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群,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副總編輯,著有報告文學集《生命的輝煌》、《神奇的種子》,散文集《穿越心靈的歲月》,詩集《送你一束思念》,評論集《誰在製造官場應酬》,長篇對話錄《走過仕途》等10多部書;參與編著時政評論集、學術論文集20多部。在中央重點黨報黨刊上發表文章500多篇,其中有些作品曾獲國家級獎,有的被《讀者》、《作家文摘》、《文摘報》、《報刊文摘》以及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等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首頁頭條轉載。
主要從事公共管理、體制改革、黨的建設、生態文明和現代傳媒等領域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建群
- 職業: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副總編輯
- 代表作品:《生命的輝煌》、《神奇的種子》,
- 性別:男
熱點述評,深度報導,特別關注,時政評析,文章評價,
熱點述評
1、擺平之風腐蝕官場生態
2、官德缺失:拷問為官之魂
3、期權腐敗:貪官逍遙法外的護身符
4、舉債搞政績:官員升遷捷徑?
5、村官腐敗:凸顯新農村建設“軟肋”
6、權力異化下的“問題書記”
7、“政績饑渴”異化招商引資
8、誰在製造官場應酬
9、選拔任用趨緊 官員“過關”漸難
10、貪官受困兩道“坎”
11、鄉官“坐直升機”衝擊政壇慣例
12、改革創新立法折射用人新導向
13、考核指標之變:新政績觀浮出水面
14、誰在假“紅頭檔案”之名違法行政
15、流動選民:誰來保障你的權利?
16、乾群“兩不找”責任在誰
17、網路行政推進政治透明
18、高價建綠:面子工程引爆“綠色泡沫”
19、治理商業賄賂刻不容緩
20、“書生”下鄉再掀高潮
21、幹部“洗腦”成發展前奏
22、新聞發言人不能成了“花瓶”
23、“緊箍咒”能治情婦現象?
24、農民工就業新模式:告別“討薪難”
深度報導
25、貧困縣為何患上擺譜症?
26、官員作秀為哪般?
27、“酒精”考驗鄉鎮幹部
28、“走讀官”何時不走讀
29、“官殺”案為何頻發?
30、變相攤派何時休?
31、暴力行政的背後
32、官場腐敗又有新變種
33、腐敗新動向:主體集體化
34、“淨土”緣何長出“毒瘤”
35、腐敗向“清水衙門”蔓延
36、透視招商引資怪現象
37、百姓難承高價房之重
38、房產中介:設定陷阱讓你跳
39、醫改20年:路在何方?
40、醫院搶患者的背後
41、.非法行醫之禍
42、能源危機與高能耗之困
43、煤電之爭的背後
44、私產保護不再羞答答
45、減免稅收:動了誰的乳酪?
46、城市化:路有多遠?
47、誰給失地農民一顆定心丸?
48、“經濟能人”緣何追隨“護身符”
49、汽車合資:在十字路口徘徊
50、帶薪下海:零風險的淘金路?
51、幸福家園是社會發展的和諧港灣
52、霸王條款:文明社會的污垢
53、國企八天破產的背後
54、找個民工為啥這么難
55、追蹤全國首例B肝歧視案
56、公務員報考緣何冷熱不均
57、新聞記者被打的背後
58、保全:你憑啥打人?
59、“藍色國土”的守護神
60、別讓大海成為垃圾桶
61、地下水:潛伏的危機
62、節水型社會離我們有多遠
63、禍起西北?
64、信息透明保障公眾知情權
65、網路是把雙刃劍
66、讓世界遺產遠離商業化
67、引咎辭職:強化從嚴治政
6
69、農村私了,何時了?
70、漸行漸遠的中國節日
特別關注
71、城鄉為何兩重天
72、教育:堅持治與改並重
73、撐起義務教育的天空
74、辦分校:亂收費的合法外衣?
75、“縣一中模式”緣何受追捧
76、招生自主權應該有多大?
77、保送生:究竟還要“送”多久?
78、高考過後還考誰?
