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英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21年4月6日
- 職業:教授
人物經歷,成就榮譽,
人物經歷
陳英俊,1921年4月6日生於遼寧省遼陽市,祖籍山東省掖縣。他的父親畢業於北京國立法政大學,偽滿時期長期作中學教員,拒當漢奸,不願做官,並教育子女要學理科,科學報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聘為遼陽市政協委員。陳英俊在遼陽師範附屬國小讀書時,有些課程採用自學輔導教學法,他擔任“研究長”。他少讀一年高小提前考取國中,又少讀一年國中提前考取高中,就讀於遼陽兩級中學理科高中。高中畢業時報考了留日考試。留學考試合格後到東京再考,先在第一高等學校(帝國大學的預科簡稱一高,戰後改為東京大學教養學部)念特設附屬預科,1939年4月入學,這是為外國人辦的預備班,一班只有5人,他在這裡日語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次年升入本科理科甲類。1942年9月畢業後升入京都帝國大學土木系,1945年9月畢業。日本舊制帝國大學是德國制度,學位相當於德國的Dr.Ing.,美國的M.E.。畢業論文指導教授是高橋逸夫,高橋作助教時留學德國師從Heinrich Muller Breslau,併到過法國、美國考察,他講課一半用德語。陳英俊的工作是對高橋所編橋樑工學特論第二卷及第三卷作校對並計算例題及習題,論文選題是“複式桁架的實用解法及模型實驗”。當時選題的背景是:九州帝大教授三瀨幸三郎在1929年10月萬國工業會議論文集上曾發表論文“次應力的一般解法”,其概念相當於後來的矩陣分析,這一基礎性研究卻鮮為人知,當時實際計算工作很難進行,所以才研究桁架應力及變位的規律以求減少方程式的數目。陳英俊的工作受到了指導教授的稱讚,在班內得到好評。這對20世紀80年代陳英俊去美國和日本以及陳的學生去日本留學都起到了很好作用。陳英俊畢業時,正值日本投降前夕,高橋本想留陳作助教,但最後還是被分配至“滿鐵”實習,而學位證書則統一定在1945年9月30日。他於1946年1月轉任中長鐵路局遼陽工務段副段長,從事養路工作。1946年6月調中長鐵路局瀋陽橋樑廠幫工程司兼設計主任,該廠原系日本橫河橋樑廠瀋陽分廠。陳英俊從日本技術專家手中接管設計工作,培養中國技術人才。他主持擬訂了“鋼橋製造和修理暫行規範”,設計生產了許多鋼板梁與桁梁。1948年10月調工務處設計科。1949年4月調哈爾濱鐵道學院任講師,講授鋼橋設計與工程力學,強調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引起極大興趣和轟動。1952年8月調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任副教授,曾任結構力學教研室主任,主要是教學改革兼作橋樑振動方面研究,培養一名碩士生。1977年10月調北方交通大學(現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兼結構力學教研室主任,1978 年12月任鐵道建築系副主任,1979年7月提升為教授,1983年12月任結構振動研究室主任。2000年4月離休後仍繼續未完的研究生指導及科研工作。他曾在許多學術組織中擔任職務,主要有:中國鐵道學會鐵道工程學會第二、三屆委員,副主任委員(1983-1996),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樑及結構工程學會第二、三屆理事(1984-1995),中國風工程與工業空氣動力學會第二、三屆委員(1994-2001),鐵道工程學會第四屆委員會顧問,結構可靠度學組顧問(1996)。在2001年3月召開的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樑與結構工程學會結構可靠度委員會上,陳英俊被推選為名譽委員。陳英俊於1993年4月16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成就榮譽
在國際上他曾擔任APSSRA(1995年亞太地區結構可靠性及其套用學術會議)及ESRA(1998年安全性、可靠性與健全性工程國際學術會議)等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他曾獲得多項獎勵,“橋樑結構在隨機荷載下的動力行為與動力可靠性問題研究”獲1992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1年被評為北京市及全國優秀教師,被鐵道部授予“全國鐵路優秀知識分子”的稱號,1999年被授予“全國鐵路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1998年,獲第四屆茅以升鐵道科技獎。