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遠

陳青遠

陳青遠,評書大家,中國評書“帥派”藝術創始人。曾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曲協遼寧分會常務理事、錦州市曲協副主席,曾當選遼寧省和錦州市政協委員,遼寧省文聯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青遠
  • 別名陳文起、陳占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瀋陽
  • 出生日期:1923年2月
  • 逝世日期:1988年8月28日
  • 職業評書
  • 代表作品:《響馬傳》(黃河文藝)、《三請樊梨花》(春風文藝)
演藝經歷,藝術風格,生平經歷,人物評價,親友憂慮,出版作品,

演藝經歷

東北大鼓演員,後改評書。生於瀋陽市城南紅菱堡的一間小茅屋裡。原名陳文起、陳占河。
陳青遠陳青遠
1928年全家遷往黑龍江省富錦縣。由於祖父和父親都是東北大鼓藝人,受家境薰陶,六歲起即隨父親陳仲山學唱東北大鼓,九歲開始登台,十五歲起正式掛牌,十六歲起行藝遍及東北三省。1945年起先後在佳木斯、哈爾濱、長春、本溪、瓦房店等地作藝, 1948年在牡丹江獻藝,一度改唱西河大鼓。1953年重返遼寧。1957年到錦州,參加錦州市曲藝團並定居。由於弦師短缺,從1966年起,不得不放棄東北大鼓而改說評書。曾於1950年任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曲藝改進會副會長兼工會主席,1953年任遼寧省本溪市曲藝團團長。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他曾在錦州和遼寧電台播講《烈火金剛》,引起強烈反響。1978年參加遼寧省曲藝匯演,榮獲優秀表演獎。1982年為撫順和錦州電台錄製108講《曹家將》;1985年和女兒陳麗君陳麗潔為遼寧電視台錄製《三請樊梨花》和《肖飛買藥》。全國20多家和40多家電台曾播放其長篇評書《烈火金剛》和《隋唐演義》,《薛丁山與樊梨花》、《安良景投親》等多部評書在全國電台、電視台播出。他的作品在全國市(地)電台文藝廣播協作會上,多次被評為評書類一等獎。《三鬧汴梁》和《三擒陳平》獲“1985-1986年遼寧省優秀文藝作品年獎”。1986年5月,曾被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評鼓書表演藝術家”光榮稱號。1988年11月,在錦州舉辦了“紀念著名評書藝術家陳青遠先生從藝五十年”的紀念活動。其代表作《響馬傳》入選《中國十大傳統評書經典》叢書。
陳青遠陳青遠
陳青遠曾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曲協遼寧分會常務理事、錦州市曲協副主席,曾當選遼寧省和錦州市政協委員,遼寧省文聯委員。其正式弟子是女演員石印紅。

藝術風格

陳青遠在藝術上不僅繼承了家傳的“帥”派藝術,而且博採眾長,雜糅百家。他嗓音廣厚、清越響亮、口齒清晰,有“喊、吊、舌、唇、氣”的基本功;敘述細膩含蓄,精於繪聲,長於抒情;節奏明快多變,表演傳神逼真,擅長刻畫反面人物。他強調以說為主,以表為輔,講究“噴吐”功夫,即“噴如切金斷玉,吐似板上釘釘”。改變新書時,經常“贊”、“賦”、“貫口”、“串口”融會貫通,渾然一體。他還能講今比古,增加了很多“書外書”。他的評書結構上“勾、扣、坨、環”,表演上“精、美、帥、奇”。陳青遠說書講究開頭迅速,不囉嗦,結尾則講究“脆”、“響”,趕快收底。比如:“關公寫表辭了曹,千里尋兄訪故交,過邊關斬六員將,抬頭看,古城不遠來到了。”這是陳青遠在說關公辭曹訪兄過關斬將,四句就入活兒。