79、校園安全:再次敲響警鐘
80、高才生求職緣何失敗
81、低學歷就業為何難
82、留守孩子 渴望關愛
83、羞羞答答性教育
84、家長為何去陪讀
85 有償家教 擋不住的誘惑
86、校園為何熱衷官帽子?
時政評析
87大海嘯讓人類命運緊密相連
88、豈能給病人開這樣的偏方
89、誰對荒唐捐款負責?
90、英雄的保障在哪裡?
91、賤賣政府白條折射公信危機
92、勞模官多民少的思考
93、私裝空調竟然動用消防車
94、聲名自有他人評
95、高考過後還考誰?
96、別把“高考狀元”捧歪了
97、豈能以“官餌”招商引資?
98、素質教育緣何不受歡迎
99、不應讓“高價月餅”風光
100、我們離諾貝爾獎有多遠
101、憑什麼讓師生雨中“助興”?
102、領導憑什麼亂批條子?
103、家長為孩子送禮討官引發的思考
104、誰讓非黨員當上書記?
105、從梁柏楠盤剝霍英東說起
106、強修豪華墳墓說明了什麼?
107、由撤銷廉政賬戶所想到的
108、買“紙尿褲”乘火車的思考
109、挺起你得脊樑
110、程維高兩任秘書接連落馬的警示
文章評價
創新社會管理的啟迪之作
--評陶建群的新作《誰在製造官場應酬》
和建群相識、相知已有20餘年,雖謀面不多,但彼此也心心相印。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的《誰在製造官場應酬》,一個充滿生氣、充滿正氣、充滿銳氣、充滿理論和實踐張力的思想者形象耀然紙上。那依然散發著淡淡墨香的新書,全方位、立體化、全景式地給我們展示了在創新社會管理主題下的許多理論認識問題及方法學依據。
和建群相識、相知已有20餘年,雖謀面不多,但彼此也心心相印。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的《誰在製造官場應酬》,一個充滿生氣、充滿正氣、充滿銳氣、充滿理論和實踐張力的思想者形象耀然紙上。那依然散發著淡淡墨香的新書,全方位、立體化、全景式地給我們展示了在創新社會管理主題下的許多理論認識問題及方法學依據。
出於職業的要求和習慣,書中收錄的全部文章都是從一個個特定的新聞事件為分析研究背景,以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直面我國改革開放關鍵時期產生的各種矛盾和衝突,通過深度挖掘產生各種矛盾和衝突的根源,來揭示問題的本質。同時,相應地提出若干破解之道。其文風一改"原生態"新聞報導式的針砭時弊為既關注新聞事件本身又深度挖掘、既研究新聞背後極其複雜的價值因素又在進入思想和社會實踐的層面上升華新聞的價值作用。因此,著作中的文章既保留了鮮明的時評風格,又在激揚的文字中滲透了深邃的思想內涵。如針對權力異化、官德缺失、官場應酬、選拔任用、腐敗等問題進行的理性分析和提出解決問題的路徑、方法充滿智慧;對住房、醫療、教育、就業、城市化等諸多社會管理和民生問題真知灼見的評析,更是充滿了人性的光芒。
在選編本書的文章時作者為自己定下了三條規矩:一是對社會問題和現象的分析要努力做到岩心開掘,思想生髮;二是對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評說既要一語破的,又要注意分寸、不失偏頗;三是導向正確,觀點鮮明,貼近實際,注意實效。在我看來,已經完全達成了作者對出版本書定下的三條規矩,而且還拓寬到對產生這些社會問題和現象的本質因素的把握。
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和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社會矛盾凸顯並錯綜複雜,迫切需要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社會管理。但是,我國的社會管理與經濟發展相比相對滯後,社會管理理念、思路、體制、政策、方法等方面存在諸多不適應,加之部分領導幹部在成績面前沾沾自喜、放鬆思想改造和自我約束,導致一些有能力的幹部在謀劃發展的同時也在謀取個人權力和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敗壞了黨和政府的聲譽。由於幹部隊伍的能力、思想、道德建設與黨的"執政為民"宗旨存在一定的差距,社會管理的思路、方法存在某些明顯缺陷和部分領導的行為失范等,使得我們解決社會管理領域中存在的問題變得更加複雜、艱巨和繁重。《誰在製造官場應酬》為我們系統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方法論,現實的針對性很強,隨便列舉一些文章則可以佐證:
