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黎族自治縣深化“三農用水”綜合改革實施方案(試行)》是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3年3月1日印發的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陵水黎族自治縣深化“三農用水”綜合改革實施方案(試行)
- 頒布時間:2023年3月1日
- 發布單位: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印發通知,方案全文,
印發通知
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陵水黎族自治縣深化“三農用水”綜合改革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
陵府辦〔2023〕8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直屬各單位:
《陵水黎族自治縣深化“三農用水”綜合改革實施方案(試行)》已經十六屆縣政府第2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3月1日
(此件主動公開)
方案全文
陵水黎族自治縣深化“三農用水”綜合改革實施方案(試行)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治水興水的決策部署,錨定全省打好“六水共治”攻堅戰目標任務,結合陵水縣農村集中供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農業用水(以下簡稱“三農用水”)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落實全省“六水共治”攻堅戰總體部署,在全縣“三農用水”領域開展用水綜合改革。以節水、減排、減污為目標,以落實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實施農村污水處理及農業用水精準補貼、推動農村集中供水水費收繳為突破口,做好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協調,完善政策措施,強化監督考核,推動全縣“三農用水”走上集約節約之路。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先予後取。根據縣級財政狀況和相關收費標準,合理匡算全縣“三農用水”縣級財政可負擔的獎補規模和可收取水費規模,實行獎補和收費“兩條線”管理。
2.堅持市場調節。落實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推進農村用水價格、生活污水處理收費和農業水價改革,對“三農用水”實行定額管理、超額加價、節約獎勵,發揮價格槓桿作用,促進節水減排減污。
3.堅持惠農導向。統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既充分保障農村居民合理用水權益,又不加重農民負擔,還能調動農戶主動節水減排的積極性,在提升農村、農業用水效率效益的同時,最大限度保障糧食安全。
4.堅持監督與激勵並重。構建“三農用水”綜合改革目標責任考核機制。以鄉鎮為單元,明確責任主體和責任區域,將考核結果與財政補助資金掛鈎,建立健全監督考核與激勵約束機制。
5.“三農用水”綜合改革政策性強、涉及面廣、老百姓關注度高,改革推進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需要邀請第三方對改革進行驗收評估,根據驗收評估結果對方案的補償機制等內容逐步最佳化、調整和完善。
(三)改革目標
2023年啟動全縣“三農用水”綜合改革。出台縣級財政可負擔、用水主體可接受、市場作用可發揮、改革制度可持續的用水激勵約束制度,2023年“三農用水”綜合改革在全縣推行。農村污水處理費用計入農村供水價格統一徵收,基本實現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價”目標,農村供水管理與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用水財政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基本建立,初步形成財政補貼先行發放、水費收繳足額到位的良性運行機制。污水管網尚未覆蓋的村莊暫不實施,待管網完善後即可實施。
二、主要任務
(一)建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財政定額補貼機制
1.補貼主客體。陵水縣級財政安排專項補貼資金,對所有在城鄉一體化供水範圍、5處萬噸以上、2處千噸萬人、5處百噸千人農村規模水廠覆蓋的農村用水戶,實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費定額補貼。
