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寢門

陵寢門

陵寢門也叫三座門、琉璃花門,位於隆恩殿後面,是後院的門戶。它有三 個獨立的門口,均為單檐歇山頂。左門(東門)是皇帝出入的門戶,故稱 君門。右門(西門)是大臣出入的門戶,故稱臣門。中門是帝、後棺槨經 過的門戶,故稱神門。中間門稍大,左右側兩門較小。

基本介紹

清代皇陵,清西陵,沿革,
陵寢門也叫三座門、琉璃花門,位於隆恩殿後面,是後院的門戶。它有三 個獨立的門口,均為單檐歇山頂。左門(東門)是皇帝出入的門戶,故稱 君門。右門(西門)是大臣出入的門戶,故稱臣門。中門是帝、後棺槨經 過的門戶,故稱神門。中間門稍大,左右側兩門較小。
”前朝後寢”是我國傳統的宮殿、衙署、院落的構成形式。陵寢作為陰宅也是按“前朝後寢”的格局設計的。

清代皇陵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入關以後,十個皇帝,除末帝溥儀沒有設陵外,其他九個皇帝都分別在河北遵化市易縣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園。由於兩個陵園各距北京市區東、西一百里,故稱“清東陵”和“清西陵”。

清西陵

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此外還有3座後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園寢。
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處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約100公里,面積達800餘平方公里。這裡有華北地區最大的古松林,數以萬計的古松、古柏把這一帶裝點得清秀蔥鬱,古樸大方。
清西陵北依峰巒疊翠的永寧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參天,景態雄偉。陵區內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氣勢磅礴。始建於1730年(雍正八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

沿革

大殿東西配殿所在的前院部分屬於“前朝”,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則屬於“後寢”。“後寢”部分門戶就是陵寢門,妃園寢則稱園寢門。多數陵寢門在大殿後面,有門三座。清代皇陵中道光皇帝慕陵的陵寢門是例外,它是一座四柱三間三樓的石牌坊。(文字來源:徐廣源清西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