1、強化領導幹部的道德建設,淨化政治生態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領導幹部思想、道德建設和行為規範是關鍵。作者早在2006年前後就已經清楚地意識到加強領導幹部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在本書開篇《擺平之風腐蝕官場生態》一文中,針對某些違紀和貪贓枉法的官員不是懸崖勒馬、洗心革面、真心伏法,而是通過金錢、權力和關係網"擺平"紀檢和法務部門,繼續"撈好處"、繼續貪腐的問題。分析其"擺平"的背後乃是以公權力換私利。解決的辦法是要規範權力運行空間和強化黨紀、國法的剛性原則。在《官德缺失:拷問為官之魂》一文中,作者不是簡單地列舉某些領導幹部道德操守不佳、生活腐化的事例,而是透過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成克傑之流和形形色色的燈紅酒綠、色情腐敗現象,深刻分析了產生各種醜惡現象的思想根源、組織根源、制度根源和管理根源。提出對領導幹部的思想道德教育、世界觀改造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決不能因幹部的升遷而放寬監管條件。並提出了民眾監督、對"八小時外"監管的措施建議。針對期權腐敗、權力異化等問題,作者更是從問題的兩個端點,提出了離職追究、科學分權、民主權力保障等制度設計的解決之道,從根本上剷除滋生腐敗的土壤。針對官場應酬的普遍現象,作者提出了轉變政府工作方式、減人減事、提高效能、減少"公共消費"的思路建議。《治理商業賄賂刻不容緩》、《誰在假"紅頭檔案"之名違法行政》、《官場腐敗又有新變種》、《程維高兩任秘書接連落馬的警示》等文章,也提供了整肅政紀、規範權力、治理腐敗的措施。
2、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和發展觀
在《舉債搞政績:官員升遷捷徑》一文中,作者針對不少基層幹部為了升遷尋找快出政績的捷徑,不顧實際情況、發展水平和約束條件,違反規律上項目、不惜舉債搞建設,讓許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拖垮了當地財政,使地方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為了還債長期拖欠職工的工資,甚至採用亂收費、亂攤派等方式侵占農民及民眾的利益,導致產生了一些群體性事件,影響社會穩定和人民民眾的正常生活。文章所列舉的安徽某貧困縣為了讓上級領導現場參觀搞"食用菌百里長廊"、河南某新任縣委書記為了"創造"出彩的政績不顧能源短缺硬性要求鄉鎮搞"燈光工程"、福建某市為了建設模範"小康村"舉債建別墅令村民無力償還貸款等幾個典型案例,讀起來如同發生在今天,特別堵心和痛心。杜絕政績工程除了需要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外,改革和完善幹部的選拔任用制度,把對幹部任用的決定權交給人民民眾也非常關鍵。同時,還要清除上級黨政機關的官僚主義作風,加大責任追究制度覆蓋的範圍。
面對地方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興起的招商熱潮,作者在《"政績饑渴"異化招商引資》一文中,列舉了招商引資中出現的一些極為怪異但又比較普遍的現象。如"重外資、輕內資",即對外來投資者不加信譽考察盲目引進,結果中了騙局,造成惡劣影響,也使當地投資環境惡化;用"官餌"招商引資,也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採用的"政策"。如甘肅某縣規定只要在該縣投資1000萬元以上,就可以享受副縣級待遇,投資300萬元以上、年內2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法人代表,符合相關條件的聘用到經濟部門兼職,發給副科級四檔基本工資。這那裡是招商引資,分明是在製造新的"紅頂商人"。令人遺憾的是,在時下並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和解決。究其原因,仍然是幹部的"政績"心態、短期行為作祟。任其繼續存在,只能對地方長期的經濟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同時也一定會惡化當地的投資環境。招商引資必須實現從"以物為本"招商,轉向基於滿足人民民眾幸福生活需求的"人本招商"模式。
3、推進政治透明
