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鎮

陶山鎮

陶山鎮是浙江溫州地區聞名遐邇的果蔗之鄉,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位於瑞安市中西部,南朝齊梁間號稱“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隱居於此,並因此而得名。隨著桐嶺背隧道工程、瑞楓公路改建工程及溫福鐵路等大交通網路建設的實施,陶山鎮作為江北城鎮連綿發展軸中心鎮的地位不斷顯現,並將逐步融入到溫州大經濟圈中。陶山鎮面積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萬人,轄41個行政村,3個居民區。2005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08億元,同比增長21.9%;外貿出口交貨值3.48億元,增長28%;財政收入4400萬元,同比增長8.1%;人均收入為5905元,同比增長8.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陶山鎮
  • 外文名稱:Taoshan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浙江溫州
  • 下轄地區:122個行政村,3個居民區
  • 政府駐地:浙江溫州區陶山鎮河南村
  • 面積:46平方公里(2007年)
  • 人口:4萬人(200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歷史文化,人口數據,經濟,綜述,農業,工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文化事業,地方名產,陶山甘蔗,陶山角粽,

建制沿革

明嘉靖時為屬集善鄉二十九、三十、三十四、三十五都。
陶山鎮街區陶山鎮街區
民國時期為北區區署駐地;
民國20年(1931)稱陶山鎮;
民國32年析置陶山、豐和、白雲3鄉;
1935年合併稱陶山鄉;
1949年復析陶峰、豐和、白雲3鄉;
1956年3鄉合併為陶峰鎮;
陶山鎮行政區域圖陶山鎮行政區域圖
1959年為陶峰管理區;
1961年為陶峰人民公社;
1984年復置陶峰鄉;
1985年撤鄉設陶峰鎮;
1992年豐和鄉併入,改稱陶山鎮。
民國時期為北區區署駐地,1949年至1992年為陶山區區公所駐地。
2011年,撤銷碧山鎮、桐浦鄉荊谷鄉,併入陶山鎮。
2015年,行政區劃後調整後,增設桐浦鎮,現陶山鎮下設3個片區、轄122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陶山鎮位於溫州市區西北15.1公里。東鄰桐浦鄉碧山鎮;西南臨金潮港,北與福泉林場相連;面積46.7平方公里,轄4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河南村。

歷史文化

陶山鎮歷史悠久,陶峰為飛雲江沿岸古聚落群之一,南朝齊梁時,政治家、藥物學家和道教思想家陶弘景曾在嶼山(又稱木魚山、市山、寺山)、福泉山隱居,從事煉丹、研究中草藥,進行著述,後人為紀念陶弘景,稱嶼山為陶山。南宋以來,陶山因地扼金潮港、飛雲江和瑞安、平陽至永嘉(今頤海區)西線古道要津,而成為農村商貿集鎮。建於南宋的鎮中心八卦橋,為古道的重要橋樑,至今保存完好。
陶山鎮農業陶山鎮農業

人口數據

陶山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2555
16695
15860
家庭戶戶數
8821
家庭戶總人口(總)
32178
家庭戶男
16401
家庭戶女
15777
0-14歲(總)
6553
0-14歲男
3500
0-14歲女
3053
15-64歲(總)
22921
15-64歲男
11742
15-64歲女
11179
65歲及以上(總)
3081
65歲及以上男
1453
65歲及以上女
162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8686

經濟

綜述

全鎮1000萬元產值以上的企業15家,億元產值以上的4家,星級企業7家。陶南工業園區繼續發揮產業區域優勢,帶動行業整體發展。花園底工業標準廠房投入使用,產業區域集聚度得到提高。實現躍進鍛造公司與義大利企業合作,契約利用外資300萬美元。光裕、時代鑄造、三星防腐、市鍛壓廠等4家,投入585萬元用於技改,促進了企業技術更新和生產能力提高。
陶山鎮道路陶山鎮道路
實現水稻種植1.4萬畝,總產4202噸,被評為市糧食生產先進單位。拋荒土地的復耕複種工作力度加大。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新增綠色無公害基地4個,新增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4種,建立了溫莪術生產基地並穩步推進GAP認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蛇排河治理和千庫保全工程、趙山渡北取水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趙山渡南取水工程;新建三面光渠道800米,修理機埠17座,修理水閘3座;疏浚河道6000多米,清理土方5萬立方米,並及時妥善處理了兩岸河泥。
完成瑞楓路河西段路面硬化工程;全年投資1779.5萬元,完成了塘上至岩頭、沙三至航蒲、陶馬路至上岙等5條康莊公路,霞林中心路、陶峰雲霧路、龍斗中心路等多條民間道路建設,總計24.6公里。實施“清垃圾、拆棚架、還綠地、塑形象”活動,制止占道經營行為,拆除各類違章建築29處,違章面積5639平方米。實施“千村整治、百村示範”工程,正式啟動8個村,其中榮垟村通過了“千百工程”驗收,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陶山鎮

