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靜,男,漢族,湖南隆回人,大學文化,1965年11月生。毛澤東文學院第二期湖南省中青年作家研討班學員,湖南省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委員,邵陽市作家協會理事,
中國散文學會、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邵陽市作家協會理事。曾任《中國青年報》廣東記者站記者。現回原單位,在隆回縣司門前中學任辦公室主任。教學之餘,負責編輯縣教育局、縣團委主管的《辰河少年》。先後在《中國作家》、《中國校園文學》、《兒童文學》、《小溪流》、《理論與創作》、《微型小說選刊》、《
中國教育報》、《
中國兒童報》、《小天使報》、《北方少年報》、《農村孩子報》、《
三湘都市報》等幾十家報刊發表散文,兒童小說20餘萬字,兒童詩100多首。在2004年、2005年《少年智力開發報》上,連續兩年開設兒童詩專欄。多篇散文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禪思集》與中國散文學會編的《中國當代散文精選》等書。其中,《綿綿蕨滋味》獲中國教育報刊社第二屆“教師美文”評比一等獎,《老信客》獲湖南省2002年度報紙副刊作品年賽銅獎,《紅薯情》獲湖南省文聯《理論與創作》首屆中國“文學新星”大賽獎等。小說《挑磨石的孩子》、詩《國小校》入選《2007中國最佳兒童文學作品》一書。《牛淚》入選中國兒童文學精品“悅”讀書系三十年經典小說卷,《少小時候》入選《兒童文學》第五屆全國擂台賽“湖南作家專輯”。另有散文《活著》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禪思集》,《觀魚》入選中國散文學會編的《中國當代散文精選》,《牛角街》被2000年第6期《微型小說選刊》選載等。
相關作品
中國教育新聞網兒童文學作家崛起湘軍新秀
2009年06月18日 作者:陳香 來源:中華讀書報
展示湖南兒童文學新人新作的“小虎娃兒童文學新人叢書”密集推出 本報訊(記者陳香)近年來,一批兒童文學新秀幾乎同時在湖南脫穎而出,形成了兒童文學的“湘軍現象”。為了對新銳們的創作成績進行總結,湖南省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近日推出了“小虎娃兒童文學新人叢書”。 近年來,一批湖南的兒童文學新秀如毛云爾、尹慧文、張李、流火、謝然子、陳靜等脫穎而出,逐漸在文學界贏得了一定的美譽。他們的作品充滿時代氣息,廣受小讀者喜愛,有的獲得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張天翼童話寓言獎、《少年文藝》佳作獎等獎項,有的被《中國兒童文學》等多種刊物及書籍選載。這批文學新秀集中體現了3方面特點。其一,生活與工作在中國小校或兒童文學報刊社,如毛云爾、陳靜、流火至今還是中國小教師,張李、尹慧文、謝然子則是兒童文學雜誌等媒體的編輯;其二,創作基本功紮實,作品生活氣息濃郁;其三,創作風格獨特鮮明,語言清新活潑,如毛云爾的兒童小說重在反映貧困山村孩子的心靈成長,陳靜的童詩突出山野孩子的童心與童趣,流火的動物童話勾勒出了幼兒生活的社會畫卷等。 “小虎娃兒童文學新人叢書”由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兒童文學作家賀曉彤擔任主編。叢書共12本,包括梁小平的《神奇的紅果子》、流火的《有的吃還有的玩》、張李的《王子愛上炸醬麵》、王鴿華的《快樂種子》、謝然子的《風孩兒》、周靜的《跟著音符回家》、尹慧文的《吉米的鯨魚》、毛云爾的《會飛的石頭》、陳靜的《挑磨石的孩子》、魏斌的《我看見雪花的翅膀》、楊一萌的《水晶蘋果》、陶永喜的《不知名的鳥》。與“叢書”同時推出的還有湖南兒童文學理論家楊實誠的論著《兒童文學新視野》。 |