創新社會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是政治透明和實現社會管理的載體完善。作為資深的新聞工作者,作者始終關注信息技術、網路時代和其它社會管理載體,對社會管理、領導行為方式的調整和改變。作者在《網路行政推進政治透明》一文中,透過海南省臨高縣縣長符永以縣長的真實身份上網徵求網民對政府工作意見,引發縣長"網路行政作秀"和"網路行政是政治文明體現"之爭。在綜合分析了正反兩個方面的意見後,作者旗幟鮮明地表示:應該"讓透明政府踏上網路快車",在與民眾的互動中促進政府工作作風的轉變,在引導市民通過網路等媒體方式參政議政中,行使監督政府工作權力,促進陽光行政和政治透明。同時,還特彆強調"官員部落格應成為政治文明的推進器",希望政府官員充分利用好網路服務於政治,讓官民溝通無障礙,從而漸進式地推動政治文明的發展。幾年後,當我們的總書記和總理都分別通過人民網和新華網公開徵求網民的意見時,特別是家寶總理感人肺腑的表白:"我從民眾的意見當中,感受到大家對於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種信心和力量。"不得不佩服建群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的睿智。特別是在我國社會管理載體仍然有較大缺陷的今天,不能不說作者的眼光具有戰略的前瞻性。這在《新聞發言人不能成了花瓶》、《信息透明:保障公民的知情權》等文章中也表達了健全新聞發布制度,推進政務公開透明,確保媒體和公眾知情權的看法。作者認為講法制、講民主、講科學等,都有一個透明的問題。唯有政治透明,才能自覺接受人民民眾監督,才能令民眾增添信任感,才能凝聚民心。
4、科學地選拔和任用領導幹部
在領導幹部的選拔和任用上,作者也表達了"破格把特別優秀的人才選上來","通過公開選拔和競爭讓優秀的基層幹部脫穎而出"的主張。《鄉官"坐直升機"衝擊政壇慣例》一文,針對一些地方在選人用人上的條條框框和"潛規則"令許多優秀人才無法脫穎而出的現象,用湖南省委將5名優秀的鄉鎮幹部直接提拔到省任處級幹部崗位的舉措,詮釋了中共中央關於《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 "建立科學規範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機與活力、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選人用人機制"思想。從基層選拔省廳幹部,折射選人用人的新理念,具有積極的幹部選拔和任用導向作用,也有利於激勵優秀人才流向基層工作,增強公務員隊伍的活力。
在以GDP作為衡量領導幹部政績重要依據的評價環境下,作者在《考核指標之變:新政績觀浮出水面》一文中,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把環境保護、節能降耗、社會的和諧程度、民眾的幸福感、公民的滿意度作為評價領導幹部政績的標準,並探索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在《選拔任用趨緊官員"過關"漸難》一文中,提出了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幹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在《改革創新立法折射用人新導向》中,又提出要通過制度化和法制化的手段,保障黨政領導幹部的選任,同時也要寬容探索性改革的失敗。因此,對領導幹部的評價既需要科學又需要規範。
5、維護民眾利益,協調利益關係
維護民眾利益,是中央領導同志經常告誡各級領導謹記於心、落實於行的重要事項,也是當前創新社會管理必須要做到和處理好的兩個問題。但是,近年來我們的一些基層官員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權力和"智慧",採取各種貌似合法的不正當手段侵占民眾利益,引發各類矛盾糾紛和群體性事件,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和人民民眾安居樂業。在《變相攤派何時休》一文中,作者根據《中國青年報》相繼報導的山西某縣因修路沒錢下紅頭檔案讓該縣的幹部職工"捐獻"一個月工資,河南某縣借辦教育、搞綠化、搞城建等名義向幹部職工強行集資等事件為背景,深刻分析了在不良政風的異化下,以"政治任務"的名義侵犯公民利益的思想根源:是特權意識膨脹、民眾觀念淡薄、協調利益關係能力低下,為了個人利益和所謂的政績濫用政治資源。
