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土

陶土

陶土 (syderolife) 一種陶瓷原料。礦物成分複雜,主要由水雲母、高嶺石、蒙脫石、石英及長石所組成的粉砂一砂質粘土。化學成分與一般粘土相似。與高嶺土、膨潤土相比,Al2O3含量較低,SiO2、Fe2O3含量較高。常呈淺灰色、黃色、紫色。其吸水性、吸附性、加水後可塑性中等,乾燥和燒結性能較好,可供製造陶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土   
  • 外文名:syderolife
  • 拼音:táo tǔ
  • 組分:以Al2O3、SiO2、Fe2O3為主
  • 分類:甲泥、白泥、嫩泥
  • 用途:製作陶器
詞語解釋,基本概念,特性,陶土分類,甲泥,白泥,嫩泥,宜興陶土的套用,

詞語解釋

新唐書·百官志三》:“甄官署。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琢石、陶土之事;供石磬、人、獸、碑、柱、碾、磑、瓶、缶之器,敕葬則供明器。”
2. 燒制陶器或粗瓷器的高嶺土。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二章第二節:“每群陶窯中間有一個灰土廢物坑,附近還有一個儲存陶土的坑。”

基本概念

陶土是陶器原料。礦物成分複雜,主要由高嶺石、水白雲母、蒙脫石、石英和長石組成。顆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砂粒、粉砂和粘土等。具吸水性和吸附性,加水後有可塑性。顏色不純,往往帶有黃、灰等色,因而僅用於陶器製造。
陶土主要用作燒制外牆、地磚、陶器具等。
陶土資源主要分布在小橫山一帶。含礦層位主要是白堊系上部粉砂質粘土,第三紀殘坡積、沖坡積,第四繫上更新統戚嘴組粉質粘土。礦床(點)取樣分析:含二氧化矽65.18-71.86%,三氧化二鋁15.02-17.99%,三氧化二鐵3.27-6.61%,氧化鈣0.75-1.68%,氧化鎂0.89-2.07%,燒失量4.19-6.20%。

特性

1、優異的抗凍融特性:在吸水率達到10%的情況下,瓷質磚在-15℃時凍融三次已經全部凍裂,而陶磚卻可以在-45℃的環境下凍融50次不出現裂痕。
2、良好的抗光污染性能:陶磚能夠將90%以上的光全部折射,對保護人體視力、減少光污染有很好的作用。
3、良好的吸音作用:由於陶磚通體富含大量均勻細密的開放性氣孔,故能將聲波全部或部分折射出去,取到室外降低噪音,室內消除回音的效果,是創造城市優良居住環境的絕佳材料。
4、良好的透氣性、透水性:陶磚透氣、透水的優越性在綠色文明的今天得到充分的展示,其古樸的韻味與自然景觀相融合,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對話。
5、良好的耐風化耐腐蝕性:隨著工業污染的加重,雨水中的酸性一天天在增加,很多建築材料因為無法接受這個考驗而被淘汰。純天然的加工工序使得陶磚本身只含有少量的化學雜質,其內部結構也不易受到酸雨的影響,陶土抗鹼腐蝕性的特性更的其他材料無法與之相比的。

陶土分類

陶土是陶瓷生產的主要原料,按其性質、性能、顏色,習慣上分為甲泥、白泥、嫩泥三大類,紫砂泥通常夾雜在甲泥礦層內,因此又稱為“岩中岩”、“泥中泥”。

甲泥

黃龍山甲泥礦區位於宜興丁蜀鎮西北,是由黃龍山、青龍山和黃龍村三個礦段組成的綜合性大型陶土礦床,B+C+D儲量2700多萬噸,是本山甲泥、東山甲泥、西山甲泥、紫砂泥、烏泥和綠泥的重要產區。礦體賦存於泥盆繫上統五通組和石灰系下統高驪山組地層中,呈層狀產出,其層位穩定,主礦體厚度變化不大。其中五通組上段由3—6個礦體組成,總厚度41.94米,平均厚度6.99米。礦體產狀與地層產狀一致,工程控制長度大於3000米,斜深200米以上。高驪山組下部,由2—5個礦體組成,總厚度30.24米,平均厚度6.05米,礦體變化較大。
五通組是本山甲泥、紫砂泥、綠泥、紅泥的賦礦層位,礦體埋藏較深,無夾石;高驪山組是東山甲泥、西山甲泥的賦礦層位,礦體埋藏較淺,但有夾層。甲泥的主要礦物成分為水雲母,並含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碎屑及鐵質等,多為紫及灰紫色的斑點狀含泥粉砂岩和粉砂質泥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及結合能力,坯件乾燥與燒成時收縮率較小,燒結溫度範圍較寬,泥漿性能良好,是生產大件陶器和注漿產品的原料。

