉
陶樓鄉自2015年6月份申報撤鄉設鎮,2016年7月份得到批覆。根據安徽省民政廳(皖民地函[2016]313號)《關於同意撤銷長豐縣陶樓鄉設立陶樓鎮的函》和合肥市人民政府(合政秘[2016]71號)《合肥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撤銷長豐縣陶樓鄉設立陶樓鎮的通知》,陶樓鄉正式撤鄉設鎮。
[郵編] [2006年代碼]340121203:~200陶樓村 ~201陳圩村 ~202杭崗村 ~203陳祠村 ~204高塘村 ~205石集村 ~206沙井村 ~207觀美村 ~208大橋村 ~209陶西村 ~210新豐村 ~211古城村

地理環境

陶樓鄉位於長豐縣中南部,2014年正式納入北城核心區規劃,屬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鄉鎮,南與雙墩鎮相連,西連吳山、楊廟,北與下塘接壤,鄉政府所在地距合肥外環15公里,距合淮阜高速公路入口6公里,距206國道4公里,鄉內公路管網已全面形成,交通便捷。
陶樓鄉
鄉轄12個行政村,總人口2.8萬人,鄉域總面積105平方公里,耕地5.8萬畝。境內有龍門寺、陶老壩兩座中型水庫,小(二)型水庫12座。

經濟發展

近年來,陶樓鄉黨委、政府以“生態立鄉、產業富民”為指導,按照“一產三產化”的產業發展思路,加快省級龍門寺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全力打造“合肥優質安全農產品供應基地”和“生態農業休閒觀光基地”,努力建成合肥市民的“菜籃子、果園子、魚塘子”。
陶樓鄉
目前,全鄉已建成無公害蔬菜和經果林生產基地各5000畝。鄉內生態良好,林水相映,環境宜人。陶樓鄉現已成功舉辦了八屆桃花節,先後榮獲省級“優秀旅遊鄉鎮”和“生態鄉鎮”稱號,享有江淮“果蔬之鄉”美譽。今年3月14日,安徽省旅遊聯盟發布《安徽省旅遊地圖》,長豐陶樓的桃花與碭山的梨花,黟縣的油菜花齊名,為全省30處“春遊最佳好去處”之一。

園區建設

按照“一產三產化”的產業發展思路,以省級龍門寺現代農業示範園為載體,圍繞發展生態觀光休閒農業,我鄉積極“拓展一個中心,打造南北兩極”,努力打造“合肥優質安全農產品供應基地”和“生態農業休閒觀光基地”。加快省級龍門寺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
在實施陶西、古城土地平整項目後,陶樓鄉繼續加大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新豐2000畝土地平整項目全部竣工驗收。6月份啟動陶樓社區千億斤糧食增收工程,平整土地面積3600畝。通過爭取項目建設,我鄉龍門寺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溝、渠、路、塘等農業基礎設施齊全,成為我鄉及全縣層面農業招商引資新名片。大力拓展陶西有機蔬菜基地規模,打造新豐、古城經果林基地。圍繞全鄉產業規劃,陶西社區繼續引導農業企業提升產業升級,以振國有機、利貞農業為代表的入駐企業不斷加大園區農業生產設施建設,引進豐富果蔬新品種,使陶西日益成為合肥周邊重要的有機蔬菜供應基地。第八屆桃花節的成功舉辦極大的提升了陶樓桃花源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以商招商成效明顯,合肥瑞強等企業入住古城、新豐兩村(居),連片種植桃樹2000餘畝,形成十里桃花大道,建成新豐特色水果採摘休閒基地和古城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園,全鄉經果林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積極打造江淮分水嶺片區苗木花卉種養植基地。結合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積極承接北城新區發展輻射,引進綠筱、觀美等苗木花卉種植公司入住高塘、石集、觀美等村(居),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工作,建設5000畝苗木花卉種植基地,積極圍繞基地有效水域面積,打造魚蝦等特色水產養殖和休閒垂釣中心,基本形成南部一極江淮分水嶺片區特色苗木花卉種養殖基地。
陶樓鄉