在《暴力行政的背後》一文中,作者針對地方公路建設、城市建設中的征地和拆遷問題,在沒有對農民耕地進行補償和居民房屋進行補償及安置的情況下,分別採用毀地、毀苗、毀房、毀物、拳腳、棍棒,甚至動用警力、羅織罪名拘捕等非法暴力手段強行征地和拆遷。使原本應該是一件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和一項項為民解困的德政工程,在暴力行政下演變成與民爭利的"害民"工程。其暴力行政的背後牽連的往往是行政的腐敗和公共權力的部門化、公共利益的個人化,對主要領導者個人,往往還隱藏著政績和撈取不義之財的雙重利益取向。其後果不僅是對普通百姓人身、財產的傷害,還有對社會秩序、公平正義的扭曲,對社會倫理、價值觀的消解,對政府權威、政府信用的侵蝕。對侵犯民眾利益的暴力行政行為,作者2003年就在中央級主流媒體進行了系列的報導和系統的分析,但在以後的幾年時間裡並沒有引起各級政府足夠的重視,暴力拆遷的問題愈演愈烈,終釀成一系列流血和自焚等極端惡性事件。害國、害民,最終還是害己。建群的關於維護民眾利益,消除暴力行政行為的觀點,今天讀起來仍然有振聾發聵之效。這也充分說明了在社會管理中,完善民眾利益訴求表達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對於維護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保障人民民眾幸福、安康的生活何等重要!
6、關注民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實現社會良性運轉的穩定性、連續性和長期性,是要通過完善的公共服務來不斷滿足人民民眾的新需求、新標準、新期待。作為一名有社會責任感和具備相當研究能力的學者型新聞工作者,建群對完善我國公共服務體系有比較獨到的見解,但關注的熱度主要還是集中在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與民生十分密切的幾個方面。
也許是早年從事教育工作的緣故,作者對我國教育事業的關注熱度一點也不減當年,並且能夠跳出教育,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廣闊視野再度審視教育改革發展的得與失、是與非。
在《城鄉為何兩重天》中系統分析了城鄉"二元"結構導致的教育鴻溝,呼籲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認為"義務教育的本質,是要讓每一個孩子同樣擁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並實現平等性、全民性、普及性的必然要求。"很高興,建群和部分學者呼籲的均衡教育理念,幾年後出現在新任教育部長袁貴仁的施政演說和黨中央國務院的檔案中。對"教育產業化"和亂收費的問題,作者通過《教育:堅持治與改並重》、《辦分校:亂收費的合法外衣》等文章,表明了堅決杜絕教育產業化的態度,提出了杜絕亂收費的辦法。
在對待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子女上學難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上,作者也傾注了特別的關愛。在《留守孩子渴望關愛》一文中,作者通過多個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和成長環境案例的剖析,呼籲政府、社會一同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今天,當數以千萬計留守兒童教育和農民工子女上學難問題,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我們當然不能忘記多年來為解決留守兒童和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而奔走呼號的人們。
在《撐起義務教育的天空》一文中,作者也毫不吝嗇地把那份音樂詩人的情懷,獻給了無數默默奉獻的鄉村教師。讀著他們的故事,心中也激盪起唱一首讚歌的衝動。品讀了建群在本書中收錄的其它十幾篇從不同角度看教育的文章,我深有感慨:只有滿懷著對我國教育事業熱愛的不老之心,才可能有這樣一份特別的關注。
閉卷而思,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在了一個新的、極其關鍵的攻堅點上,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是尋找下一個改革制高點的關鍵。讀一讀《誰在製造官場應酬》,對於我們正確把握和處理髮展中可能產生的矛盾和問題,有一定的啟迪和幫助。從這個意義上說,《誰在製造官場應酬》是一部難得的啟迪社會管理的著作,它能夠促使我們在社會管理的各個領域進行發散性思考。如果要提一些意見的話,那就是希望建群在未來的採訪和研究中,把書中眾多零散的、閃光的思想和觀點,分成不同的專題,進行系統的升華和理論的再認識,並且上升到影響頂層制度安排和政策設計的高度。因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需要更多的破題之作。如果能夠有這樣的寫作計畫,筆者期待能夠為建群的新作再作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