2.補貼標準。按照農村居民生活用水130L/人·天、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費0.85元/噸等定額基礎資料,核算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費補助標準。縣級財政按農村居民40元/人·年的標準實行補貼。補貼資金以上述補貼標準計算所得的金額為基數,結合各鄉鎮水務工作年度考核結果,核定撥付到鄉鎮。2023年按全額補貼,2024年起往後每年考核優秀鄉鎮補貼基數的100%,合格鄉鎮補貼基數的80%,不合格鄉鎮補貼基數的50%,連續2年考核不合格則取消補貼。
3.補貼程式。以行政村為單元,以各村和農村生活污水第三方運維單位簽訂的契約戶數為基準,按照村組登記申報、技術部門核查、張榜公示、民眾監督的程式進行。村委會登記審核本村享受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費財政補貼的農戶名單,並以戶為單位張榜公開公示後,上報所在鄉鎮。各鄉鎮對轄區內行政村上報的補貼名冊進行審核、公示後,上報縣水務局。
縣水務局對各鄉鎮上報的數據進行匯總、審核,並根據各鄉鎮水務工作年終考核結果核定補貼基數。縣財政局根據核定的補貼名冊、標準和額度,將補貼資金撥付至鄉鎮。鄉鎮按照核定的標準分配至各行政村,及時足額兌付到農戶。
(二)建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費徵收機制
1.徵收範圍。在目前縣城、鄉鎮污水處理費徵收範圍的基礎上進一步擴面收費,對所有在城鄉一體化供水範圍、5處萬噸以上、5處千噸萬人、2處百噸千人農村規模水廠覆蓋的農村用水戶徵收污水處理費,具體徵收擴面範圍見表1。
2.徵收標準。參考《海南省城鎮污水處理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海南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指引》《海南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狀況評價方法(試行)》《陵水黎族自治縣鄉鎮污水處理費徵收工作實施方案》等檔案,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收費標準為:農村居民用水每噸徵收0.85元污水處理費,非居民用水每噸徵收1.2元污水處理費。
3.徵收方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費的主管單位是縣水務局,各鄉鎮對轄區內農業水費收取工作負總責,為降低徵收成本,實現應收盡收,由縣水務供水有限公司、海南雅居樂水務有限公司在管轄區域範圍內在收取水費時一併代征,代征手續費按徵收污水處理費的2%計提。
4.徵收計量。農村使用自來水的單位和個人,其用水量以水錶顯示的量值為準。農村自打水井的單位和個人有水錶的,其用水量以水錶顯示的量值為準;農村未安裝水錶或水錶不能正常使用的,其用水量按取水設施額定流量每日運轉24小時計算。農村建設施工臨時排水、基坑疏乾排水已安裝水錶的,按水錶顯示的量值計征污水處理費;未安裝水錶或水錶不能正常使用的,按施工規模定額徵收污水處理費。
水廠名稱 | 隸屬關係 | 覆蓋區域 |
青山水廠 | 陵水黎族自治縣水務供水有限公司 | 青山水廠供水能力已達10萬噸/天,實際供水量約6萬噸/天。供水範圍為椰林鎮、光坡鎮、提蒙鄉、三才鎮、香水灣、黎安鎮部分村莊等,現狀供水戶數約51848戶,供水人口約22.96萬人(不含流動人口)。 |
清水灣水廠 | 海南雅清水務運營有限公司 | 清水灣水廠總占地面積約4萬㎡,設計供水能力約10萬噸/天,實際供水量約6萬噸/天。供水範圍主要有清水灣、新村鎮、英州鎮及土福灣,現階段供水人口達12.7萬人(不含流動人口)。 |
桃源應急水廠 | 陵水黎族自治縣水務供水有限公司 | 桃源應急水廠2018年1月建成,設計供水規模1.5萬噸/天。實際供水量約1.2萬噸/天,作為青山水廠補充水源,與青山水廠併網供水,供水總人口約為5.5萬人。 |
文隆水廠 | 陵水黎族自治縣水務供水有限公司 | 文隆水廠2018年二期擴建,設計供水規模2萬噸/天,供水範圍包括隆廣鎮、文羅鎮及南平農場等15個村委會113個自然村及41個連隊,現狀供水戶數約6747戶,供水總人口約2.99萬人。 |
本號水廠 | 陵水黎族自治縣水務供水有限公司 | 本號水廠二期擴建2021年10月竣工,設計供水規模1.86萬噸/天,供水範圍為本號鎮鎮區及周邊21個村委會(129個自然村)、提蒙鄉遠景村委會,現狀供水戶數約5432戶,供水範圍總人口為2.4萬人。 |
田仔水廠 | 陵水黎族自治縣水務供水有限公司 | 田仔水廠設計供水規模為2000噸/天,實際供水量約1500噸/天,供水範圍為英州鎮田仔村委會、廖次村委會、母爸村委會、高土村委會部分自然村以及隆廣鎮的廣坡村委會、丹錄村委會,兩個鎮總計6個村委會62個自然村,現狀供水戶數約1923戶,供水人口約8520人。 |