水凼凼里的月亮讀陳靜的兒童詩集《太陽果》
陳靜是教育工作者,也是作家,在兒童文學界頗有影響。他的小說與詩歌同時被選進2007年度《中國最佳兒童文學作品》一書;今年《兒童文學》第五屆全國擂台賽,“湖南作家專輯”中僅八人入選,陳靜便是其中之一;此前,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兒童詩集《太陽果》。
當我讀到這本詩集時,童年,故鄉,母親,那種難剪難斷的情的牽繫,夢的追懷,又油然而生。像看千片萬片的樹葉,一片不同於一片,不知哪片最好?哪片最重要?像看水凼凼里的月亮,一個一個,不知哪個最圓?哪個最亮?語言簡潔樸素,又天真爛熳,給了孩子們許多美好,許多幻想。例如他寫春天:“春天/很多花開了/開成一個個謎語/讓我們去猜。”寥寥數語,童心童趣盡在其中;又如他寫童年:“童年童年在哪裡/尋遍房間的角落/跑遍家鄉的小路/溪邊/我問游來游去的小魚/樹下/我問歇息的牛伯伯……”童話式的藝術手法,既彌補了詩味不足,又炊煙般氤氳一種可愛的童蒙。給人的印象是:人生真正的愉悅,只在孩提時代;沒有別的年齡段可比。
應該說,教育工作是陳靜兒童文學創作得天獨厚的優勢。他知孩子天性、脾性,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一顆不倦的童心始終跳躍在他的筆尖上;同時也可以看出,是山村生活滋養了他的文學細胞,一景一物寫出來,充滿孩子氣,泥土氣,令人童夢紛紜,鄉夢紛紜。如《樹葉》、《稻草人》、《狗尾巴草》等等。單憑這些詩題,就熟悉而親近。親近得從兒時汲水的那口井,渴了,想彎腰去喝,同時看看自己一張很髒的臉;熟悉得像兒時那塊放牧的草坪,累了,想躺下去,望天空雲聚雲散,鳥來鳥去,或吹一朵有著許多小傘的蒲公英。這僅僅是寫給孩子們的詩嗎?不,它也是廣大讀者的一片綠色精神家園。
也許有人會說,它是“小情”、“小理”、“小詩”。我不能苟同,因為它是對兒童詩的一種貶損或誤讀,況且,這種界定本身就很蹩腳。眾所周知,情,只有深淺之分;理,只有真偽之別;小詩嘛,最易膾炙人口,有何不好。當然,如果是酒醉飯飽後的閒話,你一句,他一句;天一句,地一句,任其說去吧!文章原本就是世上流言;高雅的詩也不例外。在物流社會的今天,詩歌的命運很大程度上靠讀者的認可,要不,英國作家王爾德為什麼要說:作品的一半是作者寫的,一半是讀者寫的。
陳靜困惑過,徬徨過,去長沙毛澤東文學院進修,興許是一次尋路。恍然憬悟了,知道路不用尋,路在心中;心中有路,路自然在;心中無路,則無路可尋。陳靜的憬悟如春花盛開。自此,《兒童文學》、《小溪流》、《中國校園文學》、《少年智力開發報》等園地上,他的詩像花朵一樣絢麗多姿,並逐漸點綴出他日趨成熟的風景線。
但陳靜淡泊名利,不善張揚,能寂寞,能孤獨。孤獨則靜,靜則能思,思則深。此前,他什麼都寫,移情兒童文學創作是近幾年的事。但不是一時情熱或利益促使,而是源於內心的召喚。他的勤奮與執著讓我艷羨與敬佩。
我有所悟,有所想,便寫了這幾句話,算是讀《太陽果》的感言吧。如果說其序與跋是兩位名家為作者獻上的花環,那么,我的感言只是一頂草帽,不知陳靜願不願戴?
