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行可(1893~ 1984),宜賓縣人。出生於農民家庭。他在宜賓縣第一高小念書時,無法湊足每月兩元的費用。他的父親仍然認定,不耕就要讀,堅持送他上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行可
- 出生地:宜賓縣
- 出生日期:1893
- 逝世日期: 1984
個人經歷,個人貢獻,
個人經歷
宣統三年(1911年),陳行可到成都府中學堂念書,變賣了家中全部土地,截斷了農耕的退路。在民國4年(1915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理化部。由於戰亂道阻,他正式進入學校是在民國6年。
在高師求學期間,他創辦了“北京勵群學院”,專為中學畢業生作升學補習。學院招生達300人之多,之後,又創辦了補習夜校“新京學院”,均取得很好的成績。
民國11年,陳行可高師畢業。任北京女子高師講師。不久,又到安徽宣城第八中學,任教務主任。當時社會流傳女教師是不能教男學生的;陳行可卻聘請了北京女子高師文學部高材生、知名女作家黃盧隱到宣城八中,擔任一個男生班的教師。民國16年,陳行可自費前往美國密執安大學留學,專攻有機化學。學成回國,先受成都師大代校長龔向農之聘,任化學系主任教授;繼受成都大學校長張瀾之聘,任成大化學教授兼註冊主任。後,到河南開封大學任教。不久,到東北大學理學院任教。“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軍占領東北,陳行可旋即逃回北京。
在四川,劉湘轄區正籌辦重慶大學,得知陳行可寄居北京,便由政務處長李公度電請他回川籌辦此事,聘為重慶大學籌備會常務委員。他從勘察校址到理學院建立,都直接參與其事。重大建立後,便派陳行可出任該校校長。
個人貢獻
民國23年(1934年),中華平民教育總會創辦人晏陽初從河北定縣來信,再一次邀請陳參加該會工作,陳行可毅然辭去幾處的職務,到了河北。陳行可到平教會後,晏陽初即把總務長之職移交給他,由他統管經費大權。晏陽初常奔走于海內外,日常工作多由陳行可操持代行。蘆溝橋事變之後,平教會只得從定縣遷往長沙,後又遷到重慶北碚改為鄉村建設學院。民國37年,陳行可接替晏陽初任鄉村建設學院代理院長,並被國民政府教育部任命為社會教育司司長。解放後,陳行可先在重慶軍醫大學任化學教授,隨後調任西南師範學院化學教授。1957年,他受不公正待遇,仍致力於翻譯國外教材。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恢復了名譽,並受聘為四川省文史館館員。1984年在成都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