農業

主要種植水稻、番薯;經濟作物有花生、黃豆、甘蔗、薑黃,特別是陶山果蔗,質松汁甜名聞退邇。2005年全年實現水稻種植1.4萬畝,總產4202噸,被評為市糧食生產先進單位。拋荒土地的復耕複種工作力度加大。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新增綠色無公害基地4個,新增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4種,建立了溫莪術生產基地並穩步推進GAP認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蛇排河治理和千庫保全工程、趙山渡北取水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趙山渡南取水工程;新建三面光渠道800米,修理機埠17座,修理水閘3座;疏浚河道6000多米,清理土方5萬立方米,並及時妥善處理了兩岸河泥。進行厚皮甜瓜西博洛托、大果少籽彌猴桃、補腎草等新品種試種,其中補腎成功申報為“浙江省無公害農業產品”標誌;創辦2個農業示範基地;鄭宅村大棚種植櫻桃蕃茄基地和前途村甘蔗示範基地。

工業

工業經濟成長迅速,逐步形成了以針織、鑄造、鍛壓為主導的工業經濟格局,鑄造、鍛壓業已成為陶山的傳統產業,針織業作為特色產業,成功打入歐洲市場。陶山鎮1000萬元產值以上的企業15家,億元產值以上的4家,星級企業7家。陶南工業園區繼續發揮產業區域優勢,帶動行業整體發展。花園底工業標準廠房投入使用,產業區域集聚度得到提高。實現躍進鍛造公司與義大利企業合作,契約利用外資300萬美元。光裕、時代鑄造、三星防腐、市鍛壓廠等4家,投入585萬元用於技改,促進了企業技術更新和生產能力提高。企業生產勢頭強勁,年產值超1000萬元的企業有15家,其中光裕針織有限公司產值超過3億元;光裕、新潮、時代鑄造、國新、碧星等5家企業申報星級企業;在鞏固金橋、河西二個老工業基地的同時,充分發揮陶南工業園區的地域優勢,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向工業園區集聚,並加快花園底標準廠房建設。
特產特產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07年,有中國小11所,1996年在校學生4653人,教師286人;醫院2所,幼稚園3所。

醫療衛生

全鎮有10760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切實解決生活困難的退伍及現役軍人的住房問題;按時向定補對象發放優撫款,累計發放35萬元;全鎮列入最低生活保障313戶,其中當年新增41戶,每月共發放經費32萬多元。
文化教育文化教育

文化事業

體育和文化娛樂活動紮實開展。三.八婦女節組織全鎮婦女幹部開展拔河、跳繩比賽;五·四青年節組織鎮幹部開展登山比賽;6月份組織代表隊參加全市首屆農民運動會;11月份,在鎮文化活動中心舉辦象棋、桌球等體育比賽並免費向民眾開放鎮文化中心桌球、羽毛球、象棋、健身室等活動場所;向市體育局爭取5萬元的體育健身器材,在金橋、岱下兩個村增設了2個全民健身點。
陶山鎮大棚陶山鎮大棚
積極培養一批藝術骨幹人才,不定期開展民眾性文化娛樂活動,成功地舉辦13場文藝活動,其中節日文化10場,校園文化3場,豐富廣大民眾的業餘文化活動。教育事業穩步推進。在校園建設方面,爭取到1000萬元建設資金用於發展陶山教育事業;陶山鎮小調整校園總體布局規劃,完成實驗樓整體設計,啟動400米環型標準操場征地工作;陶山鎮中科技樓工程進入實質性階段;豐和國小對高年級學生實行校網撤併。在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方面,集中力量整治校園周邊網咖、電子遊戲室、音像圖書店、飲食店、流動攤點;針對陶山鎮小學生上學、放學的安全問題,每學期定期2次召開接送車車主、駕駛員會議,教育他們必須把學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嚴禁超速、超載。

地方名產

陶山甘蔗

陶山鎮境內丘陵、小盆地和飛雲江河谷平原錯綜相間,全鎮有耕地20385畝,其中一些田地沙土富沃,適合種植甘蔗,已成傳統農業經濟作物。多時千百畝的甘蔗,成片成林,蔚為壯觀。每到農曆十月砍收後銷往各地,成為出名的陶山甘蔗。

陶山角粽

南朝齊梁間號稱“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隱居此地,人稱陶公。陶公闢地種藥,以藥草為民驅疫療疾。自此地方百姓每逢端午,便用陶公所教的藥草煮粽,以防病健身。《江南靖士詩稿·端午陶山品粽》詩:“五日山村鮮角粽,褪繩解箬氣猶溫。淡黃應漬陶公草,膏飯舌翻香陣噴。”正是這種習俗的記載和反映。陶山角粽加工生產,已成當地農民的一種經濟產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