陳靜的兒童世界/楊悠
陳靜這位魏源故鄉的山村教師,誠懇憨厚,文靜素雅,真乃名副其實。
記得八年前一個炎熱的中午,陌生的他第一次按響我家門鈴,漲紅著臉請我為他們司門前鎮學區辦的作文報《展翅》題詞。當時,這個剛從湖南教育學院中文系畢業的農民兒子,毅然回鄉從教,樂當“孩子王”。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他將作文課大門打開,帶領學生走進山林田野,觀察生活,分析素材,即興出題。既讓孩子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自己又“下水作文”,現身說法。我對這種大膽有效的教學改革倍加讚賞,告訴他河南有個張有德,在當國小教師時,邊講故事邊寫作,後來成了全國有名的兒童文學家。陳靜聽了毅然點點頭,內心顯然異常激動,但沒吐半句豪言壯語。
令人驚嘆而不意外的是,經過了八個春秋的辛勤耕耘,陳靜終於用汗水與心血澆開了校園文學之花,展示出一片神奇美妙的兒童世界。八年來,他在全國各地發表數以百計的兒童文學作品。有的獲省、市創作獎,有的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選集。他與其輔導的學生同在全國中學師生作文大賽中名列前茅。千百萬小讀者通過《中國教育報》、《少年文藝》、《小溪流》、《少年智力開發報》、《小天使報》、《兒童文學》等教育報刊,結識了這位年輕的“老師作家”。陳靜如今已是中國散文文學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委員,邵陽市作家協會理事。前不久被推選去毛澤東文學院深造,參加全省重點青年作家學習班。看來,河南那位兒童文學的前輩,一直在激勵他風雨兼程急起直追。
陳靜的作品為何受到兒童文學界的青睞和城鄉小讀者的歡迎呢?我想,最可貴的是他的兒童世界裡洋益著山村孩子特有的生活氣息和風情韻味。我們單從題目上看看:《捉泥鰍》、《送小鳥回家》、《紅薯情》、《養牛記》、《板栗樹下》、《狼要吃爸爸》、《啊,神仙豆腐》……就會耳目一新。如果再同山里孩子一起,在雨過天晴後捲起褲腳下田捉泥鰍;太陽落山時候背起書包送小鳥回家;天黑了趕山路去外村曬穀坪看電視;肚子餓了,啃烤紅薯,吃神仙豆腐,到板栗樹下接天上掉下來的果果……真會覺得自己變成童話里的金童玉女了。
陳靜的筆,有時候像變幻無窮的魔杖,有時像五顏六色的彩刷,有時像悠揚迷人的牧笛,字裡行間,童心閃耀,妙趣橫生。
《捉泥鰍》中描寫了山里孩子下田時的情景:“風暖暖的,鮮鮮的;虹,彩橋似的架在天際。四處嘩嘩流水,在唱歌呢;水流波光閃閃,正笑著呢。”短短几句,將孩子們的歡樂痴情同雨過天晴之景相映成趣,情景交融。憑孩子們的直覺,流水不僅在唱歌,還在笑,風不僅暖暖的,而且鮮鮮的。這一唱一笑,一暖一鮮,將山里孩子特有的身心感受表露得淋漓盡致。
作者在《心底的溪流》中描寫山里孩子在小溪與魚嬉戲。令人身臨其境,心同其感:“水裡的那些魚,有時同我們做遊戲一樣,在腳邊游來游去,那么頑皮地碰一碰,親一親,痒痒的,讓我們忍不住“咯咯”笑。當大夥用手去捧,想撓撓它們的痒痒時,卻怎么也捧不著。”
以上這些例證,生動地體現了孩子們在真善美薰陶下的赤子之心。然而,兒童世界並不是世外桃源,同現實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山里孩子一旦遇見假醜惡現象,他們也會從朦朧中驚醒,用兒童特有的方式進行思考與抵制。《狼要吃爸爸》中的農村幼稚園小朋友葉葉,聽老師講《狼來了》的故事,知道那個說假話的人最後被狼吃了。她想起那天晚上爸爸對登門請求批屋基地指標的老爺爺說了假話,焦急地拔腿就往家裡跑,看看爸爸是不是被狼吃了。誠然,這是童話故事,葉葉的爸爸肯定不會被狼吃掉。但是,在孩子們純潔的心靈里,這些說假話的人一定會被狼吃掉的!