嶺門水廠 | 陵水黎族自治縣水務供水有限公司 | 嶺門水廠2018年5月完成技術改造擴建後,供水規模從原來的800噸/天提高到1800噸/天,實際供水量約1000噸/天,供水範圍包括嶺門農場場部、嶺門區、木棉區、新華區等3個作業區及嶺門中學,共17個生產隊,現狀供水戶數約1919戶,供水總人口約8500人。 |
群英水廠 | 陵水黎族自治縣水務供水有限公司 | 群英水廠設計供水供水規模為1000噸/天,供水範圍為4個村委會31個自然村。 |
吊羅山水廠 | 陵水黎族自治縣水務供水有限公司 | 吊羅山水廠設計供水規模1000噸/日。實際供水量約600噸/日,供水範圍為吊羅山片區及1個自然村(南喜村),現狀供水戶數約190戶,供水人口約為2100人。 |
邊頭水廠 | 陵水黎族自治縣水務供水有限公司 | 邊頭水廠設計規模1200噸/日,供水範圍包括嶺門居邊頭紅一、邊頭紅二、邊頭紅三、邊頭紅四、邊頭紅五、邊頭紅六、邊頭紅七等生產隊,現狀供水戶數約419戶,供水人口約1858人。 |
黎躍水廠 | 陵水黎族自治縣水務供水有限公司 | 黎躍水廠設計供水規模200噸/天,實際供水量約180噸/日,供水範圍為黎躍村委會9個自然村和3個農村聯隊,現狀供水戶數約380戶,供水人口約為1684人。 |
大里水廠 | 陵水黎族自治縣水務供水有限公司 | 大里水廠設計供水規模為160噸/天。實際供水量約150噸/天,供水範圍小妹村委會和什坡村委會共4個自然村、6個村小組,現狀供水戶數約366戶,供水總人口約1620人。 |
(三)建立農業用水財政精準補貼機制
1.補貼主客體。陵水縣級財政安排專項補貼資金,對地表水定額灌溉的種植糧食作物(包括早稻、晚稻)和瓜菜的用水農戶,包括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實行補貼。種植熱帶林果等經濟作物的和利用地下水灌溉的暫不予補貼。
2.補貼標準。根據《陵水縣農業灌溉用水分區定額控制標準及其考核方法(試行)》(陵水務函〔2018〕210號)《關於陵水黎族自治縣農業用水價格標準及有關事項的通知》(陵物價〔2018〕178號)等檔案要求,區分早稻、晚稻和瓜菜,按畝補貼,具體標準如下。
分類 | 早稻 | 晚稻 | 瓜菜 |
畝均定額(m/年·茬) | 306 | 144 | 145 |
水價標準(元/m) | 0.09 | ||
畝均水費補貼(元/年·茬) | 27 | 13 | 13 |
補貼資金以上述補貼標準計算所得的金額為基數,結合各鄉鎮水務工作年度考核結果,核定撥付到鄉鎮。考核優秀鄉鎮補助基數的100%,合格鄉鎮補助基數的80%,不合格鄉鎮補助基數的50%。
3.補貼程式。各行政村負責調查統計轄區享受農業用水財政精準補貼的年度種植基本情況、補貼對象基本信息,在村務公開欄公示無異議後報所在鄉鎮,同時做好資料備份存檔,便於核查;鄉鎮嚴格按照補貼條件,對申報材料審核確認,由經辦人、負責人簽字蓋章後,一併上報至縣水務局。
縣水務局組織人員對補貼對象相關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抽查,經審核確認後,結合各鄉鎮水務工作年終考核等級,確定年度補貼基數,作為年終農業用水財政補貼發放的基礎核算依據。縣財政局根據核定的補貼名錄,將補貼資金統一發放鄉鎮,鄉鎮按照核算結果將補貼資金分配至各行政村,確保補貼資金精準發放到農戶手中。
(四)建立農業用水水費徵收機制
1.徵收範圍。涵蓋陵水縣所轄行政區域的4箇中型灌區:小妹灌區、西南灌區、小南平灌區和梯村灌區,不在範圍內的可參照執行。
2.徵收標準。結合陵水縣農業用水實際、種植特點和水價標準,按照早稻、晚稻、瓜菜、經濟作物和熱帶林果4大類,實行按畝徵收,具體標準如下。
分類 | 早稻 | 晚稻 | 瓜菜 | 經濟作物和熱帶林果 | ||||||
畝均定額(m/年·茬) | 306 | 144 | 145 | 甘蔗 | 香蕉 | 芒果 | 荔枝 | 鳳梨 | 龍眼 | 蓮霧 |
230 | 160 | 90 | 70 | 70 | 75 | 330 | ||||
水價標準 (元/m) | 0.09 | 0.15 | ||||||||
畝均水費 (元/年·茬) | 27 | 13 | 13 | 35 | 24 | 14 | 10 | 10 | 11 | 50 |
3.徵收計量。各行政村每年年初負責協商各用水戶,統計當年擬種植的作物種類和面積,各鄉鎮負責匯總審核。陵水縣小妹水利管理所、小南平水利管理所、西南平水利管理所和梯村水利管理所,按照灌區覆蓋的行政區劃範圍和統計上報的農業種植計畫,根據《海南省用水定額》(DB46/T449-2021)標準,擬定年度用水計畫,做好灌溉供水範圍內不同片區的水量分配工作。根據灌區實際和用水計量設施條件,將灌溉定額範圍內的水量因地制宜逐級分配至鄉鎮、村、組或戶,並作為當年水費定額徵收或超額用水累計加價收費的依據。鼓勵實行“一把鋤頭放水”“集中統一管水”,努力達到明顯的農業節水減排效果。
4.分檔水價。在實行農業用水定額管理的基礎上,按照定額管理、超用加價的原則,執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實行分檔水價。用水量分為三檔,第一檔水量為用水定額,超定額20%(含)以內部分為第二檔水量,超定額20%以上的部分為第三檔水量,各檔加價標準按照1:1.2:1.5執行。