白泥

南山白泥礦區位於宜興丁蜀鎮南3公里處,寧杭公路經過礦區北側,水陸運輸方便。該礦區由3—4個白泥礦體組成,礦體呈層狀,賦存於泥盆繫上統五通組中段及下段石英砂岩中,礦體厚度一般2—3米,最厚可達7米,最薄0.3—0.5米,C+D級儲量100多萬噸,已開採。白泥的主要礦物成分為水雲母、葉臘石、高嶺石、石英及雲母碎屑、鐵質等。

嫩泥

香山嫩泥礦區位於宜興丁蜀鎮西3公里處,礦體呈透鏡體,賦存於二迭繫上統龍潭組上段地層中,屬沉積風化型礦床,上覆地層為第四系沖積層,厚3—15米,適宜露天開採。其中,土黃色、磚紅色嫩泥厚7.16米,灰白夾紫紅色條帶嫩泥厚2.88米,紫紅色、灰白色嫩泥厚7.36米,另一種黃灰色砂質頁岩厚3.15米。整個礦體平均厚度7—9米,工程控制長度1000米,寬度50—100米。嫩泥的主要礦物成分為水雲母、高嶺石、多水高嶺石、石英,雜質成分有鐵質及雲母碎屑。嫩泥閒風化程度較好,顆粒細,具有比較好的可塑性與結合能力,成型性能及乾坯強度良好,是日用陶、均陶、建築園林陶常用的結合黏土。
嫩泥礦體接近地表,適宜露天開採。南於採掘方便,礦區周圍農民常自采白賣,以謀生計。
宜興陶土的化學成分,見下圖:
化學成分化學成分

宜興陶土的套用

宜興歷來以生產陶器為主,這是由它的資源條件所決定的。從歷次宜興陶土的化學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到,除白泥的含鐵量較低,在1~2%左右外,其餘如嫩泥含鐵量在8~7%範圍內波動,甲泥和紫砂泥含鐵量在6~9%範圍內波動,個別層位有高達11~12%的。這就注定以當地原料焙燒的製品必然是有色的陶器或炻器,不可能是潔白的瓷器。有色的陶器照樣美麗可愛。當地人民自古以來就地取材,輔以卓越的製作工藝和巧奪天工的造型藝術,製作出大量為人民喜聞樂見的日用粗細陶器和名馳中外的紫砂工藝-品,由於就地取材,因而成本低;由於製作精美,因而售價高;這是善於因地制宜,有啥用啥,發展地方工業而且發展得很有成績的典範。
宜興陶土的礦物組成,都是以伊利石高嶺石為主,與一般以絹雲母和石英為主的瓷土相比,SiO2含量不高,而Al2O3含量較高,且也含有一定量的K2O和Na2O,所以不需配合含鋁較高的粘土礦物(如高嶺土),即可單獨成坯,如砂鍋、小型日用陶器(因常施白釉或綠釉,當地稱“白綠貨”)以及紫砂器即是如此,至於大件製品(如大缸、酒罈等),由於體大坯厚,在乾燥和燒成過程中容易變形、開裂,在燒後有時滲漏,這就不能僅僅考慮化學組成,更重要的還需多方考慮原料的物理和工藝性能,採用多種原料配方,使之取長補短,儘量滿足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一般大件製品常以兩種以上的甲泥和白泥、嫩泥等原料配合使用,其中甲泥、白泥是主體骨架,嫩泥是結合劑和燒成時的礦化劑。甲泥常以本山甲泥(產於黃龍山)和其他甲泥配合使用,因為本山甲泥的可塑性比其他甲泥差,但結合性比其他甲泥好,兩者配合起來使用,使其燒成溫度範圍變寬,白泥的顆粒較細,含鐵量較低(鐵在燒成時也起助熔作用),燒結溫度範圍也較寬;嫩泥的可塑性結合性最好,顆粒也是最細,有利於成型性能和乾坯強度,在燒成時有利於促進燒結。這些原料一起配合使用,就能相互取長補短,達到預期的性能要求。一般來說,坯體愈大,甲泥應該多用,嫩泥應該少用,有時還需外加少量熟料(廢缸片磨碎)以減小收縮,增加抵抗變形的能力。相反,坯件愈小,甲泥可以少用,嫩泥、自泥可以多用,熟料可以不用。
除日用陶器外,宜興利用當地原料生產化工工業用的耐酸陶器(其實是焰器)也聞名全國。耐酸陶器大件居多,且要求坯體緻密、吸水率低於8%,以保證能抵抗酸液的侵蝕,並要求具有一定的耐溫急變性能。所以常用本地的白泥(有時也用無錫白泥)、黃泥(與白泥相比,鐵、鉀,鈉含量略高)為主,加入一定量的熟料和長石成坯,用調節熟料和長石的加入量,來適應不同的性能要求。大致坯件愈大,熟料應該多用,且其中大顆粒的熟料應該增多,長石應該少用,反之如坯件較小,則熟料少用,熟料顆粒減少大的,增加小的,甚至全用小的,長石則可以多用。一般熟料加入量控制在15~30%範圍內,長石加入量控制在5~10%范匿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