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後記,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我國著名攝影藝術家陳長芬先生編寫。從2009年1月1日開始,他開始堅持每天拍攝數碼攝影日記,本書就是從2009年上半年數碼攝影日記中精選出來的照片,並配上精彩的背景文字,攝影愛好者能夠從中了解陳長芬是如何觀察和思考的,更能了解這位藝術家獨特的藝術眼光。本書適合各類熱愛攝影藝術的讀者學習和參考。
作者簡介
陳長芬,1965年開始拍攝長城。
1987年6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陳長芬藝術攝影作品展》。
1987年9月中國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攝影家陳長芬作品集》。
1987年《關山萬里》作為封面照片,獲瑞士圖形攝影87年鑑(GRAPHICFHOTOTO'87)專業攝影最佳獎。
19892#8月被美國《TIME》雜誌評為攝影術發明150年來世界十大攝影名人之一,其肖像被刊登在該雜誌的特刊封面上,同年榮獲首屆中國攝影藝術“金像獎”。
1990年在日本出版《長城》攝影畫冊(河出書房新社)。
1992年開始獲中國政府特殊津貼。
1997年編入《世界攝影史》,書中對陳長芬的攝影有過特殊評價,認為“陳長芬對攝影美學潛力的領會,在他的航拍的大地、日月等照片中,把現代美學觀念和古老的哲學思想融合起來”。
1999年8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長城詩史》攝影展。
2005年6月出版攝影畫冊《滇南印記》(中國攝影出版社)。
2005年10月瑞士浪琴(LONGINEs)公司授予“名匠”稱號,以此表彰為
人類藝術和文化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
2007年3月美國耶魯大學出版社Yale University Press出版“THE GREATWALL OF CHINA PHOTOGRAPHS BY CHEN CHANGFEN”。
2007年3月至8月美國休斯頓美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FineArts,Houston)舉辦《長城》(THE GREAT WALLOF CHINAPHOTOGRAPHS BY CHEN CHANGFEN)攝影展覽。
後記
數碼攝影日記的拍攝過去了半年,屈指算起來,正好是180天,初步估計拍了幾萬張,毫無疑問,垃圾多於作品。其實,這對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了數碼攝影作為一個時代的科技成果給我帶來了藝術潛力的愉悅。
我的數碼攝影日記都是我身邊的瑣事,大體出自以下幾種情況:
1.有感而拍(對拍攝對象有一種感覺或激情);
2.順手牽羊(在無意中拍攝,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的);
3.做功課(多是在無奈的情況下);
4.有意識地去尋找攝影目標(一種俗稱“創作”的行為);
5.無中生有(虛擬冥思構成的影像);
6.遇到機會時就瘋拍(在自己把握了攝影主動權後);
7.紀念照。
攝影如做人一樣,都有自己的底線,而在這些日記的拍攝中,我的底線有兩條:一是有些不能夠拍的、不應該拍的或不屬於我拍的東西堅決不拍;二是涉及肖像權時必須以尊重和理解拍攝對象為前提,此後在使用這些作品時更應該慎重。
今日的數碼攝影幾乎可以完美呈現傳統膠片影像的魅力,然而,它具有的創造性和顛覆性特徵也讓人喜憂參半。
我的數碼攝影日記中的所有圖像檔案始終保持著原始檔案的本質,全部用SONYα900、24—70mm變焦鏡頭拍攝,無論影像元素還是視覺效果(色彩、影調、反差、密度等),都不做任何修飾和調整。我以為這樣能體現拍攝當時的感覺、判斷和處理方案。至於有的需要“藝術”的再處理則是另一碼事了。
我不做文字學問,也不願意用文字寫日記,我以為那不是我這個人的個性和風格。我寫文章多是被動的,有時還有一種痛苦感。如果不是出版社有文字要求,我就只一股勁地拍下去,因為圖像的確有一種強烈的時代氣息和生命力,在今天讀圖時代里完全可以傳遞、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而且那么直接、準確、可信、時尚。
七月中旬,在黃漢兵編輯的幫助下,自由撰稿人郭卉為我的日記口述做了錄音記錄,以不作任何調整的方式形成了基礎文字稿,然後再由我來做些內容的填補和技術性修改,於是就成了今天看到的這份文稿,我相信它依然保留著那種原創、粗獷、平庸和口語化的格調。就此機會,衷心感謝為我的攝影和此書的出版提供過幫助的所有朋友和工作人員。
下半年的數碼攝影日記仍然在進行中,它就像我每天要行走、喝水、吃飯和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