5.徵收方式。縣水務局是全縣行政區域內農業水費收取的行政主管部門,各鄉鎮對轄區內農業水費收取工作負總責,各村要認真落實農業水費的計費面積、作物種類,按照規定的收費標準,計算農戶應繳的農業水費,實行水費徵收公開公示制度,自覺接受用水戶的監督。種植面積實行年度動態調整機制,每年10月底前各鄉鎮負責科學、全面核定當年轄區內作物種植結構、種植面積、應收水費等信息,並報縣水務局和縣農業農村局備案,作為當年徵收水費依據。由縣水務供水有限公司、海南雅清水務運營有限公司在管轄區域範圍內代為徵收。
(五)建立健全農村集中供水水費收繳機制
為提高廣大民眾節約用水意識,建立健全農村集中供水工程良性運行管護機制,確保民眾都能用上“健康水”“優質水”“放心水”,全縣按“誰用水誰付費”的原則,全面實行農村集中供水水費收繳工作。
1.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行政區域內農村供水工作的組織領導,承擔轄區農村供水工程正常運行和供水安全的屬地管理責任,包括牽頭督促轄區村居嚴格按規定要求落實水費收繳工作。
2.農村供水工程(設施)所在地村委會為本村居供水管理責任單位,承擔村居供水安全和水費收繳主體責任,落實村居供水管理及其水費收繳相關工作。水費收入按照農村集中供水水廠管轄區域範圍統一交入縣水務供水有限公司或海南雅居樂水務有限公司。
3.縣水務局負責對各鄉鎮落實農村集中供水水費收繳情況開展監督檢查,檢查結果作為鄉鎮水務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與鄉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及農業用水財政補貼基數相掛鈎。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推進“三農”用水綜合改革擺在重要位置。縣水務局會同縣財政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建立“三農”用水綜合改革聯席會議機制,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共同推進方案落實。鄉鎮黨委要落實直接責任,鄉鎮黨委書記和黨委領導班子成員等要包村聯戶,定期向縣委、縣政府報告推動“三農”用水綜合改革實施進展及成效。
(二)健全考核機制。縣水務局作為深化“三農用水”綜合改革的牽頭部門,要把推進“三農”用水綜合改革進展情況納入鄉鎮水務工作年終考核。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鄉鎮水務工作年終考核結果作為財政經費核撥的重要依據。
(三)加強補貼資金監管。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農業用水財政精準補貼資金,只能用於農村地區特定用水對象的補助,不得用於工作經費和人員經費,嚴格實行專款專用。縣水務局、財政局、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對專項補貼資金管理情況實施督查,如發現弄虛作假,除全額追繳已撥付補助資金外,將追究相關單位責任人的責任。
(四)強化專賬資金管理。除屬於政府非稅收入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費外,由縣生態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設立農業水費專賬,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款專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費主要用於農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運行和污泥處理處置,保障農村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安全運行。農業水費主要用於完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體系和計量設施體系,提高用水效率和保障灌區可持續發展。
(五)加強宣傳引導。積極組織開展對“三農用水”綜合改革各項任務和要求的宣傳解讀及培訓力度,切實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和業務水平,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落實不走樣、見實效。利用各類媒體和多種形式,向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農民民眾宣傳“三農用水”綜合改革的重要意義,加強政策解讀,展示改革成效,努力營造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和參與改革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