農業發展

陶樓鄉桃花美景陶樓鄉桃花美景
圍繞城郊型農業,我鄉努力打造“合肥優質安全農產品供應基地”和“生態農業休閒旅遊觀光基地”,將陶樓建成為合肥市的“菜籃子、果園子、魚塘子”,積極打造省級龍門寺現代農業示範園,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速度加快,全鄉已建成無公害蔬菜和經果林生產基地各5000畝,覆蓋全鄉4個村(居)。
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持續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建設取得新突破,新豐經果林、陶西有機蔬菜等專業合作社創建全面完成,進一步最佳化、壯大特色產業規模和集約化水平,降低了農戶風險,提升了農戶效益,打造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新載體。推進產業龍頭項目培引,做好畜禽防疫管理工作。裕民生豬養殖、大自然家禽養殖等特色養殖企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新增觀美龍蝦養殖基地,積極開拓籌建家庭農場新型農業模式。
積極開展良種、良法、新技術推廣,加大新型農民培訓,藉助“陽光工程”、科技示範縣推廣等活動平台,分別在陶西、古城、陳圩、大橋開展新型農民實用技術培訓8場次,受訓人員450人次,提升農民生產技能;興起水利建設新高潮,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及時做好良種補貼資金打卡發放工作,促進農民種糧積極性,糧油種植面積保持平穩,產量、質量穩中有升。

鄉村建設

緊緊圍繞“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要求,2013年我鄉深入推進陶西、高塘、新豐三個美好鄉村中心村建設。打造陶西美好鄉村建設典範。在充分尊重民眾意願,充分尊重民眾選擇的基礎上,陶樓鄉黨委、政府變傳統工作推力為民眾申請參與的引力,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啟動了陶西社區美好鄉村建設工作。
陶樓鄉
陶西新村建設20棟、600套新居,三棟老年公寓,配套建設食堂、超市、社區居民活動中心、健身廣場和農用車庫等公共設施,提升了小區的整體服務功能。小區水、電、燃氣、有線電視、寬頻、太陽能等配套設備齊全。建成日處理300噸太陽能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一座,實現了污水無公害處理。安裝路燈150盞,綠化面積4.1萬㎡。2013年12月26日,陶西新村正式搬遷入住,575戶民眾入住新居。
以點帶面,逐步推進新豐、高塘美好鄉村建設工作結合兩村(居)實際,充分徵求民眾意見,合理完成美好鄉村建設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大力實施道路硬化、綠化、亮化工程,全面完善美好鄉村中心村“11+4”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通過美好鄉村建設極大改善了民眾居住條件,鄉村即實現了“美”又實現了“好”。

生態旅遊

以《全鄉旅遊整體規劃》引領產業布局,以“南有大圩、北有陶樓”的創業構想為奮鬥目標,打造合肥市重要的生態休閒觀光旅遊目的地。全面提升桃花源旅遊接待服務設施。一是充分發揮新豐旅遊接待中心作用,建成旅遊公廁、遊客接待中心、生態停車場、農家樂等,已成為合肥旅遊地理名片,成為陶樓旅遊集散地。二是全面完善園區旅遊設施,新建1公里人行彩磚步道、合理布置旅遊導遊圖和指示牌,建成桃花源3公里水泥鵝卵石環形步道、觀景台、棧道、鵲橋、十里槐林等旅遊景觀設施,極大提升桃花源景點承載力和遊客綜合體驗感。三是積極開展旅遊項目招商,努力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桃花源旅遊接待服務設施建設,積極填充旅遊景點空白,全面提升桃花源旅遊接待能力。充分挖掘桃花節旅遊文化潛力。以“尋找合肥的桃花源”為主題的合肥·長豐·陶樓系列桃花節活動以體驗游為主線、以文化活動搭台,邀請遊客全程全方位參與桃花節主題文化周活動,延長旅遊產業鏈,拓展旅遊產品線,帶動周邊市民在周末和閒暇時間來鄉進行生態觀光、休閒垂釣、農事體驗等農家樂旅遊活動,充分帶動生態水果銷售。積極推動鮮桃品牌註冊,桃花節、龍門寺水庫、鮮桃、葡萄已成為陶樓的名片,極大的提高了陶樓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鄉村旅遊發展進入“新”軌道。
陶樓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