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陳郁(1901-1974)廣東
寶安縣人,1901年11月11日生於
廣東省寶安縣南頭
陳屋村(今廣東省深圳市
南山區南頭街道)。幼名陳旭貴,當工人時改名陳郁。1930年到上海後化名
李文,在蘇聯被下放工廠勞動時俄文名“彼得”。1947年任東北煤礦工人幹部學校(現
黑龍江科技大學)校長。新中國成立初期任職共和國首任煤炭部部長。1950年任燃料工業部部長時兼任
中國礦業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院長。後任中共中央委員、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
個人經歷
陳郁12歲到香港機器廠當童工,14歲進香港一家汽車公司當學徒,18歲由汽車公司派往廣州汽車實習學校學習駕駛和修理技術,結業後回公司當工人。
1922年在“亞洲皇后”號當海員,在船上組織“工余樂社”,實際上即是初期工會組織。
1923年被選為香港海員工會“亞洲皇后”號支部負責人。
1925年任香港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副主席,兼任太平洋航線分部主席。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任中華全國海員總工會副主席,黨委委員。
1927年任中華全國海員總工會主席、黨團書記,同時參加中共廣州市委工代會的領導工作。
1927年10月,
張太雷主持改組廣東省委,陳郁擔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與張太雷、
楊殷等人策劃組織
廣州起義,陳郁負責組織以罷工糾察隊、海員工人為骨幹的工人
赤衛隊。 12月11日,廣州起義在張太雷、
葉挺、
葉劍英、陳郁等人領導下爆發,起義成功後,陳郁任廣州蘇維埃政府人民司法委員。
1928年7月,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兼任中華全國海員總工會主席。
1930年7月,
瞿秋白、
周恩來主持黨的六屆三中全會,陳郁被選為黨中央委員。1931年1月,黨的
六屆四中全會在上海召開,陳郁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同年6月,陳郁被送往蘇聯
列寧學院學習,兼任中共列寧學院中國部黨支部書記。
1934年,
王明利用蘇聯清黨的機會,把陳郁打成“右派”,送往
史達林格勒拖拉機廠勞動。1938年2月,
任弼時到莫斯科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在檔案中發現了陳郁8件抗訴信,以及王明、
康生處理陳郁的材料,認為處理錯誤,報共產國際幹部部要求複審陳郁的問題。
1939年11月,周恩來到莫斯科,會同共產國際監察委員會撤銷了對陳郁的處分,並作了正式結論,決定派陳郁回國工作。
1940年2月,陳郁到達延安,被派到
中央黨校一部學習,同時兼任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委員。
1943年,中央調陳郁到西北財經委員會工作,負責領導邊區的工業生產。
1945年4月28日,陳郁以中直機關代表的身份參加黨的“七大”,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1945年9月,黨中央派陳郁到東北工作,任中共遼西省委副書記。
1946年調任合江省依勃樺地區黨委書記、
勃利軍分區政委、
三五九旅政委,開展清匪反霸、建立農村根據地的鬥爭。
1947年2月,調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生產委員會副主任,帶領工作隊進駐北滿,恢復和發展
雞西、
鶴崗等大型煤炭基地的生產,支援解放戰爭。1947年始籌建東北煤礦工人幹部學校(現為
黑龍江科技大學)並擔任該校首任校長。
1948年任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副部長、部長,接管瀋陽工業,恢復瀋陽工業生產,支援全國解放戰爭。
1949年任
華北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部長,接著以華北重工業部為基礎改組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燃料工業部和機械工業部,陳郁為燃料工業部部長。
1951年8月,政務院任命陳郁為中國礦業學院院長。在擔任院長期間,他經常到校部署、指導和檢查工作,使學校在短時間內獲得迅速發展,為學校的未來奠定了堅實基礎。
1955年,陳郁主持了把燃料工業部分為煤炭、電力、石油3個部的工作,陳郁任煤炭工業部部長。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舉行,陳郁出席了會議,並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
1957年8月,中央同意廣東省委要求,調陳郁到廣東省工作,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省長。
1961年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書記兼廣東省省長。
1968年2月,廣東省革命委員會成立,任副主任、黨的
核心小組成員。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在北京舉行,陳郁出席了大會,並當選為中央委員。
1972年在廣東省黨代會上當選為省委書記。
1973年8月,中共“十大”在北京舉行,陳郁出席,並當選為中央委員。
1974年3月21日,陳郁因病在廣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