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釗

陶文釗

陶文釗,1943年2月生於浙江紹興研究員。主要學術專長是中美關係史,現從事近代中外關係史研究。1964年杭州大學(1998年併入浙江大學)外語系畢業,進入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前身)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94年起任職美國研究所,曾任副所長、中華美國學會秘書長。現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美關係史研究會會長。獲1999年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文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紹興
  • 出生日期:1943年2月
  • 職業:研究員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外語系
  • 主要成就:獲1999年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 代表作品:《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係(合著)》,《日本侵華史》(合著)
個人簡歷,研究成果,主要論著,專著,資料集,譯著,論文,獲獎作品,

個人簡歷

1964年7月杭州大學外語系畢業。1964年7月—1993年12月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歷任該所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92年起任研究員中外關係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職。1982年10月至1984年10月作為國家公派學者赴美國進修,在喬治城大學、史丹福大學、美國國家檔案館等處研究中美關係史。1993年下半年受英國學術院王寬誠基金資助,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英國公共檔案館等處研究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係。多次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陶文釗
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9年由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2010年被評為2007——2009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崗位先進個人。主要研究方向:中國近代對外關係史、美國外交、中美關係。

研究成果

長期從事中美關係史、中國對外關係史的研究,多次作為專家赴美國、英國進修、講學,先後在美國喬治城大學史丹福大學美國國家檔案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英國公共檔案館等處研究中美關係史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係。
已出版著作:《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係(合著)》,《日本侵華史》(合著),《帝國主義侵華史》第二卷(合著),《美國對華政策檔案集,1949-1972》(主編),《抗日戰爭·外交卷》(資料集,主編),《中美關係一百年》(合編),《中美文化交流論集》(合編),《架起理解的新橋樑》(合編),《美國與近現代中國》(合編),《費正清集》(編選)等。

主要論著

專著

1.《中美關係史(1911-1950)》,獨著,重慶出版社,1993年,44萬字
2.《中美關係史(1949-1972)》,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42萬字
3.《中美關係史(1972-2000)》,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56萬字
4.《帝國主義侵華史》,第二卷,合著,人民出版社,1986年,40萬字
5.《中美關係史論文集》,第二輯,合編,重慶出版社,1988年,40萬字
6.《新的視野——中美關係史論文集》,合編,南京出版社,1991年,25萬字
8.《日本侵華史》,合著,中國社科出版社,1992年,57萬字
9.《社會變革比較研究——近代中國社會變革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合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年,26萬字
9.《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係》,合著,中共黨史出版社,1995年,49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再版)
10.《美國與近現代中國》,合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37萬字
11.《架起理解的新橋樑——中美關係史研究回顧與展望》,合編,安徽大學出版社,1997年,27萬字
12.《中美文化交流論集》,合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22萬字
13.《中華民國史》,第三編第六卷 ,合著,中華書局,2000年,49萬字
14.《中美關係一百年》,合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29萬字
15.《中美關係與東亞國際格局》,合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6萬字
16.《“9·11”後的國際形勢》,合編,華藝出版社,2003年,25萬字
17.《美國與二十世紀亞洲的衝突與戰爭》,合編;重慶出版社,2006年,36萬字
18.《冷戰後的美國對華政策》,合著,重慶人民出版社,2006年,51萬字
19.《戰時美國對華政策》,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 43萬字
20.《中美關係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重點教材),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41萬字
21.《台灣簡史》,第二主編,鳳凰出版社2010年,34萬字
22.《中美關係史話》,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11萬字

資料集

1.《費正清集》,編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30萬字
2.《抗日戰爭·外交卷》,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年,180萬字
3.《美國對華政策檔案集,1949—1972》(三卷六冊),主編,世界知識出版社,第一卷,2002年,92萬字;第二卷,2004年,81萬字;第三卷,2005年,96萬字

譯著

1.《1860年〈北京條約〉》,(俄)布克斯蓋夫登著,合譯,商務印書館,1977年,12萬字
2.《俄國在滿州》,(俄)羅曼諾夫著,合譯,商務印書館,1980年,40萬字
3.《喀什噶爾》,(俄)庫羅帕特金著,合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27萬字
4.《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北伐——一個駐華軍事顧問的札記》,(蘇)切列潘諾夫著,校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46萬字
5.《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65》,(美)費正清、麥克法夸爾主編,合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52萬字