對於《心底的溪流》中騙取孩子們的小溪里捉魚去賣錢貪嘴的二癩子,小將們採取了秘密懲罰:“趁著天黑,用石頭狠狠砸爛了二癩子家的一塊玻璃。”
自然,孩子們自己也會出錯,也有後悔的時候。但他們知錯能改,心無芥蒂。《偷梨記》中幾個孩子月夜去福大伯的果園裡偷梨,老兩口丟了梨罵都不罵一聲,第二天反倒送梨給鄰居家的孩子吃。這樣一來,偷梨的的孩子吃著甜津津、松爽爽的梨時,再也沒有像以前吃的那樣開心了,感到手裡的梨沉甸甸的,吃進肚裡又硬梆梆的。後來,他們在一個有著毛毛月光的夜裡,悄悄出門,將裝有米的袋子,掛上了福大伯的梨樹。作者沒有寫米的來源,但讀者一看就明白,這是偷梨的小夥伴從各自家中湊來的,粒粒沾滿愧疚之情啊!
感謝陳靜給我們帶來了如此豐富多彩的兒童世界。我深信,在這座兒童的樂園裡,祖國的花朵一定會開放得更加茁壯燦爛。
(楊悠:著名作家,原邵陽市文聯主席、邵陽市作協主席)
刊於2004年3月28日《邵陽日報》,2004年第二期《新花》,2004年第四期湖南省文聯主辦的《文壇藝苑》
《邵陽日報》純真的美與人文精神
泥土一般樸實、山泉一般純淨、松風一樣清新,這便是陳靜的詩。詩如其人,陳靜給人的感覺和詩一樣好。
我有機會常接觸他的詩。退休之後,我辦了個作文班,訂了許多孩子們讀的報刊,便常常能讀到他的兒童詩。看著孩子們把他的詩抄在小本本上,便會忍俊不住,點燃一支煙,想念起這位在隆回山鄉當教師的青年作家來。
2002年7月,我與《邵陽日報》的編輯劉鵬、省里的詩人匡國泰和新寧、隆回幾位文友,去隆回司門前鎮,走過石橋鋪老街,邁進陳靜的客廳小憩。這裡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大思想家魏源的故鄉。從打開的窗戶望魏源故里的青山綠水,我無心懷舊,身邊這位陳靜卻引起了我思維的聚集。
陳靜正邁向不惑之年,但看上去要年輕許多。英氣勃勃的臉上,一雙如山泉般清轍的眼睛。他很少有世俗的客套,話不多,眉宇間透著沉思。
他對文學有一種近乎痴迷的偏執。早在讀中學時,一本高爾基的《童年》讀得不忍釋卷,夜裡熄燈後,躲在被窩裡捏著電筒讀完。
陳靜還有一個使他走近文學、痴迷於文學的家,那文化氛圍對他有深刻的影響。他的長輩陳早春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他的大哥大嫂是中央媒體的部門負責人。當校長榮獲省優秀教師的妻子通達賢慧,全力支持他的讀和寫。這種支持本身就需要造詣和理解。這種理解使陳靜擁有一份難得的幸福。感謝他的妻子,讓陳靜握筆不沉重,活得也輕鬆。
前邵陽市文聯主席楊悠給了陳靜八個字的總結:誠懇憨厚,文靜素雅。陳靜自己用了兩句話對此作了詮註:一曰:“坐得下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一曰“輕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輕。”那年,他曾去中國青年報駐廣東記者站工作,人們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小河裡混的是泥鰍,大海里翻騰的是龍。”陳靜在廣州混出了人模人樣。然而,一年之後,他又回來了,問他原因,卻是淡淡一笑,“那裡太忙,沒時間搞創作。”在鄉鎮中學,他也曾任過一官半職,官至代理校長。但他主動辭去了常人求之不得的“官”職,究其原因,還是那句話:“當官,要開會、要學習、要找師生談心、要應付各種檢查,那就沒時間搞文學了。”
這是一種純淨如山溪的痴迷。這種痴迷讓人愛得心疼。這讓我記起已故文學大師周立波曾經說過的話:“淡泊功名利祿,如痴如醉追求,這才是搞學問幹事業的品質。”
鄉鎮中學的歲月清新而平靜,如一朵深山綻放的山茶花,陳靜如一隻蜜蜂,痴迷於這山花,他辛勤勞作,默默地採花釀蜜。幾年功夫,成就數百篇詩文,發表在各種報刊。《中國作家》、《中國教育報》、《微型小說選刊》及多家少兒報刊,都常刊載他的作品。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禪思集》一書收進了他的散文,並常常傳來他的作品獲獎的訊息。我手頭一張少兒報刊,就辟有他的兒童詩專欄。耕耘便有收穫,陳靜的痴迷終有報償,收割的金秋來臨了。
人有追求,生活會充實。如痴如醉的追求者,日子會過得滋潤。對於隆回司門前鎮中學那位邊教書、邊思考、邊寫作的“老師作家”陳靜來說,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每一個夢想都是甜的。聽說他正在構思反映山鄉教育問題的中、長篇,我毫不懷疑他的成功,我微笑著,翹首以盼。
由於經濟大潮的躁動,我們的許多作家守不住檯燈和寫字檯,紛紛下海去了。如陳靜這種痴迷於文學者,是愈來愈鮮見了。然而,我們的民族,我們的文化和科技,我們的歷史,不正是因為有這些如痴如醉的追求者,才有了跳動的脈搏和前進的腳步么?