生平經歷

誕辰:1923年,農曆癸亥年二月
逝世:1988年8月28日,農曆戊辰年七月十七日
陳青遠生於瀋陽,瀋陽城南紅菱堡子人。原名陳文起陳占河。生前為錦州市曲藝團業務團長。他出生於曲藝世家,六歲起即隨父親陳仲山(1886—1967)學唱東北大鼓,九歲開始登台,十五歲起正式掛牌,十六歲起行藝遍及東北三省。
1941年拜慶文畢為師。他熟練地掌握了家傳《隋唐演義》和《大西唐》,還學會了父親據野史編成的《曹家將》,並進行了加工整理。1948年在牡丹江獻藝,一度改唱西河大鼓。曾於1950年任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曲藝改進會副會長兼工會主席。1953年重返遼寧,曾任遼寧省本溪市曲藝團團長。1957年陳青遠和父親陳仲山錦州,參加錦州市曲藝團並定居。他們的加盟為西城派大鼓增添了新的活力,並創出新西城派東北大鼓,很快“唱”出了市場,能夠自成一派。
由於陳家所擅長的東北大鼓鼓曲奇特,非本門弦師很難配合,從1966年起,陳青遠只好逐漸改成評書,摒棄唱詞,擴充說口,充填百科。加上陳青遠追求帥派,從而形成了精美帥奇的陳派評書。經過多年藝術創新,精雕細刻,陳青遠再傳授大女兒陳麗君、小女兒陳麗潔。陳家三代人,塑造了獨具特色的陳派風格。
1985年和女兒陳麗君、陳麗潔為遼寧電視台錄製《三請樊梨花》和《蕭飛買藥》。全國20多家電視台和40多家電台曾播放其長篇評書《烈火金剛》、《隋唐演義》、《薛丁山與樊梨花》、《安良景投親》等多部評書。《三鬧汴梁》和《三擒陳平》獲“1985—1986年遼寧省優秀文藝作品年獎”1986年5月,在“千山書薈”上以一段《程咬金劫皇槓》震動全場;1987年10月,帶病進京出席全國評書座談會。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著名評鼓書表演藝術家”的榮譽稱號,稱他“雅俗共賞,德藝雙馨”。 1988年11月,中國曲協遼寧分會、中共錦州市委宣傳部等五個單位聯合在錦州舉辦了“紀念著名評書藝術家陳青遠先生從藝五十年”活動,肯定了他在評書、鼓曲藝術方面的藝術成就。
2006年陳派評書(以錦州市已故陳青遠為代表)進入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人物評價

中國曲藝家協會這樣評價陳青遠:“陳青遠是我國北方著名的評鼓書表演藝術家。半個世紀以來,他以滿腔心血與熱忱,從事評鼓書藝術。他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精心錘鍊的書目和高尚的為人品德贏得了廣大民眾的敬佩和讚譽。20世紀50年來,他為我國評鼓書藝術的繁榮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說書界,行家們對陳派評鼓書的評價是, “精美帥奇聲情並茂,含蓄細膩精湛傳神,雅俗共賞響脆明快,勾扣巧妙俏皮動人,銳意改革勇於創新”。更有人用八個字概括陳青遠的說書藝術,即精美帥奇,俏絕妙巧。
陳青遠聲音洪亮清脆,善於模仿,肯於鑽研,加之平時就精學苦練,所以能博採眾長,融會百家。
陳青遠的大女兒陳麗君、三女兒陳麗潔從小就師承父親,對女兒的管教,陳青遠相當嚴格。陳麗潔回憶說,父親經常教育她和姐姐,台上20分鐘,就得把台下幾天甚至十幾天的書壓縮在一起,沒有概括能力,不會組織材料,也就是文學講的剪裁功夫也是不行的。
“父親教育我們,練基本功好比蓋房子打地基,評書界老前輩就是七八十歲的高齡,也堅持練功、喊嗓,動動胳膊腿兒,練練嘴皮子。個人,僅是藝術滄海中一滴水,沙灘的一個小貝殼,更不能講我的藝術已爐火純青了,登峰造極了等等。再高,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不怎么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呢。”

親友憂慮

解放後,陳青遠成了國家文藝工作 者,被中國曲藝家協會接納為會員、遼寧省曲協常務理事,又被選為省、市政協委員和文聯委員。
“父親那時常唏噓感嘆,像我這么個滿帶舊社會傷痕的曲藝演員,得到了黨和人民給的這么多厚愛,在過去連做夢都不敢想啊!”陳麗潔說,父親雖然說書,但他從不搞個人樹碑立傳,一心重視、鑽研藝術。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間,他沒能逃出磨難,積累的書綱及歷史資料大部分都被銷毀了。“而現在流傳下來的我父親的資料和一個人有關,就是裴福存老師。”
陳麗潔所說的裴福存72歲,是錦州市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1980年,錦州市重新建立曲藝團,裴福存因擅長曲藝創作被調入曲藝團任創作員,後任錦州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當時,陳青遠擔任錦州市曲藝團副團長。接下來的日子,在言談對話中,裴福存逐漸了解了陳青遠的說書藝術,並開始收集、整理有關素材。1986年,裴福存在參加“千山書薈”活動時,開始了陳派書曲的理論研究。1988年8月28日,陳青遠因病逝世。之後,裴福存繼續進行陳派書曲的理論探討和資料整理,整理出《要從藝,須努力》、《評書雜談》、《含蓄細膩精湛傳神》、《陳青遠藝術生涯記事》等,並發表《忠實於藝術事業的人———陳青遠》等評論,陳青遠藝術生涯中鮮為人知的事情才得以流傳下來。
陳麗君陳麗潔自幼隨父說書、繼承父傳,因為種種原因,陳麗君於上世紀90年代末期從文藝崗位上退休,而陳麗潔自1990年改行到錦州市文聯,從事協會組聯工作。姐妹二人均未收徒。

出版作品

出版評書作品:《響馬傳》(黃河文藝)、《響馬傳》(春風文藝)、《秦瓊賣馬》(春風文藝)、《三請樊梨花》(春風文藝)、《樊梨花招親》(中原農民)、《三鬧汴梁》(春風文藝)、《三擒陳平》(春風文藝)、《安公子投親》(中原農民)、《肖飛傳奇》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