論文

1.《美國國家檔案館(總館)所藏有關中國的檔案材料簡介》,《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5期
2.《馬歇爾使華與杜魯門政府對華政策》,《世界歷史》1986年第3期
3.《赫爾利使華與美國政府扶蔣反共政策的確定》,《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2期
4.《四十年代中美關係史上新的一頁》,《黨史研究》1987年第6期
5.《美國對華政策辯論與1948年〈援華法〉》,《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3期
6.《美國對華政策與新中國“一邊倒”決策》,《黨的文獻》,1990年第5期
7.《美國與中國的三次革命》,《中共黨史研究》1990年第2期
8.《1945年中美關係的一幕——從雅爾達秘密協定到〈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美國研究》1990年第4期
9.《中國戰場、緬甸戰役與盟軍戰略的轉變》,《抗日戰爭研究》1991年第1期
10.《抗日戰爭前期中國共產黨與美國的關係》,《中共黨史研究》1991年第1期
11.《試論新中國“一邊倒”方針的歷史必然性》,《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成都出版社1992年
12.《20世紀初美日在東亞的競爭》,《世界歷史》,1992年第3期
1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對美政策》,《美國研究》1993年第1期
14.《韓戰爆發前半年美國對台灣政策再評析》,《台灣研究》1993年第2期
15.《1946年中美商約:戰後美國對華政策中經濟因素個案研究》,《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3期
16.《1949年—1950年美國對華政策與承認問題》,《歷史研究》1993年第4期
17.《戰後初期美國是如何幫助蔣介石壟斷受降權的?》,《中共黨史研究》1994年第2期
18.《太平洋戰爭時期的香港問題》,《歷史研究》1994年第5期
19.《緬甸戰役與中美英關係》,《美國研究》1994年第4期
20.《戰時中美關係的若干問題研究》,《美國研究》1995年第3期
21.《影響戰時中國外交的若干因素》,《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4期;
22.《美國、賴依與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美國研究》1996年第4期;
23.《有張有弛:1954-1958年的中美關係》,《社會科學研究》1996年第6期;
24.《日美在中國東北的爭奪》,《世界歷史》1996年第1期
25.《遏制與反遏制:日內瓦會議上印支問題的和平解決回顧》,《中共黨史研究》1998年第2期
26.《禁運與反禁運:五十年代中美關係的一場嚴重鬥爭》,《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第3期
27.《朝著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中美關係前進》,《太平洋學報》1998年第2期
28.《中美關係:半個世紀的啟示》,《當代中國史研究》1999年第5、6期合刊
29.《費正清與美國的中國學》,《歷史研究》1999年第1期;《新華文摘》1999年
30.《亞非會議的成功與美國遏制政策的失敗》,《社會科學研究》1999年第3期
31.《美蘇緩和與中美建交》,《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年第2期
32.《起伏中求穩定,動盪中求發展》,《和平與發展》2001年第3期
33.《反恐與美國外交》,《現代國際關係》2001年第10期
34.《“911“事件對美國內外政策的影響》,任繼愈主編,文津講演錄之一,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年
35.《近年來我國的中美關係史研究》,胡國成主編:《透視美國—近年來中國的美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36.《審視中美關係的一個視角》,《史學集刊》2003年第一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外交》2003年第5期
37.《從國際形勢看我國的戰略機遇期》,《和平與發展》2003年第2期
38.《從伊拉克戰爭看美國的單邊主義》,《國際觀察》2004年第1期
39.《布希當政以來的中美關係》,《同濟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4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外交》2004年第8期
40.《努力構建雙贏的中美關係》,《和平與發展》2004年第2期
41.《2004年台灣地方領導人選舉和美國對台政策》,《美國研究》2004年第4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外交》2005年第3期
42.《布希為什麼會贏及他將向哪裡走》,《國際經濟評論》2004年第6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5年第3期
43.《關於美國的全球軍事大調整》,《太平洋學報》2005年第1期
44.《伊拉克戰爭:單邊主義的泥潭》,宋明江主編:《世界格局之爭中的機遇和挑戰》,2005年
45.《從2004年大選看美國社會的變化》,世界發展所編:《世界發展狀況(2005)》,時事出版社,2005年
46.《中國入世以來的中美經貿關係簡析》,《同濟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5年第10期
47.《布希連任與中美關係》,《和平與發展》2005年第1期
48.《鄧小平與中美關係》,《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第5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鄧小平理論》2006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22期
49.《美國對台灣政策的演變》,《學術諮詢委員會集刊第2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50.《布希連任與中美關係》,《和平與發展》2006年第1期
51.《為中美關係的長期穩定而努力》,《和平與發展》2006年第3期
52.《拓展共同利益,深化相互依賴》,《外國問題研究》2007年第1期
53.《中期選舉改變美國政治生態》,《國際問題研究》2007年第1期
54.《布希的新戰略與美國在伊拉克的困境》,《和平與發展》2007年第2期
55.《喬治·沃克·布希對華政策評述》,《學術諮詢委員會集刊第3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56.《中美關係:回眸2007》,《外國問題研究》2008年第1期
57.《布希政府的中東政策研究》,《美國研究》2008年第4期
58.《中美兩國可以避免戰略攤牌》,《和平與發展》2008年第4期
59.《中國與美國的關係》,王逸舟主編:《中國對外關係轉型30年》, 社科文獻出版社,2008年
60.《美國在韓戰中的三次重要決策研究》,《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第2期
61.《布希政府的外交遺產》,《和平與發展》2009年第1期
62.《後冷戰時代的中美關係》,牛軍主編:《後冷戰時代的中國外交》,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63.《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張蘊嶺主編:《中國對外關係:回顧與思考》, 1949-2009》,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64.《八·一七公報:艱難的妥協》,《社會科學戰線》2009年第8期