(伯已:邵陽市作協副主席,市民眾藝術館副研究館員)
收入2004年12月出版的《邵陽文壇掃描》,刊於2005年1月9日《邵陽日報》純真的美與人文精神
——欣賞陳靜的散文《捉泥鰍》白溪
讀了陳靜的散文《捉泥鰍》(載《武岡報》1998年2月13日,後載《小天使報》1999年10月18日),筆者仿佛回到了童年,透心的舒暢。那時候天很藍,太陽暖暖的,風也醉了。童稚的純真美麗,可以感覺,可以觸摸,可以聞聲。作者以人文精神的關照再造了一幅玩童嬉戲圖,填補人們心靈失去且久違的純真美麗。
“暖風一吹,我和院子裡的牛寶等幾個夥伴便捲起褲腳下田。”兒童的心靈是純潔的美麗的,無需理由,只要“暖風一吹”,就可以做出童趣的事來。“我和牛寶他們更愛在雨過天晴的時候下田。”也不為什麼,因為“風暖暖的,鮮鮮的;虹,彩橋似的架在天際。四處嘩嘩流水,在唱歌呢;水流波光閃閃,正笑著呢。”沒被社會環境污染過的心靈,表現在人與人間的純潔情意也是如此。“我”摔了一跤,捉的泥鰍跑了之後一段:“……跑過來後圍住我問長問短,幫的幫著脫濕衣,擦的給我擦泥水。當見了我那空了的竹簍簍,這個一捧那個一捧,紛紛把泥鰍送過來。”牛寶顧不上擦擦汗,一個勁嚷嚷;“要選大的送,要選大的送……”作者將童稚的心靈美麗寫得淋漓盡致,讀後如春風拂面;如清水洗心;如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如夏天的雪糕冬天的狗肉。
我們生活在現今世界裡,大致是美好的,但也不可能排除社會上的醜惡骯髒、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等等現象。散文《捉泥鰍》如污泥中生出一枝鮮艷潔淨的美麗荷花,開啟世人美麗的已關閉或虛掩的心靈。作者有意或無意想到人文精神,但作品裡透出的,卻是這種人文精神的關照。過去的歲月里,我國的文藝出現過一些粗糙的作品,但是吸引人的鼓舞人的是那種理想主義色彩。散文《捉泥鰍》,則是悲鳴失去的美麗心靈,以人文意識地滲透,建築一個美麗純潔的環境、美麗純真的心靈。
散文《捉泥鰍》的語言自然流暢,作者用美的眼光創造一種新的美的語境,去關照生活,起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在文章的結尾,作者照顧了讀者的傳統習慣,設定了一個小小高潮,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白溪:作家)
1998年7月21日《武岡報》
刊發作品
兒童詩歌(計126首,此列部分)
《操坪》 《少年智力開發報》 1996年10月28日
《下雪》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2年12月2日
《月亮》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3年2月26日
《四季》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3年5月3日
《童年》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3年6月21日
《風》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3年10月25日
《瀑布》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3年11月15日
《樹林裡的廣播》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2年1月17日
《毛巾》外二首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4年2月28日
《星星》外一首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4年4月10日
《遠山》外二首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4年4月24日
《小草》外一首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4年8月21日
《大山爺爺》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4年10月16日
