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惠

陳錦惠

陳錦惠,1955年7月出生於江蘇省淮安市,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現任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博物館副館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錦惠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5年7月
  • 職業: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博物館副館長
  • 主要成就:文物普查先進工作者
    館藏文物安全先進個人
  • 出生地:江蘇省淮安市
人物簡介,個人經歷,

人物簡介

陳錦惠二十八年來在文博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不斷探索,在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中做出了顯著的業績,先後被江蘇省淮安市文化局表彰為"文物普查先進工作者"、"館藏文物安全先進個人"、"文化先進工作者"。二十多年來,他共徵集各類文物1000多件,用心血和汗水譜寫了可圈可點的文博華章。

個人經歷

1980年秋,在季橋鄉徵集文物時,他發現農家巷內有一隻瓷器,經辨認是一件無價之寶,說服主人並付了20餘元錢買下後,他興奮地從30里外抱著步行回城,後來這件元青花牡丹紋獸耳蓋罐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1982年4月,在鎮淮樓值班的他聽說閘口村挖到一座古墓,便一口氣跑到三公里外閘口二隊,在隊房門後看到兩卷像畫軸的東西散亂在地上,出示證件後,他叫隊長保護現場,自己便抱著畫軸跑回鎮淮樓,清洗外面的淤泥後輕輕打開,25幅已發黃並不同程度損壞的古字畫出現在眼前,後來這批25件"淮安明王鎮墓出土字畫"被文化部字畫鑑定組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1984年全省文物普查工作開始,他跑遍了全縣32個社、場、鎮,掌握文物線索2000餘條,古墓葬、古遺蹟、古民居、古建築200餘處,為後來的徵集工作和編寫《淮安文物志》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1986年冬,他接到河下古鎮有人盜墓的舉報,馬上騎上腳踏車頂著寒風趕到現場,在清王光熙墓中清理出土了大彬紫砂壺、曼生壺、獅鈕田黃印章等40多件珍貴文物。
1983年春,他建議將王伯安屍體及出土文物進行巡迴展出,領導同意並將這項任務交給他,於是他既當搬運工,又當講解員,足跡遍布蘇皖兩省20多個縣市。為了聯繫展點,他最多一天跑了六個縣市,簽了兩個展覽契約,累得鼻孔流血。
1981年以後,他牽頭引進各類展覽,組織機關團體、工廠企業和中小學生前來參觀,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2000年以來,楚州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眾多的遺址和古建築面臨被拆除的危險,他來往於政府部門和建設工地之間,多方交涉、竭力呼籲,使東門大街的四口唐井等一大批古蹟得以保存。
2002年8月7日,體育場內發現8塊石刻,他連晚趕到現場,斷定為原漕運總督署建築構件。他連夜找到房管局局長協商,要示停工等待發掘。領導同意進行發掘後,接下的一個多月,他頂烈日,戰酷暑,使該遺址得到及時妥善的保護。他還作為淮安市考古隊主要成員參加了淮江高速考古調查、淮河入海水道跟蹤發掘等工作。
2004年盛夏,在參加淮安運河村戰國墓發掘的過程中,為了清理戰馬坑,他每天早上五點鐘來到工地,一乾到天黑,歷時半個月,終於將車馬坑清理完畢。就在發掘工作接近尾聲時,他病倒在工地上,經醫院診斷患了鼻咽癌。就在第二次化療結束後,他不顧家人的阻止和領導同事們的勸說,拖著病軀主持了清北洋大臣楊士驤墓的考古發掘、淮安污水處理廠勘探發掘。
在基層文博崗位上,絕症動搖不了他對文物工作的執著追求,用生命譜寫更加輝煌壯麗的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