65.《歐巴馬外交政策走向》,馬振崗主編:《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國際環境和對外關係的演變與展望》;《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9年第3期
66.《歐巴馬的外交“新政”與戰略調整》,馬振崗主編:《世界大變革與中國的機遇和挑戰》,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
67.《利益調適:中美關係中的恆久課題》,《當代世界》2010年第9期;《紅旗文摘》2011年第1期
68.《美國“一個中國“政策》,《和平與發展》2010年第6期
69.《還原歷史,超越歷史——參加中日歷史共同研究的感想》,《現代國際關係》2010年第10 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外交》2011年第1期
71.《中美關係與中國融入國際體系》,曲星主編:《後危機時期國際格局演變與中國和平發展環境》,時事出版社,2011年
70.《中美特殊關係與美國關於戰後國際關係的構想》,楊天石、侯中軍編:《戰時國際關係——中日戰爭共同研究之四》,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71.《如何看待美國的實力地位》,《當代世界》2012年第1期
72.《近來美國智庫關於美國對台灣政策的爭論》,《現代國際關係》2012年第2期
73.《2012年美國外交面臨的挑戰》,《和平與發展》2012年第1期
主要英文論文:
1.“Hurley’s Mission to China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U.S. Policy to Support Chiang Kaishek agains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Harry Harding”, ed., Sino- American Relations, 1945-1955. Joint Reassessment of a Critical Decade, A Scholarly Resources,1989
2.“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n Priscilla Roberts, ed., Sino-American Relations since 1900.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1
3.“China and the Origins of the Pacific War”, China Quarterly, No.3 1994
4.“U.S. Policy toward China and the Question of Recognition in 1949-1950”,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o.4, 1994
5.“The Hong Kong Question During the Pacific War”,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o.2 , 1994
6.“Clinton Administration’s Asia Policy”, New Asia(ROK), 1997
7.“U.S. Policy Ambiguities and Current Cross- Strait Dilemmas”, in Garritt Gong, ed., Taiwan Strait Dilemmas. China- Taiwan –U.S. Policy in the New Century. CSIS, March 2000
8.“Bush’s China Policy, asian affairs”, winter 2000-2001, No.14
9.“US- Soviet Detent and Establishment of US-China Diplomatic Relation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o.2, 2004
10.“Sino-American Relations During the George W. Bush Administrati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6, N.5, October 2004
11.“Bush’s Reelection and the Future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 A Chinese Perspective”. CSIS Freeman Report, November 2004
12.“We Don’t Want to Bury You”, Los Angeles Times, May 22, 2005, Opinion M3
13.“Pragmatism the Key to Unlock Nuke Stalemat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30, 2006
14.“Striving for Long-term Stability in China- US Relationship”,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29, No.2, March-April 2007
15.“China-US Relations. Tending towards Maturity”, The International Spectator, Vol.44, No.2, June 2009
16.“The Future of the US Role in the Region and Northeast Asian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L. Gordon Flake, ed., Toward An Ideal Security State for Northeast Asia 2025, The Mansfield Foundation, 2010
17.“Chinese Percep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Impact on Policy”, in Douglas G. Spelman, 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Mutual Public Perceptions , The Wilson Center, 2011

獲獎作品

1.《中美關係史(1911-1950)》199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專著獎
2.《中美關係史(1949-1972)》2002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3.《中美關係史(1949-2000)》三卷本於2005年獲第十九屆華東地區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圖書二等獎
4.《抗日戰爭·外交卷》2002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5.《美國對台灣政策的演變》獲本院第七屆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6.《布希政府的中東政策》2008年獲本院第四屆離退休人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