《樹葉》(之一) 《北方少年報》 2004年5月10日
《螢火蟲》 《中國校園文學》 2004年9月
《小魚》 《中國校園文學》 2004年9月
《喜鵲》 《中國校園文學》 2004年9月
《掌聲》 《中國兒童報》 2004年11月29日
《外婆的話》 《中國兒童報》 2004年4月19日
《燕子》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5年4月18日
《作業》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5年5月2日
《故事》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5年9月5日
《秋蟲》 《小溪流》 2005年5月
《樹葉》(之二) 《兒童文學》 2006年3月
《春》 《兒童文學》 2006年3月
《日落》 《兒童文學》 2006年3月
《河》 《兒童文學》 2006年3月
《夏夜裡的音樂會》 《農村孩子報》 2006年9月13日
《太陽果》 《小溪流》 2006年11月
《鴨子》 《小溪流》 2006年11月
《天》 《小溪流》 2006年11月
《雲》 《中外童話畫刊》 2006年11月
《鳥》 《中外童話畫刊》 2006年11月
《秋夜》 《中外童話畫刊》 2007年4月
《炊煙》 《中外童話畫刊》 2007年4月
《春雨》 《小溪流》 2007年6月
《蘑菇》 《小溪流》 2007年6月
《四兄弟》 《中國校園文學》 2007年6月
《紙飛機》 《中國校園文學》 2007年6月
《稻草人》 《中國校園文學》 2007年6月
散文(散文、兒童小說計有近20萬字,此列部分)
《板栗樹下》 《少年智力開發報》 1995年1月17日
《飯糰子》 《三湘都市報》 1995年12月27日
《鳳形山鳥會》 《中國教育報》 1997年12月2日
《偷梨記》 《第二課堂》 1998年1-2合刊
《養牛記》 《少年智力開發報》 1998年暑假合刊
《喔,神仙豆腐》 《少年智力開發報》 1999年5月10日
《小小電影迷》 《中國教育報》 1999年8月17日
《捉泥鰍》 《小天使報》 1999年10月18日
《紅薯情》 《理論與創作》文學專刊,2000年,獲該刊同
年首屆中國“文學新星”大賽獎
《鹽菜往事》 《小天使報》 2000年8月7日
《去往學校的路上》《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0年10月9日
《童年歌謠》 《中國小音樂報》 2000年11月21日
《延壽亭》 《理論與創作》新世紀文藝專刊 2001年
《活著》 《邵陽日報》 2000年7月9日
收入200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禪思集》。
《母親的苦惱》 《三湘都市報》 2002年7月17日
《為了一個叫秋的同學》《小溪流》 2002年7-8月合刊
《老信客》 《邵陽晚報》 2002年8月12日,獲湖南省2002年度報紙副刊刊作品年賽銅獎。
《觀魚》 《邵陽日報》 2002年10月20日,選入中國散文學會編的《中國當代散文精選》。
《分田水》 《小溪流》 2003年1-2月合刊
《挑肥》 《小學生導刊》 2003年4月
《綿綿蕨滋味》 《中國教育報》 2003年12月16日,獲中國教育報刊社第二屆“教師美文”評比一等獎。
《捉團魚》 《小溪流》 2004年12月
《古鎮老爺爺》 《湘聲報》 2005年1月6日
《心底的溪流》 《中國校園文學》 2005年4月
《看碑》 《湘聲報》 2005年7月29日
短篇小說
《牛角街》(小小說) 《微型小說選刊》 2000年第6期
《黃蛙叫口國 口國》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0年1月10日
《狼要吃爸爸》 《少年智力開發報》 2000年暑假合刊
《山妹》 《小溪流》 2001年1-2月合刊
《友誼又回到了我身旁》《小溪流》 2001年10月
《送小鳥回家》 《小溪流》 2002年1-2月合刊
《明仔和他的同學們》 《小溪流》 2003年7-8月合刊
《挑磨石的孩子》 《小溪流》 2007年5月
《淘金少年》 《小溪流》 2007年7-8月合刊
《鳥兒快快飛》 《中國校園文學》 2007年7-8月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